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壮族民歌100首

范西姆 编 广西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广西民族出版社  

作者:

范西姆 编  

页数:

5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壮族丰富、多种、多样的民间歌曲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特点突出的曲目,定名《壮族民歌100首》,列入“壮学丛书”系列,为研究壮族音乐艺术提供基础资料。 本书所选的民歌,属民间原创与原唱,用壮语南北方言土语演唱,保存原生态歌唱特色。 本书文本写定的曲谱与唱词,从录音中记谱、定音、定调号;汉译唱词配对:保存原唱语体三、四、五、六、七言节拍,按汉语语法译配。

书籍目录

《壮学丛书》总序壮族民歌概述凡例上篇:单声部民歌77首 壮乡三月风光美(那坡过山腔) 串寨歌(隆林排歌) 看河(隆林殿罗歌) 真情两相合(西林八达河调) 十年今日喜(西林那劳调) 水中有蛟龙(西林那劳调) 正月新芽多(西林平别调) 有榕树保村(田林定安调) 情誓(田林小榄调) ……下篇 多声部民歌23首壮族民歌100首唱词后记

章节摘录

  定的规模和水平;标志着他们源于稻作生活的祀神意识、审美观念和艺术创造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凭“那”而居的居住文化其主要表现为干栏文化。壮壮语称房屋为“栏”,把在一个底架上建的住宅称为“栏干”,或称“更栏”,意为架设在上方的房子。“干栏”是的汉字记音。壮族的村落主要分布在水源丰富的田峒周围,其干栏则沿着田峒周围的山岭,依山势而建,其建筑形式是用木或竹柱做离地面相当高的底架,再在底架上建造住宅,楼上住人,楼下豢养牲畜和贮存物件。这种建筑形式为适应南方山区潮湿多雨、地势不平的环境而营造,具有防潮、防兽害、防盗、利于通风采光和节约用地的特点。《魏书·僚传》记载,干栏最初是“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日干兰。干兰大小,随其家口之数”。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干栏从建筑过程到其整体和局部的结构及功能特征,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干栏建筑反映了壮族先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力,它是我国古代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建筑形式现在在我国南方城镇和乡村中仍在应用。  赖“那”而食的饮食文化20世纪60年代起,考古工作者就在邕宁、武鸣、横县、扶绥等县沿邕江及其上游左、右江两岸分布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贝丘遗址中出土了石杵、石磨棒、石磨盘、石锤等加工谷物的工具,在桂林甑皮岩人类洞穴遗址中出土距今9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片。根据遗传学资料,当时这一地区加工的谷物主要是稻谷,因为麦、粟等是后来传入这一地区的,而根据民族考古学,陶器是适应食用谷物的需要而出现的,这表明壮族地区早在距今9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便开始食用稻米,并发明了与食用稻米有关的杵、磨、锤、陶罐等加工工具和炊具。成书于公元前1100多年的《诗经》中的《大雅·公刘》中有“乃积乃仓,乃裹食饃糧”。其中的“饃”(又写作“糇”),源于古越族语言,与北方的“粮”同义,是米饭、干粮的意思,至今壮族仍称稻、稻谷、稻米、稻米饭为“糇”或“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壮族民歌100首 PDF格式下载



作为我一个壮族人,却不会唱壮族的歌,都说三月三里木棉花开正红,阿哥阿妹把歌唱把情传,我可以自学我们民族的歌曲了。


图文,音像齐全。喜欢原生态民歌的值得拥有哦


内容丰富,光盘质量不好,看了里面的内容还是不错的


书很好,碟子比较花。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