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哲伦传
2001-3
海燕出版社
(奥)茨威格
184
171000
曹继荣
无
书本之所以产生,是由于有各种各样的情感需要表达。推动人们写书的,可以是一种灵感,也可以是一种谢忱;麦哲伦,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第一个把环球航行理想付诸冒险运行动的人,把凡百代人只可梦想的东西变成不朽的现实,他成就了地球考察史上最伟大的业绩——环球之旅,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促成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飞跃。他的业绩可谓冠绝一代,也永远证明:没有什么事物比一种看似不可能的真实更美好,人类总是因为自己完成了不可信之事才找回了自信,一种受天才激励、被激情坚决推动的理想比一切自然伟大更伟大。
茨威格,S.(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企业主家庭。1899年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皙学和文学。1903年获博士学位。16岁就在刊物上发表了处女作。1901年第一部诗集《银弦》出版。1911年出版的小说集《初次经历》写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动的心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亡瑞士,他的第一部反战剧《耶利米》也在瑞士首演。战后他目睹人民的灾难和社会道德沦丧,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社会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马来狂人》(1922)、《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感情的紊乱》(1927)等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1938年入英国籍。不久离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他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1942)、小说《象棋的故事》(1941)以及未完成的长篇传记作品《巴尔扎克》都在作者死后先后出版。1982年在作者的遗稿中又发现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富贵梦》。
作者的话第一章 NAVIGARE NECESSE EST第二章 麦哲伦在印度第三章 麦哲伦获得了自由第四章 麦哲伦的理想实现了第五章 麦哲伦克服了数以千计的障碍第六章 起航第七章 徒劳的探索第八章 哗变第九章 伟大的瞬间第十章 麦哲伦开辟了自己的王国第十一章 麦哲伦战死在最后胜利的前夜第十二章 在无人统率的情况下返航第十三章 死者总是无理的
无
摘抄:南都周刊
伟大的“船长”有一个最关键的与众不同之处:拥有出色的实践技能,能够成功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迅速地解决问题。
创业年代 | MR.CAT,资深媒体观察者
他,35岁,身材矮小的葡萄牙人。一个历经十年磨砺的军官、水手,在战火中屡次负伤,最终变成瘸腿。作为末等贵族,因为性格孤僻内向,甚至无法给自己谋到一份像样的差事。国王根本没有耐心听取其远航计划,他只能到邻国西班牙去兜售梦想。这个人叫麦哲伦。
他,20岁,哈佛大学的大二学生。一个外表腼腆内心却极不安分的中产阶级家庭子弟。天资聪慧的高才生,好胜的击剑队长,出色的电脑极客。他做了好几个颇受欢迎的校园网站,却因为破坏学校规矩而遭到留校察看的处分。这个人叫马克·扎克伯格。
很有意思,这两个人是我最近正在读的两本书《麦哲伦传》和《Facebook效应》的主角。前一位是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海洋征服者,而后一个则正在创造有文明以来最多人使用的互联网社区。
我的兴趣在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大航海时代,和1990年代中期-2000年代的互联网热潮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大批的冒险家蜂拥而出,他们无一例外地具备激情、想象力、煽动力,长袖善舞,同时有很多个相互竞争的计划,那些富有而贪婪的投资者慷慨解囊,5艘船之中只要有一艘返回就能收回所有成本还大赚一笔。
而两个时代的失败者和成功者几乎也是一样的。那些看起来有更好身家背景、更具形象魅力、在常规航线上游刃有余的人通常更容易赢得投资者的欢心,但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
相反,少数伟大的“船长”,不管他的出身多么卑微,经历多么坎坷,如何不被人信任,他都是一个敢仅仅依靠走样的海图和指南针就带领船队驶向未知的海洋,一个能够沉着应对各种恶劣气候和突发意外,一个掌握了与环境斗争与人斗争的复杂技巧,一个对目标坚定不移又对每一步细节反复推敲,一个即使是基于错误的假设而出发,也能找到黄金之地的人。
相比那些平庸的“船长”,伟大的“船长”(现代意义上的创业家Entrepreneur)有一个最关键的与众不同之处:拥有出色的实践技能,能够成功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迅速地解决问题。
在古希腊,这个词被称为米提斯(metis)。《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经常被赞扬为有着丰富的米提斯并使用它智胜敌人,带领船队找到回家的路。他的米提斯并不仅仅是欺骗独眼巨人,或把自己绑在桅杆上以免受女海妖的歌声之惑,而且也包括把自己的人团结起来,准备船只,使用一些随机的手段摆脱困境。
当然,这样的技能来自于多年实践经验的日积月累,和随机应变。好的创业者往往在创业之前,已经悄悄完成了这种积累。
互联网是属于年轻人的事业,扎克伯格在他19岁的时候,已经连续创办了三个网站,写了一堆程序。不管是帮别人做的还是自己做的。他知道怎么创造出让大学生用户爱不释手的产品,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大学生。事实上,他的每一个早期产品都像是在为Facebook的诞生作准备。一旦这些经验达到一个临界值,一旦方向明确,他的创业精神就会不可遏制地迸发出来。
80后的代表李想,在创业之前自学电脑7年时间,电脑实际应用水平在所在学校和当地电脑城是最好的。还给各个报刊杂志投稿3年,稿费也是最高的。之后才会有2000年开始的创业。
比经验积累更重要的是米提斯的运用。因为它是非标准化的技能,需要通过练习获得手眼协调以及“读懂”机会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这就跟学骑单车是一个道理。在硅谷,连续创业者总是备受青睐,因为付过失败学费的他们,成功率往往更高。
对于创业者来说,为什么米提斯如此重要,就在于创业所面临的世界是一个非标准化的世界,是一条无人走过无从验证的航线,更无法遵循同样的规则。
麦哲伦的船队放弃了温暖的巴西,在无人居住的圣胡安港扎营了整整一个冬天。在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上漂流了100天才看见陆地。他亲手处理了叛乱,在发现海图错误、船队损失殆半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前行。
在马克做Facebook之前,Friendster、MySpace已经红火,但马克坚定地扎根校园。把用户利益始终置于广告利益之上。抵制了维亚康姆、雅虎、微软等一个个巨头抛来的收购绣球。
真正的“船长”,抑或一家创业公司的领导者,需要在脑海中长出一棵决策树——如果它在这里生长,我们就向这个方向走。而如果它在这里绝迹,我们就往另一条路去。换句话说,就是要把米提斯变成下意识的本能。
所有的投资人和媒体,总是希望用现有的标准化的尺子和“贴标签”的方式来理解新事物,比如电子商务、门户,比如中国的GOOGLE,但这只是为了估价和传播的方便。对于创业者而言,必须找到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不可模仿性,这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