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维柯的哲学

(意)克罗齐 大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06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作者:

(意)克罗齐  

页数:

226  

译者:

R.G.柯林伍德 英译,陶秀璈,王立志 中译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认为维柯的哲学有必要重新阐释,其理由可以通过维柯著作的影响和传记的注释毫不费力地推断出来。  在此,我只希望说明我的阐释不是维柯每部作品以及其中各部分的概要,而是在深谙其作品的前提下,对必要的地方进行补充,引导读者去领悟作者原意,并对现有的一些理解和评价予以核查。  在此前提下,我灵活引用了作者的原文,尤其是在涉及历史的章节里更是如此。可是,除了强调原作准确措辞之外,我认为把这些原文仅仅当作引证是不合适的。我原则上把散见于广阔范围内的片段结合起来,缩略或扩充成一些段落,并通过评论的方式灵活地加进了我自己的看法,接连不断地运用引语只能令人生厌而不能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凸显我言不尽意之处,愿意深究的读者可以在书中提供的参考文献的帮助下进行研究。  我渴望在我著作的每一个细节里,尽可能地展示我对维柯这个伟大名字的崇敬之情。我已经全力凝聚了他认为是真正的科学思想和特征的东西。正因如此,我甚至避开了对他的各种理解的争议,或满足于单纯的评论,或更多地以我的观点的整体连贯性来证明我的细节的合理性。我认为我所支持的一些观点是调查研究和争论的深思熟虑的成果,这些构成维柯文献的大部分内容,其余的则是我的个人观点,这也是本书的基本观点。我将不失时机地反驳那些模棱两可和自相矛盾的观点,我本应以详尽和直接的方式来这样做,但我并不认为在我阐释过程中采取这种方式是必要的。

内容概要

  维柯是西方人文科学、历史哲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天才辈出的17世纪,他以创建一种人类社会的科学为己任,《新科学》是他的代表作。维柯的思想影响了赫尔德、洪堡、黑格尔和马克思,更准确地说,维柯是19世纪西方哲学思想的根源。维柯是一位思想的天才,然而他不是驾驭自己思想的高手,他未能把自己原创性的、博大精深的思想系统地表述出来,这位意大利哲学家的思想光辉闪烁于他的零散论述中。  《维柯的哲学》是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美学家、新黑格尔主义者克罗齐对维柯思想的重新阐释。克罗齐在本书中提炼了维柯历史哲学的精华,深入分析了维柯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学术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引领读者领悟维柯思想的本意,把历史哲学的研究推向更深广的层面。本书是人文科学研究的入门书,也是探究维柯思想堂奥的垫脚石。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维柯的知识论:第一阶段第二章 维柯的知识论:第二阶段第三章 《新科学》的内在结构第四章 知识的想象形式——诗和语言第五章 知识的半想象形式——神话和宗教第六章 道德意识第七章 道德与宗教第八章 道德和法律第九章 法律的历史状况第十章 天意第十一章 重演律第十二章 形而上学第十三章 历史的变迁——维柯历史论述的一般特征第十四章 晦暗不明的历史和传说时期的新原理第十五章 英雄的社会第十六章 荷马和原始诗第十七章 罗马历史与民主的兴起第十八章 野蛮主义的复归:中世纪第十九章 维柯与当代文化的趋势第二十章 结论:维柯对后世哲学和历史思想的影响附录一 维柯的生平与性格附录二 维柯以后的思想史附录三 维柯知识论的来源译名对照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维柯的知识论:第一阶段  在早期,维柯的知识论采用了直接批评和反驳笛卡儿主义的形式。笛卡儿主义已经统领了欧洲思想半个多世纪,在未来的一百年中仍将保持其在思想和精神领域中的最高权威地位。  众所周知,笛卡儿已经在几何学领域树立了完美科学的理想模型,并以此为榜样致力于改造哲学和知识的每一个分支。现在,几何学方法依循着分析的道路前进直至自明的真理,接着,通过综合演绎而达到越来越复杂的命题。因此,如果哲学想采用一种严格的科学方法,它也必须找到一种具有基本的和自明的真理形式的牢固基础,从这一基础中演绎出它的所有后继陈述,无论是神学的、形而上学的、物理的还是伦理的,都应如此。这样一来,自明性——清楚而明白的知觉或观念——就成了终极判定;直接推论——思维与存在、我思与我在的直观联系——提供了基本真理和知识基础。依据这种清楚明白的知觉,连同那些导致他走向我思的系统的怀疑,笛卡儿说服了自己:他已经一劳永逸地结束了怀疑论。  但是,按照同样的论证,那些没有或不能归结为清楚明白的观念和几何演绎的知识,在笛卡儿眼中必定失去任何价值和意义。这些知识包括了确凿可凭的历史、对数学领域之外那部分自然的观察、那些从人类特性的经验知识中抽取有效性的实践智慧和雄辩、诗及其虚构表象的世界。这些心灵的产品对于笛卡儿来说是幻觉和混乱的观点而不是知识:混乱的观念,注定要么变得清楚明白而不再存在于它们原初的自然之中,要么缓慢地沦落到哲学家不屑一顾的地步。数学方法之光照如白昼,使我们放弃无用的灯光,这种灯光在黑暗中引导我们时,也投下了骗人的阴影。  维柯和其他反对笛卡儿的人不一样,他没有把自己局限于对主观方法造成的宗教危机大呼小叫,也没有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他没有像经院学者那样去探讨“我思”是不是三段论,如果是的话,这种三段论是否有缺陷。维柯并非有悖常理地反对笛卡儿主义对历史、修辞和诗的藐视。他切中问题的核心,直指笛卡儿判定科学真理的标准,深究自明的原则。然而,这位法国哲学家自信他已满足了严格科学的所有要求。事实上,维柯看到了从笛卡儿打算满足的那些需要来考虑,他提出的方法助益甚微或毫无作用。  维柯说,真正的知识竟然是那种清楚明白的观念!我认为我所想的当然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但是它绝没有科学陈述的痕迹。任何观念,即使是错误的观念也可能是自明的:我认为这种自明性也不会给这个观念以知识的力量。“他思考他存在”对于普劳图斯的索塞亚是熟知的事实,他用几乎与笛卡儿哲学一致的语句表达这个信条:“但我思考时,我一定存在。”(sed quom cogito,equidem certo sum)但是,怀疑论者总是这样回答索塞亚和笛卡儿:他对于思想毫不怀疑;他甚至将强烈坚持:任何在他看来有说服力的东西都是确定不移的,他还会坚持以它来反对一切异议。他对于存在也毫不怀疑:实际上,他在通过悬置判断和不用从意见中产生的晦涩不明的东西来模糊事实这种正确的方式来寻求存在。但是,在断定这一切时,他仍将坚持他的思想和存在的确定性不是科学的确定性而是意识的确定性,更确切地说是对那种确定性的普通意识。清楚明白的观念是如此地远离科学,以至于自从由于笛卡儿主义的影响,这个原则一直被运用于物理学以来,我们关于自然的知识仍未成为确定的知识。笛卡儿试图从普通意识阶段跃升到科学阶段:他未实现自己的科学理想却落入普通意识的窠臼之中。  但是,如果科学真理并不存在于直接意识之中,那么它存在于什么之中呢?科学和简单意识如何区分?区分的标准是什么?或者,换句话说,科学成为可能的条件是什么?清楚和明白未能使我们前进一步。一条基本真理的清晰表述不能解决这一难题。问题不在于原初真理,而在于哪一种真理的形式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科学的或真正的真理。  遇到这个问题时,维柯通过诉诸一个乍一看陈腐且显而易见的原理,证明了自己对笛卡儿标准的缺陷的批评是正确的。说其陈腐,不是因为维柯把关于历史的理论和它联系在一起,后来,维柯自己反驳了这个理论:那就是说,不是因为这一原理属于意大利哲学的早期阶段之一,而是在这种意义上,它与基督教思想相一致且几乎不可从中分割。对于一个整日宣称自己信奉上帝是全知全能的、是天堂与尘世的创造者的基督徒而言,没有什么能比断言上帝通晓万物更熟悉的了,因为上帝自己就是万物的创造者。维柯重复道,最初的真理在上帝中,因为上帝是最初的创造者。因为他是万物的创造者,所以这个真理是无限的真理,并且因为他展示了囊括于自身之中的万物的内在和外在的特征,所以这个真理是绝对真理。  某些怀疑论者在哲学的语境中把这个宗教神学的原则召唤回来,作为反对人类知识之僭越的武器。例如,弗朗西斯科·桑切斯在其《论不为人知的最高深的第一宇宙学》(1581)中,通过讨论认识灵魂的本性和力量的难题,已经发现如果人很完美地拥有这种知识的话,他就能像上帝一样,毋宁说他将成为上帝本身:但这是不可能的——“人应该完全知道完善的事物是他所不能创造的,上帝也不能创造他没有预先全知的事物,在创造的时候也不能支配它们,因此,他自身属于最完美的智慧、知识和理智,洞察万物,他有万物之智慧、认知万物和理解万物,因为他就是万物,万物在他之中,而且万物即是他并且在他之中。”但是,桑切斯只是暂时地诉诸这种思想而没有领悟它的哲学含义,没有意识到宝藏唾手可得;然而,维柯首次从对上帝的无限力量和智慧的赞美中,从全能的上帝与人类有限官能的对比中,得出了他知识论的普遍原则——事物能被认识的条件是认知者是该事物的创造者,真理与创造是同一的:“真理即创造。”  维柯解释说,“科学通过原因求真知”便是“真理即创造”这一说法的确切含义。既然原因是不需任何外部事物介人而能产生实际效果的东西,那么它就是事物的属或者样式:知道原因就是能够实现事物了,从事物的原因可以演绎并且创造出这个事物来。换句话说,它是一直或正在实际操作的过程的理想再现。认识和行动必须是相互转换并且协调一致的,就如同上帝的理智和意志可以互相转换,形成一个单一的统一体。  现在,一旦真理与创造的联系被认为是理想的,确切地说,由于这种理想作为科学的真实本质是绝对真的,所以,这种认识的第一结果必然是人不能获得科学。如果上帝创造了世界,只有他自己知道“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世界的属或样式,也只有他自己拥有关于世界的科学知识。人创造了这个世界了吗?人创造了自己的灵魂吗?  上帝所赐予人类的不是科学,而仅仅是意识。意识只能横穿客体而不能展示该事物所源出的属或样式。意识的真实是神圣智慧的人类方面,它与神圣智慧的关系犹如表层与核心的关系:我们应该称之为确定性而不是真理。上帝拥有理智、理解力;而人,只拥有认识、思考、搜集实存要素的能力,却永远不能把它们全部组合在一起。对于上帝而言,真理自行演示;对人而言,观察是非演示的和非科学的,但是,或者通过不容置疑的证据而确定,或者通过健全的推论而提出可能性,或者由于一个看似有理的猜测而确定。  确定性这一意识的真相不是科学,但它也绝不是谬误。维柯很谨慎,他没有说笛卡儿的理论是错的:他的意图只是使其理论从完全真理降格到部分真理,从科学降格到意识。“我思故我在”远非错误。我们发现,普劳图斯的索塞亚把这个命题表述为一个论证并不是为了拒绝它,而是为了接受它;仅把这个命题作为一个简单意识的真理。思想不是我存在的原因,同样,也不是存在的科学知识的基础。如果真如笛卡儿主义者所承认的那样,人由肉体和心灵组成,思想就是肉体的原因:这个学说将使我们陷入由于物质和精神相互影响的争辩而产生的迷宫里。“我思”只是“我在”的标记或表征,如此而已,岂有他哉。清楚而明白的思想甚至不能作为精神本身的一个标准,对于其他事物也一无所言;精神虽然认知自身,却没有创造它自身,因而,精神对拥有这些知识的属和样式也一无所知。但是,清楚而明白的思想是人类思想被赐予的全部,它作为人类思想拥有的唯一财富有着至高无上的价值。对维柯来说,形而上学在人类科学里占据着最高的地位,其他一切都依赖于它;但是对笛卡儿来说,形而上学可以通过类似于几何学方法的完全证明的方法获得,对维柯来说,它必定只满足于可能性。它不是依赖原因的科学,而是关于原因的科学。    它历来在最伟大的时代,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满足于这种可能性。无论何时,只要它陶醉于“智者无偏见”的傲慢表白之中,它已试图放弃可能性了,它已步人困惑和堕落之途了。上帝之存在是确定的,但不是可以科学地论证的;任何对于这种论证的尝试都必须考虑到对上帝不恭的言行多于恭敬的证据,因为要证实上帝的存在,我们就得创造上帝:人便成了上帝的创造者。同样,我们必须承认上帝已经启示的一切是真理,但我们不能问它是如何成为真理的。那是我们永远也不能理解的事。人类科学把自身的基础建立在启示的真理和上帝的意识之上,并且找到对其真理的检验,然而基础自身不是科学而是意识。  恰如维柯轻视笛卡儿给予厚爱的形而上学、神学、物理学等科学一样,他把被笛卡儿鄙视的那些知识分支恢复了原貌:这些分支是历史、自然观察、人类和社会的经验知识、修辞和诗。他甚至无需复原这些知识分支就能辨明它们。一旦他用几何方法展示出高尚的哲学真理本身只不过是可能性,只不过是对简单意识有效性的陈述,那么知识的其他形式就被彻底证明了。现在,所有的知识分支无论地位高低都建立在我们所描述的平等的基础之上。完美人类科学的观念虽不与那些不配这个头衔的科学为伍,然而,因其建立在权威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理性的基础之上,最后将被证明不过是幻觉而已。无论观察和信仰的权威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舆论、传统和人类意识都被恢复到原先他们一直持有的立场上来:他们一直坚持这个立场,笛卡儿本人也不例外。尽管笛卡儿足智多谋并且淋漓尽致地发挥应变之才,但他仍同平常一样对随机应变不屑一顾。作为一个博学之士,他鄙视学问和学识,就像一个从普通食物中吸取了营养而能大放厥词的人对此刻为其形成精血的普通食品置若罔闻一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维柯的哲学 PDF格式下载



该书对研究维柯的历史哲学思想有一定的帮助的启发,对了解这个历史哲学之父有很大帮助。


因为研究维柯,国内相关著作又非常少,所以很头疼。这本书的发行对于我来说是莫大的欢喜,急切的买回来一气子读完。克罗齐较为深刻的诠释了自己老师的理论思想,翻译的还好,总体可谓一本原汁原味之作。具体的内容尚待继续发掘研究,感谢当当^_^


好,能够了解维科的只有克罗齐了


商品不错,我很喜欢,还来还来的喔!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