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丛书

方守默 等编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作者:

方守默 等编著  

页数:

143  

内容概要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分为五章,主要讲述了捧走诺贝尔奖女强人的故事;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获得者的故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故事;诺贝尔和平奖、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故事。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由方守默、段丽斌、胡叶编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捧走诺贝尔奖女强人的故事
居里夫
赛珍珠——珀尔·布克
昂山素
塞尔玛·拉格勒夫
旺加里·马塔伊
第二章 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
杨振宁
李政道
丁肇中
朱棣文
钱永健
第三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获得者的故事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
马里奥·卡佩奇
威廉·康拉德·伦琴
维尔纳·海森堡
罗杰·科恩伯格
第四章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故事
罗曼·罗兰
乔治·萧伯纳
威廉·福克纳
欧内斯特·海明威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
川端康成
索尔·贝娄
第五章 诺贝尔和平奖、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故事
马丁·路德·金
纳尔逊·曼德拉
科菲·安南
威廉·夏普
约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

章节摘录

居里夫人 人物简介 玛丽·居里,人称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被传为美谈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卓越的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1903年她和丈夫比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因在放射化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艰难的求学之路 玛丽·居里原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1867年11月出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中学教员的家庭里。小玛丽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由于子女多,经济来源有限,母亲又长年生病,小玛丽只好交由大姐照顾。后来,母亲和姐姐都相继去世了,家庭生活更加困难。艰难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玛丽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使她从小就磨炼出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刻苦,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上小学时,她每门功课几乎都是第一名,并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由于家境困难,她无法进入高等学府完成学业。 玛丽17岁时开始做家庭教师自食其力。在此期间,她坚持自修高中的各门功课,为考人大学作准备。她24岁时凭借自己自学的知识终于考入了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当时的巴黎大学女学生很少,玛丽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很快就引起人们关注。对于别人的好奇和议论她不屑一顾,冷若冰霜的外表,拒人于千里之外,令人不敢轻易接近。她用做家教时积攒下来的微薄收入,租了一间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有时她冻得睡不着觉,就拿把椅子压在身上取暖。这种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是许多男子汉都难以做到的。由于品学兼优,她26岁时获得了华沙“亚历山大奖学金”600卢布,她得以进一步深造。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她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而刻苦学习。虽然她体质瘦弱,但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令同学们羡慕,教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就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的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取得物理学学士学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成绩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 玛丽在完成钢铁的磁性研究的科研任务时,结识了青年科学家比埃尔·居里。为科学献身、为人类造福的共同理想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婚后的居里夫人在学业上更加优秀,不仅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又如期完成了钢铁的磁性研究的科研任务。 镭的发现 居里夫人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是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在她之前,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就在科学实验中,发现了一些放射性元素的特殊本领。比如铀和铀盐,能自动地、连续不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能透过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它同伦琴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情况下,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 放射性元素向外辐射的能量从何而来,居里夫人决心揭开这个奥秘。居里夫人设计了一种不仅能够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够测定出未知的放射性元素的仪器。 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觉得夫人的研究意义重大,停下自己的研究课题,参与进来。夫妇俩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放射性强度远远超过了铀的物质。为了表达居里夫人怀念故土波兰的爱国情怀,她将这种物质取名为钋。钋的词根和波兰的词根相同。几个月后,居里夫妇又发现了另一种新的放射性物质:镭。 为了提炼出纯净的镭,居里夫人到处寻找含有镭元素的沥青矿石残渣。这种矿石中镭的含量不足百万分之一,他们需要大量的矿石原料。1898年,他们获得了奥地利政府馈赠的1吨沥青矿石残渣,并在以后的三年零九个月里,千方百计搞到了更多的矿石残渣。他们在极其简陋的工棚里,夜以继日地辛苦工作。1902年底,他们终于从数吨的矿石里提炼出百1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镭是一种极难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它虽然不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放射性元素,但却是放射性最强的元素。这个发现使镭成为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 1903年,居里夫人向巴黎大学提交了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她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时,居里夫人刚满36岁。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居里夫人在化学学上的重要贡献是放射化学专著:《放射性专论》。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1910年,居里夫人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1911年,居里夫人因此获得诺贝尔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朴实无华、不求名利的一生 居里夫人一生朴实无华,不求名利。她一生共获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而她却把获得的诺贝尔奖的奖金和其他奖金都无私地分配给别人。最难能可贵的是,她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每克价值高达75万金法郎的镭,无偿地赠送给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她死于恶性贫血症,这与其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有关。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悼念词中高度地评价了这位杰出女性的成就和高贵人格。他说:“当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作出的贡献。 P2-5


编辑推荐

方守默、段丽斌、胡叶编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选取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故事,它向我们讲述了名人获得成功的历程。在这些科学家中,无论是出生名门望族还是自幼家境贫寒,他们都能在自己的兴趣中树立自己的伟大理想,坚定专注地崇尚科学,并以顽强的毅力去实现它,他们在科学面前所表现的执着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去感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丛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