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72堂作文课
2008-11
湖南教育出版社
夏丐尊,叶圣陶
194
无
《大师的72堂作文课》是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为《国文百八课》所写的文章,主要讲各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兼及阅读理解和鉴赏。每一篇都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关键处不厌其详,就像大师们站在课堂上讲课一样。本书不仅是青少年学习作文的经典读物,而且是语文教师的最佳教学参考书。
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我国第一位童话作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苏州人。早年当过教师。主编过《小说月报》《中学生》等。著有小说《倪焕之》(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长篇小说之一)等,散文集《小记十篇》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夏丏尊,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出版家。浙江上虞人。夏丏尊长期从事语文教育和编辑工作。1930年起,创办《中学生》杂志。1935年,与叶圣陶合编初中文科教材《国文百八课》。1937年,又合编《初中国文教本》(6册)。他和叶圣陶共同写成语言知识的读写故事《文心》,连载于《中学生》,由开明书店出版。该书被誉为“在国文教学上划了一个时代”。还翻译并出版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小说《爱的教育》。
第1讲 文章面面观第2讲 文言体和语体(一)第3讲 文言体和语体(二)第4讲 作者意见的有无第5讲 文章的分类第6讲 应用文第7讲 书信的体式第8讲 书信与礼仪第9讲 书信和诸文体第10讲 记述和叙述第11讲 记述的顺序第12讲 叙述的顺序第13讲 记叙的题材第14讲 材料的判别和取舍第15讲 叙述的快慢第16讲 叙述的倒错第17讲 过去的现在化第18讲 观点的一致与移动第19讲 日记第20讲 游记第21讲 随笔第22讲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第23讲 间接经验的证明第24讲 第一人称的立脚点第25讲 第二人称的立脚点第26讲 第三人称的立脚点第27讲 叙述的场面第28讲 事物与心情第29讲 情感的流露第30讲 抒情的方式第31讲 情绪与情操第32讲 记叙与描写第33讲 印象第34讲 景物描写第35讲 人物描写第36讲 背景第37讲 记叙文与小说第38讲 小说的真实性第39讲 韵文和散文第40讲 诗的本质第41讲 暗示第42讲 报告书第43讲 说明书第44讲 说明和记述第45讲 说明和叙述第46讲 说明和议论第47讲 说明的方法第48讲 类型的事物第49讲 抽象的事理第50讲 事物的异同第51讲 事物间的关系第52讲 事物的处理法第53讲 语义的诠释第54讲 独语式和问答式第55讲 知的文和情的文第56讲 学术文第57讲 对话第58讲 戏剧第59讲 文章中的会话第60讲 抒情诗第61讲 叙事诗第62讲 律诗第63讲 仪式文(一)第64讲 仪式文(二)第65讲 宣言第66讲 意的文第67讲 议论文的主旨第68讲 立论和驳论第69讲 议论文的变装第70讲 推理方式(一)——演绎第71讲 推理方式(二)——归纳第72讲 推理方式(三)——辩证附录 “文话”中提到的选文选辑 寄小读者•通讯七 三弦 一个小农家的暮 卢参 五四事件 梧桐 朋友 书叶机 养蚕 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 先妣事略 闲情记趣 画家 新教师的第一堂课 词四首 丛书集成凡例 图画
第14讲 材料的判别和取舍 记叙文的题材是作者认为有新的意味的事物,关于那事物的一切事项,当然都是文章的材料了。一件事物的事项,可以多至无限。所以,材料不愁没有,问题只在怎样判别,怎样取舍。 作者对于某事物自以为发见了某种新的意味了,要写成文章告诉大家,这所谓新的意味,大概可归纳为三种性质:一是某种新的知识,二是某种新的情味,三是某种新的教训。一篇文章之中有时可兼有两种以上的性质。总而言之,记叙文所给予读者的,无非是知识、情味、教训三种东西。如果把记述文和叙述文分开来说,那末记述文所给予读者的普通只有知识、情味两种,不能给予教训。叙述文却三种都有。 材料的判别和取舍,完全要看文章本身的意味如何。文章本身的意味就是决定材料的标准。同是写“月”,天文学书里所取的材料和诗歌里所取的材料不同。天文学书里的“月”是知识的,它怎样生成,经过什么变化,直径若干,形状怎样,光度怎样,怎样绕着地球运转,运转的速度若干等等是适当的材料。诗歌里的“月”是情味的,或者说它如“弓”,如“蛾眉”,或者把它当做人,“把酒问月”,说它在那里“窥人”,或者把它的“圆缺”来作离合悲欢的譬喻,所取的完全是和天文学书里不同的材料。同是写岳飞,《宋史》和《精忠传》以及《少年丛书》,材料的性质及轻重也各各不同。《宋史》里写岳飞以历史的知识为主,教训、情味次之;《精忠传》里写岳飞以情味为主,教训、知识次之;《少年丛书》里写岳飞以教训为主,知识、情味次之。意味不同,材料的判别取舍也就不一样。知识上重要的材料,在教训或情味上也许并不重要,或竟是无用的东西;教训或情味上重要的材料,在知识上也许是不正确的或非科学的东西。 依了文章的意味,从题材所包含的事项里选取一群适宜的材料,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得把意味再来分析,同是知识,方面有许多种,同是情味或教训,性质也并不单纯。要辨别得清清楚楚,然后从选好的一群材料里,精选出适切的材料来运用。材料本身有大有小,但写入文章里去,大的并非就是重要的,小的并非就是不重要的。仅只荆棘中的“铜驼”,可以表出国家的灭亡;仅只镜中的“白发”,可以表出衰老的光景。任何微小的事项,只要运用得适合,就会成为很重要的材料。
所谓“达人”,即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作文达人”就是在写作方面非常杰出的人,所谓“大师”也。“作文达人”丛书是文章大家们向中学生指出学习写作的门径,有效地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的一套畅销了半个世纪的中学作文经典!它们的作者夏丏尊、叶圣陶、刘薰宇等,不但本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同时还是文章家、语文学家,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他们创作的小说、散文,都属于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典范作品。他们又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深知学生作文的通病和难点,所写指导写作的文章,多能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无
大师的72堂作文课(畅销半个世纪的中学作文经典)
这样一套优秀的作文书,应着力推广。
不单学如何以真情实感写文字,还可以欣赏前辈们动人的文字。
适合高中学生、有意愿提高文字功底的人。
最好小学语文老师都能看看。给小学生讲课应有帮助。
浅显易懂!好书!经常让我反思,书中的讲的某一点,如果我用于教学,可以怎样来进行,学生会有什么样子的反应。它给我的作文教学给了很大的启发。而作为学生看的话,则需要注意,现在的语文教学有一些用语和书中的已经有所不同有点变化。
看了之后觉得作文教学没有通常所说的那么难,关键是教师要有作文教学的专业素养。学习学习再学习,前辈们有很多好的东西,我们现在的教师向他们学的太少了。
帮小朋友买了太多的作文书,但结果总是用来抄书的,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帮助。
也去过不少的作文学校的,仍然是抄书为主。
经典的东西,虽然有些选文已经不合时代,但内容却是永恒的。
这一套的几本,自然是非同一般的。
大家的东西,自然是好的。
读大学时候我的老师就感叹:民国时期的国民教育虽然不普及 但却是最高水平的,政府没有把小学生课本当做一件小事,而是集大家所成。拿到这本书就可以窥见一斑,果真如此啊!可惜孩子大了,要不就从 开明国文讲义 开始了。不过介绍了孩子还小的朋友赶紧买来,学习,以好好教育适龄的孩子。
适合老师读,更适合孩子去品读,72堂课,堂堂是经典!
给自己看,也好教学生。大师的作品要拜读。
多学大师经验。
大师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书的质量很好 讲的内容通俗易懂 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本书详实的讲解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对高年级的学生很有帮助,受益匪浅。
王大绩写得更加好
班主任推荐书目,应该不错的
指导写作
希望通过对此书的学习来提高自己
老师让买的书,初中必读书目,感觉有点难读,好好学习啊
很好看得一本书
这个商品不错,值得拥有,不可错过啊
刚收到未读,还可以吧。读了再评
好书,但孩子不爱看,时代不同了!感慨!
内容很好,书的质量也很好。
表达清晰,一目了然。
非常好的一套丛书,我买了全部的9本,感觉都不错,对我也是很有启发。
帮同事买的,他说挺好的~
图书到货很快,而且书很新!
比较好,文字虽有些晦涩,但细读不难懂。 书挺好,只是有点遗憾装订得不够好
这套书的确是个好东西。看看民国,对照现在,唉......
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有些概念和现在有区别,但可见作文研究的发展
这本书把写文章所涉及的问题。即使是很深奥的,也能讲得浅显易懂!
大师讲的课果然不同凡响,好书!
大师写的条理清晰,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有时间可以好好阅读。
经典的东西,还在读.
做真实的自己,用笔写我心!
推荐给学生看,都说很喜欢
留给家长看了,小学生的孩子喜欢看实用些的,比如说肖复兴的《我教儿子写作文》
无论各个方面,本书值得称道。
案例解读太贵了,物不超所值。
买给孙女的,希望对她有帮助。
粗粗一读,个人觉得一般
各种文体都有涉及,但不够深入,了解一下还行。
棒朋友带的,据说还挺不错的
比现在的作文选有用
不知道是不是大师的作品?
适合中学生家长看的一本书,毕竟是几十年前的书籍,书是好书,但是叙述和文字用法有些陈旧老套,中学生是很难看的进去的,中学生的家长老师看看,再辅导中学生还是不错的
还是那个意见,语言是三十年一更新的,那时的用语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小孩子阅读。
内容比较简单,适合小学生读
勉强可看看,没有多受益
这本书只适合初中以下的人读,不适合我,有点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