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改编:张志敏 二十一世纪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  

作者:

(清)吴敬梓|改编:张志敏  

页数:

220  

内容概要

《儒林外史》以王冕的故事总领全书,主要描写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与官绅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吴敬梓用平实、生动、洗练的白话,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从而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不堪,抨击了这种腐朽制度对知识分子身心、人格的摧残和扭曲,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 在封建时代,绝大多数读书人的理想都是通过科举考试的途径,达到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目的。反之,如果一个读书人不能顺利地登科入仕,不仅没有前途,也会遭到亲戚好友的冷眼和整个社会的遗弃,所以老童生周进头发白了还要继续应考,范进中举后才会高兴过头以致发疯,严监生临终前不忘嘱托两位舅爷教儿子好好读书,免得将来再受人欺负,鲁小姐因为丈夫不重视科举而伤心绝望…… 科举制度采用的是八股文这种迂腐、刻板的文章体例,统治者用这种腐朽的方法来选拔人才,既培养了大批思想僵化、个性泯灭的文化庸奴,让他们成为维护封建制度的工具,也扼杀了众多知识分子的才情。统治阶层又利用那些选拔出来的所谓“人才”,继续驯化一批又一批读书人,不仅愚化了民众的思想,也巩固了自己的腐朽统治。在这种制度下,只有虚伪、贪婪、狡诈的无耻之徒,才能得到统治者的垂青。 除了用辛辣的笔法讽刺、批判了那些一心想着“科举大业”的读书人的各种丑陋嘴脸,吴敬梓也为读者精心描绘了一幅封建时代的“名士图”。这些“名士”虽然看透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不愿同流合污,但是因为本身的局限性,他们找不到出路,只能以玩世不恭、伤今怀古来消极对待。通过这些人的悲惨命运,更加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吃人礼教的罪恶和毒害。 《儒林外史》不仅在主题思想方面取得了卓绝的成就,谋篇布局也是匠心独运。全书以一个个故事串联而成,结构非常新颖独特,与我国传统的长篇小说迥然不同。尽管没有贯穿全书的人物和情节,但是反对科举制度及其流毒,以及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的主旨却一脉相承。读者通过阅读这些看似零散的故事,更能清楚领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鲁迅先生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吴敬梓在刻画人物,讲述故事的时候并没有通过虚构、夸张等手法来直抒胸臆,而是以客观、平实的笔触记录下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情,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把矛盾对立的事情和人物组合在一起,产生强烈的戏剧化效果,体现出这些事物背后的荒诞本质。 总之,《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为读者集中展现了封建后期整个社会和知识分子的众生相,阅读这部小说,读者能清晰看见封建时代的腐朽和黑暗,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束缚思想、扼杀人性的罪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儒林外史》早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一部代表我国古典讽刺文学杰出成就的世界名著。

作者简介

作者:(清代)吴敬梓 改编:张志敏

书籍目录

导读楔子一 周进晚年及第二 范进中举发疯三 打秋风乡绅惹祸四 严监生疾终正寝五 寡妇泪告严贡生六 范进视学报师恩七 王惠穷途遇世好八 娄公子返乡遇友九 鲁翰林怜才择婿十 鲁小姐制义难新郎十一 莺脰湖名士盛宴十二 马纯上仗义疏财十三 大柳庄孝子事亲十四 匡超人故地重游十五 诗会名士携匡二十六 匡超人忘恩负义十七 冒布衣浦郎求名十八 牛浦郎认祖求荣十九 浦郎挨打惹官司二十 鲍文卿南京遇旧二十一 倪廷珠兄弟相逢二十二 杜慎卿名震江南二十三 天长县少卿豪举二十四 杜少卿夫妇游山二十五 庄绍光辞爵还家二十六 常熟县名儒降生二十七 郭孝子寻父遇虎二十八 萧云仙扬威青枫城二十九 余明经把酒问葬事三十 泰伯祠遗贤感旧三十一 添四客述往思来

章节摘录

一 周进晚年及第明代成化末年,天下繁荣。在山东兖州汶上县有个叫薛家集的村子,共有一百多户人家,都以务农为业。村口有一个观音庵,香火很旺,却只有一个和尚住持。村里有了大事也都到这里来商量。正月初八这一天,村民们约好了到庵里准备讨论闹龙灯的事情。一大早,申祥甫和穿戴整齐的荀老爹就带了七八个人先到庵里烧香拜佛。和尚赶紧过来招呼众人。申祥甫埋怨和尚太懒,连菩萨面前的蜡烛都不点,油灯里缺油了也不知道添,荀老爹年三十那天还送了和尚五十斤香油,八成都被他拿去炒菜了。和尚小心翼翼地站在旁边不敢说话,等申祥甫教训完,连忙拿了茶壶烧水,请大家喝茶。大家就开始商量事情。荀老爹先问:“今年闹龙灯,每家要出多少钱呢?”申祥甫说:“先不着急,等我亲家来了再说。”这时候,他的亲家夏总甲正好走进来,跟大家拱手打招呼,然后一屁股坐到上席。他先吩咐和尚去拴驴喂草,说自己谈完事情还要去县里的黄老爹家喝酒,接着跷起一条腿,开始揉背捶腰,一边捶一边说:“唉,现在我还不如你们种地快活了。”原来衙门里各色人等都送了帖子给他,他每天都要骑着毛驴上县下乡,到各家去贺节,早就累坏了,谁知道半路上还因为那头瞎眼驴跌了一跤,跌得腰胯生疼。申祥甫说:“初三那天我还准备了豆腐饭邀请亲家,估计您有事不能来吧?”夏总甲说:“你还说呢!新年这七八天来,哪一天有空啊?就是长两张嘴也吃不过来。”他又说凡是请他的都得去,谁也不敢怠慢,就像今天这个黄老爹,那可是县老爷面前的班头,不去的话,就要被人说不识抬举了。说了半天终于说到龙灯上。夏总甲首先说眼下自己也没耐心管这些事情了,以前都是自己带头,吃力不讨好不说,还吃亏赔了不少钱。现在衙门里也流行龙灯,他那边都看不过来,哪还有工夫下乡来看。不过既然大家都想弄,他也就凑个数。大家选个领头的,比如荀老爹,家里有钱,就让他多出点,剩下的各家分担,事情就办成了。众人都不敢不听夏总甲的话,于是荀老爹出一半,其余大家分派。一共凑了二三两银子,记下明细账。商量完事情,和尚就端上糕点和瓜子等,给大家斟茶。这时候申祥甫就提议给孩子们找个老师,这个观音庵刚好做学堂。众人都很赞成,说孩子们大了,应该读书了,只是老师最好去县里找一个才好。夏总甲就推荐了原先在县里顾老相公家教书的周进。原来这个周进虽然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先生,却还没进过学。既然是夏总甲介绍的,肯定错不了,众人都很高兴。和尚又下了牛肉面,大家吃完就各自回家了。第二天,夏总甲就找周进谈好了报酬和食宿的问题,约定正月十六下乡,正月二十开学。正月十六那天,村里人都将钱送到申祥甫家,准备请周先生吃饭,还特意请了镇上刚进学的梅三相来陪客。这个梅玖戴着新头巾很早就到了,周先生直到中午才来。听到狗叫,申祥甫赶紧出去迎接。只见周进又黑又瘦,胡子花白,头戴旧毡帽,身穿旧长袍,袖口都破了,脚下穿了一双红绸鞋,一边进屋一边向大家拱手施礼。梅玖慢慢地站起来迎接周进。周进问:“这位相公是?”得知这位就是镇上刚进学的梅相公,周进就不肯接受梅玖的作揖行礼。原来明朝的士大夫习惯把儒生叫成“朋友”,称童生是“小友”。如果童生进了学,不管年纪多小也叫“老友”,如果不进学,就是八十岁也只能称“小友”。梅玖跟大家解释了原因,对周进说:“虽然学校有规矩,但是今天情况不一样,周兄长就不要再推辞了。”周进听他这么说,也不再谦让,接受了大家的行礼。喝完茶,酒席也摆好了。周进首席,梅玖二席,其他人按年纪长幼依次坐下。斟上酒,周进举起杯子,拜谢大家的盛情,然后一口喝干。众人也开始吃菜喝酒,大鱼大肉,一会儿就吃完了一大半。大家都如狼似虎,周进却不动筷子。申祥甫不高兴了,问:“周先生为什么不吃菜,是不是嫌弃这些粗茶淡饭?”边说边拣好的菜给他。周进连忙解释说:“实不相瞒,我是吃斋的。”众人才知道疏忽大意了。周进接着说,当年因为母亲有病,在菩萨面前许过愿,已经吃了十几年斋了。梅玖说:“说到先生吃斋,我倒想起前几天在顾老相公家听他说的一个笑话。”众人纷纷停下筷子听他说。原来是嘲笑一个呆秀才的几句诗。梅玖念完诗,说这个呆秀才跟周先生倒是有点像,众人哄堂大笑。周进很不好意思。申祥甫连忙斟上酒,让梅玖罚一杯,因为顾相公家的老师就是周进。梅玖也知道玩笑开得有点过,赶紧向周进赔罪,让他别误会,还祝周进早日进学。大家都说他说得好,一同敬酒,周进羞得脸上红一块白一块,但还是感谢众人的好意。这时候厨子送来汤、馒头和火烧。周进怕汤里沾了荤腥,就要了茶水,边吃边喝。其他人就在一旁闲谈。天色渐晚,大家又喝了一会儿酒,梅玖跟众人就回去了。申祥甫拿了被褥,把周进送到观音庵,安排好一切后,也回家了。开学那天,申祥甫和村民带了七八个孩子来拜见老师。周进白天教书,晚上就清点各家送的钱。只有苟家送了一钱银子、八分茶钱,其余的三分、四分,聚在一起也够一个月饭钱了。周进把钱包好交给和尚。那些孩子实在太笨,又很调皮,周进只好耐心教导。转眼过了两个多月,天气渐渐暖和了。一天,周进吃完午饭,走到后门外。虽说这里是乡下,可是早春三月,桃红柳绿,倒也很好看。天忽然下起蒙蒙细雨,周进回到门内,继续望着河上的景致。雨越下越大,周进看见河上游有一只小船正往岸边靠过来。船上坐着三个人,船头放着一担食盒。等船靠了岸,一个头戴方巾,身穿宝蓝色绸缎衣服,脚穿粉底靴子,留着胡须的中年人,带着随从走到门口。“原来是个学堂。”中年人自言自语。周进向他作揖,那人也还礼。“你就是这里的老师?”“正是。”周进回答。那人又问随从和尚哪里去了。和尚听到声音赶紧走出来迎接。原来这个中年人是前科新中的王举人。和尚请周进先陪着,自己去拿茶。王举人坐下后就开始跟周进闲聊。王举人知道周进以前在顾相公家教书,更加觉得亲切,说自己跟顾相公是结拜的好兄弟。周进也说曾经拜读过王举人的文章,非常钦佩。和尚端了茶来,两人边喝边聊,谈笑风生。正说得高兴,一个小学生送来作业让老师批改。周进让他先放着。王举人说:“没事,你忙你的,我还有别的事情。”于是周进就开始批改作业。王举人吩咐随从把食盒挑过来,又叫和尚做饭,今晚就住在这里。他正跟周进说自己刚才上坟回来,没想到中途下雨,耽误了行程,猛然回头,看见刚才来交作业的小学生的名字居然是荀玫,顿时大吃一惊,脸上的表情也很奇怪。周进看他这个样子,也不好多问,批完作业,依旧陪王举人坐着。王举人就问:“刚才那个学生几岁?”周进说:“七岁。”王举人又问:“今年刚入学?名字是你起的?”周进回答:“名字是小孩的父亲请镇上的梅相公起的。”王举人哈哈大笑,说真是个笑话。原来他正月初一做了个梦,梦见和他一同中榜的第三名就叫荀玫,想不到居然是个刚人学的小学生。两人又说了一会儿闲话,和尚点上灯烛,随从端上酒菜米饭。王举人也不叫周进,自己一个人吃了起来。和尚又给周进送了饭来,只有一碟老菜叶和一壶开水。周进吃完,就回房睡下了。第二天一早,雨过天晴。王举人洗完脸,穿好衣服,打了个招呼就上船走了,留下一地的骨头、鱼刺、瓜子壳,让周进足足扫了一个早上。薛家集的人听说荀家孩子跟县里的王举人是同年进士,笑破了肚皮。苟玫的同学也不叫他名字,而叫他“荀进士”。大家听到这些话也很不乐意,就故意向苟老爹道喜。苟老爹哭笑不得,有口难言。申祥甫又在背地里说闲话,说周进其实是为了讨好苟家,从苟家得点好处,故意瞎编个故事。大家都觉得周进人品有问题,但是碍于夏总甲的面子,也不好立刻把他辞掉,只好让周进混了一年。后来夏总甲也嫌周进呆头呆脑,从不来答谢自己,就不再反对大家,把他辞掉了。周进没地方教书,吃饭都成了问题。一天,他姐夫金有余来看他,看他度日艰难的样子,就劝他跟自己做生意去。刚好他最近跟几个有钱人要去城里买货,还缺个记账的,包吃包住,想带上周进。周进又实在想不出别的出路,只好答应了。选好了日子,周进就跟着姐夫一行人前往省城,住到了杂货行里。因为闲着没什么事情,周进就上街走走,看见一群工匠说是要修理贡院,就跟着来到了贡院门外。本来想进去看看,却被人用鞭子赶出来了。晚上,周进跟姐夫说了心思。金有余就花了点钱,带上大伙跟杂货行老板一起去。杂货行老板用钱打发了看门的,带着周进来到龙门下,对他说:“周先生,这里就是相公们进的门了。”接着又来到两边号房门前,告诉周进这里是“天字号”,让他自己进去瞧瞧。周进一走进去,看到两块号板摆得整整齐齐,顿时鼻子一酸,长叹一口气,一头撞在号板上,直挺挺倒下,不省人事。


编辑推荐

《儒林外史》:一对老童生——周进和范进,如痴如醉地热衷于科举考试,结果昔痴若犴,甚至精神失常……这一幅幅当时社会的风貌图,深刻地揭露和控诉了科举以及整个封建制度对人和人性的摧残。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儒林外史 PDF格式下载



抨击官场,揭露黑暗,正!


非常不错。文字版。挺好。字也挺大。适中。儿子12岁。看着很高兴。很喜欢


这书的质量很好,故事也写得很生动。


喜欢这本书,和儿子一起读。


儿子上初一,蛮喜欢看的,功课很紧,简单了解一下。


作为普及读物很好,给儿子买了特喜欢


非常不错,孩子看了好几遍,还整天那着看,是孩子必读的一本书


女儿学校要求必读课外书书目之一,这个版本应该适合她。


中国传统的书籍,值得一看


书不错,发书速度很快


质量内容都不错``封面也是小孩子喜欢的``


很好。通俗易懂。


女儿喜欢看~


女儿很喜欢看,大爱


今年已经N次在当当网给儿子买书了啊


书是很好 但个人不大喜欢书的版面设计


帮别人买的,简单翻了翻,书比较厚,没有插图,不太适合低年级的孩子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