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民小国

余世存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

余世存  

页数:

238  

字数:

196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当我们谈论“民国范儿”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张勉(《环球人物》主编)最初计划在杂志开设“清末民初名人新解”时,我心里很是有些纠结的。其时“民国热”已经开始,文人、学者、媒体纷纷以一种昂扬的热情参与到这一盛事中,“民国范儿”成了出现频率极高的热词。那几十年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被解剖至最细小的零件,再放到显微镜或望远镜下,重新拼接、重新解读,各种新异的理论层出不穷。是否还有必要再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今天的我们,在兴冲冲地谈论“民国范儿”时,真的知道我们谈论的是什么吗?就在我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在朋友的力荐下,看完了一本叫做《中国男》的书。作者关注的正是波涛汹涌的中国近现代史,却看似没有兴趣参与时髦的制度之争、革命之辩,只是勾画了特立独行的41个男人的侧影,为他们树碑立传。不知男人们看后做何感想,反正足以令我这个女读者扼腕。《中国男》的作者叫余世存,上世纪60年代末生人,80年代的北大生。于是,就有了两年前盛夏的一个中午和世存先生的第一次见面。我们约在东四环外一个很简陋的茶餐厅里。世存先生本人并没有他书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掩饰不住的焦灼感,甚至没有多少青年才俊胸有城府的派头,他看起来温和、从容,只是烟抽得很凶。言谈间表达出的责任感、道德感,在他应该是一种极其自然的流露。偶尔,他也会对自己的观点有点犹疑:“现在不好说,需要再看看、再想想。”他并不偏执,只是对思考有种近于严苛的要求。他的身上有着和我们景仰的前辈学人一脉相承的“民国人格”。我想,也许这个人可以告诉我们,在谈论“民国范儿”时,我们该谈论些什么。专栏开了一年多,我总是能在固定的时间收到世存先生发来的文章。有时一两千字,点到为止;有时一个人物写到近万字,洋洋洒洒,纵横恣肆。搞历史讲究知人论世,世存先生胜在知人。他看人看得准、看得深,臧否得宜。更难得的是,他坚持了人性人情高于一时一地的道理,不人云亦云。他目光如炬,却也有一份人情练达;下笔深沉,又进退有据。他写陈寅恪——这种人生,在当时及今天,都是多少文人学士避之唯恐不及的,是多么可怜,甚至迂腐的。但陈寅恪从来没有为所谓的成功而活。因此,今天最值得谈论的,不是陈寅恪的记忆力、学识和传奇,而是他在一个成功环伺的环境中坚持了道理,让大道学问成了他人格的象征。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的悲情力量能成为一种后人不可企及的传奇高标。0000他写邵飘萍——今天人们纪念邵飘萍,更着眼于他的烈士身份和悲剧命运,即使新闻从业者向邵飘萍学习,也仅说他抢新闻的本领,称道他反专制、反蒙昧、敢嘲笑军阀的勇气,赞美他的战斗姿态和牺牲精神。后人总是说,邵飘萍是“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楷模。但事实上,邵飘萍在新闻史上的位置被虚化了。他的新闻追求如其名一样,可东可西,亦正亦负。正面评价,是战士,是理想主义,是“自由主义者”;负面评价,可能就是生事者,是不择手段的“新闻至上主义者”。他写唐绍仪——由于唐绍仪没有留下多少自己的文字,我们今天已经难以想象他的心理,但他的表现确实有着西方人对政治的豁达。他并不消极悲观,而是像一个智者一样敦劝他遇到的政客、军阀们适时退出政治舞台。辛亥革命后,他曾经劝清帝退位;袁世凯复辟后,他致电袁,“为国家计,为公计”,劝其辞职;袁世凯死后,他劝新组阁的段祺瑞“退位”;后来,他还劝蒋介石“退位”。在美国,退位是一种荣誉;而在中国,让人退位就是要人的命。他写张作霖——他不仅比一般军阀多一些东西,也比喝过洋墨水的、有现代感的成功人士们多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在我看来,就是对中华文明揭示的人生之道的尊重。这种人生之道,表现在内心是敬畏,表现在言行上是江湖忠义,是规矩。即使张作霖的人生目标是权力之巅,所谋者大,但他那种尝试、冒险、挑战自我,永不知足地追求人世间更高境界的劲头,也是中国人中极为少有的。他写的是百年前的人,触动的却是21世纪活在当下的人们。有读者来信说:“每每读到余世存的专栏,总会心中一凛。”这样的读者,该是他的知音吧。专栏进行到一半时,世存先生说,有点写不下去了,“太累了”。为写一篇苏曼殊,他要把厚厚的几本《苏曼殊文集》重新看一遍;为写梁漱溟,他几乎要查遍关于这位当代大儒的各种评传,而最终见诸刊物的不过是区区几千字。他的认真,让我有些不忍。但做编辑的人,都有一副硬心肠,在我的“逼迫”下,专栏继续了一年多。同时,他还在为老子立传,研读《易经》。心力交瘁时,他告诉我,要去云南休养几天。现如今,财富已然成为衡量一切的法则,大多数有点聪明劲儿的人,为证明自己的聪明,都忙不迭地加入到各类“显学”中。留在学术圈的聪明人少之又少。历史写作又是这样一门要下苦功夫、笨功夫的学问,尤其养不住聪明人。世存先生能在这个清贫之地如此安之若素,对读者来讲,真是一件幸事。最后再说几句题外话。历史看起来波诡云谲、五颜六色,像是长篇剧情戏,实则沉重、压抑,其中比较好看的部分也是展示男人间的阴谋权术、杀伐争战,似乎并不适合女性读者。上海才子小宝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历史的关怀和兴奋点太爷们了。因而历史写作,总是像一个男有(of men)、男治(by men)、男享(for men)的男厕所。”世存先生自己也说得明白:“我只写男人,不写女人。”但有不少文艺女、精英女自认是他的“粉丝”。以我的猜想,一本书,能吸引女性读者,应该不愁卖不好吧。

内容概要

本书是当代最重要的思想者之一、学者余世存长期研习中国近代史的最新思想成果。作者坚持个人的史观和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坚持人性人情高于一时一地的道理、坚持个人的独立判断,回溯了大变局时代中一代中国人的命运和抗争,如邵飘萍、陈寅恪、张作霖、黄侃、顾维钧等。

作者试图找出这些历史人物与当下人的联系,深刻触动到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历史情感,是我们自身心量的丰富增益,只有这样,我们现实疲惫的心灵才能获得静谧、安宁、正念正信而正精进。

作者简介

  
余世存,学者,湖北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目前为《中华英才》、《中国新闻周刊》、《南风窗》等多家媒体的专栏作家。著有《非常道》、《非常道2》、《中国男》、《老子传》等作品。
  
余先生是当代最重要的思想者,多次入选年度华人百名公共知识分子,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

书籍目录

序 当我们谈论“民国范儿”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张勉
被误读的通经济时人
毁家纾难的屠狗辈
民国首任总理的人格意义
“宋氏王朝”的缔造者
有饭大家吃
值不值得谭嗣同
独立苍茫的先行者
实力卧榻的汤化龙
登堂入室的张作霖
风流陶成章
银行家的人生个性
乱世章士钊
80后的文治武功
阎公雅望
玩命情种苏曼殊
何敢特立而独行
报人邵飘萍
弱国幸有顾维钧
大成至学陈寅恪
人类之子晏阳初
直道行时自觉者
“仇必和而解”中的规矩和常识
跟唐德刚失之交臂
家天下中的个人关怀
跋 余世存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被误读的通经济时人 陈冠中先生有部小说曾走红一时,这部社会学品性更重的小说在相当程度上是对10年来社会变迁的观察笔记,读者对这部小说见仁见智,书中提到的帝王师却让人感叹。因为真正的帝王师是要拐走英雄豪杰的,他们自己也是英雄豪杰,从孔子、墨子、孟子、韩非子,一直到后来的张良、诸葛亮、王通、刘伯温,都是了不起的人间英雄。这个源远流长的东方政治伦理学时断时续,其内在的精神、风骨最终成为绝响,到今天,在陈先生笔下,帝王师成了一个极不堪的一类人的代表,借用鲁迅的说法,他们是不学无术的“流氓”,只会借民族主义、国家主义遮羞。 陈先生的作品让我想到了我国帝王学的最后一个大家——王闿运。王闿运当得起英雄豪杰的评价,用我们现代人的标签,他是国学大师,是大史学家、大教育家、大文学家、大诗人、大社会活动家。这个人坦坦荡荡,作家王开林说他的特点是“硬”和“趣”:腰杆硬,膝盖硬,笔头硬;有逸趣,有雅趣,有谐趣。这个传统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巨人,却因为帝王学的式微命运失去了光芒,他的历史意义或社会功用也被同时或后来趋新的仁人志士取代。人们更注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一类人物的言行,社会剧变也求变,康、梁们也被抛下,陈独秀、胡适、鲁迅们上场,“五四”新青年上场……从王闿运的历史命运里,可以总结出太多的经验教训,既有益世道人心,又有益于文明的重建新生。只是今人看王闿运,多以一己之意来理解。 这种对历史的谬托知己,单举一例来说,即人们仍以新旧来给人物贴标签。在不少人眼里,王闿运属于旧式人物,属于过时的人物。这种唯新是尚的心理说明咸与维新、与时俱进一类的时髦仍主宰着我们当代,我们社会因此沉淀不下来什么厚重的人物,产生不出深思熟虑的知识产品,我们的历史和现实难以开结“时间的玫瑰”。 对王闿运的误解还有很多,比如人们把他当做苏秦、张仪一类的纵横家,他自己也说过“纵横计不就”。但实际上如前所述,作为帝王学的传人,他称得上希圣希贤的实践者,他的性格和言行中没有纵横家一类的阴柔、刻毒、自私。相反,他有着对天下苍生的传统仁爱,也有着明、清以来的个体自觉,他绝不缺乏对民众个体的关怀。对有心向学的普通人,他的诚恳、和易是我们今人多未做到的。一个打铁的张仲飏,因为喜欢写诗,而被他待若上宾。这样的故事在当时和后人眼里,只是增加了他作为大名士的名声,今人很难会通这种名士心中真正的人性和文字的尊严。 我在不少地方说过,由于我国现代性启蒙的特殊,使得今人难以做这种古今会通的工作。“五四”前的华夏子民,跟我们似乎是两种人类族群;即使今天批评“五四”中断传统的人,也未能切实地向我们讲明古人、旧人跟我们今人、新人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如果我们诚实,我们就应该承认“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不仅体现在东、西之间,也体现在前人和后人之间。但遗憾的是,人们今天介绍王闿运,多把他当做戏剧化、脸谱化的人物。人们谈论王闿运,有拿这样一个文明或文化的承载者打趣之嫌,或做谈资之无聊。稍微严肃者,也只是把他当做大名士,而少有顾及他与我们今人的意义。流氓帝王师在当代的泛滥,正说明我们没能把王闿运一类的历史人物当做思想资源的恶果。 要知道,一个生前为各路精英侧目或看重的人,一个死后有当时总统黎元洪亲作神道碑文,湖南、四川等省均致公祭之文的人,一定有他的重量。这种重量绝非恃才傲物的名士所可比拟。这种重量级人物,首先是他的道德、文章、事功有益于国家社会,用今天的话说,他的人生堪称一国国民的典范;或说,成败不论,成就高低不论,他的人生是一个公民所应努力的人生。用王闿运自己的话说:“求友须交真国士,通经还作济时人。”

后记

我在《环球人物》杂志上的专栏及相关文字将结集出版,曦阳要我说几句话。 跟数年前出版的《中国男》一样,这些文字以近现代史上的人物为主,一如既往地呈现我个人的史观和对历史人物的同情。有所变化的是,时过境迁,我已经不复有《中国男》式的青春激越,我选取人物更随意多样,再用一句自卖自夸的话,我对人物的探索更进了一步。举例说明,无论是《非常道》时期,还是《中国男》时期,我对近代人物的了解虽多,但有些人物因无法理解而弃置不论。像大刀王五、阎锡山等人,我曾经一再想涉足,但直到这两年才算满足愿望。 有关王五的材料太少,我们只能想象他的存在。幸而这几年我个人接触到不少民间豪侠之士,跟我们熟悉的现代社会的“原子个人主义”不同,跟我们熟悉的势利不同,在他们那里,确实有人性的侠义肝胆。 因此在梳理王五的事迹之后,我写下这样的话——梁启超认为: “所谓两昆仑者,其一指南海(康有为),其一乃侠客大刀王五。”这是梁对他战友心地最为精当的解读,也是中国读书人对江湖人最高的回报。唯有如此,读书人才不负屠狗辈。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但到了谭嗣同和王五那里,这一中国社会中的功德和罪性现象有所救赎。谭嗣同为我们读书人争得了荣誉,王五再一次证明了屠狗辈的肝胆侠义。 10年前编著《非常道》时,阎锡山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在当时的了解里,他是跟辜鸿铭、韩复榘、陈炯明、冯玉祥等一个队列里的人物,有些漫画化,自我中心,不可理喻,迷信,封建,无知于现代文明……对这类人物,我一般是敬而远之。这次再读阎锡山,我对他的谨慎、忧患大起同情,我承认这是一个未被大陆中国人认知的“先知先行者”:在激进的时代思潮面前,阎锡山没有屈服,反而兼收并蓄,总结出他的中道哲学。而对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的现代庸俗哲学,阎锡山的应对是平实的。他同意按劳分配的原则,在日记中,他一直歌颂劳动,认为劳动创造收入。他的两个儿子去美国创业,阎锡山告诫他们说:“我负山西责任时,你祖父说我,要知道你要负这么大的责任,我一定叫你背几回炭、掏几回厕所,你才知道生活的困难和工作的艰苦,处理民事才有标准。你们生长在衙门里,不知道生活的困难、工作的艰苦,没碰过钉子,没挨过骂,完全同一般平民的精神环境脱离了,这可以说是你们做事进步上的一大障碍,也是你们前途上的一大损失。”他送给两个儿子16个字:“轻财重义,讷言敏行,俭己厚人,恭己恕人。”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并不偏执,只是对思考有种近于严苛的要求。他的身上有着和我们景仰的前辈学人一脉相承的“民国人格”。我想,也许这个人(余世存)可以告诉我们,在谈论“民国范儿”时,我们该谈论些什么。——《环球人物》主编 张勉每每读到余世存的专栏,总会心中一凛。——读者对我个人来说,如果《非常道》捍卫历史正义有“凿空”之功,时至今日,我对历史人物的解读更像是在传播常识。——余世存


编辑推荐

《大民小国》编辑推荐:《非常道》之后,著名学者余世存,手绘现代巨人群像,十余年来研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最新成果,我们如何理解民国?我们如何理解当下?大民小国,还是大国小民?一本书呈现一个大民小国的时代;一本书记录一代中国人的命运与抗争。陈寅恪、梁漱溟、黄侃、顾维钧、唐绍仪、陶成章、章士钊、晏阳初……透过《大民小国》,读懂历史演化的逻辑,读懂历史人物的命运,读懂我们自己。

名人推荐

他并不偏执,只是对思考有种近于严苛的要求。他的身上有着和我们景仰的前辈学人一脉相承的“民国人格”。我想,也许这个人(余世存)可以告诉我们,在谈论“民国范儿”时,我们该谈论些什么。 ——《环球人物》主编 张勉 每每读到余世存的专栏,总会心中一凛。 ——读者 对我个人来说,如果《非常道》捍卫历史正义有“凿空”之功,时至今日,我对历史人物的解读更像是在传播常识。——余世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民小国 PDF格式下载



评:余世存的书向来不会以决绝的观点点名主旨,而在于以事例、人物言行来给予读者思考的空间。真正的好书向来不是观点多新颖,多精辟,那样的不是书而是论文。真正的书会给人以启发,给人以每个人独特的感受。此书当为好书。(其中有些言论不置可否,但却以为有其独特之处,故摘此,望谅)昨日午后到书,留存晨读。读约三小时,畅快淋漓。全书约二百四十余页。现摘文如下王闿运“求友须交真国士,通经还做济时人”“以今视昔,才智殆有过焉。惟昔人做事认真,而今人做事不认真,收拾时局,殆谓之信”那个时代一流的人才济济,皆不能以己意支配时世,就在于文明的转型、新生或重建是一个大于、高于个人的共业。......我们万不能以一己之意去判敌我生死,去党同伐异,去奉迎投机或犬儒。其与章太炎合作对联:民忧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大刀王五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谭嗣同《望海潮》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父谭继洵悼儿联:“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黄兴“告别革命”一类的“知识正确”指导下的历史梳理,把革命党人的罪错放大到一种假设历史的地步,轻率地审断我们民族的先贤,这种“小丈夫”行径在当时也曾甚嚣尘上,今天仍然搅动着历史尘埃;以一己之昏欲使人昭昭,谈何容易!“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黄兴善诗,仅摘我以为好者)——秋深霜气肃,木落万山空。——小别何须赋惆怅,行看铁轨踏长空。汤化龙十年宰相成尘梦,一角空山足啸歌。张作霖他不仅比一般军阀多一些东西,也比喝洋墨水的、有现代感的成功人士们多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在我看来,就是对中华文明揭示的人生之道的尊重,这种人生之道,表现在内心是敬畏,表现在言行上是江湖忠义,是规矩。陶成章“夜雨潇潇地下着,提起笔,忽而又想到用麻绳做腰带的困苦的陶焕卿(陶成章字焕卿)”——鲁迅追忆章士钊其人比之苏秦、张仪,非以口舌逞快;比之吕布、侯景,非以背主自肥;比之谯周、冯道,非以老臣自居;比之冯谖、毛遂,非以建策见长。蔡锷自题联:”才若晨星,国如累棋,希合而支持,乃聚而歼绝;君等饮弹,我亦吞炭,余生也废弃,宁死也芬芳“阎锡山“发于仁,归于中”苏曼殊“人间花草太匆匆,春未残时花已空。自是神仙沦小谪,不须惆怅忆芳容”黄侃“今生未必重相见,遥计他生,谁信他生?飘渺缠绵一种情。当时留恋成何济?知有飘零,毕竟飘零,便是飘零也感卿。”(弟子)潘重规写道:“他认为出生入死,献身革命,乃国民天职。因此他觉得过去一切牺牲,没有丝毫值得骄傲;甚至革命成功以后,不能出民水火,还感到深重罪疚。他没有感觉到对革命的光荣,只感觉到对革命的惭愧。恐怕这就是他终身不言革命往事的原因吧!”邵飘萍事实上,邵飘萍的新闻追求如其名一样,可东可西,亦正亦负。正面评价,是战士,是理想主义,是“自由主义”;负面评价,可能就是生事者、另类,是不择手段的新闻至上主义者。顾维钧巴黎和会驳日言:“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陈寅恪(chen yin que)最悲情的中国学人。有人说:“先生如入《儒林转》,古今大儒失色;先生如入《文苑传》,天下文人黯然;先生如入《道学传》,大师让出一头;先生如入《隐逸传》,隐者奔走骇汗。”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晏阳初河北定县(今定州市)实验四大自由和面与愚昧无知的自由1945年11月,联合国文教组织在巴黎举行首次会议,晏阳初的助手翟菊农是中国代表之一。会议以中国平民教育的经验为蓝本,制定了文教组织基本教育计划,以在世界未开发地区推行基本教育,以扫除文盲、灌输基本教育为目标。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世界贫困的挑战》中说:“西方发达国家的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正在被组成许多团队前往几千英里以外的不发达国家,经常是去到乡村中帮助和教育贫苦大众。与此同时,这些不发达国家自己学校的毕业生却想不到这样去做,而是愿意挤在城市中做受过教育的失业者或为了创造‘合适的’工作而要求他们的政府扩大其行政机构。”可以说,晏阳初打破了这个规律性的现象,这种超越至今少有人企及。梁漱溟这是一个直道而行的狂狷之士,是一个以思考为志业的思想家,是一个重视行动的仁者,是一个相信轮回的觉者。在我们中国人利用一切思想资源来呼唤“精神独立、思想自由”,来最求自性、个性时,梁先生已经实践了一个世纪中国人的梦想。但遗憾的是我们仍然绕过了梁先生。这不是梁先生的悲剧,而是我们这个浮躁社会的悲剧。“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冯友兰仇必和而解这一代以中国文化自任的学人走向了“仇必和而解”,只是比他们年轻得多的新学人们却正拿来各自趁手的知识、理论资源,彼此仇恨、漠视、分裂,而丝毫不在意对人性和生命的伤害。唐德刚是个在美国“打工”了整半个世纪的安徽“老母鸡”,他的立场认知完全是“夭匿”(unit)式的,是平等的。“那些连他的史书都没有读过的人真的是错过了,你们有没有被告知过:生活中有某些更重要的东西值得脱颖而出,被我们体验吗?”作者跋一个对大陆中国现实演进缺乏足够了解的人,对左右思潮、传统与现代争论、民主民权运动缺乏关注的人,却能对立宪与革命、同盟会内讧等做出历史结论,这不是过于随意任性了吗?一个只知给“中国文明”、“中国历史”等大词做注解的人,却要我们读者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这不是痴心妄想吗?


民小国(《非常道》之后,著名学者余世存十余年来研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最新成果。透过本书,读懂历史的逻辑,读懂历史人物的命运


本书是当代最重要的思想者之一、学者余世存长期研习中国近代史的最新思想成果,也是他继”非常道“之后又一本重要思想成果之书,作者是一个敢想、敢说、敢写的人,他的文章中总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也给人们带来更多遐想的空间。


以前买过《非常道》和《非常道2》,可以说《大民小国》可以当做《非常道》的参考书来看。本身也是冲着作者的名字才关注的,另一个原因是最近自己对民国比较感兴趣。作为一个90后,通过看余老师的书让我对晚清民国初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许对了解民国历史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内容算不上很丰满,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回味了。


余世存的书写得很好,值得一看。第一次看的是《非常道》,现在也经常翻阅,希望这本《大民小国》也能成为经典。


不同于一般的历史书,大民小国以近代历史任务为载体向我们展示一部真实的近代史和他们的命运与抗争


大国小民是常态,小国大民是风云际会。一个一个独立于大众意识的历史人物,在笔者的讲述下,成为生动而具体的朋友,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呼吸,他的心路历程。


本书是当代最重要的思想者之一、学者余世存长期研习中国近代史的最新思想成果。


中国史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越远的历史,研究者靡多,越近者愈少,很高兴看到近年来的民国热。作者用严谨的态度和详实的史料为我们讲述了以前不太为人知的那段历史和人物。作者对清末民国24位名人进行了梳理,或政或军或文或经,仔细品读‘民国范儿’,受益颇多哦!‘大民小国’或‘大社会小国家’皆是现代国家的发展方向啊。好书,推荐!


以一种类似小说的形式来研习中国近现代史,此书将个人的史观和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坚持人性人情高于一时一地的道理、坚持个人的独立判断作为本书的亮点展现出来,很有思想冲击力!强烈推荐看下!


因为读过《非常道》,所以买《大民小国》,还没顾上看。


大民小国,解读不一样的历史人物。


大民小国,很好看,了解到很多以前不了解的人物。写的很好,让人很愿意看下去。


很好 喜欢历史 喜欢大民小国


透过本书,读懂历史演化的逻辑,读懂历史人物的命运,读懂我们自己。


大民小国,一去不复返了。


大民小国,内容不错,值得阅读!


看过一段时间了,但是很多内容还记忆犹新,如散文,如游记,大民小国。


民国是一个....很有趣的时代书挺好,装帧排版也都可以余世存是个挺高产的思想者书里对一些人物的把握还是挺到位的...吧。


历史人物常常被各种各样的记载,解读给异化了,读余世存的书则让我们看到历史人物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和真实。这本书真的很好,值得读读。


读懂历史人物的命运,读懂我们自己!


看似大民,其实对于历史,我们都是小民


解读历史和把握现实相辅相成。人性人情高于一时一地,命运与抗争,在家天下的羁绊中彳亍。


这是第二次买余世存的书了,是大学老师推荐的,看完《非常道》之后就决定买他其他的书,很有思想的一个作家。推荐


余世存先生的书让人读起来不会烦躁,很有思想


那是一个不安定的时代,但那是一个有“大民”的时代


对历史能看多远,对未来就能预知多远。读懂历史的逻辑,很有必要。


这本书介绍了好多民国名人,其中有广为人知的,也有读了以后大吃一惊的,很值得想要了解民国历史的人去读。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百花齐放的时代,诞生了许多光辉灿烂的思想,也造就了很多至今仍无法望其项背的大家。


一如既往的品质,余世存是思想者


余世存的作品,非常道之后又一部经典作品


冲着余世存先生来的,看过非常道,所以这本书,买了再看


余世存先生的东西,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余世存老师的品行真真是值得尊重,民国时期的一些人物,也许在现在都产生不了。


读懂命运什么的谈不上,但字斟句酌,篇篇精彩。


读懂历史,读懂自己


服务不错,包装、快递都很好。余世存的书,很有深度,内容读了再评


余世存的书有他自己的特色,读起来就好像他在娓娓道来


余世存和刀尔登,我现在开始读


余世存的书多读有益,但是此书要有一定的功底,不然读下来有些吃力


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读到这本书能让自己平静点,相比于微博上那些没有历史依据的民国历史,这本书让我知道当时人们的状态,作者不偏不倚,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好书一本


刚买,还没看,单位同事帮着收的邮件,余世存的非常道很喜欢,相信这本也会不错的


余世存的书相信也不会让人失望,透着思想的光芒。


这书的名字就很有意思,仔细琢磨一下,所谓的民国时期,还真的是民大国小。泰斗级巨擘车载斗量,迄今让人叹为观止。可是国在哪儿?孙中山奋斗到最后一息,革命尚未成功。蒋介石绞尽脑汁,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最后终于偏居台湾一隅。还是毛泽东收拾了旧河山。但就是那几十年的纠结争斗,形成了“中国”的普遍认同。因为民大,才成就了中国?这就是历史的吊诡之处。国大了,民呢?


作为学历史的人,对中国近现代史必须要更多地了解,我觉得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地渠道!


读着读着,看到具体历史环境下的各色人物


买来了,还没有读,内容还是挺和自己的口味。中国近代各种人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上演着引人入胜的故事。


余世存的书还是有内容的,作者下了一定功夫,我买了觉得挺值得。


余世存先生的书,客观,宏观,不世俗,非常好!


坚持个人世界观,对历史人物独特的见解,不错


余世存十年磨一见??


蛮好的。余世存的书值得阅读


余世存的书好好看,很想再买一本,这本算是经典必读的


一直喜欢余世存的书。值得看。


余世存的书不错


写的不错,很喜欢余世存写对的书


余世存的书 都喜欢 非常好


余先生的潜心研究,给我们了解历史人物开辟了新的视野,那些远去的人,真的鲜活起来。


历史是一面镜子,但是,现在“照镜子”的人越来越少了,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一读这本书,勿忘历史。


老爸最爱的历史类,有时间一定要读下


书中讲了很多人物,虽然每个人物章节并不多,但是给予了我另一个角度看这些人物。而且也如作者提到的那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待历史的观念也在变化。


书很好,封面装帧排版纸张都非常好。里面对民国一些人物的解读非常到位。对于报业先贤邵飘萍的解读则别开生面。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邵飘萍:他是个有着狂热新闻癖好的新闻人,甚至不惜去制造新闻。在对官方和民众之间,他几乎是站在官方的对立面,他逾越了新闻从业者中立的界限。书还没看完,但是很值得推荐


读历史可知得失,寻找人生的感悟!很好的一本书!


刚开始看,看王闿运、大刀王五、唐绍仪、黎元洪,写的真好。既有最新的研究成果,又有趣味性。


早年读陈寅恪读书生涯,那叫一个五体投地,后来买了柳如是别传却读不完就算了,这里面也写了陈寅恪,温故大师,看看别人的感受吧


对脸谱画的人物重新进行塑造,内容很好,如果再加些细节,就更能了解那段历史那个人了。


中国的近现代史并没有我们想想的不堪,已经在孕育中国现代化的雏形,只是我们因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原因,一直不敢去直面,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觉醒中,很多中国人是可贵和可爱的,至少他们放纵了天性,提出并实践了自己的主张!


看了3章,需要对当时历史有一定了解才能读的更透彻,增长知识。


适合慢慢来读 纠正历史偏见


不错,作者的史观值得肯定,但是对于人物的描写缺乏质感。当然,一篇文章就这么多字,写太多篇幅不够,相对于同类作品来讲,这本书是非常不错的。


《大国小民:中国市民精神解剖报告》内容简介:在中国的国家政治形象、经济形象越来越积极、越来越强大的同时,中国国民的个人精神文化形象在世界舞台上却仍然常常显得消极、弱势。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国国民在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环境的同时,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丑陋”的指斥,目标所指,既包括暴发户式的粗俗、张扬,也包括小市民的猥琐、自卑。种种迹象表明,我们这个民族还远没有在精神文化层面真正觉醒。文化觉醒的任务凸显在我们民族的面前。凸显在全体国民面前。《大国小民:中国市民精神解剖报告》对中国市民文化与市民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对中华民族如何从适应封闭的“桃花源”转向适应开放的“地球村”,如何由“大国小民”的传统文化逐步改造成“强国公民”的现代文化的必由之路提出了鲜明而犀利的观点。


好久没有这么重温过历史人物 感觉莫名的好
总是能从他们身上觅得共鸣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提供更多角度认识历史人物。


对历史对历史人物的重新认识


人物传记试历史


大国小民 道 非常道 道法自然


本来是帮老公买的书,他看完就放在书房了,有一天在家没事我拿起了看,一看就没放下。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乱世出英雄。思想文化领域也是一样的,在历史巨变的时代,人类各种思想被激发出来,各种思潮百花齐放。现在稳定社会反而很难出现大思想家。


这么多个民国时期的人物,在余老师的笔下栩栩如生,带领我们又回到了那个巨变的时代


余先生的《非常道》后的一部民国范新书!喜欢!


中国人要了解自己的历史,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


从非常道开始接触余先生的文字,很推崇他的思想文笔。初步浏览下目录,选取的题材很独特。相信会是一本不错的书籍


先是在网上看了关于汪精卫的那一段叙述,一种全新的更人性更还原的解读,跳出了政治的框框,以后要好好读一读!


历史从来就需要我们去靠近、了解,去触摸它最真实的肌理,清醒地观察自己现下所处的环境。然后,又理所当然的成为历史洪流中的一粒沙砾。


民国黄金10年,大师频出,给历史一个原状,此后无大师


写民国知识分子的,时代已去,风骨不再。


了解民国那段历史是以前学习中缺失的一课


想了解民国历史的书可以买来看看!


历史的深处沉淀着许多厚重的东西,值得我们思虑,充沛自己。


有思想,有趣味,值得一读。


不推荐不熟悉历史的人


民国时候的风云人物,能看到很多东西,这本书不错


作者花费了时间和心思的书,当然就值得一读,一读再读,当可从中受益。


言简意赅,剖析每个人物的实质,让人受益匪浅。


收获不少,对民国时期的有志之士多点了解。只是现在这种有思想有作为的人太少了。估计,社会环境也不容许他们存在。保留内心的美好吧。


历史需要深刻了解.喜欢这书


看到大家推荐买的这本书,待读中……


余先生对人物的叙述,都是有理有据的,笔触十分厚重感!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值得大家去读一读


太TM快了,昨儿个下午四点下订单,今儿上午不到十点就到货了,书的质量不错,纸张质量很好,物流速度相当给力,态度也不错。这三本书都是我精心挑选的,得好好读一段日子了。


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读。质量也很好。


有趣的大人物,小故事,值得一读的。还好看看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