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古代戏曲小说叙事研究

董上德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董上德  

页数:

36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古代戏曲小说叙事研究》的论述角度选取了研究戏曲、小说叙事的共通性问题。这里所说的“叙事”,主要就作品的故事形态而论。我们的工作是研究戏曲、小说共有的编造故事的方式、故事的世代传承现象、同一个故事的不同文本的差异及其内涵的动态变化、情节结构变动与人物形象演化的关系,以及叙事的格调问题等。我们关心的是,以“故事”为中心的戏曲、小说所呈现出来的共通性,内含着什么样的心态,与古代社会的集体心理有何关系?借助对戏曲、小说的共通性研究,为深入探讨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打开一条新的通道。

书籍目录

引论第一章 叙事研究的开拓(上)——胡适的叙事研究第一节 研究叙事问题的“远因”与“近因”第二节 超越金圣叹第三节 探讨故事的“传播动力”第四节 叙事题材的“先天优势”与“后天调补”第五节 “历史的眼光”与胡氏学术语境第二章 叙事研究的开拓(下)——顾颉刚的叙事研究第一节 关注故事的“演变次序”第二节 揭示故事“无稽的法则”第三节 重视故事的“多变性”第四节 孟姜女故事的变化与内涵第三章 叙事的流动性第一节 时间的流动与空间的流转第二节 故事的“整一性”与主人公的“生命流程”第三节 戏曲叙事内含小说叙事的方式第四章 叙事的互文性第一节 同一故事孳乳出多种文本第二节 人生情景与人物关系的相互类同第三节 具有游戏意味的“戏仿”第四节 文体转换构成的互文性第五章 叙事的虚拟性第一节 民间的另类想象第二节 虚拟性与可变性第六章 叙事的重释性第一节 故事的可重复性是人类经验史上的一个命题第二节 集体共享型故事与人生困境的文学喻示第三节 集体共享型故事与“重释”的意味第四节 重释性叙述的延展性与时代性第七章 故事的逐层建构——以岳飞故事为例第一节 岳飞故事的“原生态”及其基本特点第二节 英雄之死与“集体记忆”的形成第三节 英雄的成长故事与集体记忆的“追加”功能第八章 故事人物的创设与生成——以宋代的梅妃故事为例第一节 梅妃故事的历史语境第二节 “惧内”与“妒媚”的故事框架第三节 “伴生型”的人物第四节 失意文人的“身影”第五节 梅妃形象的“复合性”第九章 故事人物的历时性演化——以历代的柳永故事为例第一节 宋代民间故事系统中的柳永第二节 元代下层文士与柳永形象的对应关系第三节 明清两代柳永故事的“美化”倾向(上)第四节 明清两代柳永故事的“美化”倾向(下)第五节 历时性演化的柳永故事的内涵第十章 故事人物的共时性塑造——以明代的司马相如故事为例第一节 司马相如故事与古代知识分子的“自我实现”问题第二节 “红颜慧眼”与“不负读书”——《风月瑞仙亭》话本第三节 “引动闲心”与“长安得意”——《琴心雅调》杂剧第四节 “计穷途拙”与“好事多磨”——《琴心记》传奇第五节 “情场波折”与“白头苦吟”——《凌云记》传奇第十一章 叙事结构的程式化第一节 叙事程式化的滥觞第二节 《绿窗新话》故事的程式化第三节 《醉翁谈录》故事的程式化第四节 叙事程式化的成因第五节 叙事程式的世代承传第十二章 叙事单元的“嫁接”与“重组”第一节 神话传说已开先河第二节 叙事单元的“嫁接”第三节 叙事单元“重组”后的“内部更新”第十三章 叙事格调的雅俗兼容第一节 “俗”与“亚文化”形态第二节 “雅”与多种叙事因素的交汇第三节 不俗不雅与亦俗亦雅第四节 偏于更“俗”与偏于更“雅”结语一、叙事层面与心理层面二、叙事程式与人生的“典型情境”三、叙事格调与生存欲望的调控参考文献附录论《醉翁谈录》的性质与旨趣后记后序修订版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古代戏曲小说叙事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