第一图书网

古代治家经典的现代阅读

杨希武 大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作者:

杨希武  

页数:

195  

内容概要

  《古代治家经典的现代阅读》通过古代名家的治家经典论著思想与家训,让更多的读者朋友们了解到古代礼仪、处世、做人的渊博道理,并从中得到感悟。家齐为国之本,身修为家齐之本,心正为身修之本,意诚为心正之本,知至为意诚之本。知至、意诚、心正、身修而后才能明是非,辨善恶,懂情理,知进退,才能家齐、国治、天下平。家齐、国治、天下平是周公制作礼乐的根本目的所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开教化先河的周公礼教一、殷民倒戈,民情为镜二、临危受命,教诲成王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四、礼教秩序与亲子情怀第二章 超越时空的《孔子家语》一、爱人为本,人情为道二、爱以礼为体,礼以敬为基三、至乐无声而天下民和四、三从之道,从之于义五、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六、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七、以友辅仁,端然正己八、满招损,谦受益九、君子无所不慎十、信者,人言也十一、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十二、疑者从无十三、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十四、慎言力行,知行统一第三章 舐犊情深的《颜氏家训》一、开心明目在于学二、子以养为心,父以学为教三、约束放任,适得其中四、志不可满,欲不可纵五、握锥投斧,照雪聚萤六、让名者得名,让天下者得天下七、悦近远来,尊重他人八、近君子,远小人九、讽刺之祸,速于风尘十、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十一、恃才惹祸,无礼伤身十二、天道好生,珍惜万物第四章 齐家反思录一、爱情二、恋爱中的认识误区三、婚姻四、家庭五、妻贤夫祸少六、徘徊于家庭中的幽灵七、俭以养德八、远离博弈,笃行正道九、仁人爱物,物尽其用十、厚责于己,薄责于人十一、爱贵弥贞,守身如玉十二、草有荣枯,人有生死第五章 亲子省身录一、婴儿启示录二、成长的烦恼三、“糊涂”的教子观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五、一位农家子弟的启示六、量体裁衣,顺势而为七、积学行善,教子以义八、国有诤臣不丧国,家有诤儿不败家九、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十、修养道德,塑造完美的人格

章节摘录

  社区隔离,乡乡设卡。一个人被确诊,满世界地寻找和他近期有过接触的人。人们为什么如此地恐慌呢?除了对死亡的恐惧外,更多的是我们有太多的不知道、不清楚。我们不知道这样的传染性病毒属于哪一类,源于哪里,怎样传播,什么药物可以治疗,如何才能切断病源。人们恐慌,人们悲痛,人们在恐慌与悲痛中体会着大自然的警示,承受着大自然的惩罚。  慎,更多的时候表征为一个人的认知水平,阅历深浅。实际情况往往是:知识愈多,经历愈丰富的人,慎的观念欲强。大科学家牛顿,晚年成了唯心主义者,对世界充满了恐惧。这令唯物论者很失望,他在科学发现的巅峰时期还是个唯物论者啊,怎么知识越多越怕起来了呢?根本原因还是牛顿在不断进行的科学研究中,不断探索的科学知识里,愈来愈发现自己知识的贫乏,愈来愈发现未知领域的广大。  所以,慎是人们在不断认识客观世界的进程中,客观世界等量反馈给主观世界的一种道德态度。大凡人,只有在经历了一些事情,承受了一些挫折,甚至是经过了大生大死的磨难以后,才更有可能对自己及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才更有可能使自己的认识接近事物的本质,才更有可能领悟些做人的道理,领会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参悟些无穷变化、相互作用的自然法则对人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由此产生的道德态度,及由这种道德态度所形成的自我约束能力,是比任何法律的约束力量都更加坚实有力的。它可以校正人的言行,促进人道德品质的提升。有了这样的人生感悟,有了这样的道德根基,即使在突发事件中一时受蒙蔽,或者一时冲动做错了事,事后也能够自我反省,想办法补救。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唐太宗李世民,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一次,一个心地不善的大臣向唐太宗报告说,大理丞张蕴古泄露朝廷机密并与罪犯嬉戏,对犯人很不尊重。亲眼目睹了隋朝由盛到衰直至灭亡全过程的李世民十分懂得君民间的舟水关系,非常痛恨欺压百姓的官吏,即使是虐待囚犯,他也绝不轻饶。听了大臣的报告,唐太宗非常愤怒,立即下令将大理丞张蕴古斩首,以儆效尤。  张蕴古被杀了,张蕴古手下的一名小吏上书唐太宗说,大理丞张蕴古罪不至死。原因是张蕴古与之嬉戏的那个犯人,是个患有夸大妄想的精神病患者。张蕴古与之嬉戏,并告诉他皇上已赦他无罪的消息,目的是为了稳定他的情绪。唐太宗得知实情后,很是懊悔。为此他专门下旨说:“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复奏。”规定以后即使是皇上钦定死罪的,也必须经过五次复议。


编辑推荐

  《古代治家经典的现代阅读》通过古代名家的治家经典论著思想与家训,让更多的读者朋友们了解到古代礼仪、处世、做人的渊博道理,并从中得到感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古代治家经典的现代阅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