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谭文丽 编 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作者:

谭文丽 编  

页数:

231  

内容概要

  《小学教师专业学习丛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旨在促进学生对教育科学理论的同学生经验、教育实践以及最新研究成果之间的联系,尽力使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建构意义、综合把握和灵活运用。通过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发展学生对“人”和教育工作正确的认识能力、从实践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使课程既能为师范生的“职业之旅”奠定专业基础,又能帮助教师在终身学习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认识小学语文课程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第二节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第三节 语文课程的目标第四节 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第二章 钻研小学语文教材第一节 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第二节 钻研小学语文教材第三节 创造性使用教材第三章 指导小学语文学习第一节 小学语文学习心理第二节 识字写字学习心理第三节 阅读学习心理第四节 习作学习心理第五节 口语交际学习心理第四章 走进小学语文教学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第四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第五章 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含义与功能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类型与方法第三节 小学语文的学习评价第六章 当好小学语文教师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后记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4.小学语文学习中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是指对过去经验和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的意向和观念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语言调节下所展开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想象力是人脑在现实刺激物的作用下,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和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  (1)小学生语文学习中想象力的特征  ①有意想象迅速增长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有时有较强的随意性;中年级学生的想象,无意想象开始减少,随着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有意训练,小学生想象活动的有意性、目的性迅速增强。例如:在看图作文中,合理想象的训练;在阅读课文时的边读边想象。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想象时主题的模糊性和易变性等情况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这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足有关。  ②想象的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加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以模仿他人为主,具有复制和再现的性质,创造加工的成分不太多。随着教学的影响,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发展,学生对表象的创造性改造能力增强,不但再造想象中富有创造性的成分,以独创性为特征的创造想象也日益发展起来。  ③想象的深刻性逐步发展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具有形象性与直观性,有时还十分生动有趣,但是缺少深刻性。  中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在保持形象性的同时概括性与深刻性得到发展,内容也更加丰富。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