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布登勃洛克一家-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托马斯·曼 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0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作者:

托马斯·曼  

页数:

437  

字数:

976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 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书籍目录

颁奖辞致答辞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第六部第七部第八部第九部第十部第十一部托马斯·曼作品年表

章节摘录

  他们正坐在孟街一座宽大的老屋二楼的“风景厅”里,这屋子是约翰·  布登勃鲁克公司不久前买的,他们一家人搬进来还不久。屋子四壁悬着沉重  的带弹性的壁毯,壁毯和墙壁中间隔着适当的空隙。毯子上面织的是大片的  风景画,为了和铺在地上的薄地毯调和,也是用柔和的色彩。这些田园风景  都是18世纪的风格:快乐的采葡萄的人啦,勤劳的农民啦,系着花花绿绿头  巾的牧羊女啦等等。这些牧羊女或者是坐在清澈见底的小溪旁,怀里抱着洁  白的小绵羊,或者是跟秀美的牧童接吻……这些画面上大部分涂染着一抹黄  昏的落日余晖,目的是要和油漆家具上的黄色套子和两扇窗户上的黄缎窗帘  色彩相配。  从屋子的宽广看来,室内的家具并不多。一张嵌着金线的细腿圆桌没有  摆在沙发前,而是在一架风琴对面的墙前面,琴面上放着一个盛横笛的盒子  。屋子里除了一排沿着墙均匀地摆着的高背椅子外,就只有窗户前边一张小  缝纫桌和沙发对面一张精巧华美摆着古董玩物的小书桌了。  对着窗户的摊面墙壁有一扇玻璃门,从玻璃门望出去是一间幽暗而带圆  柱的大厅;左边是通向餐厅的高大白色的双扇门。在另一面墙壁上的半圆的  凹洼里,壁炉里的木柴在闪亮的锻铁栅门后面噼噼啪啪爆响着。  这一年天气冷得早。才10月中,窗外马路对面圣玛利教堂庭院四周的小  菩提树叶子已经枯黄了,冷风从教堂的哥德式的尖顶和墙角后边袭袭地吹过  来。正下着寒冷的细雨。因为布登勃鲁克老太太的缘故,屋子已经装上了双  层窗户。  这天是星期四,按照规矩,每两星期家人要在这一天团聚一次;这一天  ,除了住在本城的亲戚本家以外,他们还请了几位熟朋友一道吃便餐;所以  这时候——下午四点钟光景,一家人正坐在逐渐降临的薄暮里等待着客人…  …  小安冬妮并没有让祖父打断她的滑雪橇的游戏,只是不高兴地把她那本  来就有些微翘的上唇噘得更高一点而已。这时候她已经滑到“耶路撒冷山”  的山脚下来了;不过就算她自己也没法子把滑行的雪橇骤然停住,只好又滑  出了界外一大段……  “阿门,”她说,“我还知道别的呢,爷爷!”  “你看!她还知道别的呢!”老头喊着说,装出一副好奇得不得了的样  子。“你听见没有,妈妈?她还知道一些事呢!难道谁也不能告诉我……”  “要是什么东西着火了,”冬妮说,每说一个字就点一下头,“那是闪  电打的。要是不着火,那就是雷劈的!”  说到这里,她把胳臂交叉起来,望着四周一张张笑嘻嘻的面孔,一点也  不怀疑自己会得到人家的赞赏。然而,布登勃鲁克老人对她这种卖弄小聪明  ,却很不以为然,他一定要知道,是谁把这种愚蠢的事传授给这个孩子。结  果他发现这个人是最近从马利安威德为孩子们请来的一位保姆——伊达·永  格曼小姐。这时参议不得不替这位伊达说几句好话。  “您未免太严了,爸爸。即使这孩子有点自作聪明吧,为什么到了这个  年纪,孩子对这些事情就不能有她的想法呢?”  “抱歉,亲爱的……这是胡扯!你知道,我不喜欢让孩子的脑袋装上这  些乱七八糟的事!什么雷劈东西的……好啦,劈就让它去劈吧,可是别拿你  那个普鲁士女人来惹我心烦!”  原来这位老先生和伊达·永格曼不大合得来。他并不是一个心地狭小的  人。他很见过些世面,早在1822年,他就坐着四匹马的马车到德国南部去给  普鲁士兵买过麦子,因为那时他正在作军队的粮食买卖。此外,他还去过阿  姆斯特丹和巴黎。他是一个开明的人,并非对那些在他的三角屋顶的故乡城  门外的事物统统加以非难。然而撇开生意上的交往不谈,在社交应酬方面,  他却比他的那位参议儿子更喜欢划一条严格的界限,对于“异乡人”总是表  示冷漠。所以那天当他的孩子从西普鲁士旅行回来,把这位少女——她这时  才不讨20岁——带回家来的时候,老人很发了一场火。他发这场脾气时,说  的差不多都是法文和北德的土话。伊达是一个旅馆主人的女儿,这个人在布  登勃鲁克一伙到达马利安威德前不久就死去了。伊达在家事和照顾孩子方面  都表现得很能干,由于她的忠诚和她的普鲁上人的阶级观念,使她非常适合  于目前这个家庭中的职务。她满脑子贵族阶级观念,对上流社会和一般阶层  ,对中产阶级和财势稍差的中下阶级的界限辨别得很清楚,要是冬妮跟一个  在她眼中只是景况不错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同学交朋友,她就很不高兴……  正在这个时候,这位普鲁士小姐恰好从圆柱大厅的玻璃门外走进来:她  身材高,骨骼粗,穿着黑色衣服,头发光洁,相貌很老实。她领着克罗蒂尔  德,一个非常瘦小的女孩子。克罗蒂尔德穿一件印花布小衣裳,灰土色的头  发没有光泽,生得一副老处女的苦相。她出身于一个贫苦的远亲,是在罗斯  托克作农庄管家的侄子的女儿。因为她和安冬妮年纪相仿,人又听话,所以  就由这家抚养着。  “都准备好了。”永格曼小姐说,她不会发R这个音,现在只是在喉咙  里呜噜一声,“小克罗蒂尔德在厨房里可真帮了不少忙,特林娜简直用不着  做什么事了……”  对于伊达的奇怪的发音,老布登勃鲁克不觉在他的绉花胸巾后面笑了一  声。参议却抚摸着他的小侄女的面颊说:  “你做得对,蒂尔德,工作和祈祷,应该这样。我们的冬妮应该跟你学  习,她很懒散、骄傲……”  冬妮把头低下来,翻起白眼瞧她祖父,因为她知道他一定会像往常一样  替她说话的。  “不要这样,”他说,“抬起头来,冬妮,勇敢些!一个人难合百人意  。人跟人不一样。蒂尔德是一个乖孩子,可是咱们也不是比不上她呀。我说  得对不对,贝西?”  他征求他的儿媳妇的意见,因为她总是支持他的意见的。而安冬内特太  太却老是站在参议一边,她这样做与其说是因为对他心服,倒不如说是因为  她聪明。老少两代就是这样像交叉舞步一样,交叉地拉起手来。  “您对他真好,爸爸!”参议夫人说,“冬妮一定得努力做一个聪明勤  俭的妇人……孩子们放学了吗?”她问伊达。  可是正坐在祖父膝头上望着窗外反光镜的冬妮几乎同时地喊起来:“汤  姆和克利斯蒂安从约翰尼斯街上走过来了……还有霍甫斯台德先生……还有  医生叔叔……”


编辑推荐

  托马斯·曼,德国作家,192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为:“由于他那在当代文学中经典地位日益巩固的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本书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丛书中的一本,收录的就是他的这本小说。  该小说于1901年发表,是托马斯·曼的成名作。小说描写的是吕贝克望族布登勃洛克一家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史。通过布登勃洛克一家在垄断资产阶级家族的排挤、打击下逐渐衰落的历史描写,详细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兼并方式的激烈竞争和历史成败,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但因作者受叔本华、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小说对帝国主义势力持无能为力的消极态度,对自由资产阶级抱无可奈何的哀惋情绪。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布登勃洛克一家-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PDF格式下载



书写的非常大气,虽然可能不及一些名著那样耳熟能详,其实也写得很好,应为我觉得不是每一本名著大家都很喜欢,相反有些获奖作品,虽然作者不是世界顶尖作家,但是他的座平照样可以不朽,例如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书,还有梅里美的卡门,呵呵呵,很多很多,不一枚举例外我还喜欢大江健三郎的作品,川端康城的,奥汉帕慕克的


德文名字中文翻译时应该照顾到大多数人不会把人的昵称和大名放在同一个人身上,该书人物阵容巨大,容易引起混淆(至少可以用脚注方式说明名字与人物关系)。引用德文时错别字太多。中文错字也太多,几乎影响阅读。包装不错,纸张不错。


小说很好,翻译得不好,印刷有错别字。


已经看完了,但是,感觉不太好。不是小说本身,有的地方很不通顺,还错别字。


正在看。感觉书很不错,但错别字太多了,有些地方连年代都弄错了,某处居然跑出来一个2882年,联系上下文研究一番以后还是没弄明白真正的年代。人名也有不少地方出现错误。


字太密密麻麻。没有阅读快感。内容倒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