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地多种薯类作物高效种植模式

杨新笋 主编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杨新笋 主编  

页数:

96  

字数:

66000  

内容概要

我国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少,人增地减趋势仍在继续。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因此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复种指数,一地多种、一地多收,发展间作、套作、连作、混作等多熟制是必行之路。多熟高效模式不仅挖掘了光、热、水、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还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最终达到增产增收。
2000多年前,在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始了农作物复种技术。其后逐步发展,涉及的作物与种植方式越来越广,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高效种植模式。这些模式都是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从实践中探索、研究、总结出来的,而且不断发展、完善、提高。杨新笋、苏文瑾、陈新举、雷剑主编的《一地多种薯类作物高效种植模式》收集编写的模式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可供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示范和应用,在应用中进一步提高与发展。
本书简明易懂,图文清楚,便于操作。是面向广大农民、农业科技人员、农业管理人员阅读的科普读物,也可作为农业院校、科研人员及有关部门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一、概述
(一)高效种植模式发展概况
(二)高效种植模式遵循的原则
二、薯类高效种植模式
(一)甘薯主体作物模式
大麦/春玉米/甘薯
大麦/蔬菜-春玉米/甘薯/秋玉米
春玉米/大豆/甘薯
春甘薯/春玉米-绿肥
油菜大麦/玉米/饲用甘薯
芝麻/甘薯
大麦/花生/甘薯
小麦/菜-玉米/甘薯
小麦-绿豆/甘薯
烤烟/甘薯
秋葵/甘薯
西瓜/甘薯
甘薯/幼林
苦瓜/菜用甘薯
甜高粱/春玉米/甘薯
(二)马铃薯主体作物模式
春马铃薯/早春玉米/夏大豆
春马铃薯/早春玉米-秋马铃薯
晚稻抛秧-马铃尠青菜/春青玉米
晚稻-马铃薯/春玉米
小白菜-马铃薯/棉花
晚稻-马铃薯/辣椒/春玉米
马铃薯-小白菜-中稻-冬菜
小麦/马铃尠棉花
马铃薯-无架豇豆/棉花
马铃薯-甜瓜/棉花
马铃薯矿绿肥
地膜马铃薯/玉米/蔬菜
马铃薯/玉米/白菜
马铃薯-番茄/萝卜
大棚芋头/马铃薯-萝卜
大蒜/马铃薯
冬马铃薯/甜脆豆
早熟马铃薯/大豆/白菜
马铃薯/甜玉米-伏豇豆-青花菜
玉米/马铃薯
幼龄梨园/马铃薯
幼龄桑园/马铃薯
马铃薯/冬瓜/棉花
马铃薯/玉米-烟草
马铃薯/蚕豆
免耕马铃薯/免耕油菜
抗虫棉/瓜/菜/马铃薯
晚稻-马铃薯/西瓜
春玉米/马铃薯/萝卜/甘薯-莴苣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4)选用良种。适宜与蚕豆间作的马铃薯品种应具备株型紧凑、适于密植、抗病、高产、耐旱、质优等特征和特性。对选定的品种,最好采用经脱毒的小整薯或嫩健薯的切块作种;蚕豆品种则要求株型紧凑、适宜密植、抗旱保花、籽粒饱满、早熟、高产的品种。  5)适期播种。马铃薯间作蚕豆田两作实行同期播种时,相比单作条件下的最适播期,将使蚕豆播种有所推迟,而马铃薯播期则得以提前所以,马铃薯间作蚕豆田的播期应调节在两作单种适播期的中间在宁南山区,半干旱区一般于4月中下旬播种较为适宜,阴湿易旱区则当推迟至4月下旬至5月初。  6)适施种肥。马铃薯间作蚕豆田的种肥施用,应采取薯带氮磷配合,豆带控氮增磷的技术措施。每亩间作田内,运用沿播种沟条施的方法,薯带施用含氮和磷各22-27千克的氮磷化肥,实物形态氮肥以碳铵、尿素,磷肥以普通或三料过磷酸钙为好;豆带施用含磷3.5-4.5千克的普通或三料过磷酸钙。  7)加强管理。对薯带应坚持2次以上的中耕培土,第1次在苗期以中耕为主结合浅培土,第2次在现蕾期高培土并追施氮肥,追肥用量为尿素10千克/亩两作于开花期各进行1次摘蕾打顶,促进马铃薯地下块茎膨大和蚕豆籽粒灌浆。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一地多种薯类作物高效种植模式 PDF格式下载



一地多种想法不错的,哈哈,关键看实践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