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2011-12
时代文艺出版社
李志刚
320
无
成为历史的主人 今年夏天,我们的新杂志《全球商业经典》问世,能够在这个新平台上和志刚成为同事,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同为传媒人,志刚这几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当下中国活跃的企业家群体的采访和记叙之中,《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便是这项工作的一个成果。 是的,这一代企业家也到了“对自身经历的反思、梳理、再现”的时候了。这是一本试图对这个群体进行历史记录与观察的书,它记录了这个时代一些领先的人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从小处说,他们的品格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影响;从大处说,他们的命运与中国大时代紧密相关。 记录当下企业家群体也许并不是一件新工作,但志刚的写作还是呈现出许多特有的丰富。成为同事之前,我和志刚有过一次长谈,自然也谈到他的写作,谈到对自己的超越。应该说志刚是一个方向感很强的人,他在和企业家群体深入交流采访和后来的写作过程中逐渐隐约感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从对人物成长经历的记录到对人性的体悟,从对他们创业历程细节的探究,到对大环境影响的关切,最后找到并建立企业家个人命运与这个时代的关系——成与败、喜与忧——透过企业人物折射历史的烙印。事实上,黄怒波、朱新礼、陈年等人的写作已经更加关注外部世界和独立个体之间的关系与呼应。 志刚的写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深入精致,精于对企业家朋友内心世界的把握。看得出,他自己也在写作中逐渐缩短着与企业家的距离,成为他们信任的朋友。志刚用的是什么招数,让这个骄傲的群体,不再只说客套话,而是娓娓道来成长辛酸。我想志刚待人的诚恳与质朴一定是重要的原因。 但志刚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能拉开一点距离,找到企业领袖成长历史的内在逻辑;他希望能把对这个群体的写作,从真实、生动、深入发展到纵横捭阖,更有穿透力和沧桑感。那天谈话,我们提到了史景迁,提到了大历史与小历史的平衡、人物与时代的关系,如何互相映照,彼此锤炼,共成画卷,完成从微观人物写作到历史写作的跨越。 从更大的背景看,中国企业家的成长,没有办法脱离既往三十年中国经济的成长和变化的大背景。中国的商业写作也如此——这种大背景无疑具有某种特殊性——也许“中国模式”是一个有争议的表述,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企业家的生长与发展环境还是有一些非常鲜明的特点。孔子日:“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实用和经验的结果,往往就是路径依赖,而并非模式——理论的创新,是的,这三十年我们其实还没有什么理论创新,至少在商业领域。所谓“中国特殊性”的基本特点是:在一定的时空中充分尊重一个民族国家的特殊性和自主性,同时寻求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和一般性。但是“如果我们把一些具有时空局限性的经验当成永恒并进行神化,其结果必然是作茧自缚,阻碍发展”。 显然,中国既往所取得的经济成就符合普世经济学原理,是顺应了市场化、全球化基本原则和大趋势的自然结果。其中最关键的是政府的经济政策大体上符合“明晰产权、扩大市场化、促进对外开放”的经典后发国家特点。但另一方面,中国也的确结合自身国情进行了探索。中国做了什么特殊的事情?历史是不是就此不会“终结”?中国人的道路哪怕只对中国人自己好使,也不错。毕竟,13亿人生活幸福而有尊严也是大好事情,不一定非要别人学习之,复制之。所谓“中国模式”更大的意义是,人类有没有可能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和“莱茵模式”之外,有其他的创新。这个事情要等到中国和中国的企业真正经历一个现代化的全周期之后才能更加清晰。 企业领袖与企业的历史,正如美国企业史家钱德勒的创造性工作,使我们知道构成美国历史的不仅有南北战争、林肯与罗斯福,还有卡耐基、IBM。尽管中国企业家在中国的地位仍有几分尴尬——一会儿是人们敬仰的财富英雄,一会儿又是社会不公的替罪羊。“日渐活跃的商业力量只拥有狭小的表演空间,表演者仍没有积累足够的表演技巧,中国企业家欲言又止的性格使他们无法释放自己的全部能力。”但我相信,这一群富有冒险精神的人,一定会和历史共同作出正确的选择。 史景迁说过:“历史的一项功用,乃在于提醒世人,大干世界的万事万物能够不可思议到何种程度……历史的另一项效用还在于,它得显示,人们在面对极端匪夷所思的情形时,其反应是何等实际……” 若干年后,人们回顾既往三十余年中国这个被称做企业家的群体,会不会从诸如《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这类书中,在历史风烟里了解往事的真相,让已经过去的沉睡在史料背后的人物从时光隧道中返回,成为活生生的历史的主人? 何力 《全球商业经典》杂志出品人、总编辑
本书记录了这个时代一些领先的人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他们当中有地产界的风云人物黄怒波、任志强、潘石屹,互联网领域的先锋人物张朝阳、古永锵,电子商务领域风生水起的陈年、王兴,实业界的元老柳传志,青年导师天使投资人李开复,以及从农村来做着农业梦的朱新礼。
这些人所在的领域不同,成长的背景也很不相同。黄怒波、潘石屹、陈年是穷孩子出身,儿时备尝艰辛,任志强、柳传志来自红色家族,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李开复、古永锵、张朝阳有海归背景,能在东西方间自由游走,王兴是家境优越的富二代,朱新礼是来自农村的致富能手。这些人身上有着各自强烈的时代印记。
同时,这些人的共同点又很多,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都有敏锐的眼光,都能摸准时代的脉搏。看领先时代的人如何应对这个变化的世界,是作者创作这本书的初衷。这些商业领袖的成功虽然不能复制,但是他们的人生却值得我们分享体味。
李志刚,1975年生,曾在《南方都市报》、《南方体育》、《体育画报》中文版、《东方企业家》等媒体作记者,现为《全球商业经典》杂志总主笔。
邮箱:next1066@vip.sina.com
微博:http://weibo.com/jizhelizhigang
序
黄怒波|残忍还是美好
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该集团主要做房地产和旅游地产,曾开发了“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县宏村。同时,黄怒波是一位诗人,笔名“骆英”,还是一位登山家。2011年4月13日,他踏上北极极点,成为世界第十四个、中国第八个完成“7+2”挑战的探险家。
01 冰岛“岛主”
02 父亲受冤自杀
03 悲惨世界里的西北狼
04 命运的转折点
05 人性的复苏
06 打造宏村,一举成名
07 中坤的“独裁者”
08 自由的诗人
09 孤独的登山者
潘石屹|平凡的世界
SOHO中国董事长,创造了工作与居所合二为一的“SOHO”模式,建筑风格前卫大胆。通过高超的营销艺术,SOHO中国的楼盘屡创销售纪录。潘石屹本人是最乐于面对公众的房地产商之一,擅长通过媒体与网络平台打造自己的公众人物形象。
01 百亿富翁与猪
02 苦难的少年时代
03 下海经商
04 海南淘金
05 天生精明的“潘老财”
06 没有被贪婪破坏的智慧
07 吃干净的饭
08 家贫出孝子
09 和气生财
10 海龟与土鳖
11 衣锦还乡
任志强|傲慢的好人
上市公司华远地产董事长,出身于红色家庭,关注政府有关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他热衷发表评论,屡出“房子是给富人盖的”、“买不起房就该回农村”惊人之言,被公众与媒体称做“任大炮”。
01 享受被扔鞋的“总统待遇”
02 傲慢的任志强
03 卷入时代洪流的“红二代”004争强好胜的拧巴本色
05 “任大炮”
06 柔软的心
07 实话实说的倔头
08 忠诚的少数派
09 断裂的经济逻辑
李开复|从台北到北京
中国最著名的跨国公司高管,先后在苹果、微软、Google任职,现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CEO。出于个人兴趣,李开复注重中国青少年的教育,被称做中国大学生的“精神导师”。
01 开始新的闯荡
02 在台北的外省人
03 忠孝传家
04 Follow My Heart
05 “中国专家”遭遇中美文化冲突
06 做所有人都欢迎的事
07 年轻人的精神导师
08 创业影响中国
柳传志|船长
联想控股董事长,在中国企业史上,柳传志留下最具有价值的一笔——他是少有的成功解决了接班人问题的企业家,是少有的成功解决股权激励问题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家。
01 不打无准备的仗
02 “联想就是我的命根子”
03 做一个正直的人
04 以身作则
05 不做改革的牺牲品
06 产业报国的终极梦想
07 不服老的船长
陈年|归去来
凡客诚品创始人兼CEO,来自一个贫困家庭,喜欢文学,做过记者、编辑,后在卓越网负责图书事业部,进入互联网行业,其创办的凡客诚品是近年表现最为火暴的B2C(商家对客户)电子商务网站。
01 门外汉做服装
02 时尚大爆炸
03 野心勃勃的少年
04 西方名牌的反叛者
05 人民时尚背后的平民情怀
06 谁把韩寒用得最好?
07 深谙中共党史的企业家
08 未来的考验
古永锵|第一的逻辑
优酷CEO,自2006年推出视频网站优酷以来,三年时间成为视频行业老大。优酷能够后来者居上,主要原因在于古永锵本人的战略眼光、其搭建的优秀团队以及团队超强的执行力。
01 互联网新贵的诞生
02 资本高手
03 媒体情结
04 理性的赌徒
05 优势不只是资本
06 版权风波
张朝阳|惑
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中国互联网拓荒者之一,搜狐以做新闻门户起家,实行多元化经营,在门户、游戏、视频等领域均有建树。张朝阳有深重的媒体情结,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情怀的熏陶,关注公共事务。
01 2010年夏季的反思
02 互联网的拓荒者
03 上一次再造:回归技术驱动
04 信仰:媒体情怀与儒家精神
05 搜狐的好人文化
06 再造搜狐
07 张朝阳的焦虑
王兴|富二代创业记
美团网CEO,曾创办了校内网、饭否网,每次创业均踩准互联网新一波浪潮。
01 创业者的典型样本
02 “富二代”的创业启蒙
03 资金链断了
04 服务器停了
05 这次有戏了
06 他为什么总是第一个?
朱新礼|农业梦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公司董事长。这位从沂蒙山区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他的命运与国家“三农”政策紧密相连。
01 命运的巨变
02 “创业就是战斗英雄”
03 “卖果难”老大难问题解决了
04 “十年后谁种地?”
05 儒家文化与乡土情怀
06 大农业的梦
后记
致谢
命运的转折点尽管生活困苦,但在同学眼里,黄怒波是个极爱干净的人。他总穿着一套洗得泛白的黄色军装,戴着黄帽子、背着黄书包——这是他父亲留下的军装。虽然总穿着这么一套黄军装,但他的同桌和丽丽从不觉得他家困难,因为黄怒波很干净,从小都不是脏兮兮的孩子,不像有些男生,凑近就闻到难闻的气味——虽然黄怒波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但他从没有把自己当成猪狗不如的人过活。少年时期,潘石屹需要为五分钱烦恼。在他的心里,钱是万能的,可以解决一切。那时候,钱都是一分、两分、一角、两角的,一元就是很大的数字。对潘石屹来说,钱第一就是能看病、买药。自潘石屹有记忆起,当地一直是合作医疗,无论中药还是西药,所有的药都标价五分钱。为了给潘石屹母亲看病,就得凑够五分钱。五分钱,足以缓解病痛、延续母亲的生命。当潘石屹离家读书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他希望他下次回家,能看到母亲坐起来,坐在床上等他。这是他最大的幸福。有一次潘石屹见任志强问:最近和别人吵架了吗?任志强想了想说:还没吵。潘又说:吵架就是你的生活方式,不吵架,你这日子跟没过似的,难受。潘石屹说,任志强和人吵架后反而很高兴。他最激烈的一次吵架就是几年前和时任建设部部长的汪光焘吵架。吵完架以后,两个人都高兴得不得了。任志强下来后说:这回终于把老汪给骂了。汪光焘出去后跟人说:这回把他们叫过来臭骂了一顿。我问李开复,他的创业如果出现最坏的结果怎么办?他说:“也许创新工场的回报不怎么样,只保住了本金,但我们也帮中国培养了几千个人才。他们当中总有一批人未来会成为中国富豪或IT精英,也许在他们手里会诞生中国的下一个腾讯或百度。我无法预测是谁,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得到过我们的投资,但我们一定会有这种荣誉感,因为可以看到他们未来的成长和成功。”现在联想的年轻人很难见到柳传志着急的模样。经过大风大浪后,如今的柳传志沉稳老练,不动声色。联想老人张祖祥还记得,1989年香港联想大亏,柳传志急急忙忙坐飞机赶到香港,立即召开会议。他瞪着通红的眼睛,对香港的合作伙伴说:“这是国家的财产,把你们全家的资产、全家性命都拿到公司来。我这次是腰里别着手榴弹来的,如果公司垮了,我会绑着你们一块儿跳楼!”
我一生的事业 “所有伟大作品都绽放着人性的光芒”,这是我前几年看普利策获奖作品集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这几年做的商业报道,更侧重于“商业中的人”,注重用人性来阐述商业。 这本书收录了2009年4月到2011年8月我在《东方企业家》发表的主要文章。那么多企业家,我为什么采访的是这些人?我选择企业家的标准:首先是价值观要对,其次才是企业的规模。 2009年3月,《东方企业家》主编魏寒枫问我有无兴趣做商业报道,此前,我们分别在《南方体育》《体育画报》共事多年。这样,我到了《东方企业家》,开始财经领域的采访写作。 这些文章有个特点,偏重于对采访对象的家庭、经历和个性的挖掘,我觉得,人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家庭教育、经历对他的人生必然有很大影响,这导致他的性格形成,并影响到他的公司。 要说最难的一次报道,我可能要说这一系列报道的最先创作的那一篇——张朝阳那篇《惑》。现在看来,那不是一篇好的报道,但对我的商业报道生涯以及当时的《东方企业家》都是一个好的开端。我是2009年4月到“东企”,在20天内要拿出张朝阳的封面报道来。5月是《东方企业家》改版第一期,非常重要。与公关打交道是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偶然听说张朝阳要去爬山,于是和摄影师直奔四川雪宝顶,在大本营那里拦住了张朝阳。当时有人不让我们上山。我特意穿上2005年和张朝阳一起去西藏启孜峰的搜狗美女野兽登山队的服装,才唤醒他的记忆。Charles本人是相当随便和善的。他同意了我们跟着上山。在没有任何后勤保障、有高原反应的情况下,我和摄影师邸晋军在海拔4200米的大本营待了四天,每天吃干牛肉和巧克力,喝果珍度日。记得下山后给家人打第一个电话时,眼泪都出来了。后来我多次采访张朝阳,我想和这次上山有很大关系。 第一篇引起较大反响的文章应该是潘石屹的《平凡的世界》,从采访到写作整整两个月。2009年8月月初联系采访时,我给许洋(时任SOHO中国副总裁)发了个短信“我要做一篇潘石屹这几年最好的文章”,我不知道当时的底气从何而来,反正我是这样说了。我去了海口,花了三天时间,找到当年潘石屹挖到一桶金的九都别墅,之后我又去潘的老家甘肃天水市潘集寨,获得了一些素材。当我获得这些外围素材后,再采访潘石屹时,我看到了他吃惊的目光。我能采访到潘石屹父亲潘诗麟先生,我想和这些功课有很大关系。后来,我成了潘老先生的棋友,他的象棋水平和我差不多,虽是73岁的老人,但反应很快,令我这个做了七八年棋牌采访的记者还有点招架不住。在潘家,我发现潘诗麟的父亲、爷爷的照片都还在,这是清末民国初年的照片,这薄薄一沓照片背后,是一个家族在风雨飘摇的百年历史里如何保存自我的故事。最近半年多,因工作太忙,我很少去潘家了。 从人性来说,我挖掘最深的应该是黄怒波,一方面他的命运是如此跌宕起伏。另一方面,我跟随他从北京到安徽宏村,再到他的家乡银川,后来又一起到西藏,有半个月左右的贴身采访,获得了很多故事和细节。我印象最深的细节是,2010年3月在银川,黄怒波给他的父母扫墓,我也去了。他父母坟旁是他的同班同学,1975年知青下乡时因煤气中毒去世,黄怒波前几年才发现。他放了一束鲜花在他同学墓前,并捡起几块砖头放到同学坟头,当时他的神情很黯然,他抹了一把眼泪,望着远方的贺兰山呆呆地说:我的同学已经躺在地下三十多年了,我能活到现在已经很知足了。这段细节描写成了文章的结尾,契合了文章的主题:人的命运与时代的悲剧。应该说,黄怒波是我进入对方内心最深的一位企业家。 反响最大的文章应该是2010年6月写的任志强的《傲慢与偏见》,主要原因是热点人物、独家专访。这篇文章从最初联系到采访写作完有半年时间,我几乎每周都给任志强秘书刘雪松打电话。采访任志强本人前,我到任志强知青时代待过的延安宝塔区郭庄去了一趟,找到他当年住过的羊圈。我在郭庄的村长那里找到了前知青、现国防大学少将毕京京的电话。我告诉毕京京我去过郭庄,这让他很感动,又帮我介绍了任志强同学、海口海关前关长赵晓航,毕京京是这么介绍我的:这位记者去过我们庄。这几位知青、同学或朋友,与任志强一起长大,是关键的采访对象,因为他们,我能够还原任志强的少年时代,理顺了他的成长脉络,以及他一贯的思维逻辑。 2009年6月我第一次接触李开复,当时,难度非常大,因为谷歌事件。经多方努力,采访完李开复后。我又开始外围采访,有两个突破,一是我了解到李开复姐姐李开敏是心理学专家,通过国际长途,找到台湾大学教育处,教育处小姐说李老师是兼职的,放假了,找不到。我不死心,再找,总算问到李开敏的邮箱,我给她发邮件,两天后,奇迹居然出现了,李开敏回邮件了,这样完成了李开复姐姐的采访,获得别人不可能获得的材料。二是,我联系四川农业大学,打了二十几个电话,找到李开复堂兄李开钊(退休了,所以难度非常大,已经找到退休部门的电话,但办公室小姐就是不告诉我李开钊的联系方式,这让我快崩溃了,幸好后来在其他科室问到)。后来我又去了一趟四川,通过调查得知,李开复父亲是黄埔六期(和罗瑞卿大将是同学)的学员,李开复本人都不知道此事(李开复是幺儿,父亲52岁才生下他)。 后来,我采访潘石屹父亲潘诗麟,得知潘石屹的爷爷也是黄埔六期的,2009年11月26日,华企峰会,潘石屹和李开复都参加了,我将他们两人拉到一起,介绍他们的祖辈有这层关系。曾经引起媒体的很大兴趣,李开复当晚在微博发了此事。 从李开钊处我了解到李天民(李开复父亲)的故事和细节时,很感动。1990年,李天民从台湾回四川,他最爱的母亲已经去世30年,他在成都文殊院给母亲做法事,81岁的老人在地上长跪一个多小时不肯起来。2009年9月,我到四川采访时,曾专门到成都文殊院徘徊了半个小时,我能体会到一个孝子无法尽孝道时内心是何等的悲痛。 我采访过古永锵三次,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理性和执行力,他像钟表一样精准,我第一次采访他是2009年12月,他说将于次日下午三点在机场打电话给我,时间为半小时。次日下午三点整,电话果然打来,三点半,准时结束,他要登机了。后来我陆续采访了其他几家视频网站,发现优酷的执行力是最强的,这和古永锵有绝对的联系。 采访陈年时,我总共找到了42个采访对象,其中36人受访,6人拒绝。采访素材共打印了232张A4纸,30万字。因为主题开始有些模糊,初稿并不太好。好在采访量很大、素材很多,我及时调整了方向,才成了现在这篇文章。 陈年之后,我慢慢有所体会,采访之前尽量确定好主题。提炼一句话来定下报道的主题,所有的采访、写作、故事、逻辑都围绕这个主题来进行。《华盛顿邮报》潘公凯采访程益中时,前后八九小时。据程益中告诉我,在采访前,潘公凯就定下了主题和文章构架。采访是补充细节、填充内容。这话我之前半懂不懂,也是最近领悟的。《报人程益中》与欧逸文写胡舒立的《禁区》这两篇文章我都反复阅读,研究。胡舒立这篇文章我觉得最牛的地方就是提炼了“胡舒立游走禁区的自由”的主题。就我个人的体验,如果没有想好主题的话,文章就不好采访,甚至写作。 因此写王兴时,我定下了“一个互联网天才在中国遭遇的尴尬”的主题,无论采访还是写作,都很流畅,集中精力围绕这个主题在做。最近我在《全球商业经典》写的一篇文章,主题是“一位全球化浪潮里的IT精英如何拉近中国制造与海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主题明确,采访和写作都会省不少力。 当然,主题先行的前提是主题的逻辑得是正确的,如果是错的或出现偏差,得及时调整,不能勉强。主题先行必须对采访对象有准确的判断,这得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和调查的基础上。我采访一个企业家之前,一般会买相关的两三本书来看。比如任志强,我就买了有关任志强的《任我评说》《地产狂人任志强》,还有房地产书籍;为了写潘石屹,我不仅买了潘石屹的相关书籍,并且还买了冯仑的《野蛮生长》。《野蛮生长》这本书里,有一段话讲到冯仑和潘石屹曾经以为西安就是他们的梦想天堂。我采访潘石屹的时候,讲到激动之处的潘石屹伸手虚指远处:“天水往东,翻过秦岭,就是八百里秦川。”那是天水人向往的富裕地区。 朱新礼是我在《东方企业家》的最后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是个新的尝试,如何在大视野、大产业背景下写一个人、一家公司。 这些文章有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家庭教育对企业家的影响,比如柳传志、潘石屹、李开复、任志强、朱新礼、王兴等,大都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少年时期从福建逃到台湾的台达电董事长郑崇华跟人说,如果没去台湾,可能现在还是个乡下老头,李开复则告诉我:“如果我家没去台湾,我认为凭着我们家的教育和影响,我依然能成功。”即使陈年,从小没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他的聪明才智依然来自父母,他的父母都在20世纪60年代考上北京大学。 迄今为止,我自己最满意、最喜欢的文章是三年前发表于《读库》的《暴力棋王》,这肯定和我20年的围棋爱好有关系。我知道自己现在还有不少缺陷,我为此请教过《读库》创始人老六(张立宪)先生,他是国内最好的编辑,十年前他是我在《南方体育》做编辑时的专栏作家。老六给了我三条非常中肯的意见:一是视野需要放大,二是与采访对象的距离要适当,三是结构的逻辑性还需要加强。今年七月,我的工作发生变动,老六的这三点意见也是我考虑的原因之一。 我今年36岁了,在中国,这个年龄还在一线的记者已经非常少见,他们要么走上媒体管理层,要么改行了。但在美国,一个职业记者的黄金时间才刚刚开始。对我来说,我的采访写作也才刚刚开始,我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将永远做一个采访写作者,直到我再也写不动为止。当下的中国是个选题的宝库,我将用一生去寻找。 李志刚 2011年8月于北京
志刚善于捕捉人物身后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也愿意为一篇文章作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志刚采访过我三次,文章一次比一次细致。尤其令我感动的是:他还从海量资料里找到我父亲上过黄埔军校的证据。父亲52岁才有的我,所以我并不知此事。2010年底,我大姐从美国回台湾,和我确认了此段历史。 ——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 志刚是一个读人心灵的人,不带任何先见的眼光接触他的受访者,具有优良的传记作者的素质。跟志刚交谈后,受访者往往都会成为他的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希望当今的媒体界多出一些像志刚这样的资深人士,用手中的笔勾画出中国当代企业家的群体形象,尤其是描绘他们的成败得失、生生死死,为后人勾画出一个利益多元化时代的浮世绘。 ——黄怒波 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 不同于过去关于我的报道,志刚的文章写父亲对我的影响,写童年对我现在的影响,这让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家乡回到了过去。社会上总是问,中国的根在哪里?我想,中国的根就在家庭教育里,正直、善良、诚信等美好品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里延续下来,我们也应以身作则,传给下一代。 ——潘石屹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一个群体浮躁的时代,志刚是个能静下心来观察、思考的资深媒体人。他的这部作品不是这个时代应景、随喜的小品,其行文沉静、思辨,直指人心,勾勒出这个时代极富色彩感、画面感的商界人物群像。 ——古永锵 优酷CEO 李志刚是我见过的记者中,最关注细节的人。他采访之后所作的背景调查,更是惊人。看过他的作品后,我往往会想起当年做记者的时候,和志刚比,我觉得自己太粗糙浮躁了。志刚的口音很重,乍一见,会觉得他很糊涂很着急,我想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大智若愚吧。 ——陈年 凡客诚品董事长兼CEO 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做企业如此,做媒体也如此。志刚是我见过的最认真的媒体人。 ——王兴 美团网CEO
《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是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得到了书中企业家高度认可,他们中的很多人欣然作序推荐的传记。《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记录当下企业家群体,看领先时代的人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与读者分享商业领袖的成长经历、人生感悟,披露不同领域商业领袖背后共有的成功基因。
志刚善于捕捉人物身后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也愿意为一篇文章作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志刚采访过我三次,文章一次比一次细致。尤其令我感动的是:他还从海量资料里找到我父亲上过黄埔军校的证据。父亲52岁才有的我,所以我并不知此事。2010年底,我大姐从美国回台湾,和我确认了此段历史。——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 志刚是一个读人心灵的人,不带任何先见的眼光接触他的受访者,具有优良的传记作者的素质。跟志刚交谈后,受访者往往都会成为他的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希望当今的媒体界多出一些像志刚这样的资深人士,用手中的笔勾画出中国当代企业家的群体形象,尤其是描绘他们的成败得失、生生死死,为后人勾画出一个利益多元化时代的浮世绘。——黄怒波 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 不同于过去关于我的报道,志刚的文章写父亲对我的影响,写童年对我现在的影响,这让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家乡回到了过去。社会上总是问,中国的根在哪里?我想,中国的根就在家庭教育里,正直、善良、诚信等美好品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里延续下来,我们也应以身作则,传给下一代。——潘石屹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一个群体浮躁的时代,志刚是个能静下心来观察、思考的资深媒体人。他的这部作品不是这个时代应景、随喜的小品,其行文沉静、思辨,直指人心,勾勒出这个时代极富色彩感、画面感的商界人物群像。——古永锵 优酷CEO 李志刚是我见过的记者中,最关注细节的人。他采访之后所作的背景调查,更是惊人。看过他的作品后,我往往会想起当年做记者的时候,和志刚比,我觉得自己太粗糙浮躁了。志刚的口音很重,乍一见,会觉得他很糊涂很着急,我想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大智若愚吧。——陈年 凡客诚品董事长兼CEO 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做企业如此,做媒体也如此。志刚是我见过的最认真的媒体人。——王兴 美团网CEO
无
这些人所在的领域不同,成长的背景也很不相同。黄怒波、潘石屹、陈年是穷孩子出身,儿时备尝艰辛,任志强、柳传志来自红色家族,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李开复、古永锵、张朝阳有海归背景,能在东西方间自由游走,王兴是家境优越的富二代,朱新礼是来自农村的致富能手。这些人身上有着各自强烈的时代印记。
这些商业领袖的成长故事,对于年轻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因为你所敬仰的人,会塑造你的价值观。而作者李志刚对他们的全面访谈,而他的文字所表述挖掘出的东西十分洗练,让我们深入地知道他们内在的印记,同时也赢得被访者的认同,可以说是越简单越有力。
作者对每一个人抽丝剥茧,捕捉那些不经意的细节,成功的剥掉成功光彩夺目的华丽外装,寻找成功,这才发现原来成功无处不在。
他们是怎样成功的?我想,世界只存在一种成功 —— 做到以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他们都在做想要的自己,你活着的时候不做你喜欢的事情,其实是逃避责任。你首先要明白你喜欢什么东西,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件事情。
当然他们的成功不能复制,但是我们的成功即使再轻微,它也是限量版。从他们的人生故事里,我们懂得很多。你读的那些致富圣经能让你摆脱贫穷吗?你读的那些励志故事能让你实现理想吗?你看的是成功之道能让处于不败之地吗?能的话人家会告诉你吗?作者当然不会那么做,他着重于写一些领先的人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至于你从中得到了多少,那是个人的造化了。
黄怒波、潘石屹、陈年都是贫苦出身,自是懂得生活不易。没有哪种教育能及得上逆境,而贫穷也是,人生最好的一课,因为对痛苦的生活,能够活下去就是好的了,只要熬过去,正是这一点都让他们变得非常强大。
黄怒波因为幼年悲惨的境地,早年被人欺骗与背叛的经历,骨子里带着狼性,有着很强的警觉。上帝让你遇到什么,自会有着他的深意。如此想来,自是心安。在这些苦日子里,困难挫折,他们都得到了淬炼。对于潘石屹而言,我不是非要赢不可,但我一定不能错,我不是非要成功不可,但我一定要遵从良知。黄怒波,潘石屹,陈年,任志强、柳传志,李开复,古永锵,张朝阳,王兴,朱新礼他们的故事,契合了一个事实:其实在成功与否,部分在于个人的才干和技能,而大部分在于做人的技术和技巧。做事就是做人,做事做偏了,也就是你做人做歪了,他们都喜欢思考。通过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以及漏洞,而且人世间,除了权力,金钱,声望,暴力等等之外,还有一个给人成功;有了它,一个人的潜能可以成倍成倍地施展出来,它就是——正直。
还有事情要一步要一步来,你不可能成为孤胆英雄或者事事亲为,你需要有着自己的队伍,他们将是你成功路上的坚实后盾。做你想做的梦吧,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吧,因为你只有一次生命。
看《人生》这部书的时候,地铁里正张贴着羽泉演唱会的海报,海报的主题词是“向上人生路”。用“向上”二字来概括这本书是非常贴切的,羽泉恰巧用歌声为这些商业领袖的打拼史做了最好的注解。
向上,是这些人共同的特质,因为向上,他们走上了事业的巅峰;因为向上,生活中,黄怒波登上了七大洲的最高峰包括南北极极点,成为全世界第十四个完成“7+2”挑战模式的登山者。
向上,给了他们方向感,即使生活再坎坷,命运再不公,也不会选择自暴自弃。黄怒波生活在人性入兽的年代,背负着反革命后代的污名,任人欺凌。这种环境极有可能毁掉一个人,他在选择了愤怒,差点沉沦,诗歌让他看到了美好,给了他向上、不服命运的勇气。一个被命运之锤反复捶打、依然相信世界美好的人怎么能不成功?
不但黄怒波,凡客陈年少年同样艰辛,中途从大连理工辍学,成了北漂的他住过桥洞;任志强下过乡住过窑,啃过窝头;书中的老照片显示少年的潘石屹也是个苦孩子。
向上,当然不是穷苦人家孩子的专利。李开复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从高管到创业,目标明确;古永锵一年时间打造优酷,掌控力极强;王兴家境优越,却选择了自己创造财富。从校内、饭否到美团,一路并不轻松。饭否因为敏感词被关了近五百天,之后微博已然是新浪的天下。起了个大早,干了个晚集,错失良机。人生有时就是充满黑色幽默,充满意外。
这十个人的合集,为我们提供了时代的横切面,让我们看到了各领域打拼的人们是如何走向成功的。
幸运的是,我们与他们大致处在同一个时代横切面上,他们的道路足以给我们启示,他们的经历足以给我们借鉴。每代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困惑与迷茫。不抱怨、不停歇,一路向上的人生才是最满意的人生。到那时,或许会有另外一个“李志刚”来书写同样一本叫《人生》的励志大书吧,那时的主角会是谁呢?
《人生》是一部中国商业领袖集体传记,书中选取了黄怒波、潘石屹、任志强、李开复、柳传志、陈年、古永锵、张朝阳、王兴、朱新礼10位商业领袖,描述了他们的成长经历。作者选择企业家的首要条件,是价值观要对,其次才是企业的规模。书中所收文章偏重于对采访对象的家庭、经历和个性的挖掘,作者认为,家庭教育、成长经历对他们的人生必然有很大影响,这导致他们的性格形成,并影响到他们的公司。
《人生》是一部中国商业领袖集体传记,书中选取了黄怒波、潘石屹、任志强、李开复、柳传志、陈年、古永锵、张朝阳、王兴、朱新礼10位商业领袖,描述了他们的成长经历。
000
这些文章偏重于对采访对象的家庭、经历和个性的挖掘,作者认为,家庭教育、成长经历对他们的人生必然有很大影响,这导致他们的性格形成,并影响到他们的公司。书中选取的十个人物如黄怒波、潘石屹、任志强、李开复、柳传志、陈年、古永锵、张朝阳、王兴、朱新礼,他们都是在不同领域领跑的人,他们的故事提醒每个人,只要不断努力,都可以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一个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和贡献的人。
书中选取的十个人物如黄怒波、潘石屹、任志强、李开复、柳传志、陈年、古永锵、张朝阳、王兴、朱新礼,他们都是在不同领域领跑的人,他们的故事提醒每个人,只要不断努力,都可以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一个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和贡献的人。
手里拿着这样一本第一眼感觉为“赞”的书,我本无心翻开,但因最近关注冰岛岛主黄怒波,之前没有见过他的相关传记,才选择去读这本书,还好,黄的故事是第一个,即使不好,也可以就此打住。
我记得看到这个故事的第一眼,是一段让人有些毛骨悚然的描写,好吧,我承认提到很多“第一眼”,毕竟对于一个文化产品一本书,感觉往往更重要,比如第一眼……
“1960年冬,银川附近劳改农场的坟场,惨白的太阳悬在半空,风呼呼地刮着,一张口沙子就灌进嘴里。一眼望去坟场密密麻麻地布着数百个小土堆,一块写着死者名字的青砖压在坟头上,方便亲人寻尸。一位中年女人佝偻着背,脸和手指沾满了尘土,正苦苦哀求农场的人。她翻遍坟场的青砖,却找不到写有丈夫名字的那一块。动了恻隐之心的工作人员,找来一块青砖:‘喏,人死了,找不着了,就这块砖吧。’”
这像从哪一部小说里摘的片断,有十足的年代和现实感。故事中的这个女人和冰岛岛主黄怒波有莫大的联系,就是她的母亲,被随意捡拾的青砖就是他的父亲。一个威震中国的商业领袖的父母,在传记的开头就是这样悲惨登场。然后我迅速看了下去,以眼神跳动的最大频率贪婪地读着,他用带铁钉的皮带抽打批斗自己的同学,他用诗人的情怀看待古镇水乡,他说“难道他们不知道,我是一头西北野驴!”他在黄河的怒浪波涛边给自己一个新的名字和新的人生,从此,他就是黄怒波,一个内里诗人外表狼性的企业家,残忍并美好。
读完黄的故事,我仔细研究了这个作者,并细读了开头的几篇推荐序,在任志强给他写的序言里提到“李志刚还是很敬业的”。他每采访一个人物都会采访至少30个人,他的朋友、同事、家人、生命中每个阶段的见证人,他读几十万字的文字资料,他甚至挖掘出采访者都不知道的真相。潘石屹说,是李志刚告诉我,原来我的爷爷和李开复的爷爷是同时期黄埔军校的校友。
再然后我看完了半本、一本,以不快不慢的速度,不想急于完成是因为很享受读他文字的感受。这个因采访和企业家成为朋友的人,和张朝阳一起爬雪山,和潘石屹父亲一起下象棋,和黄怒波一起给父母扫墓。合上书看着这个略显凌乱苍白的封面,我才明白,他的采访对象,从来不是企业家或者他的家人、同事,他遵循的只有一个,就像柯南总抱着手臂说出的那句话,“真相只有一个”。
他的采访对象,是真实。
赚钱,是人之所向的梦想,创业,已经成了一种趋势和最可实现的捷径,却可以说是最靠谱又最靠不住的。但这丝毫不会降低人们的创业热情,关于成功人士的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也此起彼伏,成就让人好不羡慕,也更加激发和坚定了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们成就非凡人生的梦想。
这本《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的集体传记》就是这样一本描写平凡的人们成就非凡的成就的不凡故事,在很大程度上,这部传记类的书延承了路遥的经典小说《平凡的世界》和《人生》的表述精髓,描写了平凡人的不平凡的一生。当然因为体裁的限制,并没有将文学作品翻版,而是以几乎不夹杂任何个人情感色彩和语言雕饰的方式,平铺直叙,将这些在我们看来极有影响力的人物背后的真实故事,有已经为我们所熟知的成就和辉煌,也有我们从不曾看到过的辛酸和成长,与大众意义上的激励读本不同,将各个伟岸的人的一生浓缩成了不长的篇幅,可以说是完成了一个从台前走到幕后的转化过程,这得归功于作者的功劳。通过序中对作者和作品的叙述也得知了一些不为所知的作者个人内幕。这样一部有点神圣伟大的作品,原来都是用平凡堆积起来的,今天的成就都是用不懈的坚韧换来的,在他们的人生路途中,总会给我们太多的希望,尤其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光环而将其美化,包装,而是更真实的将他们展现出来,这也是传记最值得读的优势所在。
当然在所有的真实之后,还是有一些过于的真实,或许是与作者一贯的表述习惯和行文方式有关,真实的表述让人动容,但在进行人物叙述时,还是少了一点铺陈的味道,读来有那么些许的寡淡,但很清香,一点也不阻碍我对这本书的喜欢。
读这本书有点心潮澎湃的感觉,每每会读到深夜,当然,我还有兴趣再读几遍。这里展现的不光是他们的人生历程和重要转折,不光能给拼搏奋斗中的人以激励,也将主角的优势和劣势直接的展现,这种不掩饰的不雕饰,也能引发深处高处并不断自我完善反思的人的警醒,将他们的处事方式和成功品质尽显,自然,在他们的人前显赫和自我独处挑战中,也印证了一句话:走得越远的男人,内心其实越寂寞!
好吧,让我们都用一句话来告诫自己:要想成功,低头要看得见工作,抬头要看得见梦想,这才是在平凡世界中,铸就非凡人生的真谛。
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在《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传记》新书首发式上分享了他的人生故事。在世人眼中他是掷重金冰岛买地的企业家,他曾下过乡,挨批斗、打过架,他和同时代的人一样在与命运不断挣扎,他是一个普通人。作者李志刚曾随黄怒波一起回到家乡给父母扫墓,他看到这位平日不苟言笑的“冷面”老总在父母墓前悉心清理杂草,替死去的朋友祭拜父母。在黄怒波的商业成就之外,是一颗人性的内核。
“凡客诚品”总裁陈年、柳传志、张朝阳、何力、潘石屹、李开复等等,他以另一种独特视角挖掘出了十位商界领袖不一样新闻,造就出今天“人生”这本书。
记录当下企业家群体,看领先时代的人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分享商业领袖的成长经历、人生感悟,披露不同领域商业领袖背后共有的成功基因。
书中收录了中国10位商业领袖传记的人生故事,作者李志刚曾经访遍10位商业领袖的家乡、亲朋,在众多蛛丝马迹中探究他们成功的秘诀,但当整理成书时,他从10个真实的人生故事中感悟到,成功学是只看成功,不看对错,这本书着笔在每一段人生过程中。
“永葆一颗纯洁、仁慈和意气风发的心”是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微博中的个性签名。他曾是甘肃农村的一穷孩子,如今,他已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人物。如何坚持梦想,展现商业才华,在他的成功背后的故事听上去就像个传奇。他不仅是一个“纯粹的商人”,而且是活跃在中国地产界的网络红人。
“潘石屹的父亲对教育非常重视,吃不上饭也要挣干净钱,要读书;黄怒波从前是一个凶狠残暴的人,他在高中时被诗歌感染,发现人性的美好;如果李开复当初没随家人迁往台湾,而是留在大陆,他同样会成功,因为教学渊源和家庭传承。”
我看完了半本、一本,以不快不慢的速度,不想急于完成是因为很享受读他文字的感受。这个因采访和企业家成为朋友的人,和张朝阳一起爬雪山,和潘石屹父亲一起下象棋,和黄怒波一起给父母扫墓。合上书看着这个略显凌乱苍白的封面,我才明白,他的采访对象,从来不是企业家或者他的家人、同事,他遵循的只有一个,就像柯南总抱着手臂说出的那句话,“真相只有一个”。
他的采访对象,是真实的。
这些商业领袖的成功虽然不能复制,但是他们的人生却值得我们分享体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精彩还是暗谈,但由于它的独特性,所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精彩。从“人生”一书上,数位当代中国的顶级商业领袖的人生身上,我们看到的既有数不尽的光环和成功,也有曾经坎坷的经历,但是勇气和智慧帮助他们战胜一个个眼前困难。这也告示我们,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生活的勇气和对未来的憧憬,机会总会给有准备的人
夜!打开刚收到的这本书,光看封皮就被深深吸引,当读完黄怒波人物段落时,心中大呼过瘾!真实,我仿佛也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他开心,感动!继续细看,每个人物都是那样的真实,没有一点的夸张,这在别的书上是看不到的!内心狂喜,好书好书!。。。。。。。。。。太精辟啦!
希望任志刚老师今后出更多人物的传记,让人们去更清晰的了解聚光灯下的人物的另一面!
很好的一本书,一口气读完,看这些商业领袖的传记,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用的
王兴——从校内、饭否到海内,总是先行一步,却总是以失败结局。在互联网行业屡败屡战,多次从先驱变成先烈,被业界戏称为“史上最倒霉连环创业客”。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从校内、饭否到海内,每一步他都踩准了点,他的理念也都被证实是正确的,只是没有取得进一步的成功。这些阶段性的成功坚定了王兴最初的信念——坚持创业,做“打不死的小强”。
首部商业名家的传记,写的很简洁,值得阅读
近来人人网上市,对于自己创办的公司在别人手中上市,王兴很淡然:“有些人总是念念不忘自己失去了什么,而忘记自己得到了什么。我不是那种人。我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激情,‘纵情向前’才是我的态度。”
作者重点介绍了几位当今当红的成功企业家、商业领袖。但溜须拍马痕迹明显,部分描写夸张。总体一般。
本书写的企业家人物传记,非常成功,详细描述了,凡客诚品的创始人,优酷的总裁,联想的创始人还有新崛起的互联网企业的创办人等的酸甜苦辣,感人至深。本人从书中等到的经验就是,成功需要玩命,成功需要付出血的代价!
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这个传奇让每一个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一个希望——“如果我足够地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地成功。”柳传志以其亲身经历告诉青年人,创业成功所必需的要素其实并不多。“十五大”鼓励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前提,也使柳传志乐观地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会涌现大量的创业者,因为创业的难度大大降低了。”
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中国互联网拓荒者之一,搜狐以做新闻门户起家,实行多元化经营,在门户、游戏、视频等领域均有建树。张朝阳有深重的媒体情结,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情怀的熏陶,关注公共事务。
书的质量部错,写作风格也适合大众阅读,可以集中了解部分商业领袖的“人生”。
咋看其名,就被其吸引,这本书详细记载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商业领袖的成长心路,能够更好地让国人明鉴其个人发展的辛酸历程的同时也反映了新时代国人的思维转变。
很多人觉得这意味着一种巨大改变,但是王兴却说:“如果你回头看的话,会觉得生活有很大的改变,但是当时我完全不考虑说这个决定大不大,因为一门心思就想要干这个事情。所以我经常拿谈恋爱打比方,当一个人真的突然爱上另一个人的时候,你不会想其它的前因后果,因为你当时完全被一种情绪所占据。”
以张朝阳为代表的成功的创业者,给中国的年轻人树立了一种创业致富的新新人类的形象,这在一定时期内会有很大影响。这个意义上,张朝阳是一代青年人的楷模,是个英雄。
把这10位商业领袖的点点滴滴都写得那么清楚,可见作者真的是下了苦功!
从商业来讲是人性来决定商业,而不是商业反过来决定人性!作者一一剖析这10位商业领袖的不同性格。
作者通过对10位不同领域的商业大亨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展限不同的人生境界.看完学到好多.
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感到自豪,因为打造人生是每一个人生命所享有的机会,这个机会有着深远而有神圣的意义。人生有我们打造。没有人替代我们做什么,也没有人有权力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去做。我们设定自己的目标,我们定义自己的成功。我们无法选择人生的起点,但却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的人生是自己的,生命是自己的,但却不能单单为自己活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会深远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生命的最大意义就是有着充实无悔的生活,尽可能的担负起自己肩上的责任,做到尽善尽美,别给身边人留下抱怨你的机会!虽然很难,但努力去做,用心,做到最好,因为人生 不断努力和争取!
给创业者建议:1.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产品能力最重要,2.看准未来趋势比点子更重要;3.发现创业机会就要抓紧,每个创业机会都有时间窗口,不会等你的;4.核心团队特别重要,招人要互补,期权要大方;5.充分用平台推广,避免与平台竞争;6.用最短的时间做出可用产品,再基于用户数据迭代改进。
人生不如意十之 八九。我想做一个快乐的人是不应该总沉寂过去,即使忘记需要勇气。
除了家里的餐桌外,另一个课桌是在微博上,这里有从金融、经济、房地产、PM2.5各行各业的专家,“有时也出现几个砸场子的,骂娘的,但这不重要,也不要在意”。在他看来,通过微博这样的工作实现了“人类一体”,即人的思想和智慧连接在一体,而人类一体是未来新世界的秩序。今次重温“老潘”经典语录,领悟这位地产风云人物对待生活与事业的达观与坦率
之前一直想看毛主席少年时阅读的《世界英雄豪杰传》,一直没有找到,关注的也多是政治和军事类人物,对商业关注不多,希望此次有一个全新的角度认知。
生活需要磨炼,只有经得起磨炼才会有所成就。可是有的人,在挫折面前却不堪一击。历史上叱诧风云的项羽,在该下之围中未能经得住考验,上演了“乌江自刎“的悲剧。让人不免叹惋,可惜了这样一个英雄。如果他能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天下也许会是项氏家族。现实中,经不起磨炼的也大有人在,有的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伞下生活,一旦脱离了父母的视线,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一筹莫展,甚至走上极端。试想这样的人,在以后的未知的人生之路上,怎能经得起考验?又如何能成大器、立大业呢?
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
《 人生 》让我深入的了解了这个年轻的成功企业家。向上,不服输是这十个人的共同点。他们的内心都很强大啊。
我觉得黄怒波就是这样的人.佛祖之所以是佛祖,因为他“难忍能忍,难行能行”。所谓“三只修福慧,百劫修相好”,一个人能够忍,就有力量。所以我们要能忍苦、忍难、忍饥、忍饿、忍早、忍晚,要“以忍为力”,一忍万事成。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看完才了解黄怒波小时候的处境真的好糟糕!我好佩服这样的人。
别小看任何人,不起眼的人往往会做些让人想不到的事!别小看自己也许下一位出现在人生书中的就是你!
作者写得很用心,生动细致的描写,使得这本人物传记有很强的可读性。晚上忍不住看到一点。第二天晚上还忍不住接着看。非常推荐。
有的人整天妄想、贪求,这样的人生不会快乐;相反的,懂得喜舍的人生,快乐无穷。“舍”并不是完全给人,而是一种结缘,例如:我专心听你讲话,就是与你结缘;帮你做一件事情,给你一些助力,给你一个微笑,给你一个注目礼,都是结缘。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你是在给人,其实是在播种福田。能够舍的人表示自己很富有,因为你内心有感恩、有满足,你才肯舍,才肯给人。心中有好话,才能说好话;心中有微笑,脸上才有笑容,所以“以舍为有”,才会快乐。
“开复,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还是想用产品改变世界?”这是当时苹果公司的副总裁戴夫·耐格尔举着一杯透亮的自酿葡萄酒向他发出加入邀请。正是这句话点燃了李开复心中多年“世界因你不同”的梦想。他放弃了对终身教授职位的追求,做出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重要选择。这次选择也奠定了他今后的道路,直到后来加入微软、Google世界顶级公司。因为他相信在每一个选择背后都隐藏着一片新的世界
想看一下,陈年和王兴,就买了这书,不错!
李开复老师推荐的书,还用说吗?很好!
在上海接受媒体釆访。问,“今天你有从容的心态应对潘币、潘做为计量单位这些事件,你是如何做到的?”我:“要放下身段,不要觉得自已冤枉、委屈,比你委屈的人多着呢。当你端着架子时,你就很容易受到伤害。与其他人把情绪对立起来。有些名人、官员狠死微博了,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要消除自我。”
成功是成千上万的精英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成功是个过程,过程中的哪一点上标志着真正的大功告成,这很难判定。就张朝阳的创业经历来看,目前的状态的确是一个较高的发展巅峰。
人生最大的失败,莫过于缺乏信心。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别说无法获得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生命的亵渎。因为一个人没有自信,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那么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天空不只有蔚蓝,云朵不只是白色;草木不只有碧绿,花儿不会永远绽放。人生道路上布满荆棘,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会让你锐气全无,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总会让您充满希望,在挫折来临时,请想一想,成功就在眼前!这样你便能战胜挫折获得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磨炼使人骨头变硬,磨炼使人意志坚强,磨炼令人不可征服!人生需要磨练。
和很多人一样,当看到那些艺术家和音乐家的工作几乎是全部的生活,我感到很困惑。其实那不是工作,那是他们的自我。除非你有无法抵挡的激情,恰巧也能让你从中得以谋生,否则请永远记住,工作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享受生活。在实现目的的同时,尽可能地少花时间在手段上。只有傻瓜才是为工作而生活。
在人生的竞赛场上,没有确立明确目标的人,是不容易得到成功的。许多人并不乏信心、能力、智力,只是没有确立目标或没有选准目标,所以没有走上成功的途径。这道理很简单,正如一位百发百中的神射击手,如果他漫无目标地乱射,也不能在比赛中获胜。
有些道理总要等到适当的年纪才能明白,人生的哲理总是来得太迟。回想曾经让我们激动万分的事情,竟是如此微不足道,为什么当初就不能领悟?冤冤相报何时了,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我们为什么还在沉溺于过去的痛苦无法自拔?如果你知道一个人能做的最大的冒险事情,就是乐意在公共场合经常暴露自己的愚昧。你现在愿意这么做吗?
作者的笔下,生动而且深刻的了解了书中成功人物鲜为人知的一面。从不同细节之处,成功企业家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对我们未来发展的思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值得大家细细品读。
一看就是亲身接触过被传记人的传记作家,写的很到位也很真实啊。
人生的工作,劳作的时间很长,在工作中每当遇到累的时候,就把自己想象成在风景迷人的山区爬山旅游,在金色秀丽的峡谷中穿行,虽然气喘吁吁,但是感觉这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健身与锻炼。每当遇到和同事,对手,上级,周围的人生气的时候,发生矛盾的时候,就仿佛把它看成在练习一种气功,有出气的时候,当然也要有进气。不需要在意,不需要为之烦恼,过去了就过去了。工作中有时候会在无奈的情况下,需要听着大段的别人对白,需要在很长的时间里听上司不厌其烦地说着那过去的故事,很烦,很厌恶而不得不听下去的时候,这个时候也许需要的是你自己的耐心和佛学中的静心的理念,要把您自己看成寺庙中的大主持在聆听自己的小和尚念经一样,是那么畅快,那么轻松,那么婉转而美妙的音频。学会听别人的话,走自己的路。
确定了人生目标的人,比那些彷徨失措的人,起步时便已领先几十步。有目标的生活,远比彷徨的生活幸福。没有人生目标的人,人生本身就是乏味无聊的。
柳传志培养干部十分慎重,他说,“杨元庆、郭为那个时候,公司人少,他们又特别出类拔萃,很快进入重点培养对象。但今天有这么多年青人,怎么选择,倒是我很费脑筋的课题,是我最重要的事。”“我很尖锐,开会的时候,我会突然指出他的问题,我觉得年青人和我说话的时候会紧张,怎么才能让年青人在短时间内很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是我最近经常琢磨的事情。”
夜静时分,我总喜欢独自思考,自己十几年的历经和总结,觉得人生需要不断努力和争取,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有些事情还真需要条件和人的“凑红”。有时候想想忧伤的心事,似乎我生来就是一颗忧伤的种子。每时每刻,总能找到适合的土壤发芽,总是在不经意间开花!这是一种美丽的忧伤,一种忧伤的寂寞!
朋友问我:“你为什么上微博?”我:“人类一体是指人的思想和智慧连接在一体,通过微博这样的工具实现了,人类一体是未来新世界的秩序。”问:“你为什么学英语?”我:“同样的道理。”又问:“有人怕受到莫名的攻击,已经不上微博了,你怎么看?”我:“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与这个时代融为一体。”
人生如梦无有无不有,无为无不为,因此这是一条睡眠之河。其实,我是一个怕说再见的人。如席慕容诗中所言,只因为再见,已不是从前。不说再见,我迷恋的是在这里的无拘无束,可以笔为箸,以墨为饮。不说再见,是还有你们,还有文字。
任何一个经济学家都会告诉你,不可代替物比可代替物更具价值。事实证明,金钱是唯一真正可以代替的东西。你今日可以拥有,明天就可能失去,后天也可以再次拥有。但你不能复制一个人或一段经历,你不能让夕阳或爽然的笑声精确重现,你甚至不能重新找回悄悄溜走的一个生活瞬间,浪费的时间也会一去不复返。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在有生之年,把握住自己真正的志趣与才能所在,专一地做下去,才可能有所成就。不但要有魄力,而且要有判断力,摆脱其他外务的诱惑,不为一切名利权位等等虚荣而中途改道。这样,才能促成一个人事业的辉煌。
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为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低沉浮着,一会儿,一丝清香缓缓的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被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青年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过多次沸水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人生如茶,人的成长不也需要经历磨炼么
人生需要磨练,他激励着人前行。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不错,人要有所成,必先经历磨炼。司马迁遭受宫刑却著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得《史记》,磨炼,定时立下汗马功劳,或许,若不是此等磨炼,司马迁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罢了。当人们经受过磨炼,就会如同脱胎换骨一般。霍金经受着轮椅上的磨炼,使他意志坚强,智慧超群,从而为人类开辟了一片新的星空,贝多芬经受耳聋的磨炼,他学会了“扼住命运的咽喉”,坚强地面对生活。
志刚善于捕捉人物身后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也愿意为一篇文章作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志刚采访过我三次,文章一次比一次细致。尤其令我感动的是:他还从海量资料里找到我父亲上过黄埔军校的证据。父亲52岁才有的我,所以我并不知此事。2010年底,我大姐从美国回台湾,和我确认了此段历史。
我不相信生活会无故地变得富裕而有情趣,那只是浪漫的妄想。因为我一生都充满动荡和不安。失败不会主动传授你知识,我通过芸芸众生的无知、胆怯和愚笨来获取真知。有了它们,生活会变得轻松,也更成功。因此,本书和大家分享一些姗姗来迟的道理,期待能让一些人避免重蹈覆辙。
人,要有梦想,才能有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梦想,那么你的人生就没有方向。梦想,是人生前行的指路灯;梦想,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梦想,是成功后的满足。一辈子,总要为自己的梦想拼搏一次。把梦想亮出来,不要封存梦想,朝着你喜欢的方向前进,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他们的品格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的命运与中国大时代紧密相关。
人生是需要时时刻刻的改变着自己的心态来适应你自己的需要。心态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非常重要,怎样把握心态,怎样面对外面事物的心态,都要靠自己的文化底蕴,思想内存和坚定地信念去看待。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是我们能改变心情,我们不能预见明天,但是我们能珍惜今天,我们不能操控别人的态度与看法,但是我们能选择自己的反应。不要委屈自己,也不能高抬自己。生活中既然改变不了现实,那就好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世界上没有绝望的人生,只有对人生处境产生绝望的人。
作者在选择企业家时,首先是价值观要对,其次才是企业的规模。这些文章偏重于对采访对象的家庭、经历和个性的挖掘,作者认为,家庭教育、成长经历对他们的人生必然有很大影响,这导致他们的性格形成,并影响到他们的公司。
他们的创业历程的细节描写得很清晰,值得学习!好书,推荐大家去阅读!
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一事无成,最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在生活和工作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你到底想做什么之后,你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你的梦想才会变成现实。
正如人生,本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为自己的人生寻找某种意义一样。所以人生需要自信。自信是一种心境,有信心的人不会因为压力来临变得沮丧消沉,而会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成功之本取决于人的心理素质、人生态度和才能资质。当然,仅靠这个"本"还不够,必须兼具高远志向和实现目标的专心致志毅力。特别是专著于一的精神,更有利助人成功。
社会是一锅沸腾的开水,关键看人用什么材料投入。第一种是生鸡蛋,第二种是胡萝卜,第三种是干茶叶。结果呢?第一种被煮硬了,不再有梦想与鲜活。第二种被煮软了,变成了软塌塌的胡萝卜泥,随遇而安,迁就规则。而第三种,干巴巴的茶叶渐渐舒展开来,一锅清水变成喷香的茶水。当人被世界改造时,是一种滋润的、舒展的、找到自我的状态,同时凭自己的力量又一次次改变世界。所以,每个人在世界上终其一生的成功,不是成为偶像、楷模,而是最终成为自己。
较为真实的还原了这些叱咤风云的精英们,没有直观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却能更好的从他们的人生中学到如何成功,怎样的人才能成功。很有启发,也很励志。
人生坎坎坷坷,跌跌撞撞那是在所难免。但是,不论跌了多少次,你都要坚强地再次站起来。任何时候,无论你面临着生命的何等困惑,抑或经受着多少挫折,无论道路如何的艰难,无论希望变得如何渺茫,请你不要绝望,再试一次,成功一定属于你!
总有些人会对你发飙。很多你接触的人,在很多时候也会不喜欢、贬低、轻视或忽略你。另外,你永远也不知道别人真正的需要,因此你为此所做的所有努力都会付诸东流。放松些吧,爱你的人终究会包容你的过失,他们才是值得我们在乎的人。其他那些人,他们甚至都不值得花5分钟去考虑。
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个万丈深渊。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有所价值,应当心怀主见,保持自信,在压力面前始终坚守着心灵深处的那份信心。自信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需要始终学习的课程,有必要让它扎根在我们灵魂的深处。这样,我们在世间才能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坐在SOHO现代城18层宽敞的办公室内,SOHO中国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像说书一样,描述着多年以前的那段落魄淘金史。
不要只想自己的苦恼和压力,想想人活着都有同样的不幸,对别人要理解和爱护,才能做一个真正的男人!
真正的成功者能令一个家庭、一所母校、一家公司、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以他为荣。但,他靠的往往不是后者给他的荣耀和给他提供的优越条件,而是靠个人奋斗!
许多人完全知道要成功他们必须做什么,但他们迟迟不愿采取正确的行动。成功的秘密是这样的:不要只是想着采取行动,而是要采取正确的行动!
一些人逃避生活,另一些人则全心全意献身于它。前一种人到了晚年精神贫乏而且缺少值得回忆的往事,而后一种人则在这两方面都是富有的。
商业精英们的经验很有启发意义!
作为一个人,要是不经历过人世上的悲欢离合,不跟生活打过交手仗,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书中的10位他们都走得很精彩。
内容比较实际,评价比较中肯,不浮夸,是新闻人的写作风格。若对人物没有深入了解的浓厚兴趣,则该书足够,若有浓厚兴趣,也可以作为一个翔实的印子来切入。
撒谎者总是撒谎,骗子总要行骗。一个人对你倾诉的时候,通常已在其它人的面前倾诉过,只是可能没有得到想要回应。一位忠诚的朋友,无论遭受多大的冤屈依旧忠诚。
成功的人都有不平凡的人生
人生若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挫折,成功不再有喜悦,更得不到成就感;没有沧桑,我们不会有同情心。因此,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满,生活的四季不可能只有春天。每个人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痛苦,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课
没有经历痛苦洗礼的飞蛾,脆弱不堪。人生没有痛苦,就会不堪一击。正是因为有痛苦,所以成功才那么美丽动人;因为有灾患,所以欢乐才那么令人喜悦;因为有饥饿,所有佳肴才让人觉得那么甜美。正是因为有痛苦的存在,才能激发我们人生的力量,使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强。
一本能够触动心灵的传记,被深深打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