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编曲的力量

贾逸可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

贾逸可  

页数:

16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不是说教式、单向灌输式的音乐教材,而是与读者平等的编曲核心工具书。
  本书也不是电脑音乐制作的教学教程,更不会具体到软件操作。
  本书的主旨在于激发编曲人的创作灵感,和源源不断的、多方面的创造性思维。
  本书从激发、感性、理性等方面,来阐述编曲,并举相关实例。
  本书适用于作曲人、编曲人、音乐制作人、配乐人,以及相关领域的工作者。特殊的“设计师”思维写书形式,帮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内容.

作者简介

  贾逸可,l987年生,毕业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唱作音乐人、AnimeTaste(品赏艾尼墨)网站常驻动画配乐人。现任工作为环艺设计师。擅长钢琴吉他,2006年开始独立原创,累计原创作品近五十余首,涉及多种曲风。2007年创办“编曲的力量”音乐交流平台,集结各地优秀音乐人和编曲爱好者。曾接受无锡教育电视台专访,中国校园之声网络广播电台、江苏交通广播网“男生宿舍”栏目、FM98.7无锡都市生活广播、无锡交通台等专访。发表个人专辑《听听逸可》、《雁过无痕》、《怂恿》,独立作词、作曲、MIDl编曲、和声编写、演唱、后期以及MV制作。作品<每一个人是一首歌>连续8周上榜移动销量,并创40万点击量。为FM106.F无锡交通广播台创作主题曲。动画配乐作品曾在CCTV6、土豆网首页、56网首页等媒体播放推荐。

书籍目录

Part 0[激活一一看见编曲]
 1.写在前面 003
 2.试试这些 004
Part1[定义一一它的形态]
 1.编曲?是的
 2.给我一个放大镜
 3.你有“套路”吗?
Part 2[感性一一天马行空]
 1.混沌的雏形
 2.关于灵感
 3.描绘编曲的“草图”
 4.编曲进行吋
Pa rt 3[理性一一乐理是必须的吗?]
 1.编曲的“好”与“坏”
 2.你如何理解音乐关系上的“和谐”?
 3.与和声学的一脉相承
 4.和声的选择
 5.风格与文化
 6.元素与创新实验
Part 4[故事一一当感性遇到理性]
 1.电影《阿凡达》配乐的来龙去脉
 2.我的创作笔记
Part 5[方式一一古往今来]
 1.电脑时代的双刀剑
 2.那个时候沒有电脑
 3.“技”与“艺”的邂逅
 4.工具的回归
 5.关于扒带与模仿
Part6[邻居一那些周围的熟脸]
 1.编曲与作词
 2.编曲与混音
 3.编曲与人声
 4.编曲与音效
 5.编曲与作曲
 6.厚积薄发的即兴
 7.N人行
Part 7[后记一一我们在这里]
 1.资料夹
 2.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编曲的力量 PDF格式下载



收到这本书后,迫不及待的打开看了,因为逸可我比较熟悉。他花了很多尽力去写这本书,我们也非常的期待这本书的上市。书的质量很好,都是用的彩页,里面的内容对于音乐人寻找灵感来说真的帮助挺大的,以设计师这个独特的角度诠释了编曲。相信很多人看了会有助于自己的提升。


很想买编曲那本书,可惜一直没货,拿这本顶一下吧


全彩页,可以很大程度激发创造灵感,很好的一本书。


货到的时候很激动~虽然因为不在学校,收货晚了点,但是送货速度可嘉啊~还没来得及看,但是大致看了下觉得很好。


正需要这样的东西谢谢当当和书作者~!


翻开的第一页就令我激动。


刚到手,蛮喜欢的~


很细密,恨创新


正在阅读,印刷质量不错


介绍了作者对编曲的一些新观念,值得借鉴。


作者很年轻,是个人才!此书写的教独特,行文有点颠覆传统,可读性还较强,欠缺具体的操作性,对初学者有点玩弄玄虚之感!但对于已掌握制作编曲技巧有经验人士还是有点借鉴之处!


刚看的时候感觉更像一本音乐心理学的书籍,对科班出身的人来说这本书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看完后觉得还是很亲民的


内容多是启发性的。


这本书内容太少了,作者太年轻了,写出的书也太薄了,两个小时就可看完.装订倒太奢!


除了讲水果软件之外没别的,跟说明相差太大,除了纸张质量较好,没什么太好的,真没什么实用价值!!


  新浪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a70c901012gar.html
  
   正如作者所言,《编曲的力量》并非所谓的“教材”,其主旨在于激发编曲人的创作灵感。这正是该书的核心价值所在——在铺天盖地的说明和技巧中涌现出少有的更加接近本质的东西,即点破编曲的核心:乐理和乐感。更重要的是,作者针对它们,并非仅仅笼统地侃侃而谈或是给出所谓的“模式”,而是以独特的视角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方法(作为培训行业从业人,我对方法的“可操作性”十分看重),帮助编曲人自己捕捉和使用灵感、自己学会如何合理使用和驾驭乐理知识。尽管“可操作性”的方法很容易沦为“模式化”,但十分难得地,作者提供的方法达到了共性的“可操作”和个性的“风格化”的平衡和统一。
   另外,作者对几个“误区”的点破,例如工具技术控、音色收藏家、不屑模仿却自己无法树立风格者等,给出中肯的建议,可想能够将一些编曲人拉出迷茫的泥淖。
   对于音乐和美术等,我始终是停留在“有兴趣围观且不求甚解”层面的外行人。但所有的领域毕竟总有相通之处,最普适的道理往往也最朴实和简单。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时代,科技的发展让很多曾经困难的重复劳动和记录涂改调试润色工作变得简单了太多,然而付出的代价是,作为便利手段的工具的使用,尤其是使用起来需要一些技巧的高级工具,常常让人们的注意力过多地转移到了技巧和手段本身,而忽略了最核心的东西,那就是内容。而同样,处于“生产力”的考量,过多低质内容——缺乏“灵魂”的“还过得去”的产品——的批量生产也经常稀释了平均质量。从《编曲的力量》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作者的循循劝诱和谆谆教导,回归到最重要的如何作出好的内容上来,如何让内容能够具有灵魂而不致流于了了。这一点着实令人敬佩。
   唯两点遗憾:1、封面的装帧有些简陋了,边会卷曲起来,书品很难保持。2、口语化的风格是很贴近读者和便于理解,但显得平淡,还不够言简意赅,难以起到振聋发聩的效果——这不是简单地利用黑体字就能够达到的。


  这是一本很大众化的编曲书,给了读者很多灵感,很具体地呈现给初学者们编曲的概念。其实有时候编曲需要的不仅仅是软件操作的理论知识,很多人学会了一堆的软件,却不一定能创作好的编曲。感谢作者给了我们灵感获得的启示。


  从拿到这本书到认真的看完它,其实对于我们做音乐的人来说,逸可用不一样的视角给我们带来了对编曲灵感寻找的诠释。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很形象的分析了很多编曲的知识。有时候一头雾水的时候翻翻这本书帮助还是挺大的。虽然里面讲到的一些软件和一些知识都懂。但是角度的新颖让我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触。希望大家可以读读。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书。


  这本书虽然不是一本教科书,但是对于想玩音乐的人来说是蛮好的,虽然内容少点,但是有一些关键性的还是值得品味的。此外作者还与自己设计联系起来。艺术本来就是相通的,编曲,与设计,都是在构造自我的一种表现。
  对于一个刚入门,或者还在等待入门的我来说,这或多或少让我了解了编曲。
  继续看下去


  这本书还没看完,就目前看的来说,觉得最大特色就是将书作者的设计特长与音乐相结合,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的解析编曲。
  另外,它的思路一点一点引到你进入理解,通俗易懂,同时,它并非传统的教科书那样枯燥,这书的形势特别新颖,内容中穿插大量图片辅助理解!


   对于一个外行人而言,想要得音乐门而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身边能吃透乐理的人几乎不存在,网络上有关编曲这种细分的音乐创作环节的解释的模棱两可。
   业余玩玩编曲到现在差不多有四年了,但总感觉对于编曲本身是一种雾里看花。本来以为这本书也是类似一种提纲的形式,讲一些创作的要点、配器等等,其实不然。
   下午拿到书看了一会,直观的觉得这不是一本说教的书,他也不是教你怎么去编曲,而是对同行,同好的一种启迪。他告诉你作者对待编曲的态度,在超出音乐本身的范畴让读者能够对编曲本身有更直观、更具象化又不混乱的理解。
   感觉很好。
   继续读下去。
   @不米黄的猪猪
   3.13


  www.bqdll.com 首先感谢大家持续的关注,今天开始到本书正式上市前,将会节选本书的部分章节和内容与大家分享!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的核心内容和写作风格?相信这是大家最关心的内容,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对《编曲的力量》有更多的了解:)


ym!!魏老师依旧那么文艺清新呀。


还需要多向刘老师学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