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布朗神父探案集

[英]吉·基·切斯特顿 长江文艺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长江文艺  

作者:

[英]吉·基·切斯特顿  

页数:

372  

字数:

280000  

译者:

马建玲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以矮个子、圆乎脸天主教神父布朗为主人公的短篇侦探推理小说,从《蓝宝石十字架》到《神秘的哀悼者》,共计20篇。这些作品中描写的布朗神父,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探案完全无缘。其实,他富于洞察和逻辑推理能力,对罪犯心理和手段无所不通,加上口中常说出辛辣的警句,因而与爱伦·坡笔下的杜宾和柯南道尔塑造的福尔摩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侦探。

作者简介

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顿
英国作家,一个令人惊叹的全才。小说家、评论家、诗人、新闻记者、随笔作家、传记作家、剧作家和插图画家等多个头衔是对他的才干的证明。切斯特顿经常以灵光熠熠的智慧和充满才气的讽喻,详细地陈述罗马天主教教义,并于1922年皈依该教。他在描写爱尔兰人的诗中有许多类似“因为他们所有的战争是欢乐的,他们所有的歌曲都是悲哀的”的句子,因而得到“悖论大师”的称号。切斯特顿作为一名剧作诗人的代表作是《雷邦多》。《布朗神父》系列小说(1911年–1935年)的特点在于主人公是一位侦探兼牧师。

书籍目录

蓝宝石十字架
神秘花园
飞星
隐形人
错误的形状
上帝的锤子
阿波罗的眼睛
断剑的标志
三件致命凶器
盗贼乐园
凯撒头像
彭德拉根家族的传说
布朗神父的童话
天堂之箭
狗的神谕
带翼的匕首
不翼而飞的金鱼
沃德利失踪案
天下第一罪
神秘的哀悼者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真的吗?”安格斯问,“也有这些机器人不能做的事情吗?” “是的,”斯米赛冷静地说,“这些铁皮人不能告诉我是谁把那些恐吓信放进公寓的。” 斯米赛的汽车像他本人一样矮小、快捷,事实上,和斯米赛的家用服务设施一样,这辆汽车也是斯米赛自己的发明。如果斯米赛是个爱打广告的骗子,那也是一个相信自己产品的骗子。傍晚,光线有些黯淡,不过天空却依然明朗。斯米赛和安格斯驱车飞驶在漫长、弯曲的白色马路上,这时,他俩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一种渺小而又短暂的东西在他们的脑海中一闪即逝。不久这条白色的道路变得越来越陡峭、越令人头昏目眩,就像现代宗教中说的那样,他们正在盘旋上升。事实上,车子正行驶在伦敦一段偏僻的上坡路上,这个地方几乎和爱丁堡一样险峻,只是没有同样的如画风景。这辆小车上了一坡又一坡,斯米赛他们要去的那座公寓像金字塔一样雄踞在众高坡之上,地平线上落日的余晖给整座公寓镀上了一层金光。小车转过街角,进入那个名为“喜马拉雅”的月牙形公寓,景色变化得如此突兀,就像突然打开了一扇窗户一样。安格斯发现那座公寓矗立在伦敦的上方就如同坐落在一片绿色的石海上。在这座月牙形砾石建筑的一侧,正对着公寓的地方是一片灌木丛生的围场。这里不像是个花园,倒更像是一道陡峭的树篱或堤坝。一条狭长的人工水渠静静地从树篱下方伸出来,犹如一道护城河,守卫着那座丛林环绕的堡垒。小车绕过这座月牙形建筑时,安格斯发现在“月牙”的一角有个卖栗子的流动货摊;在另一角,还有个穿着深蓝色制服的警察。缓步行走的警察和卖栗子的商贩就是这片地势高峻、人迹罕至的郊区中唯一的人影。看着眼前这幅景象,安格斯突然产生一种荒谬的感觉。他觉得这两个人体现出伦敦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诗意,他们俨然故事中的人物。 小车像子弹一样冲到楼前,并把它的主人像炮弹壳似的弹射出来。斯米赛立刻冲上前去,向佩戴着闪亮穗带的看门人和戴套袖的搬运工打听,有没有什么人或东西来搜寻过他的公寓。高个儿的守门人和矮个儿的搬运工一致向斯米赛保证,自从他上次询问以来,并无任何可疑的人、物经过他们的视线。于是,斯米赛和略微有些困惑的安格斯乘着电梯像坐着火箭一样直达顶楼。 “请进来待一会儿,”斯米赛气喘吁吁地说,“我想给你看看威尔肯的信,然后你就跑过街角,去把你的朋友请过来。”斯米赛按了一个隐藏在墙壁里的按钮,门就自动打开来了。


编辑推荐

《布朗神父探案集》(全译本)是以矮个子、圆乎脸天主教神父布朗为主人公的短篇侦探推理小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布朗神父探案集 PDF格式下载



一套值得去永世珍藏的世界名著。


我已经买了好几套了,这套中有2本的塑装已经裂开,其他没问题。书应该是正版的,可以收藏,总的来说,还是物有所值,但并不是物超所值。


这套世界名著质量很好,以前看过几部,这次全买齐了,赞一个


很让人满意的版本,非常喜欢


好,好书,包装精美


满意好收藏


好书,经典*


很好,人类的文化遗产


这套书是买来收藏的 还不错


这套超赞,非常棒,绝对的正版。


感觉还不错,包装很精美,喜欢


精装本感觉很好,纸张不错


市面上断货了,非常好


忽视忽视,来赚积分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布朗神父探案集


书已拿到,一贯的经典


好看超值


精装名著,质量不错


  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材;头戴小圆帽,手持黑雨伞。这,就是我们的布朗神父。如果说福尔摩斯是冷峻超人,那么布朗神父则是毫无特点的普通平民。不过,所谓人不可貌相,别看神父滑稽迟钝,似乎与探案无缘,但其目光锐利,足以洞察人心;平时沉默寡言,关键时刻一针见血。
  
  由于职业的关系,神父深知犯罪者的习惯和心态,对罪犯心理和作案手段无不通晓,所以经常凭直觉就能指出凶手,令众人大吃一惊。同样是职业的关系,他很少对罪犯穷追不舍,也不会抱持非将他们逮捕归案决不罢休的冷血态度(有好几篇他是看着罪犯逃脱后再揭开谜底)。他对罪犯的宽恕有时候达到了让我们不可思议又自叹弗如的地步,是真正的上帝的怜悯。
  
  与其他侦探不同,布朗神父探案极少依赖严密繁杂的演绎推理,读者不会一直被强迫硬塞各类繁复的线索和证据。故事的收场多半是揭开身分的谜底,而非把一大堆晦暗不明的线索做个总结。布朗神父往往从无关紧要的小事中嗅出难以察觉的犯罪迹象,然后,以异想天开又合乎情理的推理来解开谜底。
  
  布朗神父从来不是光芒万丈的英雄人物,但却是最亲切、最随和的良师益友。正如丘吉尔所说,“我希望和布朗神父成为朋友,一起漫步乡间,谈天说地。 ”


  布朗神父,为英国作家G.K.切斯特顿笔下的侦探形象,与爱伦•坡笔下的杜宾和柯南•道尔塑造的福尔摩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侦探”。虽然可以并置而名垂于侦探小说史,但布朗神父的形象处处与福尔摩斯显出差异。与福尔摩斯的高瘦不同,布朗神父身材矮小圆胖、为人脾气温和、举止沉静。他戴着又大又圆的眼镜,穿着黑色牧师长袍,手中拿着长柄雨伞,一幅严谨甚至有些刻板的神父打扮;行动上也显出迟缓笨拙,往往又言语木讷,且时常辞不达意,似乎丝毫没有身为职业侦探的福尔摩斯那浑身散发出的精明之气和机智聪慧。连作者切斯特顿自己都说过,“布朗神父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要毫无特色。他的特点就是要看起来平淡无奇……”实际上,对大多数读者而言,《布朗神父探案集》的魅力就在于布朗神父性格上所具有的“二重性”。如果用英国文学评论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分类,那布朗神父属于“圆形人物”。“圆形人物”相较于“扁形人物”而言,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圆形人物的塑造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复杂、丰富;人物的性格比较丰满、复杂、立体感强。这种人物往往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性格轴心,同时又呈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和性格层次,构成一个独立自足、气象万千的人物“心理世界”。这么评价布朗神父这一形象,福尔摩斯迷们也许不乐意,但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而言,与福尔摩斯相较,布朗神父也许少了一些高高在上的不可触及感,却多了几分更近乎常人的平凡与真实,不再那么有“不食人间烟火”之感。或许,这正是布朗神父的形象未被福尔摩斯形象所笼罩、掩盖的原因之一。
  
  
  与福尔摩斯探案集中明显不同的是,布朗神父侦破谜案通常不靠对外在线索的观察和对具体证据的掌握,而是立足于自己的神父身份,藉对人性心理的深刻了解,透过哲学思维对人类的犯罪行为做出慧黠的洞悉。此外,对切斯特顿笔下的布朗神父而言,他更多的把目光集中到对犯罪动机的分析上,而非简单的还原犯罪情节。他的探案侧重于探究罪犯的心理, 来了解罪犯为什么会犯下该罪行, 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对人性更深刻的认识。而布朗神父之所以能觉察到纤毫细微之处,正在于他设身处地的沉入对他人灵魂最深处的体察,将自身宗教修习中对人性阴暗角落的洞察,设身处地的融入自身。在《布朗神父探案集:梅鲁神山的红月亮》里与他人的对话之中,布朗神父道出了自己破案的“秘密”:原来,布朗神父破案时,总是把自己置于凶手同等的境地里。 “我精确地设想出怎样才能得手,以及一个人该以何种方式,或者何种心态才能万无一失地办成。当我确信我的感觉完全跟凶手一模一样时,我自然就知道他是谁了。我会试图走近谋杀者的内心……而且还要更进一步,你难道不明白吗?我深入到一个人的内心。我总是深入到一个人的内心,摆动他的胳膊和腿。我会静待时机,直到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已与一个罪犯合而为一,想他所想,与他的激情缠斗;直到我完全能够感同身受他内心涌动的仇恨;直到我能透过他睥睨、血红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以他狭隘、愚笨的眼光,透视近在眼前通向血泊的那一小段清晰的直路。直到我真的成了杀人犯。”
  
  
  与福尔摩斯的故事相比,布朗神父的探案故事在情节的波澜起伏上,也许相对逊色;但色彩斑斓的场景、匪夷所思的细节、性格诡异的人物塑造上,则更胜一畴。例如《达纳威家族的厄运》中吸收哥特小说元素,对环境的描写和氛围的营造;尤其是布朗神父这一角色,在探案过程中不断说出的警句哲言,使得故事别有胜质。《狗的神谕》中由狗论及人性;探案中关于信仰、神秘主义、唯物主义等的谈论……福尔摩斯故事中《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也与狗有关,但与《狗的神谕》则明显不同。一个重情节,一个更注意情节中类似氛围的某些东西,二者区别,由此可见一斑。大作家博尔赫斯曾对布朗神父的故事作出了相当中肯的评价:“与侦探小说的开创者爱伦•坡相比,切斯特顿往前迈进了一步……并非以暴力和血腥吸引读者,而纯粹是虚构环境下的智力游戏。” 值得注意的是,切斯特顿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强调心理分析与灵感,与福尔摩斯注重物证和推理完全相反。布朗神父探案故事中,切斯特顿借主人公之口,不时流露和展现出对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过分推崇的反思和质疑,这似乎也是其他同类作品所较少见的特质。
  


  这段时间的地铁书是《布朗神父探案集》。因为我看的是全集,写全集的评论有点难,那么多故事,包罗万象,谈其一点,都会挂一漏万。当然,历来写文学评论的都擅长从无数短篇中总结出普遍性的规律,,但我认为,那不是我的责任。一来我不指望从里面赚稿费(恐怕不够我请朋友吃顿饭的),二来,也不指望通过发表论文来评职称(据我在期刊工作经验,发论文倒贴钱倒是有的)。我写这个书评的缘由无非想跟看过这本书、将要看这本书或者看过其他书但持类似观点的人交流下。
  
  我这里姑且不谈布朗神父与歇洛克福尔摩斯种种对着干的地方,我想谈几个迷人的篇什。
    
  在《有翅膀的匕首》里,斯特雷克杀害了艾玛,迅速把自己易容成艾玛的样子,随后将艾玛的尸首铺在雪地上,在尸首上面覆盖了黑帽子和黑斗篷,看上去像一只飞来的黑鹰。假艾玛向神父宣称,当斯特雷克来谋杀自己时,他用白色巫术(银色子弹)击败了斯特雷克的黑色巫术(黑鹰)。布朗神父事后谈到这一点时说到:“今天下午他需要谎言,他就当场说了起来,或者他唯一的错误是挑选了一个超自然的事情,他以为我是个神父,所以我应该相信一切。”当然,神父并不相信。
    
  了不起的神学家一般都拥有澄澈的品质。正如宗萨仁波切总是强调,智慧高于道德存在,没有智慧的道德是纯然的迷信。(类似的还有宗教学者泰伯的作品《耶稣的王朝》,简直把早期基督教史扒得体无完肤)。顶级神学家一直致力于破除所在领域的信仰迷雾,而又在终极的道路上显示了神性的力量。
    
  布朗神父在总结这个案件时谈到:“一个恶棍会随便说他是相信某某宗教的,,这只是装腔作势、假装的信仰。。艺术家要是过于真挚,就不会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是个心理事实。”问题是,那些宣称“我热爱音乐,我就是要唱歌”、“我热爱写作,我就是为写作降生的”,这些装腔作势的家伙,在我们身边还真不少呐,,
    
  在众多的犯罪故事里,难免有相同、近似的手法。《守丧者马恩》跟《有翅膀的匕首》就十分类似。詹姆斯和莫里斯是堂兄弟,两人为一个女人决斗,莫里斯佯作被子弹打中倒下,在詹姆斯奔来俯身抢救莫里斯的时候,莫里斯对准詹姆斯的心脏开了致命一枪,其后以詹姆斯的面具活在世上。这又是一个涉及到“我是谁”的故事。
    
  说到这里,岔开一笔,切斯特顿选择布朗神父作为侦探可谓匠心独运。人类的罪恶有相当一部分是相似的。而神父这种职业,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罪恶本身。光听罪人的忏悔就可以积累相当丰富的实证经验。所以在探案过程中,别人想不到的,他能想到——并且不以为奇。
    
  回到《守丧者马恩》一文中,众人表示詹姆斯打死莫里斯是通过光明正大的决斗,此种行为足以得到大家的谅解,不该成为其隐居避世甚至退掉婚约的理由,因此当神父阻止他们接近“詹姆斯”本人时,纷纷指责神父:“这就是你说的基督的怜悯精神?(怎么看上去那么冷血呢?)”当真相揭开,众人又气愤地表示,绝不宽恕这个背信弃义的暗杀者,因为“人类的怜悯是有限度的。”这时布朗神父慨然答道:“这正是人类的怜悯和基督的怜悯之间的真正区别。。。。。当人类的怜悯抛弃他们时,就剩下我们单独去把他们从绝望中解救出来了。。。他们做的事不可原谅,除了神父之外,没有会人饶恕。。。许多年后,当你们年事已高,丰衣足食、平平安安的时候,你们之中有谁会受良心的谴责而忏悔。。。你们说你们不会犯这样卑鄙的罪,那你们会忏悔这样卑鄙的罪吗?”
    
  一篇探案小说写成这样,不是一般的牛逼。此文具有十足的现实意义。我免不了想起,在药家鑫案中,四面响起的“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之声。在李天一案件中,李天一对探监的母亲说想吃米饭,梦鸽回答,这都森么时候了还想着吃。我在想,我们的社会环境里缺少“基督的怜悯”——对罪人的怜悯。他们何以走上犯罪之路?他们被世人抛弃后在完全的绝望当中还能够得到谁的饶恕?上世纪爱荷华大学华裔留学生卢刚校园杀人案中,凶手卢刚枪击数人后自杀,卢刚的家人不久后收到受害者家属的来信,信中写到:“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周末你们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惊。安生前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要分担你们的哀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痛苦时刻,安是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的。我们知道,在这时会比我们更感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血案发生后,当地设立基金,关注华裔留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呼吁美国社会不要因此事加深对少数族裔的歧视,在我看来,这正是基督的怜悯精神在美国社会的投影。
    
  最后要说的是,丘吉尔和博尔赫斯对该探案集推崇备至。博尔赫斯推崇的是情节设置的精巧。而丘吉尔则说:“我希望和布朗神父成为朋友,一起漫步乡间,谈天说地。”这是对谈话智慧的赞许。尽管切斯特顿经常在文中把布朗神父写得其貌不扬,呆呆傻傻,但他的装束却是典型伦敦绅士的腔调:黑色法衣,黑色圆帽子,还有一把,会令读者会心一笑的,黑雨伞。
    


  
   对于已经习惯阅读当代日本推理小说作品的读者而言,《布朗神父探案全集》可能会显得生涩乏味,绕口枯燥。而我恰是其中一位。
   在译林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集子译者的自序里,有这么一段描述:“文中经常使用直喻,爱用双关语和各种押韵手法。他常常引用各种典故或史籍增强气势,人物刻画和景物描写更是生动如画。所以切斯特顿的布朗神父探案读来饶有趣味,令人回味无穷,但是翻译起来则很困难。他同时代的作家H•勃洛克(1870—1953),在一篇名为《切斯特顿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的论述中说,翻译切斯特顿的著作很难完美。”
   所以,在阅读伊始,我便已经做好了准备。只是我不会想到差强人意的翻译与结构复杂、意义深远的冗长直述段落会如此影响我的阅读心情,以至于我花费了近2年时间才完全读完这套不到1000页的短篇推理小说集。说实话,除了极个别的故事外,其余的都没有太深的印象。
  
   尽管如此,我依然推荐大家阅读这部经典作品,以便完整的了解布朗神父这位继杜宾与福尔摩斯之后的第三大世界名侦探。至于阅读顺序,可先选择《布朗神父的清白》(又译《布朗神父的天真》,1911年),继而阅读《布朗神父的怀疑》(1926年)与《布朗神父的秘密》(1927年),剩下的《布朗神父的智慧》(1914年)与《布朗神父的谣言》(1935年)则可视自己的阅读兴趣而定。平心而论,完全不必在后面的两个集子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历代的作家与评论家在尽其所能地论述布朗神父的与众不同时,都会提到布朗神父憨厚谦虚的外貌、风趣幽默又富有宗教哲学思想的对白和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心理上近乎恐怖的直觉。这样的特征无论在何时都难以与侦探联系起来,所以布朗神父在古典推理小说中是极其自由却又独具一格的存在。
   自由表现在推理方式与语言形式上,由于切斯特顿在塑造布朗神父时“诺克斯十诫”(1928)尚未成型。所以当时的推理小说都不太爱遵守推理小说这类特殊新兴文体的结构方式,而《布朗神父的清白》自然成为其中的一员,可以想象,若是“诺克斯十诫”提前提出,切斯特顿又积极遵守的话,布朗神父可能就不是世界上第一位运用心证推理破案的侦探了。
   布朗神父所侦破的案件大多依靠自己独特的洞察力与毫无边际毫无道理的想象力,尽管很少直白的述说他逻辑推理的演绎方式,却依然是借助逻辑才使得真相得以大白于天下。因此所谓心证推理并非与逻辑无关,而是借由逻辑的想象力在缺乏物证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而已,这在神父看来是一种简单的直觉。而在我看来,则是一种自由浪漫的推理方式。
   尽管谈及心证推理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布朗神父,但是布朗神父真正为人惊叹的地方是其所参与的案子里的诡计,这些诡计大多都是黄金时代前第一次闻名于世。这是切斯特顿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笔下的诡计饱含众多推理元素,包括:密室、心理密室、倒置密室、不在场证明、无头尸体、多重解答、历史推理等元素,而绝大多数都是在之前没有被人想到的绝妙经典。切斯特顿大概自己都不曾想过,在近百年后的今天,他所原创的诡计依然是当代推理小说作者笔下的核心桥段。
   切斯特顿的语言天赋已经有太多的人称赞,这里由于我并没有阅读原著而不再做过多赘述。我相信原著一定能够让所有读者都会印象深刻,值得一提的是《断尖的指挥刀》中那段关于隐藏树叶与森林的论述实在有趣之极。布朗神父对于凶手也显得平易近人,有时甚至会放走凶手,是一位相当有人情味与正义感的天才神父。而这些对于神探的描述,在阿加莎•克里斯蒂及约翰•迪克森•卡尔笔下也都能看到。
  
   最后,我想说说布朗神父系列的逻辑特征。前文阐述过,心证推理并非完全脱离逻辑,只是在文字里较少的注重逻辑在推理小说中的作用而已。不过由于布朗神父对于案件有着近乎完美的直觉判断,显得有些脱离现实。所以在文中充斥着“并不能证明”、“只是想象”、“无法证明”如此类似的词语,这样一来,案件的本身就与公平竞争毫无关系。而且出于其本身性格特征的考虑,布朗神父的推理说明是缺乏听众的,甚至还有尚未出口,就已然有凶手认罪的情况。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布朗神父时低调的天才型平民侦探,而且模样可爱,那么他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大量崇拜者,就不难理解了。
  


  初识布朗神父始于《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分类文库:侦探小说》中一篇的《断剑》,只觉构思精密,文风含蓄却细致优雅,因此很是喜爱。
  但湖南文艺的这个版本阅读体验并不好,翻译生硬,有时要理解句意都嫌勉强,更谈不上文笔,非常破坏心情。
  当初出版社宣传时曾对翻译大为推崇,所以一度颇为期待,实际看过后只能说——真是可惜了这么好的故事。


  比其福尔摩斯或者波罗,布朗神父的故事含蓄的多,但是细节描写更加有趣,环境的刻画很生动,犯罪的画面感或许更血腥,结尾是让人想不到的简单。过程是出乎意料的精彩,而且,布朗神父的形象最符合我对大侦探的想像。


  08年三月,由英国作家G.K.切斯特顿撰写的《布朗神父探案全集》在国内首次推出,本书分为上下两集,译林出版社出版。布朗神父的探案自1911年开始发表,持续到1935年3月,分别收集在《布朗神父的清白》、《布朗神父的智慧》、《布朗神父的怀疑》、《布朗神父的秘密》和《布朗神父的谣言》五个集子中,共有五十一篇故事。本书被指是丘吉尔和希区柯克最推崇的古典侦探小说,可以比肩福尔摩斯系列,而切斯特顿也因此被推上了心证推理鼻祖的位置。当然对于我国的广大侦探小说读者而言,布朗神父的形象可能比起福尔摩斯要陌生得多,然而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布朗神父的探案已有法、德、俄的译本,并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布朗神父是切斯特顿以他自己的一个神父朋友为原型构想出来的,同样作为一个出色的探案者,布朗神父与著名大侦探福尔摩斯的小说形象截然不同。布朗神父身材矮小圆胖,戴着又大又圆的眼镜,穿着黑色牧师长袍,戴着宽檐的牧师帽子,手中拿着长柄雨伞,他言语木讷,行动迟缓,还时常辞不达意。布朗神父并不是专职的侦探,甚至不能说是业余侦探,他只是私人侦探弗兰博的好朋友,但这层关系以及神父的身份却让他经常有机会出现在案发的现场,并常常能凭借他敏捷的思维和细微深刻的观察,发掘出案件难以察觉的真相。
  与柯南.道尔或者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不同,作为一部短篇小说集,《布朗神父探案全集》中的故事都具备短小精悍的特点,没有大篇幅的对话和过多的线索分析,也没有环环紧扣的伏笔和线索,甚至涉案人物也是有限几个。尽管如此,作者却擅长于用有限的篇幅和人物,以及不多的线索,设计出构思巧妙的谜底,也表达出作者个人的思想观点。切斯特顿在《侦探小说的谬误》中说,一般认为侦探小说的情节是使读者迷惑不解,他以为这很容易做到,只要读者的预料不能达到就行了,他认为好的侦探小说情节不是迷惑读者而是启迪读者,所谓启迪是要使故事中的重要情节都让读者感到意外,并且有所悟解,而最终解题。所以切斯特顿的在揭示案情真相时往往含蓄隐晦,剩下的就留给读者自行领会了,这和神父的角色特点,以及作者的创作理念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尽管我也被《布朗神父探案全集》中不少具有巧妙构思和独特思想的故事所吸引,但作为一个侦探小说爱好者而已,我还是更喜欢那些情节更复杂一些,推理和侦探过程更繁复一些的故事,因为侦探过程毕竟是侦探小说的最大乐趣之所在。不过,我认为本书中除了侦探故事情节之外,作者出色的描写和精炼到位的文字也很具有值得欣赏之处。作为通俗文学的布朗神父系列被众多文学评论家列为优秀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绚丽多彩的风格,诗意和气势磅礴的长句,讽刺幽默的口语,以及他对各种典故或史籍的善用。而生动如画的人物刻画和景物描写更是令人赞叹,作者习惯于在故事的开始用一两段简短的文字,便能驾轻就熟地将故事环境、时间、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例如在《太阳神的眼睛》一开始对布朗神父和弗兰博一高一矮的描写;在《断尖的指挥刀》一开始对夜晚恐怖荒地的描写,在《不适当的形状》一开始对大陆上一幢引人注目的房屋的描写。也许由于这个原因,《布朗神父探案全集》成为了一部同时能带给我侦探乐趣和描写上的启发的小说。
  


  关于切斯特顿的侦探小说,博尔赫斯指出:与侦探小说的开创者爱伦·坡相比,切斯特顿往前迈进了一步,爱伦·坡写纯然是鬼怪恐怖类的离奇故事,也写侦探小说,但他从不把这两种体裁混在一起,他没有硬让杜宾去解释红黑相间的大厅里红死魔肆虐的化装舞会,相反,切斯特顿却热衷于描写这一类的破案绝技。的确,我们翻开《布朗神父探案集》就可以发现,在许多案件当中,布朗神父都要去“解释不可解释的事情”,或者说,完成侦破不可能犯罪的任务。
  
  解释不可解释的事情,看起来这象是个悖论,然而众所周知,切斯特顿是最喜欢悖论或诡辩的作家。在他的文章里,悖论式似是而非的句子随处可见:“爱挑剔是最可原谅的罪恶;但也是最不可原谅的美德”,“他们说他们希望象宇宙一样强大;可是他们实际希望的却是整个宇宙象他们一样脆弱”,“冒险不过是正确考虑下的不便;不便不过是错误考虑下的冒险”,“好的画家爱自己的技巧;只有不好的画家才爱自己的艺术”……你也许会说,这不过是文字游戏,但切斯特顿却乐此不疲,常常使读者不知不觉中落入话语的迷魂阵,同时倒也启人深思,到文章的结尾,或许你已深受影响接受他的观点,或者至少认同他看问题的角度自有独到之处。在写作侦探小说时,看来切斯特顿也有意要造成这种悖论式的效果。当然,不可能犯罪的体裁并非切斯特顿独创,在他以前早已有人尝试,但把超自然鬼魅般的气氛营造得如此逼真如梦似幻,最终的解答又是那么简洁完美,切斯特顿表现出的技巧实在是前无古人。
  
  在《书的风波》里,首先吸引我们的是一本神秘莫测的书,任何人只要打开这本魔书,就会立刻象被魔鬼攫走一般失去踪迹——“他们窥视了书中的内容,飘荡的恐惧将他们掠走”。当事人欧蓬兆教授的一名雇员甚至就在教授办公室的外面转瞬之间消失。当教授从电话中得知,带来此书的普林根先生成为最后一名受害者以后,恐惧、疑虑、诡秘的气氛到达了顶点。然而当布朗神父给出谜底之后,答案简单得让人发笑。在《带翅膀的匕首》当中,切斯特顿给读者展示的是神奇的黑魔法与银白魔法。雪地上一片洁白,几英里以内看不到任何足迹,邪恶的斯特雷克凭借黑魔法御风而来,却被艾尔墨先生用银白魔法击败。这些虽然不可思议,却又难以辩驳,幸运的是,布朗神父并不是这么想的。
  
  另外一个奇特的例子是《天主的锤子》,素行不轨的陆军上校诺曼·博翁在教堂下被一柄小小的锤子打得脑袋开花,死于非命,根据医生的说法,“隐含的真相本身让我难以捉摸。……事实上,嵌入身体和地面的骨头粉末就像子弹嵌入松软的土中。这是一只巨人的手。” 然后,以下一段文字得到评论家的赞赏,因为它既准确反映了小说里人物的心态,又隐晦地暗示了结局:“恰好在他们下面和周围,哥特式建筑的轮廓仿佛自杀那样令人厌恶地一下子坠入空虚。在中世纪的建筑中,本质上有一种巨人泰坦般的力量,无论从哪一方面观察,它总像一匹发疯的劣马脱缰而出。这座教堂曾经由古代沉寂的石头开凿而成……当他们像现在一样从上面俯瞰时,它就像飞泻直下的瀑布一样流入大海。……”与谜面相比,谜底或许过于简单了,但显然,切斯特顿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反差带来的叙事力量。
  
  切斯特顿的小说总有着“奇特的视觉效果”,寥寥几行文字,便能塑造出让人难以忘怀的鲜明形象。从今天的角度看来,小说中的诡计或许已经并不新鲜,看过多时以后,情节会被淡忘,但那些色彩斑斓的场景、匪夷所思的细节、性格诡异的人物、不断涌现的警句,却可以长留记忆中。《断剑》开头的场景:“林中的树木伸出几千只灰色的胳臂和百万只银白的手指。青石板似的、暗淡的天空中,碎冰块状的星星放射出耀眼的寒光……树干间黑暗的缝隙,就象北欧神话中那冷得出奇的无底的黑地狱。”《忏悔终生》中至关重要的细节:“这就是我永久记忆中的画面:一排长长的沙丘、大海、像石头一样躺着的死者以及身着黑色服装的证人。证人神情严肃,纹丝不动地站在地平线上。” 还有那位不可理喻的依斯瑞尔·高:“这个一丝不苟的守财奴,正在挖那个受到亵渎的土豆园地。围着他脖子的花格呢披风在晨风中飘动,暗淡的高顶礼帽戴在头上。”
  
  
  说明:布朗神父当然应是五星级的,但译本不尽如人意,只好打四星了


大量的长句子,不知所谓的描述,可以说是个灾难,幸亏没有买


的确如此,糟糕的翻译毁了这个系列


差强人意——大致能够令人满意,虽不完美。


这个版本应该是台译本,后来时代文艺出了一个新译本。


"结尾是让人想不到的简单"


我也很喜欢她的小说~~真的很犀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