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金品30部花季 雨季
2008-10
新世纪
郁秀
415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儿童文学 2008年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30周年。从1978年迄今的30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包括中国儿童文学突飞猛进的时期。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变化,带给儿童文学全新的精神资源、创新机制与宽松的创作环境,与此同时,以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刘心武的校园小说《班主任》为代表,儿童文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积极参与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直接投入当代亿万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与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30年间的优秀作品,已经影响了中华民族整整两代人。从中国儿童文学史的高度鸟瞰,我们可以毋庸置疑地说:改革开放30年的儿童文学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成绩最显著的时期。改革开放30年的儿童文学给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内涵与十分宝贵的经验。 首先是儿童文学观念的变革。 儿童文学说到底就是为儿童的文学。但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一个长时期内,我们却不能为儿童服务,而是与整个成人文学捆绑在一起,为“运动”与“中心”服务,因而远离儿童的所谓“儿童文学”,儿童也就必然远离了它,十年“文革”更是达至极致。“以儿童为主体”,这是改革开放30年儿童文学观念的根本转变。将儿童文学从以成人意志、成人教育目的论为中心转移到以儿童为中心,也就是以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与接受对象为中心,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有了这一变革,改革开放30年儿童文学才有可能出现对“教育儿童的文学”之类的将儿童文学视为单一教化工具观念的挑战与超越,才能出现“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要为儿童打下良好的人性基础”、“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儿童文学的双逻辑支点”、“儿童文学的童年情结”、“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儿童反儿童化”、“儿童文学的成长主题”等等一系列执著儿童文学自身本体精神的学术话语与基本观念的探讨和建设。从整体上说,改革开放30年儿童文学经历了回归文学:回归儿童:回归(作家创作)个性的三个阶段,但其核心则是回归儿童,让文学真正走向儿童并参与少儿精神生命世界的建设。“走向少儿”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儿童文学高扬的美学旗帜。“走向少儿”的中国新世纪儿童文学,必将在实现自我价值与艺术个性自觉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康成长产生更加深广的影响。 其次是创新意识的激扬。 创新即突破、超越、探险,创新是文学的活水、动力、加速器。创新意识作为人类独有的高贵品质,可以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照亮生活也照亮精神,照亮小说也照亮童话、诗歌、散文。创新精神如同严文井笔下那一曲永不停歇的“小溪流的歌”,绕过“下次开船港”,不知疲倦地去破译一个个“宝葫芦的秘密”,带给儿童文学不断的惊喜与收获。于是,改革开放30年儿童文学才有了曹文轩坚守古典、追随永恒的《草房子》,秦文君贴近现实、感动当下的《男生贾里全传》,张之路集校园、科幻、成长于一体的《非法智慧》,董宏猷跨文体写作的《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沈石溪全新的动物小说《狼王梦》,杨红樱、郑春华独创品牌的《淘气包马小跳》、《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才有了金波的诗体童话、郑渊洁为代表的热闹型童话、冰波的抒情型童话、张秋林的小巴掌童话以及成长小说、动物小说、双媒互动小说才能出现旗号林立、新潮迭出的创作景象,高举起大幻想文学、幽默儿童文学、大自然探险文学、少年环境文学、生命状态文学、自画青春文学等一面面创新旗帜。创新意识为改革开放30年儿童文学提供了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与文学标杆。 第三是队伍与阵地的扩大。 30年前,百废待兴的中国,嗷嗷待哺的青少年只有两家少儿读物出版社,20个儿童文学作家,200个儿童读物编辑,每年仅出200余种少儿读物,而且多数是旧版重印,那真是个令人万般无奈且酸楚的现实。而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跨越式的发展,今日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儿童文学、儿童读物出版大国,并正在向强国迈进。现在全国(以下数字未含台港澳)有34家专业少儿读物出版社,并有130多家出版社尤其是各地的教育出版社都设有少儿读物编辑室,目前国内570多家出版社中有520多家争相出版少儿读物,并有140多种少儿期刊和110多种少儿报纸。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少儿图书的年出版品种已由过去的200多种发展到每年1万多种,年总印数由3000万册发展到6亿多册,优秀图书的重版率达到50%以上。2006年,我们还出版了囊括百年精粹的“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这是何等令人鼓舞的业绩!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传播形式,除了传统的纸质媒体,今天更有网络、音像、影视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大面积的传播形式与途径,极大地促进并确保了儿童文学的发展,使亿万小读者真正享受到阅读的自由与快乐。 文学生产的核心是作家队伍。30年前,我国仅有20位儿童文学作家,而且大多已因“文革”封笔多年。而今天,则是一支庞大的生力军。截至2007年,中国作家协会共有会员8129人,其中儿童文学作家有800多人,如果加上各省、市、自治区作家协会中的儿童文学会员作家,则已达到3000多人,其中骨干作家有1000多人。综观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我们大致可以将儿童文学作家分为五代。令人欣慰与感动的是,改革开放30年的儿童文学,我们曾经拥有过“五世同堂”的鼎盛局面,五代作家为繁荣发展改革开放30年的儿童文学同心协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五代作家,第一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文学启蒙的一代,代表人物有叶圣陶、冰心、茅盾、郑振铎等,第一代主要是开创之功、奠基之功,而且一开局就是大手笔;第二代是三四十年代战争环境中革命和救亡的一代,代表人物有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贺宜等,他们用文学直接切入现代中国的社会形态和革命救亡等时代命题;第三代是共和国“十七年”运动语境中的一代,代表人物有金近、任大霖、葛翠琳、洪汛涛、鲁兵以及孙幼军、柯岩、金波等,他们创造了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原创生产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同时在文学配合“中心”、“运动”的复杂背景下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民族化追求;第四代是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终于迎来改革开放的一代,代表人物有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葛冰、沈石溪、董宏猷、黄蓓佳、班马、周锐、冰波、郑渊洁、郑春华等,他们的特殊人生经历铸就了他们对儿童文学的文化担当与美学品格的执著坚守,他们不但是改革开放30年间,也是新世纪未来中国儿童文学的中坚与核心力量。 创建新世纪儿童文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需要后起之秀与后备力量源源不断的补充。令我们深感欣慰的是,那些“60后”、“70后”、“80后”以及在“低龄化写作”中涌现出来的年轻作家,正在踊跃加入到儿童文学中来,有的已是儿童文学界响当当的“品牌”、“大腕”,他们正是中国儿童文学风华正茂的第五代作家。第五代作家的创作大致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如今正在成为中国儿童文学最具创造力、影响力与号召力的群体。在他们中间,寄予着中国儿童文学的希望。 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近代民主革命从这里发起,第一次改革开放从这里起步,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春风亦从这里吹遍全国。为了全面反思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转型:儿童观、儿童文学观转变”规范下的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思潮、文学创新、审美嬗变,全面回顾、检阅儿童文学原创生产的丰硕成果,作为地处改革热土广东的广东省出版集团新世纪出版社,决定与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充分合作,于今年适当时候,在北京或广东联合召开“改革开放30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研讨会”;同时,新世纪出版社特组织编写出版《改革开放30年中国儿童文学金品30部》丛书(以下简称《30年30部》)。《30年30部》既是见证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成就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工程,同时更是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重塑整合的儿童阅读推广工程。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界以实际行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促进新世纪文学繁荣发展而唱响的“第一声鸽哨”。 《30年30部》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以出生年月为序)束沛德、金波、樊发稼、张之路、曹文轩、秦文君担任顾问委员会顾问,由我担任总顾问;新世纪出版社特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王泉根教授为执行主编。 《30年30部》入选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具创造力、号召力、影响力的健在的3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作。毫无疑问,“30部”仅是一个对应时代的数据符号,应该进入的优秀作品绝不仅限于这些。我们想,为历史留下可圈可点的珍品,让阅读点亮一代又一代孩子的童年,用好书塑造他们漫长人生的初始阶段,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引领新世纪儿童文学新主流阅读,这既是我们共同的美学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文化担当。我们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儿童文学事业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还远远不能满足3亿多少年儿童的精神需求,实现儿童文学强国之梦还有许多路要走。 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希望同在。一切全靠我们儿童文学工作者的务实求进、不尚空谈、扎扎实实、多做实事,为中华民族未来一代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儿童是生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我坚信,经历过改革开放30年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是大有作为的。
《花季·雨季》是畅销书《太阳鸟》作者郁秀的一部成名作,打开书页,青春的活力和气息扑面而来。2008年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30周年。从1978年迄今的30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包括中国儿童文学突飞猛进的时期。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变化,带给儿童文学全新的精神资源、创新机制与宽松的创作环境,与此同时,以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刘心武的校园小说《班主任》为代表,儿童文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积极参与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直接投入当代亿万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与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30年间的优秀作品,已经影响了中华民族整整两代人。从中国儿童文学史的高度鸟瞰,我们可以毋庸置疑地说:改革开放30年的儿童文学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成绩最显著的时期。改革开放30年的儿童文学给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内涵与十分宝贵的经验。 在《花季·雨季》中,她以风趣诙谐而不失童真的语言,恰当好处的心态与细节描写,朴实亲切的文风,从容不迫的讲述着高中生活中我们所熟悉而陌生的一切,自然而然的展现出新新人类张扬、亮丽的一面。 深圳少女郁秀在她16岁的花季,开始悄悄写下中学时光的生活,居然写成一部30多万字的青春派小说。此书在去年全国书市上销量第一,已成为中学生争相传阅的畅销书。请读一读《花季·雨季》吧,看看中学生怎样描述自己的生活,又是怎样看待父母、老师和社会。成年人读了不仅会感到身心年轻了许多,也会对当代中学生刮目相看。
郁秀,祖籍上海,1974年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10岁随父母工作调动移居深圳。自幼喜爱文学,16岁创作长篇小说《花季?雨季》,风靡全国。《花季·雨季》多年据畅销书榜首,获中宣部全国“五个—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连环画等,并出版郁秀盲文版。1995年郁秀留学美国,1999年毕业于加州州立大学金融专业。四年大学生活之后仍钟情于文学创作,出版长篇小说《太阳鸟》、《美国旅店》、《不会游泳的鱼》。
一 我这30年十六岁的花季只开一次二 郁秀金品花季·雨季三 评论师长必读/孙云晓四 创作年表五 作品主要获奖记录
一、我这30年 十六岁的花季只开一次 席慕容的这句“十六岁的花季只开一次”,是我们这代人最为熟知的诗句。说是熟知,其实一知半解。如我中学作文最常用的开头总是“时光飞逝,寸金难买寸光阴”这种醒世恒言,现在想来那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那会儿有太阔绰的青春可以挥霍。又如小时候认字,学到“仁”字,老师告诉我们:两个人的相处之道就是“仁”。小孩子哪里理解得了这个哲理。成年后我才体会到“时光飞逝”,体会到“仁”,体会到“十六岁的花季只开一次”的真正含义! 这些认识在此时更是备感深刻! 十六年后的今天,进入“而立”之年的我坐在书桌前,借这次《花季·雨季》再版的机会又一次翻阅这部我十六岁时的作品,重新拾起成长中那些被遗忘的细节,如同一个成年人某日突然心血来潮收拾儿时的物件,充满对往事的祭奠,心情是那么的复杂。时而感动,那真是一个一去不返的纯真年代;时而自嘲,笑话自己,那时我真逗,怎么会这样看问题;时而羞恼,因为自己年少无知而写下可笑的文字。随着成长,随着知识和经历的丰富,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过去我认为是对的东西,现在可能被我淘汰;而过去不曾被我认识的问题现在也许正是我思考的中心。但无论什么心境,成年的我却都只能旁观,无法干涉,无法纠正。无论它多么幼稚可笑,但它是一种存在。
因为《花季·雨季》的缘故,我有许多与当今中国青少年接触的机会。他们常常问我最想对他们说的是什么,面对他们扑面而来的青春,我真的会常常想起“十六岁的花季只开一次”这句诗。这也正是此刻我最想说的话。从写《花季·雨季》到现在已经又是一个花季年华的逝去。现在重新回忆那些岁月,仍然使人感到一种心灵的震颤。 ——郁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