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伤寒论

张仲景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张仲景  

页数:

192  

内容概要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文库掌中宝丛书之一,很详细讲解了中医治疗伤寒的理论知识,全面而又系统的阐述了我国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

书籍目录

宋刻《伤寒论》序张仲景原序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桂枝汤方桂枝加葛根汤方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去芍药汤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桂枝麻黄各半汤方……通脉四逆汤方白头翁汤方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四逆加人参汤方五苓散方理中丸方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烧挥散方枳实栀子豉汤方牡蛎泽泻散方理中丸方

章节摘录

  猪芩汤方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煎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二二四、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二二五、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二二六、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二二七、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二二八、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一一九、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二三〇、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澈然汗出而解。二三一、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二三二、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二三三、阳明病, 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蜜煎导方食蜜七合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土瓜根方(附方佚)猪胆汁方(附方)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二三四、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二三五、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二三六、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茵陈蒿汤方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二三七、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二三八、阳明病,下之,心中懊侬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二三九、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伤寒论 PDF格式下载



这本是大书


张仲景伤寒论


书太小了,是口袋本。


内容还行,就是没想到那么小


经典著作,医书


方便的口袋书


好书 是线装的 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