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古希腊风化史

利奇德 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12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

利奇德  

页数:

630  

字数:

401000  

译者:

杜之/常鸣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编者只不过是做了一些挑选插图并为之加上说明的工作而已——这方面编者负有全责。另外,我们编排了两份索引目录,并作了一些细小的订正(主要是文字印刷方面的一些错误订正),译者弗里斯先生若是健在,他本人将完成这项工作。当然,我们对书中内容不作任何改动;我们几乎完全没有必要向读者,特别是那些熟悉弗里斯先生译作的读者解释说明,经过德—英详尽的核对,可以证明弗里斯先生又一次成功地在传译原著内容的同时忠实地再现了原著一经问世就受到普遍欢迎的风貌。

书籍目录

认识希腊了解西方 ——中译本序 王以铸编者的话第一部 导论 古希腊的人生理想 致安纳托利亚 情欲在古希腊生活中的至高地位 第一章 女人的婚姻与生活 一、古希腊女性 二、古希腊的婚嫁习俗 三、其他及补充资料 第二章 人体形象 一、衣着服饰 二、裸体 三、体操活动 四、选美活动及对裸体的进一步评论 五、沐浴 第三章 节日种种 一、民族节日 二、其他喜庆日 三、雌雄同体的生命观 四、其余民间喜庆日 第四章 戏剧 一、雅典派悲剧 l.埃斯库罗斯 2.索福克勒斯 3.欧里庇得斯 二、雅典派喜剧 1.费列克拉蒂 2.欧波利斯 3.阿里斯托芬 4.阿来克西斯 5.提摩克勒斯 6.米南德 悲剧和喜剧的反顾与补充说明 三、羊人剧、哑剧和芭蕾舞剧 第五章 舞蹈 运动 饮食及其他 舞蹈及球类运动饮食及酒宴好客之道 第六章 宗教与情爱 第七章 古希腊文学中的情爱描写 一、古典时期 1.史诗 2.田园诗 3.散文 二、希腊化时期 1.诗歌(1)史诗和田园诗 (2)诗选中的诗歌 (3)闹剧、辛涅迪克诗歌、哑剧、牧歌、摹拟笑剧 2.散文 三、过渡时期 1.诗歌 2.散文 四、后古典时期 1.诡辩地理历史等各种作品 2.爱情传奇故事与情书 迈加拉致巴基丝 3.哲学 五、古希腊文化的末期 1.诗歌 2.散文第二部 第一章 男女之爱 第二章 手淫 第三章 女子同性恋 第四章 卖淫 1.总论 2.妓院 3.高等妓女 最著名的高等妓女的生活、轶事及其妙语名言 4.关于性问题的迷信 5.卢奇安的《妓女的对话》 6.神奴 7.有关高等妓女的补充言论 第五章 男子同性恋 1.总论 2.专门术语 3.青少年男子与希腊人的审美观 4.古希腊文学中的少年之美 5.古希腊艺术中的少年之美 6.古希腊少年之美剖析 7.古希腊少年之爱的发展 8.男妓 9.古希腊少年之爱的伦理道德 10.正反面舆论观点 11.古希腊少年之爱的历史 12.地方志述 一、叙事诗 1.史前神话时期 2.叙事组诗 3.赫西奥德 4.法诺克勒斯 5.狄奥提穆斯和阿波罗尼奥斯 6.农诺斯 二、田园诗 1.泰奥格尼斯 2.柏拉图 3.阿尔基洛科斯与阿尔凯奥斯 4.伊比科斯 5.阿那克里翁及《阿那克里翁诗存》 6.品达 7.忒奥克里托斯 8.其他田园诗拾遗 三、《古希腊诗集》 1.来自萨迪斯的斯特拉顿 2.梅利埃格 3.阿斯克勒庇俄斯 4.卡利马科斯 5.其他诗人 四、散文 1.古希腊神话中的少年之爱 2.有关同性恋的笑谈 3.补充文献……结束语名目索引作者及作品索引

章节摘录

  虽然古希腊人视青春年华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视享乐,特别是其中的爱,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然而,除此以外的其他一些人生理想也不应当被人们忽视。  在《荷马史诗》中,当涅斯托耳见到雅典娜消失在晴空中的时候,他随后喊道:“可是,哦,尊贵的女神,祝您顺利,也请您赐好名声给我和我的孩子们以及我尊敬的妻子。”(见《奥德赛》,第三卷,380)  可以说,这一席话表达了希腊人的道德理想。主人公在此同时提到了他的爱妻和孩子们,它证明这不仅是战场上或竞赛中取胜的问题,同时还包含一般生活中的各种愿望。  根据古希腊诗人品达罗斯的作品,幸福是人生奋斗的第一个目标,其次是要一个好名声;一个人如能同时得到二者而且又能紧紧地抓住它们,那么,他就是完全实现了自己的最高理想  。  当然,除了这两种最好的财富以外还有其他物质上的好处;在古希腊人的眼里,这些好处也值得他们为之奋斗,所以他们也祈求上苍将这些好处赐给他们。就我所知,泰奥格尼斯最先提出把健康的身体作为仅次于上述奋斗目标的最大幸福(见《泰奥格尼斯》,255);再接下来的最大乐趣就是“能获己所爱”,这是古希腊人心目中的一种理想。因此,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这一愿望已经被刻在德尔菲的勒托神庙的门厅上。(见《幸福论》,第一卷,1;《尼可马亥伦理学》,第一卷,8)  泰奥格尼斯故意使用这种模棱两可的字眼——“能获己所爱”,使得那些有如布尔克哈特等素谙希腊文化历史的人也提出质疑(见J.布尔克哈特,《古希腊文化史》,第二卷,368):“因此,我们一直无法肯定究竟诗人在此谈到的是性爱本身呢,还是泛指那些希望能得以实现的愿望。”布尔克哈特就像许多学识渊博并撰写过不少有关希腊文化巨著的人那样,还不明白在希腊文中有两种不同的爱:一种是男女之间的情爱,另一种是同性之间的爱恋(即同性恋)。由此可知,泰奥格尼斯的措辞虽然显得模棱两可,但是,对那些了解希腊文化的人是够明白的:他在祝愿每位读者都能得到自己之所爱和泰奥格尼斯他本人梦寐以求的东西。泰奥格尼斯的这句话使我们看到,他自己的心中总是惦记着年轻人的理想,因为他在一生中一直希望接近男童。在他撰写希腊同性恋文学的章节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试拿著名女诗人萨福的一首诗歌作一比较,便可证明本文对泰奥格尼斯那段话所作的解释是对的(见《萨福》,残卷五):  致安纳托利亚  有人道,世间最美之物——  孰水军,孰步兵,孰骑士?  余之见,最美之物就属  人心中之所爱。  此中道理明白不费解,  凡人皆知此言近情理;  海伦虽已尽览天下美,  却偏爱此郎君。  他扫尽特洛伊之威风。  她竟忘却孩儿爹娘亲;  痴心痴情之爱意,犹如  塞浦路斯爱之神。  妇道本来意志弱,  况已轻抛家事累;  安纳托利亚,我今  在心底把你深深怀念。  我爱听你步履巧轻轻,  我爱见你笑脸喜盈盈;  我恨吕底亚战车隆隆,  我恨步兵刀剑闪闪。  我深知人生在世,  多有不尽人意事;  苍天若为有心人,  定有如愿以偿时。  显然,安纳托利亚在吕底亚。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原诗中的第四行)也出现有意识暧昧含糊的表达和故意模棱两可的措辞。不过这里的含义十分明确:这可以是女人追求女人、或是男人追求女人,也可以是男人追求男童。  然而,到此为止这里无疑可作如下解释:美丽与情爱是专指古希腊人所渴望得到的和古希腊诗人所视为理想的那些生活乐趣。在所有古希腊作家的笔下都明确体现这一点。在此,我们只要摘录希腊人借助酒兴经常吟颂以增加生活情调的一首小诗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见《希腊抒情诗》,第三卷,注释,8)  “世人健康为第一,可人容貌为第二,第三生财且有道,第四友人见你总年少。”  男人娶妻主要是为了生养孩子,这不仅是在按照正式订婚之后“需要传宗接代”的准则(参见卢奇安,《提蒙》,17;亚历山大的克雷芒,《斯特洛玛忒》,第二卷,421;普卢塔克,《利库尔戈斯与努马之比较》,4),而且也是许多希腊作家坦率表示可以接受的事(见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第二卷,2,4;又见狄摩西尼,《黑丽蝇》,30;普卢塔克,同上)。在斯巴达,这种事做得更加过分。根据普卢塔克的记载,一个做丈夫的“暂时将自己的婚姻权利交给另一个性功能比较强盛的男子,以便让自己的妻子能生下几个特别健康漂亮的孩子,却又不会使自己的家庭婚姻关系遭到破坏”,而这种情况一点也不罕见。普卢塔克将斯巴达人的婚姻视为配种(见《利库尔戈斯传》,15),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这种婚姻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尽量多生子女,而且要繁育优秀人种的后代。他还在另一篇文章中谈到了一个普利艾努斯人:这人替自己的妻子拉皮条,结果落得个人间笑柄,因为他蓄养了一个为他送来金钱的色鬼。  在那一篇驳斥尼阿拉的文章中还有一个尽人皆知的人物,他也就是那个司提反努司,一个诡诈的淫媒。他通常利用自己妻子的美色去勾引那些他认为有钱的陌生人。若是有人上钩,  他就会巧妙地编排出一个可以让人私了的捉奸局面,接着他便可以从这个因为当场被抓获而惊慌失措的年轻人身上敲诈出一大笔钱。他也用同样的办法替自己的女儿拉客:他从女儿的床  上捉住一个名叫伊帕奈特斯的男人,并从他身上榨取了30米纳(约等于120英镑)。我们经常在古代文献中看到类似的情况,而这些情况最初往往是在有书面记录之前就已经发生了的。那些正陶醉在性爱之中突然被人捉住的奸夫之所以很乐意付出一大笔罚金而后逃之夭夭是因为勾引已婚妇女和无辜少女的人必然缴纳巨额的罚金。至于这些处罚问题,我们将另作叙述。  在雅典这样敏感的地方,当然也包括希腊的其他地方,婚姻被视为一种履行天命的行为;每个公民本来就该通过生育子女为天神准备新的奴仆和崇拜者。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至少可以  相信柏拉图是这么说的(见《法律篇》,第六章,773)。生育繁衍子孙以保证香火不断也被视为一种道德上的义务。虽然我们在斯巴达以外的地方,没有找到确切的资料可以证明将婚姻定为义务的法律,不过据说梭伦曾经因为他自己对两性之间的关系所采取的立场——认为女人是丈夫生活中的累赘,所以拒绝将上述法律用当时不是不可能做到的书面形式定下来。(见斯托  拜俄斯,《选集》,68,33)柏拉图若是把婚姻提高成为法律上的义务(见,《法律篇》,第四卷,721;第六卷,774),而且又希望对独身男子处以罚金并剥夺其公民权,那么,他实际上已经采取了像他自己在《法律篇》中的多数情况下所采取的那种基本上与斯巴达人相同的立场;根据阿里斯顿的记载,在斯巴达人中间,受惩罚不仅是单身男子,而且也包括那些晚婚的人;婚后婚姻生活不美满的人,即那些生育子女不平衡或未能生育的人,他们所受到的惩罚最为严厉。(见斯托拜俄斯,《选集》,67,16)大立法家利库尔戈斯用来处罚未婚男子的那一条法律给我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见普卢塔克,《利库尔戈斯传》,15):“未婚男子的公民权被剥夺;所以他们不得参加裸体男子节(体操舞);在冬天他们得绕着集市游行,口里唱着自我嘲笑的歌曲,声明自己落到这步田地是罪有应得,因为他们触犯了国家的法律;而且他们还将失去别人对他们的关心和尊敬,年轻人本来都应该向自己的长者表示关心和尊敬。”  如果要了解一个民族的习俗,除了要了解这个民族的喜庆节日和其他庆祝活动之外,最主要是必须了解该民族的大众表演活动。我们对古希腊戏剧表演的介绍显然只能够限于那些特  别突出表现性生活方面的内容;同时我们也必须将古希腊戏剧的艺术内容,至少是现存的那一部分内容,视为古希腊大众所熟悉的文化背景。所以,我们的任务将主要集中于介绍古希腊戏  剧向观众演示的性爱主题以及当时平民百姓所能见到的那些带有性爱色彩的剧目。与此同时,我们还将看到古希腊戏剧也反映出同性恋是古希腊人性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绝对没有受到人们的忽视也没有遭到任何禁止;恰恰相反,它占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实际上甚至几乎可以说是最突出的地位,这一点将是十分明确的。在许多人看来,这种现象颇为奇特;但是对于了解上述情况的人来说,这些现象却都在情理之中。因此,这些严格说来应当放到后面介绍的内容将提前到本章里介绍,部分情况还将加以详细说明。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译本序  认识希腊 了解希腊  王以铸  对于文明和开放程度都比较提高了的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希腊应该不是一个过于生僻的名词。一般人大概都知道它是今天欧洲的一个国家,尽管不少人也许还指不出它具体在哪个地方。但这个国家和我国一样,是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的辉煌的文化遗产迄今仍然保持着它的影响。可以这样说,除非你没有受过任何教育,否则你搜索一下自己的知识库存,保准能找到一些同希腊文化有关的东西。小学生也知道表示圆周率的字母π(派), 中学生学过代数、物理的也一定知道∑(西格玛)、α(阿尔法)、β(贝塔)、γ(伽玛)这些字母表示什么,作为一家瑞士名表的商标的Ω对大家也不会陌生。这些原来都是希腊字母。马拉松和奥运会大家当然也知道是什么意思,要说它们的起源的话,也都来自古希腊。为了保持古老的传统(最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公元前776年在希腊举行的,相当于我国周幽王时期),现在每次奥运会的圣火都要在希腊本土点着之后再传到举行的当地。而且,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希腊(加上随后的罗马)文化不折不扣地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西方文化(政治、经济、法律、哲学、文学、 自然科学、艺术等等)的源流。直到本世纪(20世纪)初,号称发达的西方国家(无论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它们的中小学生无一例外地要学希腊语、拉丁语(研究神学还要加上希伯来语)和这两种语言的古典作品,就和我国小孩子过去念《论语》《孟子》《诗经》《左传》那样。不懂希腊、拉丁语就说不上是个有教养有文化的人。不了解希腊罗马的历史,就无从了解西方各自国家本身的来龙去脉,所以这些国家的古代史都要从希腊罗马讲起,再慢慢讲到他们各自本国的历史。这一点和我国自成体系,从夏商周道地的本土历史讲起,情况大有不同。  让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自己同希腊罗马文化的关系。我们为什么非得研究既洋且古又难的希腊罗马文化不可,这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说得清楚的。就说马克思主义吧,我们从建党时起,就申明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 它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但马克思主义就其产生的背景而论,纯粹是西方历史文化的思想成果。马克思是德国犹太人,在德国受教育,一生也是在西方度过的。他分析、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研究的对象和使用的材料都是西方的。因此可以有把握地说,不把马克思主义所由产生的西方的历史、文化吃透,就无法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而一个东方人要吃透西方的历史、文化又谈何容易,这是个很大的课题!  这里我想引用《希腊城邦制度》的作者、我国先知先觉的革命者顾准同志的令弟陈敏之同志在《顾准生平与学术思想》里的一段话来补充我上面的意见:“在我们的通信中,他(指顾准——引者)曾不只一次地向我说过,不懂得西方历史,很难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有人曾严厉批评过言必称希腊罗马,其意当然是批评这些人只会背诵洋历史、洋教条,身为中国人,对中国的历史一知半解, 当然是可悲的;不过,反过来, 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对西方历史一窍不通,不了解由以产生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的历史和传统,不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原义和它的精神实质,又怎么可能正确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可悲的是,这个至为浅显的道理至今似乎仍不被重视,满足于一两本红宝书,仍然迷恋、鼓吹‘半部论语治天下’这种陈腐的传统观念。”(《顾准日记》,338—339页)应当说,要谈来自西方的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还非得“言必希腊罗马”不可,否则,就可能说不清楚,成为无源之水。


编辑推荐

  要想对古希腊的生活与文化有一个全面且正确的判断,就得先了解他们的性爱道德观,而且还得真心实意地把自己融入到古希腊精神中去,并毫无偏见地深入了解古代人的思想,那他就能理解古希腊人崇高的伦理道德。他们的最高理想是“身心皆美”。——[德]利奇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古希腊风化史 PDF格式下载



古希腊的伟大思想是在如此具有宗教性的严肃和日常生活的宽松的二元对立中产生的,若没有作者令人信服的凿凿引证和细致的分析,简直无法让人相信。再一次证明德国人的严谨。比起《古罗马风化史》,我觉得这本书的水平高得多,只是译文水平需要再提高!


  利希特老童鞋是gay吧,哇咔咔,不然怎么能写美貌少年写得如此口水横流,老教授颇有男性沙文主义倾向,或许是时代性作祟吧。我喜欢的E.M.福斯特书中也多少有这样的思想流露,不过福氏由于性格使然要温和得多。此书很好玩,资料翔实,八卦横生,区区是边看边笑。最可爱还是“年轻时从妻子那里夺走男人,稍后则从丈夫手里夺走妻子”的阿尔西比亚德斯,嗯,就是我们习惯叫他亚西比德的那个家伙的段子啦。


  “天国之爱”在人间的绽放——古希腊的男子同性恋
  
  by:黄洋 穿树叶的人
  
  
  公元前514年,雅典城邦仍是僭主当政,老僭主庇西斯特拉图的长子希皮阿斯稳居僭主之位,其弟希帕科斯辅佐执政。看上去雅典和其他希腊城邦不会有什么两样,很快就会默默无闻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但一件本似平常的事意想不到地改变了雅典的政治面貌,不夸张地说,也影响到我们这个世界的政治生活。僭主的弟弟希帕科斯爱上了美貌的青年哈莫迪俄斯,但后者早以另有所爱,于是以礼相拒。希帕科斯情欲难忍,便试图以权势逼迫哈莫迪俄斯就范。哈莫迪俄斯同情人阿里斯托格通反复思量,但都想不出完全之策,于是决定铤而走险,密谋和同党一道起事,刺杀僭主兄弟。这年的七月之初,雅典城邦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祭祀女神雅典娜的泛雅典娜节——照常举行。欢庆的游行队伍从著名的迪普龙城门入城,向卫城上的雅典娜神庙进发。如此盛大的节日,人们自然不会错过。全城的男女老少都赶来参加,连奴隶也不排除在外。在游行的队伍中,成年的男性公民最为荣耀,他们身披盔甲,手持长矛和利剑,俨然是一支威武之师。一年之中,只有在这个节日上,男性公民才能在城内携带武器。当队伍行进到城邦的中心地带时,阿里斯托格通及其同党突然发难,杀向僭主兄弟。希帕科斯当场被杀死,僭主希皮阿斯侥幸逃脱,立即召来卫队,将阿里斯托格通、哈莫迪俄斯及其同党全数诛杀。事变失败了,但雅典人从此厌恶僭主政治。三年之后,希皮阿斯被推翻,仓皇逃往波斯,雅典人继而建立了民主政治。民主政权旋即追封阿里斯托格通和哈莫迪俄斯为“弑僭主者”,为他们建造雕像,树立在市政广场上。他们是最早享此殊荣的凡人,在此之前,只有神和传说中的英雄的雕像才能树立在作为城邦之核心的市政广场上。
    
  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和雅典人都相信,是这起三角恋爱纠纷和坚贞不屈的爱情导致了民主政治的确立。对这类的三角恋爱和坚贞不屈的恰,我们现代人并不陌生。唯一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在这个所谓坚贞不屈的爱情典范中,热烈的双方不是一对男女,而是两个男人——雅典的两个贵族公民,插足的第三者也同样是个男人。实际上,对于希腊人来说,同性恋的确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将同性恋与异性恋区分开来并列入另册,是近代以来的事情了。直到1892年,“同性恋”(homosexuality)一词才首次出现在英语中。自此以后,在科学分类的话语掩饰之下,作为另类的同性恋才受到系统的歧视。也因为如此,直到进30年之前,柏拉图的名作《会饮篇》和《裴德罗篇》在西方还不能登书店的大雅之堂,而只能列入“仅限承认”的那部分,与黄色书刊为伍。理由是,它们充满了对同性恋的正面描绘。
    
  在古代希腊,同性恋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是一种时尚,知识名流、贵族子弟均等,莫不趋之若骛。男性同性恋文化在古希腊的地位远高于异性恋。古希腊人认为男性之间的同性关系代表爱的最高形式。当时大凡有些社会地位的男子身边总有一两个英俊年青的男子陪伴左右,而且伴侣越是英俊漂亮他就越受尊敬,社会地位也越高,本人也越显高贵。柏拉图认为哲学唯一需要思考的是爱和美的本质,而古希腊人的“爱”则专指男性之间的恋爱,而美则体现在强健的男性体魄中。另外,柏拉图对正义的定义是“人人都可以做最符合自己天性的事”,不难看出,这里所说的天性当然也包含同性恋这种天性。
  
  在柏拉图的《会饮篇》中,记载了当时一次著名的私人酒会。公元前416年,雅典照例举办一年一度的狄奥尼索斯戏剧节,悲剧家阿嘎桑获得了悲剧大奖,于是举办了庆祝酒会。出席酒会的都是雅典的文化名流:哲学家苏格拉底、戏剧大师阿里斯托芬、医学家埃里基马科斯、雅典著名的将军兼政治家阿西比德、阿嘎桑的情人宝桑尼阿斯、苏格拉底的追随者阿里斯托德谟,还有一位身份不甚明了的裴德罗。这个名流们的小型聚会也可以说是一次同性恋的聚会。酒会的主人阿嘎桑和客人之一宝桑尼阿斯是一对情人,另外两个大名鼎鼎的客人——苏格拉底和阿西比德——也是一对同性恋的情人,据说后者是当时雅典最美貌的男子。酒会上谈论的主题是爱(eros),但所涉及的内容大多为同性之爱,而非异性之爱。阿西比德对苏格拉底大加赞美,说他是个完美的情人,不为一时的情欲所动,而是以爱情为重。其时苏格拉底尚还健在,阿西比德断不至于当着他的面凭空捏造;毕生敬佩老师的柏拉图在后来创作此篇时,也不会无端造老师的谣。有人会说,柏拉图不足为据,他终生未娶,其性情很可能非同常人。但苏格拉底的另一个崇拜者色诺芬也写过一篇《会饮篇》,记载苏格拉底及其追随者的另一次酒会。这次作东的是雅典的富豪卡里阿斯,他的情人、年近弱冠的摔跤冠军奥托吕科斯也许是首次参加这样的聚会,一时成为中心话题,众人纷纷赞扬其美貌。另一位客人克里托布洛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的情人克离尼阿斯之美貌也多次为众人所提及。
  
  在特洛伊战争中,希腊盟军的头号英雄阿喀琉斯和战友帕特洛克罗斯的关系非同寻常,古希腊人均相信他们是一对情投意合的恋人。当阿喀琉斯得知帕特洛克罗斯死后,在《荷马史诗》和斯威布所著的《希腊神话与传说》中均有这样一段描述:
  一团悲愤的乌云罩住了阿基琉斯的心灵。
  他十指勾屈,抓起地上的污秽,洒抹在 自己的头脸,脏浊了俊美的相貌,
  灰黑的尘末纷落在洁净的衫衣上。
  他横躺在地,借大的身躯,卧盖着一片泥尘,
  抓纹和污损着自己的头发
  
  阿喀琉斯为帕特洛克罗斯的离去悲恸欲绝,他日夜流泪呼唤着帕特洛克罗斯的名字。当阿喀琉斯的母亲来看她儿子时,阿喀琉斯对母亲倾诉道:
  不错,我的母亲,俄林波斯大神确已兑现我的祈愿,但现在,这一切于我又有什么欢乐可言?我亲爱的伴友已不在人间。帕特罗克洛斯,那位我爱他甚于爱自己的眼珠的帕特洛克罗斯,我对他的爱,就像爱我自己的生命一样!我失去了他;赫克托耳杀了他!
  
  
  花儿般的少年:理想的恋人
  
    人间的同性之恋,惹得神也羡慕不已。据说众神之王宙斯热恋为他侍酒的少年伽尼美德,迈加拉的诗人提欧根尼的一首诗为此写道:
      爱恋男孩是甜蜜的,
      甚至众神之王、克罗诺斯的儿子,
      也热爱一个名叫伽尼美德的少年,
      将他虏到奥林匹斯山上,封他为神,
      因为他花儿般的年青。
      ……
  “花儿般年青”的少年,是希腊人理想的同性恋情人。著名政治家梭伦写过一首诗赞美同性恋人的美:
  我心爱的男孩,鲜美若花,让人怜爱不已
  他的光洁如水的肌肤,健美的身躯,让我爱抚;
  我还爱他那饱满的丰唇,细嫩如新叶。
  
  《提欧根尼诗集》的后一百六十四行汇集了一些短小的情诗,表达的都是诗人对俊美男子的渴望和热恋,其中不乏像这样直抒其意的:
      你能许身于我,我很开心,
      因为爱情之故,乞求并非耻辱。
      跪在你的膝前,握着你的手,
      我请求你,美貌的少年,满足我的要求;
      某一天你会站在另一个少年面前,
      乞求头戴紫罗兰的塞浦路斯人(阿芙罗蒂忒)的礼物,
      愿你像我一样如愿以偿。
  在提欧根尼之前,出生于勒斯博斯岛(Lesbos)的诗人阿尔凯俄斯也写过一些歌唱男性同性恋的情诗,西塞罗提到他“歌唱对少年的爱”,贺拉斯说他“歌唱吕科斯(男性人名)美丽的黑眼睛和黑头发”。阿尔凯俄斯的同乡、女诗人萨福则歌唱女性之间的爱情。她的一首诗描写她和女友离别时的伤感之情,并回忆到她们一起度过的甜蜜时光:
      在柔软的床上,你温柔地……
      满足了我的欲望……
  也许是因为因为萨福的缘故,英文中才称女同性恋者为lesbian(意为“勒斯博斯人”)。
    
  同性恋的存在,体现在希腊文化的许多方面。古希腊时代有这样一个“同性爱教育”的传统,当一个十五岁左右的少年接受完传统的基本教育之后,即被置于一个年长男子的羽翼之下,这成人被称为“爱者(erastes)”;少年被称为被爱者(eromenos,接受爱和保护的“弟弟”)”。这个成年人通常负责少年的道德与心智发展教育,以仁慈、理解、温暖及纯粹的爱对待少年,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这少年道德上的完美。在战争中,他们并肩作战;如果少年犯错,这成人要替少年受罚。少年长大成人后,或者结婚,或者成为另一个少年的保护人即“爱者”。在古希腊的壁画和彩陶瓶画中对同性恋的描绘也有很多这样的模式:男青年向少年求欢,而后者则总是表现出被动而矜持。意大利南部的贝斯图姆曾是希腊人的殖民地,1968年在这里发现的彩陶瓶画上也多有这样的描绘,最典型的是学者所谓的“上下姿势”(up and down position),成年男子一手抚摩少年的脸颊,一手伸向其身体下部……
  
   
  艺术创造往往充满了想象和创造,其主题也许并不总是那么严肃,但现实的社会与政治生活无疑是严肃的。历史学家埃弗鲁斯记载,在克里特岛上存在类似抢亲的习俗,同中国传统的娶亲仪式颇为相似,只不过并不代表真正的婚姻罢了。抢亲者是成年的男性公民,被抢者是他所爱恋的青年。在仪式之先,他须得通知情人的家人,自己要来抢亲。如果青年的家人认为抢亲者的地位和个人品德都不配,便会一武力阻止抢亲;倘若感到十分满意,就会假意抵挡一阵,然后玉成其事。数月之后,抢亲者将青年完璧归还,并赠以贵重礼物。
  
  
  男妓:贪图钱财而出卖身体
    
  在雅典,法律规定,如果某公民做过男妓,他就不得担任官职,无权在公民大会上发言,无权提出诉讼,也不得担任外交使节,因为雅典人认为,连自己的身体都能出卖的人也会出卖城邦的利益。公元前三四六年,雅典派出使团,同马其顿王菲力浦二世订立了和约。但使团回到雅典之后,许多公民对和约的苛刻条款感到不满,主战派的领袖德谟斯剃尼乘机策划,让某个名叫提马科斯的公民以卖国罪起诉使团。对此,使团成员之一、德谟斯剃尼的政敌爱斯基尼斯予以回击,提出反诉说,提马科斯年轻时曾做过男妓,因此无权起诉。法庭上的辩论紧张激烈,双方互加指责。提马科斯提出,爱斯基尼斯本人也曾行为不检,卷入多起同性恋关系。对此,爱斯基尼斯如此答复:“就我而言,我并不谴责正当的(合法的)爱,也不宣称凡美貌男子都出卖过他们的身体,更不否认我自己曾多处留情,而且至今仍然如此。我也不否认,自己曾经卷入因这类事情而引起的竞争和打斗。至于他们所提到的那些情诗,我承认是我做的,但是并非如我的对手所歪曲的那样。”紧接着,他又进一步辩解道:“我把同英俊美貌而又富于智慧的男子相爱看成是一个充满爱心而又明智的心灵的感情经历,但是出于金钱的行为是没有教养的。在我看来,作为爱的对象而不堕落是可敬的,但是由于贪图钱财而出卖自己(的身体)是可耻的。”
    
  结果是,爱斯基尼斯打赢了这场官司。他的辩护说明,在雅典的法律中,出卖身体的男妓行为和正常的同性恋关系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事情,而且对雅典人来说,同性恋还是令人尊敬的事。苏格拉底认为纯粹传授知识的人和同性恋一样可敬,但却将智者派归入男妓那一类,因为他们为钱财而出卖自己的知识:“在我们的社会中,对身体魅力的使用和对智慧的使用是用同样的原则来评判的。一个任意出卖自己的身体以获取钱财的男人被人称为男妓,但如果一个男人知道某人是个高贵而可敬的爱人,而同他建立感情关系,我们认为他的做法是完全值得尊敬的。同样,那些出卖自己的智慧以获取钱财的人被称为智者,但某人如果通过传授知识,而与具有天赋的人建立友谊,我们也认为他的行为是值得尊敬的。”
  
  
  浪漫的爱,只存在于男性之间
    
  男性的同性恋之所以值得尊敬,是因为对希腊人来说,它代表了最为崇高的爱情。我们今天所说的浪漫爱情,或是以双方的感情为基础的爱,在希腊人的观念里,主要就存在于男性之间。柏拉图笔下的宝桑尼阿斯把爱分成尘世之爱和天国之爱,前者纯粹是肉体之爱,为了满足自然的欲望,爱的对象要么是女人,要么是少年男子。这是因为对希望来人来说,少年和女人同样能满足男性的欲望。公元五世纪翻译成拉丁文的一部希腊医学著作在谈到男性色欲过剩的治疗时说:“病人应谢绝探视者,尤其是年轻女子和少年,因为此类探视者的魅力会重新燃起病人的欲望。即使是健康人见到他们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寻求性的满足……”
    
  另一方面,天国之爱仅限于男性之间的爱。宝桑尼阿斯显然认为这种爱要更为崇高,因为它是精神之爱与灵魂之爱的融合,爱的目的是建立稳定而持久的感情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最为有名的论断要算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的观点,依照他关于爱的起源的说法,人最初是合而为一的,它有四条腿,可以前后行进,力量无穷。但它傲慢而无礼,以至于神决定惩罚人。宙斯于是将人一分为二,使其变成了现在的的模样。被强行分开的人有一种原初的冲动,就是寻找自己的另外一半,于是产生了爱。自身的另外一半可能是同性,也可能是异性。因此爱也分几种:一种是同为男性的爱,一种是同为女性的爱,还有一种是异性之间的爱。阿里斯托芬评论说,在这三种爱中,同为男性的爱是最为崇高的,“因为它最具有勇敢的气质”,而且只有这样的爱才能终生不渝。到了苏格拉底那里,爱又升华为对真与善的共同追求,那更是男性的专利了。
    
  既然是爱情,便能激发出相爱者的高尚品质。希腊人对男性之间的爱情以及这种爱情的力量不乏歌颂。阿里斯托格通和哈莫迪俄斯坚贞不屈的爱情是备受赞美的现实生活中的爱情的楷模,阿基里斯则是传说时代的榜样,为了替死去的情人复仇,他毅然放弃生的机会,返回到特洛伊的战场之上。苏格拉底也被看成是一个模范的情人,在公元前四三二年的波提得亚之战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冲向迎面而来的敌人,把他的情人、受了伤的阿西比德从战场上救了回来。这件事一时传为美谈。像这类的故事还很多:斯巴达将军阿那克西比俄因为粗心而致使军队遭到埋伏,感到无颜生还,而决意战死疆场,他的情人陪伴他到最后一刻;在公元前三六二年的曼提尼亚之战中,底比斯的著名将军埃帕梅侬达死战死,据说他的情人阿索皮科斯也倒在了他的身旁。正是在埃帕梅侬达斯统帅期间,底比斯组建了一支名为“神圣军团”的精锐之师,由一对一对的男子同性恋情人组成,因为人们相信,爱情能够激发爱人们的勇气。
  
  
  男女之间:只有欲望没有爱情
    
  与此相反,在男人和女人之间,是不存在浪漫之爱的。在一般人看来,阿芙罗蒂忒是使男人和女人产生感情的爱神,但实际上,在古希腊人那里,阿芙罗蒂忒并不是爱神,而是美神,更是欲望之神,是欲望的对象,她所燃起的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爱情,而是人本能的欲望。正因为如此,作为所有伟大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的男女之爱情,在希腊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却少有体现。亚得里阿德妮出于对提修斯的爱,帮助他杀死米诺牛并逃出迷宫,但她只是个工具,还没有回大雅典,提修斯就无情地抛弃了她。同样,伊阿宋的目的也不在获得美迪亚的爱情,而在获取金羊毛,难怪美迪亚由爱生恨,最终成了向男性挑战的“复仇女神”。具有讽刺以为的是,希腊悲剧中最为美满的男女结合似乎是俄狄浦斯和他母亲的悲剧性结合。就连作为原初婚姻典范的天神宙斯和天后赫拉的结合,也不是爱情的结合。宙斯在天上人间四处留情,除了偶尔流露出对作为妻子和姐姐的赫拉的惧怕之外,从未流露出半点爱意。但希腊人也许会认为,宙斯与赫拉的婚姻是理想的结合。婚姻的目的是维护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养育合法的后代,但从来不是为了爱情。演说家德谟斯剃尼说:“同一个女人结合就意味着,通过她生儿育女,以使子嗣得以进入家族和村社,使自己得以有女儿嫁人。我们眷养情妇以为乐,纳娶小妾以服侍我们,但迎娶妻子以为我们生育合法的子女,充当我们忠实的管家。”
    
  男性和女性之间爱情的缺乏,是因为男人和女人地位的不平等。男性是理性、克制、秩序和勇气的象征,而女人则是欲望、混乱和疯狂的代名词,作为酒神狄奥尼索斯的伴侣的狂女子(maenads,意为“疯狂的女人”)是她们的代表。女神雅典娜身为女性,但却能够成为男性的保护神,这是因为,她丝毫没有沾染女性的劣根性,她不是男女苟合而生,甚至不是母亲所生,而是父亲所生。她是理性和智慧的化身,是男性意识中理想的女性——没有女性成分的女性。潘多拉是原初的女人,和夏娃一样,她给男人带来灾难和不幸,但她又具有无限的诱惑力,因此男人必须十分小心,不能同她接触过多。过多的接触会使男人沾染女人气,丧失其优秀的品质。在以崇尚勇气著称的斯巴达,男孩在年满七岁之后,就必须离开母亲的抚育,到训练营里过集体生活,由青年男子负责培养。这种集体生活一直持续到三十岁,在此期间,已婚男子不能公开同妻子相守,只能乘黑夜偷偷同妻子相会。
    
  在社会生活中,男性和女性是完全分开的。女人最大的美德是深居简出,默默无闻,她们的位置是在家里,在婚床上。她们既无权参与政治活动,也不能参加社会活动。对男人来说,她们最好从公共生活中、甚至从男人们的闲谈中消失。雅典民主政治的领袖伯里克利告诫妇女们说:“你们的光荣是不辜负神对你们的安排。女人最大的美德是最少为男人提及,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剧场、体育馆、酒会等主要的社交场所都是男人的天地,只有专供男人娱乐的妓女和舞女才能出入其间。男人们在这里展现才华,作龙虎之争;男人们在这里谈情说爱,纵酒欢歌。底比斯的抒情诗人品达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体育馆里度过的,用阿里斯托芬的话说,“在摔跤场上游荡以勾引男青年”。年逾八十的品达死在阿戈斯的体育馆里,这时他正在观看自己所热爱的青年进行训练。
    
  显而易见,对男人来说,女人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但却不是爱人。如果说古希腊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的话,那么至少男女爱情并不是希腊人的赠与。要等到中世纪,那些高贵的骑士们和贵夫人们才开始玩起男女恋爱的游戏(而且是婚外恋游戏),并由此产生了现代意义的男女爱情观念。
  


  站在书店里翻了翻,没买,因为我已经有了《古希腊风化史》(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凭记忆对照一下两个中译本。
  
  1. 书名译名不同(废话!),英译版书名是Sexual Life in Ancient Greece。两本书里都提到了中文译名的由来。
  
  2. 署名不同:
  
  《古希腊风化史》:[德]利奇德 著 杜之 常鸣 译 林立生 陈加洛 校
  (在“编者的话”里提到过英译者“弗里斯”)。
  
  《古希腊人的性与情》:汉斯·利希特 著 J.H.弗里兹 英译 *** *** *** *** *** 译(译者很多,没记住)。
  
  3. 译文,我没仔细看,应该都还可以。不过,《古希腊人的性与情》完全没提到《古希腊风化史》或“之前的中译本”类似的话。是根本就不知道有此译本,还是不愿提到?
  
  4. 《古希腊人的性与情》的版权页竟然有版权登记信息!难道从国外购买的版权??本书的作者死于1929年,英译者死于1930年,都过了版权保护期啊!难道购买了编者的权利?
  
  5. 《古希腊人的性与情》是“女性人类学译丛”里的一本。万象书坊当年则推出了“风化”系列:《古希腊风化史》《古罗马风化史》和《欧洲风化史》(三卷本)。
  
  6. 英文版我也看过,32幅全页插图。《古希腊风化史》里没用,《古希腊人的性与情》里都用了。
  
  7. 价格:《古希腊风化史》48(精)43(平),《古希腊人的性与情》48。相差这么多年,后者还有插图,也就不算贵了。
  
  8. 开本:《古希腊风化史》32开,《古希腊人的性与情》24开。


mark


Mark,长见识了!


额,原来是这样



mark~!


去年,德国学者利奇德的《古希腊风化史》一书中译本出版,诚然为中国古典学界添了不少光彩。然而,可怪者,译本中没有用原文标出书名与著者名,且只称著者为“利奇德”,有姓而无名。除了英译本序言中提到利奇德曾执莱比锡大学教席外,我们对他就一无所知了。王以铸先生在序言中谈及《古希腊风化史》与《古罗马风化史》两书的英译本在他的书架上已放了数十年,而且时常查阅,但仍然没有对著者多做一点介绍。
  我最近在翻阅美国古典学者彼得·格林(Pe te r G reen)1989年出版的《古意集:古代文史诠解》(C lassica l Bea r in g s:In te rp re tin g An c ien t H isto ry an d Cu ltu re)一书时,发现他的文章《性与古典文学》(Sex an d C lassica l Lite ra tu re)中有一句讲到了这位利奇德先生。原来,此书英译本名为Sex u a l Life in An c ien t G reece(古希腊的性生活),作者署名H an s Lich t(汉斯·利奇德),但这其实是笔名,作者原名为Pau l Bran d t(保罗·布兰特),是一位研究奥维德的专家。至于这位作者为什么不愿署上真名,恐怕也不难猜度。英译本初版是在1932年,彼时风习自然不如现今开放,加上题目这般耸动,是不得不托之虚名了。实际上,我在Am az o n网站上查到该书,两种新版的精装本分别开价七十多美元和一百多美元,一般读者当然视若畏途,看来即便是在今日之美国,仍要用高昂的价格来限制其流布。
  眼下国人能得睹此书,自当额手称庆,不过老实讲,作为一部学术论著,它就未免显得有些过时了。目前有关古代世界风化方面的名著,还是要首推肯尼斯·多佛(Sir Ken n e th D o v e r)1978年出版的《希腊同性恋》(G reek H om o sexu a lity)。依鄙见,古希腊的风化问题中,最堪玩味的两个题目应该是男性同性恋与妇女地位问题。刚好已有中国学者开始了这两个领域的恳拓,其代表作品是黄洋先生的文章《从同性恋透视古代希腊社会—一项历史学的分析》(《世界历史》1998年第5期)、《天国之爱:古希腊的同性恋》(《万象》2000年3月号)和裔昭印女士的专著《古希腊的妇女——文化视域中的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1月初版)。我说《古希腊风化史》有些过时,不仅仅指其耽于缕述现象而少有理论梳理,更重要的是,假使在理论方面缺乏明断,则其缕述的现象也很可能产生问题,成了似是而非的虚象。排比引文,描摹情态,归纳现象,这些看似基本的工作却都要涉及一个材料的有效性的问题,而对有效性的裁断实际上就源自对理论的自觉。我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问题不但可能发生古人身上,今人也未必得免。苏格拉底究竟应该是柏拉图的苏格拉底,还是阿里斯托芬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呢?
  就像聚讼纷纭的“苏格拉底问题”一样,关于何种材料才可揭开希腊真实舞台的大幕一角,从来都不是没有分歧、没有异见的。比如黄洋先生凭借柏拉图的《会饮篇》断定苏格拉底与阿西比德的情侣关系,更进一步说“似乎可以看出,柏拉图具有明显的同性恋倾向”,在这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苏格拉底到底有没有男性情人,也不在于柏拉图是不是真的同性恋,而在于《会饮篇》可不可以依凭,以及从《会饮篇》里能不能推论出那样的一系列结果。如果我说从王船山的著作里面能够抽绎出明末一般民众对于当时国家政治的典型认知,不晓得大家会作何感想。柏拉图是希腊精神世界里面最特出的一份子,想从这特出份子的身上觅得历史的平素样貌,不亦悖乎?这也并非即是说从《会饮篇》里就找不到真实的素材了,我想提示的只是,应该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素材,它在何种范围里有效。通常《会饮篇》被认为是探讨爱(e ro s)的主题,但也有人不作如是观,柏拉图研究的巨擘A.E.泰勒就认为它是关于修辞学的,朱光潜先生在为《会饮篇》译本所作题解中也承袭了这种看法。如果有人将泡赛尼阿斯和阿里斯托芬关于爱的说法当正经话听,那只能说明他对原著中浓郁的戏谑气氛敏感度不足,而柏拉图悄悄将“爱”偷换成“智慧之爱”,居然亦可瞒天过海,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些后学者耳目充塞了。
  《古希腊风化史》里面收罗了不少篇章,是年长者对如花少年形容之美的吟哦与赞美,不过这位“利奇德”先生就止于此了,还要等到多年后由福柯来揭示这一长久的凝视动作中隐藏的权力关系。我们去古已远,希腊世界的遗存未必多于它的圮毁,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从空缺的地方揣想完整,固执地逼视黑暗,直到从那里面发现黑黢黢的古人的眼光。从希腊人对美少年胡须的吊诡态度也可以感到风化的不简单:年长者一方面辩称惟有理智开始发达、腮上开始生须的少年才可以成为爱的对象,另一方面坚持绝不可因胡须而败坏其姣美面貌,所以胡须必须长短刚好。在我看来,像任何其它文化现象一样,古希腊的同性恋现象也是历时性的,也要发展变化。虽说希腊人早已出离了“草木榛榛,鹿豕犭丕犭丕”的阶段,但就其思想特质而言,他们对诸种事态颇有无所禁忌的倾向,亦即持一种“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之态度。及至公元前五世纪中,伯里克利时代裹挟着一般公民平庸的思想氛围不期而至,此前是想当然的各种事体逐渐受到合法性的质疑,先知先觉的如戏剧家、诗人、哲人者流,试着为乱伦、同性恋这样的悖乱行为找到一种解释。这种解释自不免因其匆遽而粗糙,因其焦灼而夸诞。依照普遍的讲法,年长者以其德行
  与智慧的指引作为对少年爱情的回报,而贪图肉欲餍足和物质报偿的爱则遭受蔑视。然而,少年得到心智指引,与他得到物质报偿,到底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呢,既然其前提都是出卖肉体?这种捉襟见肘的解释,虽不足以答解在生殖目的以外的同性恋行为的合法性,却也清晰地标示了其精神凌于物质的价值取向。柏拉图也正踩着这一不甚稳固的梯阶,拾级而上,将肉体之爱彻底弃绝了,这就难怪《会饮篇》中的苏格拉底像禁欲主义者一样只关心着播撒“智慧的种子”。
  有人认为,在古希腊,妇女地位卑下,男子只有在男子那里才能成就其高尚成熟之爱。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中称:“女子地位的沦于下贱不免转过头来,影响了男子的地位,使他愈来愈趋下流,终于陷进了‘男风’或‘娈童之爱’一类的恶道……”(引文从潘光旦译《家族、私产与国家的起源》)恩格斯的逻辑是妇女地位卑下导致男性同性恋兴炽,而裔昭印女士在分析雅典妇女地位低下的原因时逆转了这一因果关系,她认为“同性恋的盛行进一步降低了雅典妇女的地位”。希腊人当真为了精神之爱怠慢了妇女?当真那么瞧不上男女之爱宁可只在精神上满足?此地孰是孰非,无法遽下论断,不过我们无疑首先要从古人自己的辩解、阐释、发挥、玄想中脱出身来,尽量于考据中求义理,不要使古希腊风化面目尽失,真的“风化”了才好。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6689303/


不认字的人也会这么比较,哈哈。
其实新译本还是不错的,至少,人家把英文译文附在后面了,而且似乎注释翻译的比辽教版的多一些。
至于水平,哼哼。我就不多说了。


我感觉《古希腊风化史》里面有些重复的段落都翻译得不一致。
不知道这个新译本怎么样。


要是每本书的译本都有LZ这么热心的比对者就真是太lucky了~~~这下我觉得可以买了~~~本来看欧洲风化史觉得还不错的说,就是图片太粗糙了~~~


作为古希腊历史的入门,别有风味的一本书,讲的很透彻呢。
性与生活是方方面面的联系。


p400
注明从Ibycus of Rhegium的残篇中的一首诗
春天,被溪水浇灌的温柏树(应该是榅桲)在少女未被损坏的花园中茂盛地生长,树荫下嫩葡萄枝慢慢长大,但对我来说,爱--就像来自赛普里斯的色雷斯北风(这一句合体的有点问题,爱神是不会刮北风的),无畏地穿越闪电,穿过黑暗--永不停歇,主宰着我毕生的心灵。
偷懒没找原文,但是读下来不顺畅,
榅桲 quince,Cydonian apple
赛普里斯 cypris 就是维纳斯,或者阿佛洛狄忒


另有《天生尤物》中的一段,似乎来自同一段原文
只有在春天的温暖阳光下,温柏和石榴才能受到未受玷污的少女花园里的溪流浇灌,膨胀的葡萄花苞才能在葡萄藤的新芽处茁壮成长;然而,对于我来说,任何一个季节都无法使我的爱欲平息;一切都在燃烧,就像色雷斯北风之神的闪电;从我少年时代开始,来自赛普里斯的爱情就已朝我奔来;它朦胧而坚定,带着灼人的疯狂,使我的心剧烈颤动。


上面的原文在 The Deipnosophists,
不同的版本在 The Learned Banqueters
再上面的原文在 sexual life in anciet greece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