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赵家
1998-3
辽宁教育出版社
杨步伟
234
171000
无
赵元任的太太杨步伟女士的自传《杂记赵家》,值得今天许多人好好读读。我以为该书的好处至少有两处,第一,提供了丰富的近现代史料。由于作者交往的人员大都是现代中国学术界的名流,所以,她能够给我们讲述她个人对这些重要学人的印象。如,书中对胡适、钱玄同、梁启超、蔡元培、刘半农、蒋梦麟、金岳霖、陈寅恪、傅斯年、罗家伦、李方桂、徐志摩的描写,无论是肯定,还是臧否,都让人感到平实,毫无借别人之重来抬高自己,故这样的回忆读者读来放心,当然,作者自己写来也是自如。譬如,在回忆二十年代她与赵元任旅行到德国时,记录了当时在德留学的中国学生风行与原来包办结婚的妻子离婚之事,这原本是留学生们的一种生活,但作者在这里插入一句:在这些留学生中,只有陈寅恪、傅斯年埋头学习,不涉这类事,他们是(《红楼梦》)宁国府大门口的一对石狮子,最干净。书中特别提到,陈寅恪与俞大维(当时都是留学生)请赵元任夫妇看德国歌剧,当陈、俞俩人将客人送至剧院门口,便要离去,赵元任夫妇一问才知道,原来陈、俞俩人是省下自己的饭钱,来请赵元任夫妇听歌剧。这类记录,虽着墨不多,但让人感受到陈、俞俩人的为人风格。书中还提到抗战爆发后,赵元任离国赴美的经过。过去有些书只据某些人的传闻,说赵某人贪图美国的生活,而在自己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去了美国。从杨步伟的记录来看,全不是那么回事。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西迁时,赵元任一家也随之到了昆明,只是国难之际,中央研究院中的某些掌权人物对赵元任的语言组采取歧视态度,使得包括赵元任在内的语言组同人无法进行正常的研究工作(照杨步伟的说法,赵元任“七八小时手拿一管笔一字写不出来,终日不说一句话”),在这种情形下,美国夏威夷大学正好邀请赵元任去任职,赵才离国赴美。这些记录使我们看到,在现实生活中,中国学者的生活和工作处境,的确是非常艰难的,既便像赵元任这样有学术声望和地位的人,也难免要受小人的气,无奈之下,只能一走了之。 该书第二个好处是,好看有趣。通过历史掌故的记录,照见了许多现代学术大师们生活的另一侧面。如,哲学家金岳霖,众所周知,有名士气,但究竟到什么程度,杨步伟在自传中有所记录,事件之一,是二十年代在北平时,有一天,金岳霖忽然给赵元任家打了一个电话,说是家里出了事,请赵太太来帮帮忙(杨步伟原在日本学医),大概金先生那时正跟一位 Lilian Taylor小姐做朋友,杨以为出了什么事,跑去一看,原来是金家的一只大母鸡生不出蛋,卡在半当中,故请杨医生帮忙助产。此类掌故,书中比比皆是,读来真是妙趣横生,我想今天的读者大概也是愿意分享这份快乐的吧。
本书说明 自序第一章 结婚后的忙乱第二章 蜜月与蜜蜂第三章 剑桥过家第四章 第一次欧洲游记第五章 四年的清华园第六章 元任和中央研究院的关系第七章 在华盛顿的一年半第八章 元任又回到中央研究院第九章 在南京作“永久”的计划第十章 安与危第十一章 撤退后方第十二章 又到美国第十三章 从百般威夷到耶鲁第十四章 在耶鲁两年第十五章 三次到哈佛第十六章 元任就教加大第十七章 元任退休后的工作第十八章 第四次漫游记第十九章 八十年、五十年回忆
无
不是做广告,读了才知道。杨步伟也不是一般人,嫁给赵老师,风采依旧。这本书,不矫揉造作,虽然是女子作,没有一般男性学人的娘娘腔。您就好好读吧。
该书讲述了杨步伟的生平事迹,能让人了解不一样的女性,好书啊
读是书如晤杨赵,此书人见人爱
平淡无味,无出彩之处,也没有吸引人的地方,看完后来前面的内容都忘了。
送了喜欢的朋友,可惜再也买不到了...
又好又便宜的极有史料价值的书!!!我喜欢!
杂记赵家有两个版本,另一个是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的,比这本多记述了杨步伟家的一些情况。杨步伟的爷爷是清末状元,不踞官,回家办学,谭词同就是他的学生,赵元任不仅是语言学家。还是音乐家,他作的(叫我如何不想他)被列为世界华人经典歌曲。我问过许多年轻人,多不知赵为何许人也,更不用说像晏阳初、盛成、徐梵成等对中国文化有着重大贡献的老先生。要多宣传,望当当网多组织进些这方面的书。
如题.多才多艺啊!
本来是帮别人买的,翻了一下,还不错!
故事不错,可以知道到一些名人的小插曲,但是文笔有点差,絮絮叨叨的,读起来感觉有点乱。一个不可原谅的问题是,书中差错实在太多了,到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