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呼兰河传

萧红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作者:

萧红  

页数:

19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萧红的巅峰之作。1940年9月1日,《呼兰河传》开始在《星岛日报》副刊《星座》上连载。此后四个月,萧红沉浸在对故土和儿时生活的无限感怀与怔怔思念中,故乡在万里关山之外,精神却在那里流连不已。同时,书中也融入了她对人性和社会的审视与思考。萧红通过“我”——一个单纯幼稚的小姑娘的眼睛,急切地倾泻出久贮于记忆中的印象片段,为读者摄下了一幕幕人间景象。孩童眼中的世界,毫不雕饰,自然质朴,故能直八人心。这是一个黑白的纪录片,间或夹杂着“我”和祖父在小花园玩耍的彩色画面。抒情诗式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清纯童稚,拙朴天成。读后,那自然溢出的诗意温情,犹如回旋于心底的一阕儿时歌谣,哼着,哼着,便两眼含泪。

作者简介

  萧红,原名张廼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女作家。生于黑龙江呼兰河畔,病逝于香港浅水湾边。她身逢国难,颠沛流离,一生的感情经历也颇为艰难。但在不到32年的生命里,留下了近70万字的创作,包括受到鲁迅激赏的成名作《生死场》,以及后期的杰作《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等。萧红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别具一格,新鲜自然,稚拙浑朴,形成了独特的“萧红体”。  叶君,男,1971年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文学博士,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黑龙江省萧红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大学萧红研究中心副主任,著有《从异乡到异乡——萧红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荣获首届萧红文学奖)、《萧红图传》(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章节摘录

  六  有二伯的行李,是零零碎碎的,一掀动他的被子就从被角往外流着棉花,一掀动他的褥子,那所铺着的毡片,就一片一片地好像活动地图似的一省一省的割据开了。  有二伯的枕头,里边装的是荞麦壳,每当他一抡动的时候,那枕头就在角上或是在肚子上漏了馅了,哗哗地往外流着荞麦壳。  有二伯是爱护他这一套行李的,没有事的时候,他就拿起针来缝它们。缝缝枕头,缝缝毡片,缝缝被子。  不知他的东西,怎那样的不结实,有二伯三天两天的就要动手缝一次。  有二伯的手是很粗的,因此他拿着一颗很大的大针,他说太小的针他拿不住的。他的针是太大了点,迎着太阳,好像一颗女人头上的银簪子似的。  他往针鼻里穿线的时候,那才好看呢,他把针线举得高高的,睁着一个眼睛,闭着一个眼睛,好像是在瞄准,好像他在半天空里看见了一样东西,他想要快快的拿它,又怕拿不准跑了,想要研究一会再去拿,又怕过一会就没有了。于是他的手一着急就哆嗦起来,那才好看呢。  有二伯的行李,睡觉起来,就卷起来的。卷起来之后,用绳子捆着。好像他每天要去旅行的样子。  有二伯没有一定的住处,今天住在那咔咔响着房架子的粉房里,明天住在养猪的那家的小猪倌的炕梢上,后天也许就和那后磨房里的冯歪嘴子一条炕睡上了。反正他是什么地方有空他就在什么地方睡。  他的行李他自己背着,老厨子一看他背起行李,就大嚷大叫地说:  “有二爷,又赶集去了……”  有二伯也就远远地回答着他:  “老王,我去赶集,你有要捎的没有呵?”  于是有二伯又自己走自己的路,到房户的家里的方便地方去投宿去了。  七  有二伯的草帽没有边沿,只有一个帽顶,他的脸焦焦黑,他的头顶雪雪白。黑白分明的地方,就正是那草帽扣下去被切得溜齐的脑盖的地方。他每一摘下帽子来,是上一半白,下一半黑。就好像后园里的倭瓜晒着太阳的那半是绿的,背着阴的那半是白的一样。  不过他一戴起草帽来也就看不见了。他戴帽的尺度是很准确的,一戴就把帽边很准确的切在了黑白分明的那条线上。不高不低,就正正地在那条线上。偶尔也戴得略微高了一点,但是这种时候很少,不大被人注意。那就是草帽与脑盖之间,好像镶了一趟窄窄的白边似的,有那么一趟白线。  八  有二伯穿的是大半截子的衣裳,不是长衫,也不是短衫,而是齐到膝头那么长的衣裳,那衣裳是鱼蓝色竹布的,带着四方大尖托领,宽衣大袖,怀前带着大麻铜钮子。  这衣裳本是前清的旧货,压在祖父的箱底里,祖母一死了,就陆续地穿在有二伯的身上了。  所以有二伯一走在街上,都不知他是哪个朝代的人。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呼兰河传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