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灵枢经白话解读

吴颢昕//何文彬|主编:杨进//马健 湖南科技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湖南科技  

作者:

吴颢昕//何文彬|主编:杨进//马健  

页数:

413  

内容概要

  《黄帝内经》自西汉末年成书之后,一直是中医学理论之渊源,凡学中医而有大成者莫不奉之为圭臬。现今流传的《黄帝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经》两个部分。两书内容各有侧重,一般而论,《素问》侧重于医学理论的论述,《灵枢经》侧重于经络与刺法的论述。唐代以前《灵枢经》多称为《九卷》、《针经》,隋、唐时期亦有《九灵》、《九墟》等名。唐代王冰为《素问》一书作注,在序言中称:“《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经》九卷,乃其数焉。”此后始称《灵枢经》。  《灵枢经》成书之后曾长期亡佚而不传,北宋哲宗时期林亿在校书时称:“《灵枢》今不全。”直至北宋元祜年间,高丽国将该国所存《黄帝针经》进献宋朝,哲宗随即下诏颁发天下,自此中国国内才重新拥有《灵枢经》全本。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史崧“校正家藏旧本《灵枢经》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勒为二十四卷”,刊行流传至今,此为现存最早版本的《灵枢经》。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明代赵府居敬堂刊本影印,1963年校勘简体横排铅印,为现今通行本。  16世纪以前,《灵枢经》无全文注释性著作,至16世纪末叶始有全注本出现,但这类注本远较《素问》注本为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曾出版了较多《灵枢经》注本,各具特色,皆可为学习《灵枢经》之门径,对传统中医的学术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书籍目录

原序九针十二原第一本输第二小针解第三邪气藏府病形第四根结第五寿夭刚柔第六官针第七本神第八终始第九经脉第十经别第十经水第十二经筋第十三骨度第十四五十营第十五营气第十六脉度第十七营卫生会第十八四时气第十九五邪第二十寒热病第二十癫狂第二十二热病第二十三厥病第二十四病本第二十五杂病第二十六周痹第二十七口问第二十八师传第二十九决气第三十肠胃第三十平人绝谷第三十二海论第三十三五乱第三十四胀论第三十五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五阅五使第三十七逆顺肥瘦第三十八血络论第三十九阴阳清浊第四十阴阳系日月第四十病传第四十二淫邪发梦第四十三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外揣第四十五五变第四十六本藏第四十七禁服第四十八五色第四十九论勇第五十背腧第五十卫气第五十二论痛第五十三天年第五十四逆顺第五十五五味第五十六水胀第五十七贼风第五十八卫气失常第五十九玉版第六十五禁第六十动输第六十二五味论第六十三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五音五味第六十五百病始生第六十六行针第六十七上膈第六十八忧恚无言第六十几寒热第七十邪客第七十一通天第七十二官能第七十三论疾诊尺第七十四刺节真邪第七十五卫气行第七十六几宫八风第七十七几针论第七十八岁露论第七十九大惑论第八十痈疽第八十一

章节摘录

  脉动的具体部位,足阳明胃经的脉动在足背之上冲阳穴的位置,足厥阴肝经的脉动在足跗内太冲穴的位置,足少阴肾经的脉动在足心涌泉穴的位置。膺俞是胸部两旁的穴位,属于阴经的穴位,所以治疗阴经的病,应针刺胸膺部的穴位;背俞是背部的穴位,属于阳经的穴位,所以治疗阳经的病,应针刺背部的背俞穴位。肩膀部出现虚证,可取与上肢经脉相通的膺部或背部的腧穴。治疗舌胀大的证侯,可用铍针刺舌下根柱刺出恶血。手弯曲而不能伸直的,病位在筋;手能伸直而不能弯屈的,病位在骨。病位在骨应深刺至骨,病在筋应浅刺至筋即可。  运用针刺补泻,必须要掌握虚实。一方面,在脉气坚实有力时,用深刺法,出针后少按压针孔,使邪气完全外泄;另一方面,在脉气虚弱时,用浅刺法,以保养脉气,出针后应快速按压针孔,以防邪气入侵。邪气至时针下感觉坚实而气行疾速。谷气至时针下感觉虚软而气行柔和。脉象坚实有力的应当深刺,以祛除邪气;脉象虚弱无力的应当浅刺,防止精气外泄,以养护脉气,而邪气单独外泄。针刺各种疼痛的病证,因为脉象坚实,所以当用泻法。  所以说:腰以上的部位患病,取手太阴、手阳明经脉的穴位皆可治之;腰以下的部位患病,取足太阴、足阳明经脉的穴位皆可冶之。患病的部位在上部。可取下部的腧穴治疗;患病的部位在下部,可取上部的腧穴治疗;头部的疾病,可取足部的腧穴治疗;腰部的疾病,可取胭窝的腧穴治疗。头部的疾病,头部症状较重;手上的疾病,手臂部症状较重;足部的疾病,足部症状较重。大凡针刺治疗疾病,应当先针刺疾病最初发生的部位。  春天病邪多在皮毛,夏天病邪多在皮肤,秋天病邪常深入分肉,冬天病邪常深至筋骨。针刺此类疾病,应当根据时令的变化,选择针刺部位的深浅。针刺肥胖的人,应当与秋冬深刺的方法一致;针刺皮瘦弱的人,应当与春夏浅刺的方法一致。疼痛属于阴证,疼痛的部位在手按不到的深处,针刺治疗时应当用深刺的方法。病在上半身,常属于阳证;病在下半身,多属于阴证。皮肤瘙痒多属于阳证,针刺时应当浅刺。疾病先从阴经发病传至阳经的,当先冶阴经的疾病再冶阳经的疾病;疾病先从阳经开始发病传至阴经的,应当先治阳经的疾病再治疗阴经的疾病。  针刺热厥病,用留针法,直至病人针下感觉寒凉时出针;针刺寒厥病,用留针法,直至病人针下感觉发热时出针。针刺热厥时,采用补阴2次,泻阳1次的取穴方法;针刺寒厥时,采用补阳2次,泻阴1次的取穴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灵枢经白话解读 PDF格式下载



这次碰到了满450减150,太划算了。书是正品。


内容精彩丰富


这是一套的书,还有一本是素问的。我买来刚好一套。对照其他版本来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