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严凤英黄梅戏唱腔选集

徐高生 编 安徽文艺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安徽文艺  

作者:

徐高生 编  

页数:

176  

前言

  我们怀念你——严凤英老师。你虽然已离去,但你的音容笑貌和高尚品德都铭刻在我们心中!  严凤英是一位难得的德艺双馨的杰出黄梅戏表演艺术大师,更是一位平凡而忠诚的共产党员。她用毕生的精力换来了黄梅戏的辉煌,她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黄梅戏事业。她留下的宝贵财富至今仍在浇灌着黄梅之花的成长。  严凤英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苦难的童年时期;第二个阶段——动荡艰难的青少年时期;第三个阶段——光辉的青壮年时期。  严凤英自小没有父母,陪伴她的只有祖父母和他们的童谣故事。放牛、对歌、摸鱼、砍柴、拾粪、割草,这些就是她童年生活的全部。艰难的童年使她养成了吃苦耐劳、坚强不屈、爱憎分明、豪爽率直的性格,也培养了她那纯真、自然的审美能力,造就了她以后表演艺术上的独特性。  苦难中成长的她,具有无拘无束、不畏权势的精神,她冲破封建族规,毅然投入黄梅戏的艺术海洋中。她各处拜师学艺,大口大口地吸吮着黄梅戏的乳汁,刻苦磨炼。她无论什么角色都演,再苦再艰难的环境都唱。她曾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多年的舞台摔打,使她这枝美丽鲜艳的黄梅花朵迎着风雨,在安徽长江两岸的肥沃土壤里茁壮地成长起来。  在旧社会,严凤英是一个典型的被压迫在三座大山下的妇女的缩影。她到处流浪,经常受迫害。她唱过茶楼,当过歌舞女,过着“鬼”一样的生活。解放后,她终于盼来了艺术的春天,共产党解救了她,妇女得到了解放,艺人翻身做了主人。她曾说过:“旧社会把我变成了鬼,新社会把我从鬼变成了人。”这是她发自肺腑的表述。

内容概要

  严凤英是安徽黄梅戏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她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创造,为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她的表演质朴细腻,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受观众的喜爱,如《打猪草》中的陶金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珍、《牛郎织女》中的织女,以及现代戏《江姐》中的江竹筠,等等。《严凤英黄梅戏唱腔选集(附光盘1张)》所选均为“严派”经典唱腔.另附严凤英唱腔精选CD一张,适合黄梅戏爱好者阅读、珍藏。

书籍目录

序严凤英唱腔初探第一部分 大戏选段一、天仙配1.钟声催归(七女唱段)2.神仙岁月我不爱(七女唱段)3.大哥休要泪淋淋(七女、董永对唱)4.劝董郎(七女、董永对唱)5.七女机房织罢绢(七女、董永对唱)6.满工对唱(七女、董永对唱)7.今日回家身有喜(七女唱段)8.父王命我回天庭(七女唱段)9.我对董郎怎吐真情(七女唱段)10.董郎前面匆匆走(七女唱段)11.董郎昏迷在荒郊(七女唱段)12.五更织绢调(众仙女齐唱)二、女驸马1.春风送暖到襄阳(冯素珍唱段)2.竹篮打水上山峰(冯素珍、春红对唱)3.李郎休要把气生(冯素珍、李兆廷对唱)4.紫燕紫燕慢飞翔(冯素珍、春红对唱)5.谁料皇榜中状元(冯素珍、春红对唱)6.手提羊毫喜洋洋(冯素珍唱段)7.望求大人复圣命(冯素珍唱段)8.我本闺中一钗裙(冯素珍、公主对唱)三、牛郎织女1.空守云房无岁月(织女唱段)2.三年岁月浓如酒(织女唱段)3.春潮涌(织女唱段)4.到底人间欢乐多(织女唱段)四、牛郎织女笑开颜1.车水谣(牛郎、织女对唱)2.天河水干泪也干(牛郎、织女对唱)五、春香传1.爱歌(李梦龙、春香对唱)2.明日要往汉阳走(春香、李梦龙对唱)3.狱中歌(春香唱段)六、打金枝1.头戴珠冠(公主唱段)七、碧玉簪1.夜来灯花结双蕊(李秀英唱段)2.冷落为妻为哪般(李秀英唱段)3.谯楼打罢二更鼓(李秀英唱段)4.耳听谯楼打三更(李秀英唱段)5.耳听谯楼打四更(李秀英唱段)八、桃花扇1.恼人春色眠不起(李香君唱段)2.侯郎一去无音讯(李香君唱段)3.阵阵寒风透罗绡(李香君唱段)九、宝英传1.小女名叫韩宝英(韩宝英唱段)2.你遇国祸与家难(韩宝英唱段)十、刘三姐1.这边唱来那边和(刘三姐唱段)2.我有山歌万万千(刘三姐唱段)十一、谢瑶环1.载舟之水也覆舟(谢瑶环唱段)2.忽听堂上一声喊(谢瑶环唱段)十二、梁山伯与祝英台1.一见梁兄魂魄消(祝英台唱段)2.一眼闭来一眼开(祝英台唱段)十三、白扇记1.今乃是五月五龙船开放(渔网唱段)第二部分 小戏选段一、点大麦1.正月是新年(旦角唱段)二、闹黄府1.中莲花(旦角唱段)三、登州找子1.划船调(旦角唱段)四、鸡血记1.梳头调(旦角唱段)五、游春1.悔不该(赵翠花唱段)2.菩萨调(赵翠花唱段)六、蓝桥汲水1.我这里上前去姻缘来献(蓝玉莲、魏魁元对唱)2.汲水调(一)(蓝玉莲唱段)3.汲水调(二)(蓝玉莲唱段)4.汲水调(三)(蓝玉莲唱段)七、砂子岗1.含泪去到大河头(杨四伢唱段)2.百般磨我为何情(杨四伢唱段)3.望你给我做主张(杨四伢唱段)八、戏牡丹1.做事勤快称心丸(白牡丹唱段)2.赵子龙他是三国一英雄(白牡丹唱段)九、小辞店1.听说是蔡郎哥回家去(柳凤英、蔡鸣凤对唱)……第三部分 现代戏编后语严凤英黄梅擦拭唱腔精选CD目录

章节摘录

  她还常常将句子中间的一些字尽可能连接起来,把前一字的收音动作与后一字的字头发音动作相连接。《天仙配·路遇》中“单等来年又发青”一句比较典型。“单”字收n音是舌面抵腭;“等”字字头d也是舌音,n则为d音做了引发的准备,“等”字按安庆方言也为舌面收音;“春”字字头是舌尖后间,收舌面音,“来”字是边音,卷舌发音。出于用舌习惯,她在“春”字收音中会出点r(儿)音,这是因为舌尖已经在为“来”字字头做准备,无意带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声母为噪音,韵母才是乐音。严凤英的唱腔,通过咬字尽量延长乐音,缩短噪音,恰似汩汩流淌着各种母音的音流,字头的子音只是在这个音流上轻轻地划一下,碰一下,以充分的时间去展示乐音,因此它是悦耳动听的。  严凤英的唱腔华丽朴实,婉转流畅,丰富而不花哨,令人欣羡,但学起来却不容易。许多小腔几乎是在旋律的缝隙之间游动,似有似无,或隐或显。同一支曲子,在几次演唱中,可能会出现大同小异。同一段录音,每听一次感觉上似乎又不尽相同。那么,她的润腔特点究竟如何形成,如何体现,有没有规律可循,能否被认识呢?我从她现存的音响资料中,反复地阅读、鉴赏,并试唱一些唱段,再研究一些仿唱相像的演员的唱法,并在辅导青年演员发音时,作多种试验,最后进行了认真的记谱、核对、校订,大致找到了一些端倪。  我以为她在演唱方面突出的特点是吟唱性强,即唱中说的成分比重较大、较多。她运用音乐化了的艺术语言,向观众倾吐心声,倾诉剧中人物的欢乐与悲哀、愤懑与抗争。那乐谱上的音符,似乎不再是do、re、mi,而是活脱脱的平白如话。这一特点,是我国戏曲及说唱艺术所共有的,她掌握、运用得十分得体。  在词多音少的句子或段落中,吟唱性尤为明显。《桃花扇》唱段中“我也曾桃叶渡口将他找,我也曾燕子矶头等过几遭……”,唱时用气口将句子连接得既紧凑又流畅。《蓝桥会》中“热人是吃不得冷凉水”,“倘若是我的婆母娘她亲眼得见”,简直是在说话而非唱曲。  汉语是声调很强的语言,一个字往往因声调升降高低的差别而变更其原来的含义,欲做到“字正腔圆”,必须“调正字音”,即正确地运用阴、阳、平、仄四声。我以为严凤英是很重视字的声调的,该平则平,该升降的做出升降。大量而准确地运用前倚音,造成下滑、上挑的效果,以适应某一字字调升降的需要;同时还因语气的不同。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严凤英黄梅戏唱腔选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