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读史观天下-汉书解读

张新科|主编:白玉林//曾志华//张新科 云南教育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云南教育  

作者:

张新科|主编:白玉林//曾志华//张新科  

页数:

390  

内容概要

《汉书》是我国古代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史学兼文学巨著。也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作者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彪之子。司马迁《史记》传世之后,先后有刘向、扬雄等十多位学者加以续写。到了东汉初年,班彪认为前人续写《史记》之作多鄙俗,不足以继承司马迁,所以采集前朝遗事,作《史记后传》数十篇。班彪死后,班固继承父亲遗志,又对班彪作史体例大力创新。他不满于司马迁将西汉帝王编于百王之末,置于秦始皇和项羽之后.决意采取断代为史的方式,专写西汉二百三十年(前206一公元23)历史。
班固著史之初,曾受人诬陷,以私改国史之罪名而下狱,幸得其弟班超奋力营救,加之其所写之史受到汉明帝赏识,班固不但被释放。而且被授为兰台令史,享受较为优厚的著史条件,潜心著述二十多年,终于将《汉书》基本写咸。汉和帝永元四年(92),班固因事被连累下狱,并死于狱申。当时,八表及《天文志》还未完成,和帝诏令班固之妹班昭续写而咸。
《汉书》可谓凝聚了班氏一家两代三人的心血,全书一百卷,八十万字。班固根据西汉政治的实际状况,删去《史记》的世家一体。而设立纪、表、志、传四体,共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传。帝纪自高帝至平帝,为《汉书》的纲领;八表谱列要史,具有纵向打通的意义;十志分述典章文化,具有横向贯通的作用;而七十篇传列叙西汉一代重要人物及历史本末。
班固将西汉开国帝王刘邦之高帝纪置于开篇,而将篡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的王莽置于结尾。
《汉书》在继承《史记》基础上设立的体例基本为后世正史所承续,在我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书籍目录

1.西汉历史上共有多少位皇帝?
2.刘邦年轻时是怎样的一个人?
3.刘邦是怎样起兵于沛的?
4.刘邦立为沛公后为什么要祭蚩尤?
5.楚怀王为何派刘邦而不派项羽攻打咸阳?
6.在西进咸阳的路上,刘邦是如何夺取陈留的?
7.刘邦是怎样先入咸阳的?
8.刘邦为何得到关申人民的拥护?
9.项羽“三分关中”是怎么回事?
10.楚汉战争前期双方军事形势如何?
11.刘邦为什么给“义帝”发丧?
12.彭城之战是怎么回事?
13.刘邦是如何平定燕王臧荼叛乱的?
14.刘邦为什么要巡游云梦?
15.刘邦为什么不宿柏人县?
16.刘邦是如何平定陈稀叛乱的?
17.刘邦是如何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的?
18.刘邦是如何平定韩王信叛乱的?
19.西汉与匈奴“和亲”始于何时?
20.刘邦为什么给雍齿封侯?
21.汉初为恢复社会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
22.西汉政府为什么将关东强族、豪杰迁于关中?
23.刘邦即位后对待儒学的态度有何变化?
24.刘邦衣锦还乡对丰沛故地有什么特殊政策?.
25.刘邦是怎样去世的?
26.汉高帝所封的十八功臣侯有哪些人?
27..“鸿鹄之志”一词是怎么来的?
28.赵王武臣、燕王韩广是什么样的人?
29.项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30.陈嬰之母是怎样劝阻陈婴称王的?
31.宋义一个什么样的人?
32.赵军的伙夫是怎样说服燕放了赵王武臣的?
33.李良为什么反赵?
34.魏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5.田儋、田荣是什么样的人?
36.班固是怎样评价吴芮的?
37.季布为什么能够忍受髡钳而活下来?
38.为什么说季布的名声是曹丘生为他传扬出来的?
39.《汉书》为什么把栾布、田叔比作“古烈士”?
40.蒯通游说徐公是怎么回事?
41.蒯通游说韩信是怎么回事?
42.蒯通是怎样推荐东郭先生和梁石君的?
43.汉惠帝是怎样的一位皇帝?
44.吕后称制反映了汉代怎样的社会风气?
45.少帝刘恭是怎么被废的?
46.“诛诸吕”是怎么回事?
47.班固是如何评价吕后的?
48.齐王刘肥为什么能够逃脱吕后的迫害?
49.“三赵王”被废是怎么回事?
50.陆贾是如何为陈平出谋划策的?
51.平原君朱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2.冒顿是怎样统一蒙古草原的?
53.宋昌是怎样劝说汉文帝入京即位的?
54.汉文帝是如何“躬修俭节”的?
55.汉文帝对秦代刑罚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
56.汉文帝为什么诛新垣平?
57.何谓“秘祝”之官?汉文帝为什么废除它?
58.汉景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做了哪些贡献?
59.吴王刘濞怎样与汉中央政权有了裂缝的?
60.吴楚“七国之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61.鲁人穆生是怎样“见几而作”的?
62.伍被是怎样与淮南王谋划反叛的?
63.周仁、张欧是什么样的人?
64.粱孝王刘武为什么有非分之想?
65.晁错为什么被称为“智囊”?
66.冯唐是怎样荐举魏尚的?
67.河间献王刘德为什么谥号为“献王”?
68.江都易王刘建是怎样骄淫失道的?
69.胶西于王刘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0.赵敬肃王刘彭祖为人如何?
71.广川王刘去与王后阳成昭信是如何残忍杀人的?
72.文翁是如何治理蜀郡的?
73.郅都为何不救景帝的宠妃贾姬?
74.郅都是如何治理济南郡的豪强的?
75.汉朝的列侯宗室为何将郅都称为“苍鹰”?
76.郅都为汉朝立有大功,却为何会被处死?
77.汉武帝在举贤良对策诏书中提出了哪些问题?
78.为什么说董仲舒“始推阴阳为儒者宗”?
79.如何评价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
80.儒生赵綰、王臧因何自杀?
81.汉武帝是如何提高儒学地位的?
82.汉武帝镇压了哪些诸侯王叛乱?
83.汉武帝是如何抑制相权的?
84.汉武帝为什么罢免太尉一官?
85.汉武帝在任命军事将领方面有什么特点?
86.颜异是怎么被处死的?
87.汉武帝为什么任用酷吏?
88.在加强中央集权过程中,汉武帝为何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89.汉武帝为打击商人、解决财政困难采取了什么政策?
90.汉武帝时期进行了哪些币制改革?
91.“马邑之谋”是怎么回事?
92.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取得了哪些军事胜利?
93.汉武帝是怎样开发西北边地的?
……
附录一 西汉世系表(包括五莽和刘玄)
附录二 西汉大事年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而今风雨不调,百姓不足,每有一事发生,群臣异口同声,这大概不是很美吧。”群臣闻言,全都大惊失色,侍中奉车都尉甄邯即时宣布罢议。当时孙宝派遣官吏迎接母亲,母亲半路生病,留在弟弟家里,只有妻子儿女来京。司直陈崇以此事上奏孙宝,孙宝对说自己年龄老迈,心志惑乱,为妻子儿女营谋,如陈崇所说。孙宝因此免官,最后死在家里。388.毋将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毋将隆,字君房,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兰陵镇)人。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在内领尚书事务,在外主管兵马,就按照以前的惯例设置从事中郎,参与谋议,奏请毋将隆担任此职,迁为谏大夫。汉成帝末年,毋将隆上疏,奏请征召定陶王刘欣回国邸。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下诏立定陶王刘欣为皇太子。毋将隆迁为冀州牧、颍川太守。公元前7年,刘欣即位,是为汉哀帝。毋将隆以高第入朝为京兆尹,后迁为执金吾。其时侍中董贤贵幸,皇帝派中黄门发武库兵,前后共十余人护送董贤和皇帝的乳母王阿回家。毋将隆上疏奏事说,武库兵乃天下大公,而董贤是便僻弄臣,王阿是私恩微妾,不能假公济私。皇帝见书很不高兴。不久傅太后派谒者购买官婢,都以便宜的价钱买回,又买了八个执金吾的官婢。毋将隆就上疏说,傅太后出的价钱便宜,请她再加钱。皇帝下诏丞相、御史大夫,左迁毋将隆为沛郡都尉,后迁为南郡太守。王莽少时,倾慕毋将隆的名声,与他交往,毋将隆却不十分归附他。汉哀帝去世后,王莽秉政,让大司徒孔光上奏说,毋将隆做冀州牧时审理中山冯太后案件,使无辜之人遭受冤枉,不应该在国中任职。这件事本是当时的中谒者令史立、侍御史丁玄考察经典文献后,与毋将隆一起联名上疏的。因此,这时正做太仆的史立、泰山太守的丁玄,以及毋将隆全部被免职,迁徙到合浦(今广西合浦东北)。389.何并是怎样处理王林卿事件的?何并,字子廉,其祖父凭借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吏从平舆(今河南平舆西北)迁到平陵。何并做郡吏,官至大司空掾,侍奉何武。何武认为他志节高尚,举荐他能处理繁杂的事务。何并因此担任长陵令,经过他的治理,长陵路不拾遗。起初,邛城太后①外家王氏受到宠幸,侍中王林卿交通侠客,倾动京师。后来,王林卿犯法免官,而他的宾客更多。他到长陵上坟,就留下与人宴饮数日。何并害怕王林卿犯法,亲自上门谒见,请他早曰回去。原来王林卿曾经杀死奴婢的情夫,把他埋到自家的冢舍,对此何并全都知情,只是因为那是往事,又见他新近免官,所以不想逮捕他,但不愿他留在长陵。看到王林卿答应回归,何并就派遣官吏送他,又想到王林卿素来骄奢,便准备了兵马以备不测。果然王林卿去而复返,命令骑马的奴仆到官曹,拔出刀剑剥掉建鼓鼓皮。于是何并就带领官吏兵丁前去追赶,追了数十里,王林卿感到事情紧迫,就让奴仆戴上自己的帽子,穿上自己的锦衣,冒充自己,然后坐车跟随童奴,身穿便服从小路逃走了。到天黑时,何并追上他们,捆绑住冒充的王林卿。该奴仆就说了自己的身份,何并心里明白王林卿已经逃脱,故意说:“王君困窘,自称奴仆,想要免死吗?”于是命人斩掉他的头颅,与王林卿所剥建鼓一起悬挂到都亭下,然后上疏说,故侍中王林卿杀人埋到自家冢舍,命令奴仆剥掉官曹建鼓鼓皮,官吏百姓都感到惊骇。王林卿亡命江湖,众人议论纷纷,以为他真的死了。成帝太后因为邛城太后喜爱王林卿,听到此事为之涕泣,并告诉了汉哀帝。哀帝问明情形,认为何并做得好,就升迁他为陇西太守。


编辑推荐

《读史观天下:廿五史解读•汉书解读》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读史观天下-汉书解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