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韩少功精选集

韩少功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

韩少功  

页数:

249  

字数:

31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每一个作家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莫言徜徉于高密乡,张炜沉浸于葡萄园,张承志皈依于西海崮。韩少功则找寻到了他的马桥世界。从20世纪80年代的《爸爸爸》和《女女女》,一直到90年代的《马桥词典》,他似乎一直在寻找着这个精神家园。重视寻求理想的过程,甚至重于理想本身。这种潜在的动力,成了韩少功奔走异乡的精神路标。也许他认为,人生的道路本就是过程,他在其中汲取着美丽,寻求着慰藉。 “世纪文学60家”书系的出版,旨在囊括20世纪华文创作的精华,展示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打造一份适于典藏的精品书目。她凝聚了数十位专家的心血,寄括着数以万计的热爱中国现当代文学读者的殷切希望。我们期望她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和历罗的淘洗,像那些支持这项事业的朋友们所祝愿的那样:“世纪文学60家”将作为各大图书馆的馆藏经典,高等学校文科考生和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目为世人所瞩目。 这是一次成功的创作实践,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收获。

作者简介

男,汉族,出生于湖南省。1968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汩罗县插队务农,1974年调该县文化馆工作,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任《主人翁》杂志编辑、副主编(1982年),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5年),《海南纪实》杂志主编(1988年),《天涯》杂志社长(1995年),海南省

书籍目录

与民间的对话月兰西望茅草地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暂行条例鞋癖山歌天上来是吗?报告政府创作要目

章节摘录

  “回去吧!雨要下大了。”我说。  她看了我一眼,默默地抹了一下头发,然后慢慢往山下走去。两只泪眼  一晃,在松明火把下发出光亮。  “走错了!下山走那边!”有人提醒她。  她呆了一下,木头似的转过身子,顺从地照人家吩咐的路线走。  “走中间呀,路边有狗公刺挂裤脚!”  她又木然地往路中间靠了一步。  回到她家,已是深夜。由于长顺的邀请,我进去坐了一阵。说来惭愧,  来队一个多月,我事情多,还没到他家来过。一进门我的血仿佛凝结了,腿  也像被什么钉住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两间矮小的房子,床  是用土砖门板搭成的,低垂的破蚊帐被烟火熏成黑色,因为灶就挤在床前不  远。被絮破旧而没包被单。土砖架上木板就是饭桌。灶上一盏用墨水瓶做成  的、没有玻璃罩的油灯,晃着昏黄的火苗。隔壁,传来一股难闻的气味。长  顺的娘在那边连声咳嗽,这个不怎么令人喜欢的老太婆,还高一声低一声数  落着媳妇的不是,听口气好像是埋怨月兰身体不好,又不会持家,治病亏了  账,搞得屋里穷,孙伢子读书没着落。老太婆后悔不该收这个“药罐子”媳  妇……  但在一片混乱中,像一道电光闪过,我看到墙上十几张陈旧的奖状。我  忙把六叔拖到一边悄悄问:“他们是优秀社员吗?”  “当然啦!”六叔喷了口烟,“长顺做事一个当两个。月兰也是个好妹  子。只说那年春插,队上牛乏了力睡在田里,她一气拿出十几个鸡蛋、两斤  甜酒把牛吃,还硬不要钱……”  我的心颤了一下,简直无法把这个献鸡蛋的月兰和那个放鸡下田的月兰  的形象统一起来。  “张同志,请坐。”长顺苦笑着把一条粗糙的铡刀凳抽到我跟前,“实  在对不起,椅子都没一张……”  “怎么没椅子?”  “我,我……”他不好怎么说。  六叔磕磕烟袋,插嘴道:“他家是个大超支户!去年刮起一阵风要还清  超支,他就把柜子、床、椅子都作价还到大队上去啦!”  “劳力这么强,怎么会超支?”  长顺又露出一丝苦笑。  又是六叔插嘴帮他说清:原来去年月兰长瘤子得了一场大病,缺工不算  ,请郎中、住医院一下开销五百块。要是往常这也不算什么,可这几年队上  连年减产,搞得很乱。今年奉命修个大水库,明年又奉命废掉水库造“小平  原”;只能插单季稻的硬要插双季;多种经营的门路也被堵死。  P7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韩少功精选集 PDF格式下载



首先书的印刷字体纸张是我喜欢的。不像一些华而不实的版本。韩少功的作品个性很尖锐。既然要读书就什么类型风格的都接触一下才好。不一定同意作者的尖锐,但作为一种风格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喜欢他的文笔。


质量很好,喜欢!


正像扎西达娃扎根于西藏高原、贾平凹立足于秦川文化、麦家沉迷于诡秘的密码世界,韩少功也找到了他寻根文学的基石,因此无论是书中所选的《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山歌天上来》、《西望茅草地》中短篇小说,还是未入选的《马桥词典》等长篇著作,无不展现了当地神秘的乡土风情,成就了他作为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的旗手地位。


喜欢韩少功的语言风格


还行吧,只是有点没耐心了。
越来越俗,
作家也得成长才好。


感受那个时代的人,事,物。一起买了一套,那个时代的知名作家选集。书籍是大开本,印刷质量也不错,字体也是正常体。为了收藏。


没有生活体验的人是写不出好文字的。一直觉得那一代人经历过动荡的岁月、坎坷的人生,对生活的体悟会更深刻,可以在他们的文字中见证历史。因为我没有确切地经历过那些岁月,所以在认知上有差异,但人在情感上是有共通之处的。


描写深刻,场景历历在目的感觉


很不错的书,爱不释手


韩公风格比较独特


送给弟弟的,他很喜欢!O(∩_∩)O~


有人告诉我他是寻根文学的代表性灵魂人物,特意拜读了他的著作,因为以前从来没有完整地看过。对于那些写知青故事的作品,和我没有什么共鸣,因为我的父母不是知青,我对那一代人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电视剧《孽债》的启蒙,随后陆陆续续知道一些,但是毕竟都是人家的故事,对我的震动不太大,所以看他的感触也不深,只是觉得里面写到把“知识分子”说成“机西分子”觉得好笑而已。书中对父爱、母爱的描写很还是和那一个年代有关,显得沉重依然,那么多的鞋其实凝聚了父母之间伟大而简单的爱情,我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万分之一而已。书中作者2000年以后创作的作品时代性比较强了,我也渐渐找到了共鸣,特别是关于监狱那篇文章,我看过一些监狱的电视、电影,也听到身边人的亲身讲述,所以看起来特别有感触,那个小小的牢狱里人的力量被发挥到了极致,有时候高尚和卑微的灵魂只有在这里才能得到真正的展现。


真的还满好的.看了后有点感觉的可以买本看看的


这本书的内容很好,但书本一看就是放了很长时间了,书的封面落了一层细灰,书页也有皱了的了,书籍的保存情况不是太好,望吸取经验,加以改进。


  有人告诉我他是寻根文学的代表性灵魂人物,特意拜读了他的著作,因为以前从来没有完整地看过。对于那些写知青故事的作品,和我没有什么共鸣,因为我的父母不是知青,我对那一代人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电视剧《孽债》的启蒙,随后陆陆续续知道一些,但是毕竟都是人家的故事,对我的震动不太大,所以看他的感触也不深,只是觉得里面写到把“知识分子”说成“机西分子”觉得好笑而已。书中对父爱、母爱的描写很还是和那一个年代有关,显得沉重依然,那么多的鞋其实凝聚了父母之间伟大而简单的爱情,我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万分之一而已。书中作者2000年以后创作的作品时代性比较强了,我也渐渐找到了共鸣,特别是关于监狱那篇文章,我看过一些监狱的电视、电影,也听到身边人的亲身讲述,所以看起来特别有感触,那个小小的牢狱里人的力量被发挥到了极致,有时候高尚和卑微的灵魂只有在这里才能得到真正的展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