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生本来如寄

梁实秋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2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

梁实秋  

页数:

275  

字数:

15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雅舍(代序)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另另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磷磷,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茅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那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啖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下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濛濛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

内容概要

  《人生本来如寄》为梁实秋散文精选集。取材于日常生活、人情世态、礼仪修养等细微方面,表达了对人生的哲理思索,以小见大,发人深省。文笔生动有趣,不乏讽刺幽默和深切的忧患情怀,读后让读者掩卷沉思。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华人世界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梁实秋的散文,文笔简约、平实,作风恬淡、雅朴,字里行间充溢诙谐幽默,三言两语道尽人生哲理, 值得一读再读。

书籍目录

孩子
音乐

女人
男人
洋罪
谦让
衣裳
结婚典礼
病.
匿名信
第六伦


握手
下棋
写字
画展
脸谱
中年
送行
旅行
『旁若无人』
诗人
汽车
讲价

理发

乞丐
运动
医生


洗澡

读画
手杖
牙签

垃圾
观光
老年

不亦快哉
退休
敬老
头发
沉默
请客
散步

代沟


算命
商店礼貌
虐待动物

章节摘录

版权页:谦让谦让仿佛是一种美德,若想在眼前的实际生活里寻一个具体的例证,却不容易。类似谦让的事情近来似很难得发生一次。就我个人的经验说,在一般宴会里,客人入席之际,我们最容易看见类似谦让的事情。一群客人挤在饭厅里,谁也不肯先坐,谁也不肯坐首座,好像“常常登上座,渐渐入祠堂”的道理是人人所不能忘的。于是你推我让,人声鼎沸。辈份小的,官职低的,垂着手远远的立在屋角,听候调遣。自以为有占首座或次座资格的人,无不攘臂而前,拉拉扯扯,不肯放过他们表现谦让的美德的机会。有的说:“我们叙齿,你年长!”有的说:“我常来,你是希客!”有的说:“今天非你上座不可!”事实固然是为让座,但是当时的声浪和唾沫星子却都表示像在争座。主人着一张笑脸,偶然插一两句嘴,作鹭鸶笑。这场纷扰,要直到大家的兴致均已低落,该说的话差不多都已说完,然后急转直下,突然平息,本就该坐上座的人便去就了上座,并无苦恼之象,而往往是显着踌躇满志顾盼自雄的样子。我每次遇到这样谦让的场合,便首先想起《聊斋》(?)上的一个故事:一伙人在热烈的让座,有一位扯着另一位的袖子,硬往上拉,被拉的人硬往后躲,双方势均力敌,突然间拉着袖子的手一松,被拉的那只胳臂猛然向后一缩,胳臂肘尖正撞在后面站着的一位驼背朋友的两只特别凸出的大门牙上,喀吱一声,双牙落地!我每忆起这个乐极生悲的故事,为明哲保身起见,在让座时我总躲得远远的。等风波过后,剩下的位置是我的,首座也可以,坐上去并不头晕,末座亦无妨,我也并不因此少吃一嘴。我不谦让。考让座之风之所以如此地盛行,其故有二。第一,让来让去,每人总有一个位置,所以一面谦让,一面稳有把握。假如主人宣布,位置只有十二个,客人却有十四位,那便没有让座之事了。第二,所让者是个虚荣,本来无关宏旨,凡是半径都是一般长,所以坐在任何位置(假如是圆桌)都可以享受同样的利益。假如明文规定,凡坐过首席若干次者,在铨叙上特别有利,我想让座的事情也就少了。我从不曾看见,在长途公共汽车车站售票的地方,如果没有木制的长栅栏,而还能够保留一点谦让之风!因此我发现了一般人处世的一条道理,那便是:可以无需让的时候,则无妨谦让一番,于人无利,于己无损;在该让的时候,则不谦让,以免损己;在应该不让的时候,则必定谦让,于己有利,于人无损。小时候读到孔融让梨的故事,觉得实在难能可贵,自愧弗如。一只梨的大小,虽然是微屑不足道,但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其重要或者并不下于一个公分员之心理盘算简、荐、委。有人猜想,孔融那几天也许肚皮不好,怕吃生冷,乐得谦让一番。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不过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起来,确有教育价值,可惜并未发生多少实际的效果:今之孔融,并不多见。谦让做为一种仪式,并不是坏事,像天主教会选任主教时所举行的仪式就满有趣。就职的主教照例的当众谦逊三回,口说“nolo episcopari”意即“我不要当主教”,然后照例的敦促三回终于勉为其难了。我觉得这样的仪式比宣誓就职之后再打通电声明固辞不获要好得多。谦让的仪式行久了之后,也许对于人心有潜移默化之功,使人在争权夺利奋不顾身之际不知不觉的也举行起谦让的仪式。可惜我们人类的文明史尚短,潜移默化尚未能奏大效,露出原始人的狰狞面目的时候要比雍雍穆穆的举行谦让仪式的时候多些。我每次从公共汽车售票处杀进杀出,心里就想先王以礼治天下,实在有理。衣裳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衣裳常常显示人品。”又有一句:“如果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衣裳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可是我不记得是谁了,他曾说过更彻底的话:我们平常以为英雄豪杰之士,其仪表堂堂确是与众不同,其实,那多半是衣裳装扮起来的,我们在画像中见到的华盛顿和拿破仑,固然是弈弈赫赫,但如果我们在澡堂里遇见二公,赤条条一丝不挂,我们会要有异样的感觉,会感觉得脱光了大家全是一样。这话虽然有点玩世不恭,确有至理。中国旧式士子出而问世必需具备四个条件:一团和气,两句歪诗,三斤黄酒,四季衣裳;可见衣裳是要紧的。我的一位朋友,人品很高,就是衣裳“普罗”一些,曾随着一伙人在上海最华贵的饭店里开了一个房间,后来走出饭店,便再也不得进去,司阍的巡捕不准他进去,理由是此处不施舍。无论怎样解释也不得要领,结果是巡捕引他从后门进去,穿过厨房,到账房内去理论。这不能怪那巡捕,我们几曾看见过看家的狗咬过衣裳楚楚的客人?衣裳穿得合适,煞费周章,所以内政部礼俗司虽然绘定了各种服装的式样,也并不曾推行,幸而没有推行!自从我们剪了小辫儿以来,衣裳就没有了体制,绝对自由,中西合璧的服装也不算违警,这时候若再推行“国装”,只是于错杂纷歧之中更加重些纷扰罢了。李鸿章出使外国的时候,袍褂顶戴,完全是“满大人”的服装。我虽无爱于满清章制,但对于他不穿西装,确实是很佩服的。可是西装的势力毕竟太大了,到如今理发匠都是穿西装的居多。我忆起了二十年前我穿西装的一幕。那时候西装还是一件比较新奇的事物,总觉得是有点“机械化”,其构成必相当复杂。一班几十人要出洋于是西装逼人而来。试穿之日,适值严冬,或缺皮带,或无领结,或衬衣未备,或外套未成,但零件虽然不齐,吉期不可延误,所以一阵骚动,胡乱穿起,有的宽衣博带如稻草人,有的细腰窄袖如马戏丑,大体是赤着身体穿一层薄薄的西装裤,冻得涕泗交流,双膝打战,那时的情景足当得起“沐猴而冠”四个字。当然后来技术渐渐精进,有的把裤脚管烫得笔直,视如第二生命,有的在衣袋里插一块和领结花色相同的手绢,俨然像是一个绅士,猛然一看,国籍都要发生问题。西装是有一定的标准的。譬如,做裤子的材料要厚,可是我看见过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穿夏布西装裤,光线透穿,真是骇人!衣服的颜色要朴素沉重,可是我见过著名自诩讲究穿衣裳的男子们,他们穿的是色彩刺目的宽格大条的材料,颜色惊人的衬衣,如火如荼的领结,那样子只有在外国杂耍场的台上才偶然看得见!大概西装破烂,固然不雅,但若崭新而俗恶则更不可当。所谓洋场恶少,其气味最下。中国的四季衣裳,恐怕要比西装更麻烦些。固然西装讲究起来也是不得了的,历史上著名的一例,詹姆斯第一的朋友白金翰爵士有衣服一千六百二十五套。普通人有十套八套的就算很好了。中装比较的花样要多些,虽然终年一两件长袍也能度日。中装有一件好处,舒适。中装像是变形虫,没有一定的形式,随着穿的人身体变。不像西装,肩膊上不用填麻布使你冒充宽肩膀,脖子上不用戴枷系索,裤子里面有的是“生存空间”;而且冷暖平匀,不像西装咽喉下面一块只是一层薄衬衣,容易着凉,裤子两边插手袋处却又厚至三层,特别郁热!中国长袍还有一点妙处,马彬和先生(英国人入我国籍)曾为文论之。他说这钟形长袍是没有差别的,平等的,一律的遮掩了贫富贤愚。马先生自己就是穿一件蓝布长袍,他简直崇拜长袍。据他看,长袍不势利,没有阶级性,可是在中国,长袍同志也自成阶级,虽然四川有些抬轿的也穿长袍。中装固然比较随便,但亦不可太随便,例如脖子底下的纽扣,在西装可以不扣,长袍便非扣不可,否则便不合于“新生活”。再例如虽然在蚊虫甚多的地方,裤脚管亦不可放进袜筒里去,做绍兴师爷状。男女服装之最大不同处,便是男装之遮盖身体无微不至,仅仅露出一张脸和两只手可以吸取日光紫外线,女装的趋势,则求遮盖愈少愈好。现在所谓旗袍,实际上只是大坎肩,因为两臂已经齐根划出。两腿尽管细直如竹筷,扭曲如松根,也往往一双双的摆在外面。袖不蔽肘,赤足裸腿,从前在某处都曾悬为厉禁,在某一种意义上,我们并不惋惜。还有一点可以指出,男子的衣服,经若干年的演化,已达到一个固定的阶叚,式样色彩大概是千篇一律的了,某种人一定穿某一种衣服,身体丑也好,美也好,总是要罩上那么一套。女子的衣裳则颇多个人的差异,仍保留大量的装饰的动机,其间大有自由创造的余地。既是创造,便有失败,也有成功。成功者便是把身体的优点表彰出来,把劣点遮盖起来;失败者便是把劣点显示出来,优点根本没有。我每次从街上走回来,就感觉得我们除了优生学外,还缺乏妇女服装杂志。不要以为妇女服装是琐细小事,法朗士说得好:“如果我死后还能在无数出版书籍当中有所选择,你想我将选什么呢?……在这未来的群籍之中我不想选小说,亦不选历史,历史若有兴味亦无非小说。我的朋友,我仅要选一本时装杂志,看我死后一世纪中妇女如何装束。妇女装束之能告诉我未来的人文,胜过于一切哲学家,小说家,预言家,及学者。”衣裳是文化中很灿烂的一部分。所以裸体运动除了在必要的时候之外,(如洗澡等等)我总不大赞成。


编辑推荐

《人生本来如寄(插图珍藏版)》编辑推荐:20世纪华语文坛一代宗师,畅销不衰的智慧散文经典,于简单中蕴藏大智慧,于平淡中流溢真性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人生本来如寄 PDF格式下载



梁实秋先生这本散文集《人生本来如寄》,从所收文章的标题,便可以看出,均为描写普通人的普通的事,平凡的生活在先生笔下趣味盎然。 读《不亦快哉》,眼前活生生显现梁先生一幅老顽童模样!抗战时期先生移家四川“雅舍”时值中年,算不上老。但《雅舍小品》写作持续三十多年,我不确定这本《人生本来如寄》有多少篇选自《雅舍小品》,选自哪个时期的《雅舍小品》,没有确定的写作时间,便想当然以现在的时间来看先生,就是一位可亲可爱的老顽童在自说自话,妙趣横生。 金圣叹作三十三不亦快哉,梁先生说这要见仁见智。老顽童笔下:东方既白,远山如黛,牵着爱犬散步,小狗在路上拉了一滩狗屎,人因散步神清气爽,小狗因排泄一身轻松,还保持了自家门内的环境清洁,所以不亦快哉!玩到凌晨回家,车到小区门口狂按一通喇叭,吵醒街坊四邻,各个翻身再也不能入睡,只好瞪着眼睛等天亮,不亦快哉!逛书店,趁着人多加塞一本书回家慢慢看,虽蒙贼名,不失为雅,不亦快哉! 先生笔下,破坏环境不亦快哉!扰邻不安不亦快哉!连小偷当得都不亦快哉!这不是老顽童还有谁?老顽童过过嘴瘾,写得开心,写的是人性。 《下棋》篇,先生写:最不喜欢和太有涵养的人下棋,杀死他一大块,或抽了他的车,他神色自若,不发火不生气,真是索然寡味。老顽童说下棋要争,“如有机会使对方受窘,当然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被对方所窘,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状”,总之不能让对方快活!这不是自己把自己给绕进去了么?自己想“大难临头”不动声色,却想让别人捶胸顿足!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明就是己所不欲,偏施予人!凡人心理跃然纸上! 《病》、《客》篇,先生对探病、访客作了极其生动地描述,读来忍俊不禁,又感慨真是那么回事啊!人间烟火在先生笔下熠熠生辉! 先生写《旅行》,说中国人最怕旅行,一动不如一静;又说在大自然里人与人之间才是亲切的。写《送行》,“黯然销魂者,别而已矣。”最欣赏“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的心境。 真正令先生不亦快哉的事还是读书。“古圣先贤,成群的名师作家,一年四季排队来立在书架上面等候你来点唤,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看到这段话,仿佛看见先生洋洋得意的样子。但读书乐,不能变成书呆,先生推崇朱熹老师的话:“书册埋头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先生的文字清新隽永,乐观通达,幽默生动的调侃中蕴藏超人的智慧和洞察力。本书极好地诠释了先生的文学思想:文学就是表现最基本人性的艺术。 曾看到梁先生幼女回忆父亲的文字,离别三十年后,梁先生在台湾,冰心在北京,女儿为父亲带话给冰心,“他没变”;冰心开心地说“我也没变”,我不潸然泪下。读到先生留在人间最后一句话:“我还需更多的氧”,任泪水滂沱。 纵“惊岁月之逝波,伤美人之迟暮,飘蓬断梗,不复问人世事矣”,然美好的文字永垂不朽!


人生本来如寄(梁实秋散文经典系列,插图珍藏版)


梁实秋的散文集,全书由几十篇短篇散文组成,每篇散文皆从生活中的“小事”、“小物”,“小人”说起,却总是以小见大,由此及彼,揭示出一则则人生道理,全书的描述形象生活,历历在绘,实在令读者捧腹却又发人深省,真正的大家,强烈推荐阅读。


老实说,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封面吸引而来的,后来仔细浏览了读者的书评,才发现这本书的确值得收藏。梁实秋是个真性情的人,通过阅读这本书便能得知。他的每一篇散文都很幽默和智慧,我觉得这本书很有趣,闲暇之余拿出来品读品读,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感受到作者的生活态度,内容涵盖面挺多的,基本是由小及大,由生活上的一些小事引起的感慨,梁实秋的观点独到,使我受益匪浅。


人生本来如寄,寄放在某处,终归是过客,天地万物都是逆旅,梁实秋道尽了人生感怀,给人无限启发和感触,而且是插图珍藏版的,非常喜欢这个版本,我很高兴地收藏了一套。


梁实秋的文字,包含文化味,不同于当下这些没有营养的快餐文字。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笑看风云,指点人生。所谓的雅舍,能够充分体现他的苦中作乐、怡然自得的乐观主义精神。一种豁达乐观的知识分子情怀,让人感动。都是平常小事,写来却又了不平常的意味,越看越喜欢。


里面有很多富有哲理的短句,非常喜欢,梁实秋的散文告诉了我们,人需要认清自己的人生世界,抱着一颗平常心,平静自如地生活和进步,这样才是对的。


很喜欢这样的文字,温暖柔和,如细雨浸润人心。一代散文大师梁实秋着眼于生后小事,出啊饭后,娓娓道出人情世态,炎凉悲欢,里面的插图也相得益彰,很养眼。是套不错的版本。


20世纪的散文大师里,梁实秋绝对是不能绕过的一座高峰,他的散文和其他几位大师不同,更多关注的是日常生活,街头巷尾,个人生活,生活中一粥一饭、一锅一勺,一人一语,在他的笔下,都能成为文章,渎来让人兴趣盎然,又回味无穷,那种对国民、对人生的热爱也跃然纸上。在如今这个年代读起来,也丝毫不觉得有什么隔膜。


能够流传下来的文字,是有生命力的,让人久久回味,作为知识分子代表的梁实秋能以短短几本散文纵横四海,笑傲文坛,说明这些文字恒久的魔力。封面很有文艺味道,让人爱不释手,值得拥有和珍藏。


梁实秋的文字,早在90年代很流行,那时候我还看不大懂,只觉得文字很流畅,很想读下去。那时的纸张是粗糙的,但还是每天都捧着好好地去阅读。一直想收藏一套,一直没有特别心仪的版本出现。这套书非常典雅柔和,里面还有不少插图,里面的各个小文章也幽默自如,把我们的世情看得淋漓尽致,告诉我们很多睿智的人生乐趣。


现在的人们都这么浮躁,无法静下心来看书,甚至对读书不屑一顾,导致心灵荒漠化,越来越贫瘠,直接的表现是言语无味、行动失当、文明和修养严重缺失,丧失了灵魂。我们应该随身携带一些像梁实秋散文这样的心灵营养物,才能让自己的世界丰富起来。


喜欢梁实秋充满睿智和灵性的文章,短短的小文让人能够反复阅读而不厌倦,可见他的文字魅力。梁实秋不愧为一代散文大师,挥手之间,就写下这么珍贵的文字,给了世人那么多的好文,让心灵能够安静。很喜欢这个封面,正是我想要的。


喜欢这种文雅又透着现代气息的封面,更喜欢里面精心挑选的文字,有滋有味,让人回味。梁实秋是20世纪的散文大师,写下多部脍炙人口的文章,至今仍然有着相当动人的力量。


抒发真情感,抒写真世界,充满旷达的情怀,充满热爱世间万物的自如,人生虽然短暂,也要好好来过,不枉此生,不虚此行,一代散文宗师林语堂给我们开启了一扇真性灵的窗子,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风景,相视一笑。


一拿到手,就很喜欢这封面,淡雅静谧,翻开书,文字言白交加,或俗或雅,或古或今,或中或外,挥洒之中你会心一笑,自有一番感悟在心间。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故随心自在即可


读书就要读一些含金量高的作品,有生命力的名家名作是首选,我选择梁实秋也是这个原因,温润如玉的封面,轻灵韵致的文字,常常让人读来会心一笑,又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虽然是幽默,但也是善意的批评,更多在修养和文明上。好的文字具有生命力,一定是承载了更多的力量,不只是简单的文字组合了。


梁实秋的散文选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可见其实力


随着读书越来越多,总觉得不应该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了,要系统系列得读点什么来提高自己的修养,这套梁实秋的文雅模样,很中我的意。非常满意,文质兼美,还是来自民国时候的文化富有底蕴,能够一读再读,值得回味,好东西就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多读书,人的脑子才能更加清醒,才能更加明白,不读书,指挥稀里糊涂地活着,超越不了自己很有限的理解范围,无法跳出旧日的窠臼,无法取得进步的方法和途径。多读些类似梁实秋的文章,会看清楚许多事情,了解自己的人生。


数的品质感很好,文化味道很足,真的是和梁实秋文化大师的印象是一致的。里面提到的男人女人中年老年,不是简单的感慨人生,而是具有了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的意味,还不动声色地批评了我们民族的一些痼疾,非常好看耐读的文章。


还是值得看的一本书,梁实秋的文笔很好


大家就是大家,梁实秋的文章很值得一读


梁实秋的文章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天地万物皆文章。他的小宇宙里,但凡触及到了,都可以落笔,都那么饶有兴趣,都是那么的发人深省,真的没有什么ing天动地和轰轰烈烈,更多的是贴近我们的生活,一事一物,都是文明的表现,如同家常话一样地说着聊着,让人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潜移默化地把自己心灵的窗户擦得亮了些。


读完了这桃树,对于梁实秋被成为大师有了新的感悟。能把这些琐屑写得娓娓动人,让人读得津津有味,只有深厚的学养和精湛的笔法才能做到,作为20世纪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实秋学富五车,打通中心文化,才能妙笔偶得,写出如此佳篇。市场上这么多版本,最喜欢这套原汁原味的。


智慧经典散文,大家之作,值得一读


很喜欢梁实秋的风格,值得细读


一起买了很多本梁实秋的书,慢慢品读


比较喜欢梁实秋,期待这本书。


久仰梁实秋的大名 这回终于买了 有空会细细品读


散文虽然写的都是生活小事,但别有风格,读来有滋有味,不愧是大师作品。


书中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人获益良多,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有时间时可以一边看一边思考,细细体会故事的内容。不愧是大师的作品,很值得珍藏。


虽然书的内容对我而已有点深奥 但作为散文阅读 读点总不是坏事


梁先生非常善于观察生活,继而将其转化为写意的文字。他从小处着手,好像一片树叶都能引发温情。这本书名字听着就是很好的散文集子,趁着特价买回来,送给学姐当毕业礼物。很不错。


大家的散文一如既往的好


很是喜欢他的散文


简单的文笔中透视出非常真实的生活!值得收藏!


感觉这书很好,封面、纸张、内容都不错,符合我心目中的好书标准。所以不用说,我当然是非常喜欢,非常爱读,我还把这一套书都买了下来,珍藏起来,时不时拿出来看看,那些温暖幽默的文字,让心里很欢喜。


语言诙谐幽默,很喜欢


诙谐幽默!最喜欢里面的“送别”一文


经典作品,读完后满口生香,久久回味不完


大家的作品,绝无虚发,智睿幽默的小品文,推荐阅读,陶冶情操呀。


小小的故事中不乏有大大的道理,感悟颇多啊!!!


读的时候心很静,像被洗涤了


很少读民国时期的文字,不过这一本确实不错!!!!!!!!


梁秋实的书还是值得看的!!!


网上购书第一印象很决定我的购买,实话实话,我非常喜欢这种淡雅的封面,静静地,如同一杯午后的清茶,让人宁静,让人舒服。所以,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了。希望不让我失望。拿到书后,无论是外在的封面还是内力的内容,都很精彩,相当吸引人,非常满意,也推荐爱读书的朋友们来看看。


记录了一些自己生活,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那个年代


只靠了两篇,真的棒


排版也好,还有印一些花,很赞!


书不错,推荐大家买!我们的书都在当当上买的。


很好,很喜欢!这些人都是见过世面的人,都是洞察世事的人。文字很是清新唯美!


头一次看梁大师的著作,那敢脚^^跟情人约会似的.


美文 适合平静的时候阅读


才看了一节,风格还好啦


因为喜欢,所以一切都好!


大家写的,确实很不错,推荐!


一口气买了十多本书,都很赞,只是快递太不给力了


还不错 啦啦啦啦啦 梁秋实的油


真的很好哦,纸质好,很赞啦!


在书店翻过几页,觉得写得不错,就记下名字买了!


这书是很好看的呀,名著名著,超级喜欢啊 ,真的很好看哦


妹妹买的书,看起来还不错


梁实秋先生的散文很洒脱 这本书配了插图 虽然不多 但是也很好看


梁实秋真是幽默。杂文写得好。陆陆续续在看。


很喜欢这本书,语言朴实有趣,很值得买,可是为什么竟然和「雅舍小品」那本书重复了,泪奔,算是提个醒吧,自己买的时候没注意就是,不过放着也不错,好书,怎么样都能找到去处的。


大家散文确实经典,值得一读再读。


名家写得都是经典的散文哦


一直很喜欢台湾作家和民国作家的散文,这次买的书也一样


闲适小品,诙谐幽默,隽永韵长。


凭着多年的买书经验,可以肯定这是正版的,值得一买。


有些文章不过200字,还非要印到两页上,感觉大片大片的白板很废纸。


还好吧~~~~~~~~~~~


看了之后觉得还好,希望对自己有所帮助


纸质一般,但内容可不一般哦,要慢慢细读才行


是本不错的消闲书,还是觉得梁实秋翻译的《沉思录》好。


平常小事平常说,不经意的一句就能道出一些真理!


我觉得这是一本用来发表作者看法的书,不见得与时代同步。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对某一件事的看法,有点说教


这本书的内容不要说,如果出版社将内图换成彩图,且做成32开的小精装,就成为精品了,该多好。可惜了。


看了几页 挺有道理的


慎购!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这个叫网电通的物流和有足够的话费给客服打电话催的话,可以下单。我第一次买,五天后到货,第二次买,八天后到货。


我看完了这本书,其中以短小散文为主,描写用语颇具智慧,描写理发师、男人、女人等十分精辟,以生活常见的事情入手写的深入我心,我个人觉得比偷影子的人等更具艺术价值,纸质也还不错,所以梁实秋先生的作品对于想要提升自己修养或人生价值来说必读。


还不错,内有点小错误,是编辑的问题。


人生如此,生活总结的具体、理解观察的细微。如果上小学读到此书,人生不会如此。


这是一本书名难得出东莞我内心的书,毫不犹豫买下,人生本来如寄,这句话让人感触良多。慢慢看


内容很好,喜欢梁实秋的文笔


首先快递非常给力,昨晚下单,今天下午就到了!然后是这次的满一百送五十的活动非常优惠,适合我们爱看实物书籍又囊中羞涩的人!再是书本的质量很不错,字体适中,封面不张扬,看着很舒服!如果非要提点建议的话,希望能随书赠送一张书签,这样看书就更方便啦!


内容很丰富,闲暇时喝茶看书,让我们的心情可以很放松,带我们进入作者的那个时代。


书不错 喜欢梁秋实的可以看看


无事才读书,功利化社会。


纸张太差了 字看上去怪别扭的


早就收到了,可是一直没时间看。书 不错


书挺好的,质量不错,包装也好看。至于内容,见仁见智。


文章值得推荐,很有深度


有智慧,有内涵,同时不失幽默风趣,大师作品,不会失望。


读了大半,短片小散文的汇聚,总体内容感觉还行,作者有些思想已被时间掩盖比如佣人这篇,其中关于女人 男人的两篇文章着实透彻。爱极了极简封面设计,浅黄色封面其实树皮,真实的封面是白色为底,附书名、作者名,再无任何修饰,个人认为足矣


确实是好书,值得购买。


讲述人生道理的一本书


人生啊人生


简洁的一本闲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