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李嘉诚的故事

王艳娥 编 北方妇儿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北方妇儿  

作者:

王艳娥 编  

页数:

181  

字数:

128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江山代有才人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一大批影响。世界的风云人物。他们或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凭着超乎常人的坚强毅力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引路;或者是卓越的科学家,为探索自然奥秘、改善人类生活而不懈努力……总之,他们由于在某一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已成为历史长河中的航标,引领着人类走向更加深邃的精神世界和更加精彩的物质世界。  这套丛书不仅告诉你名人成功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展示他们奋斗的历程,展现他们在失败和挫折中所表现出的杰出品质,从中我们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精神元素。  这套丛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人物全面。本套丛书精心选取了从古至今全世界40位具有代表性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这些人物均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被广为传颂。  二是角度新颖。本套丛书不是简单地堆砌名人的材料,而是选取他们富有代表性或趣味性的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们波澜壮阔、充满传奇的人生和多姿多彩、各具特点的个性。  三是篇幅适当。每篇传记约10万字,保证轻松阅读。本套丛书线索清晰、语言简洁、可读性强,用作学生的课外读物十分理想,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  四是一书多用。本丛书是一部精彩的名人故事集锦,能够极大地开阔青少年的视野,同时还可以作为中小学生的写作素材库。  培根说:“用名人的事例激励孩子,胜过一切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名人是最好的榜样,向名人看齐,你将离成功更近!

内容概要

  李嘉诚(1928一 ),商业巨子,著名爱国企业家。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他出生于广东潮州,11岁那年,因为家乡遭到日军侵占,他随父亲流落到香港。走向社会后,他从玩具公司的推销员做起,由小到大,先后创办了长江塑料厂和长江实业集团等企业,将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如今,他己成为香港地产界的超级巨商和亚洲酋富。从1980年开始,他斥资创建汕头大学,帮助家乡潮州贫困地区,建了50所基础教育学校,为北京大学建新图书馆,在清华大学建设国家未来互联网技术研究中心……正如李嘉诚自己所说:“我现在的事业,是有比较大的发展,但对我来说,我最看重的,是国家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只要我的事业不破产,只要我的身体还好,脑子还清楚。我就不会停止对国家教育卫生的支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艰辛童年
 逆境求学
 辗转香港
 艰辛创业
 学做港人
 少年丧父
第二章 勇闯天下
 四处碰壁
 独闯天下
 茶楼堂仔
 表行学艺
 转行推销
 人主塑胶
第三章 创业维艰
 勤能补拙
 途遇险滩
 精诚所至
 柳暗花明
 尽占先机
 稳健发展
第四章 华人富豪
 初涉地产
 超越置地
 进军电信
 永不言败
第五章 管理之道
 任人唯贤
 得人才兴
 人尽其才
 效率第一
第六章 家和万事兴
 青梅竹马
 为爱立志
 心心相印
 妻贤子孝
 痛失爱妻
 有子长成
 超人传承
第七章 义薄云天
 造福家乡
 扶医助残
 倾资内地
 奉献不息
 义字当头
第八章 谦逊勤俭
 谨慎勤俭
 生活简朴
 豁达仁和
 待人以诚

章节摘录

  对于去舅舅公司帮忙,李嘉诚犹豫了好久。他知道茶楼跑堂不会有太大出息,他渴望跨入新的行业,当初曾拒绝了舅舅的一番好意,是因为不愿意受人恩惠,不想给自己留后路。而现在李嘉诚很看好钟表这门手艺,他决定进舅舅的中南钟表行,不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就为了学通这门手艺,也为了帮舅舅做事。  庄静庵回忆少年李嘉诚时说:“阿诚的阿爷谢世太早,故阿诚少年老成,他的许多想法和做法,就像大人。”  李嘉诚进了舅舅的公司,并没有受到额外的优待。他不懂手艺,只能从小学徒做起,做扫地、煲茶、倒水、跑腿的杂事。这些对嘉诚来讲是轻车熟路,做得又快又好。开始,许多职员不知李嘉诚是老板的外甥,他们还在庄静庵面前夸李嘉诚,说他“伶俐勤快”、“甚至看别人的脸色,就知道别人想做什么,他就会主动帮忙”。而且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公司和最后一个离开公司,这让大家都对这个既聪明又勤快的少年产生了怜爱之心。  嘉诚利用打杂的空隙,跟师傅学艺。他心灵手巧,仅半年时间,就学会各种型号的钟表装配及修理。这些东西对有些人来说既琐碎又麻烦,但对于他似乎是一点就通。  舅舅对李嘉诚的长进欣喜不已,但他从不当面夸奖他。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香港上空又重新换成了米罕旗,依然是殖民地。战前,香港人口163万,日治时期锐减为60万。大批的房屋遭破坏,英国接管香港,有17万人无家可归。战争结束了,战时逃走的人们也以每月10万的速度回到香港。日军撤退之时,香港经济已陷入一片混乱,食品短缺,燃料不足,住房匮(kui)乏,香港政府采取很多措施,希望尽快保障市民供给,复兴本地经济。  庄静庵预见香港经济将有超常的发展,于是扩大公司规模,调整人事。李嘉诚被调往高升街钟表店当店员,他也希望外甥能有长足进步。  此时对于李嘉诚来说,与人打交道已经成为他的一大特长,这都得益于在茶馆一年多跑堂的锻炼。进了舅舅的公司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装配修理的学艺,就已经对各类钟表的结构了如指掌。在钟表销售方面,他也做得十分出色。他当时的同事在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曾介绍道:“嘉诚来高升店,是年纪最小的店员。开始谁都不把他当一回事,但不久都对他刮目相看。他对钟表很熟悉,知识很全,吃钟表饭多年的人都不敢相信他学师才几个月。当时我们都认为他会成为一个能工巧匠,也能做个优秀的钟表商,但没想到他今后会那么显赫。”  当他还在茶楼的时候,就常常挤出短暂的空余时间来背记英语单词。但是又怕被大家取笑,所以总是找个小墙角,偷偷地掏出自制的卡片瞟几眼。他深知现在吃饭问题比学英语更重要,只能给自己定下一个比较现实的目标——不忘记已经学过的单词。甚至在他一天工作14小时之后,他仍坚持在夜间自修中学课程,为了保证自己早晨上班绝对不迟到,他准备了3个闹钟同时叫醒自己。这个习惯,他至今仍一直保持。  进了舅舅的公司,晚上就不用加班了,白天也没那么累了,空闲时间就多了。这个时候,李嘉诚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目标——利用这段空余时间自学完成中学课程。  那个时候,同事们一下班就聚在一起打牌,而他却抱着一本《辞海》啃,天天如此,以致于翻得厚厚的一本《辞海》都发黑了。他后来形容自己“不是求学,我是在抢学问”。正是靠了这种与时间赛跑的精神,幸运之神才得以降临。他年纪小,地位低,但心里却有着红红的志气,骨子里却有股不屈的傲气,渴望出人头地,希望自己像舅舅、像茶楼遇到的实业家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没有知识,就像老鹰没有翅膀,很难在社会立足,很难做成大事业,这是极浅显的道理。李嘉诚现在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但是他还保持着一个习惯,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书,了解最新的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  李嘉诚虽然勤奋好学,却总在为买教材的事而发愁。本来就工薪微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就已经很紧张了,还要维持弟妹读书的学费,他希望弟妹能一帆风顺地读完应读的学业,而不要像自己这样的艰难。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购买旧教材。许多学生把自己用过的书当成废纸按斤卖掉,或者当垃圾扔掉,有书店专门做旧书生意,他刚好可以买来利用。  每每谈到自己当年省钱买教材的事情,言谈表情,似乎比现在赚好几亿还兴奋:  “先父去世时,我不到15岁,面对严酷的现实,我不得不去工作,忍痛中止学业。那时我太想读书了,可家里是那样的穷,我只能买旧书自学。我的小智慧是环境逼出来的。我花一点点钱,就可买来半新的旧教材,学完了又卖给旧书店,再买新的旧教材。就这样,我既学到知识,又省了钱,一举两得。”  从这件小事可以知道,李嘉诚开始具备商业头脑。  20世纪最后的几年,李嘉诚放弃让自己成为华人首富的房地产而转向高科技领域,从他抢学的思路里,可以找到渊源,他少年失学,打工养家,他没有初中毕业,但是却有很高的学识,这是在商界少有的,而这些学识让李嘉诚具备理智的头脑,带给他无尽的财富。  如此,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之下,李嘉诚迈出了自己涉世之初的艰难步伐。

媒体关注与评论

  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我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至因为不了解新讯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  ——李嘉诚


编辑推荐

  李嘉诚,香港超人。既是超人,必有超人之处。  李嘉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演绎了一个逃难到香港的身无分文的穷小子,历经茶楼跑堂、钟表店店员、五金行小业务员、塑胶花工厂主……直至当今这位连股神沃伦·巴菲特都赞誉有加的华人首富的经典神话。本书以动人的故事刻画出李嘉诚传奇的人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李嘉诚的故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