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话说电影

沈寂 上海三联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上海三联  

作者:

沈寂  

页数:

180  

Tag标签:

无  

前言

  前不久,接到沈寂先生打来电话,他告诉我,他又有一本新书已经脱稿准备付梓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在为他高兴之余,自然也对他老而弥坚的敬业精神肃然起敬。  沈寂先生是上海电影界的一位前辈,今年已届84高龄,但仍笔耕不辍,每有有关上海和香港两地电影历史和人物的著述问世。从49年到52年,沈寂先生曾在香港电影界从事编剧工作,写过不少电影剧本,如《狂风之夜》、《神·鬼·人》、《中秋月》、《一年之计》等等,和当时香港许多著名导演有过合作经历,是一位多产作家。1952年,因参加爱国活动,他和刘琼、舒适、白沉等著名香港影人被港英当局无理驱逐,后来一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编辑、编剧,直至退休。  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沈先生在电话里告诉我,他的那本新书即是为此有感而发,书名就叫做《话说电影》。  这是他至今的第几本著述,我已经数不清了。他过去的作品,除了电影剧本以外,还有小说和著名影人的传记,比如长篇小说《上海大亨》、《哈同外传》,传记文学《一代影星阮玲玉》、《一代歌星周璇》等等,都是读者十分熟悉和喜爱的。在现下上海电影、乃至中国电影的同仁圈里,恐怕已经很少有人能像沈寂先生那样手头掌握着那许多关于中国电影历史的亲历资料,也很少有人能像沈寂先生那样在记忆里留存着那许多关于中国电影历史的鲜活影像了。所以,圈内有人赞誉他是一部早期中国电影史的活字典,我觉得一点也不过份。  然而沈寂先牛为人处世一向平和低调,不事张扬,处处体现出一位历尽坎坷、况味人生的长者特有的风范。我和沈寂先生的交往并不频繁,一则他是前辈,高山仰止;再则,他只是埋头奉献,不求显达。我和沈寂先牛初次交往,是在骏祥先牛逝世以后我勉为其难地接过《上海电影志》编撰任务的时候。那时候,对于编撰这部涵盖一百年上海电影历史的志书来说,我感到最吃力的莫过于其中的第九编——人物。尤其是一些早期人物,由于历史文字资料的不足,常常使我们陷于模棱两可的地步。在这种境况下,和中国电影众多早期重要人物有过广泛合作和交往的沈寂先牛自然就成了我们经常叨扰的对象,而只要我们找上门去,沈先牛总是热情接待,不吝赐教的。但是,当我有意请他出山担任编委的时候,他却婉言谢绝了,足见他虚怀若谷的品性。  这一次,他依然一如既往。他在他的这《话说电影》稿的最后这样写道:“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我离开香港已有45年。我在香港三年,是我电影创作道路上的黄金时期。我编写了虽不多也不少的电影剧本,对香港电影有并不大也不小的贡献;拍成的影片不是经典却享有世界荣誉。人生似梦,往事如烟,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在我个人只留下点滴失落的同忆,我也只能在回忆中自慰自嘲,自得其乐罢了。”  是啊,“人生似梦,往事如烟”。但我想,在这里展现出来的,决非“自慰白嘲”,也决不止“自得其乐”。其实在这《话说电影》稿里,流淌在先生笔下的那些人物和往事,大都是迄今鲜为人知的真情实感。非但有趣,而且极具人文价值,对于我们从细微处进一步了解中国电影辉煌而又坎坷的百年经历,无疑又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沈寂先生嘱我为之作序,我实在愧不敢当。瑾以一个先读为荣的后生晚辈,在这里向沈寂先生新作的问世表示衷心的祝贺,并祝先生健康长寿,永葆著祺。

内容概要

本书是涵盖了一百年上海电影历史的志书。上海电影老前辈沈寂先生以自己掌握着的许多关于中国电影历史的亲历资料和记忆里留存的关于中国电影历史的鲜活影像撰写了此书。其实在这本书稿里,流淌在先生笔下的那些人物和往事,大都是迄今鲜为人知的真情实感,像是电影皇后蝴蝶的冤屈,一代歌星周旋的隐事等。非但有趣,而且极具人文价值,对于我们从细微处进一步了解中国电影辉煌而又坎坷的百年经历,无疑又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书籍目录

序(吴贻弓)中国电影一百年纪念 海上电影百年辉煌 中国电影的奠基人郑正秋 影剧先锋应云卫 电影艺术大师费穆 锲而不舍的吴永刚 石挥这一辈子 舒适的哀乐人生 明星公司的“四大金刚” 无声片里的歌声 “天一”的四个“第一” 众女侠幕后悲欢录 大导演话说阮玲玉 电影皇后胡蝶的冤屈 一代歌星周璇的隐事 从《武训传》到《宋景诗》 赵丹、石挥说“洋相声” 友情结晶《李时珍》 电影编剧梁信记得我香港回归十周年 电影双城记 香港电影开拓者黎民伟 听程步高谈影坛旧事 朱石麟送给我奖章 我与香港电影

章节摘录

  中国电影一百年纪念  海上电影百年辉煌  1913:中国第一部故事片诞生  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1905年,北京拍摄了京剧名伶谭鑫培主演的戏曲纪录片,推开了中国电影宫殿的大门。1913年,中国电影的摇篮——上海,摄制出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矗立在银光大道上熠熠生辉的里程碑。  1913前的夏秋之交,提倡新剧的剧评家郑正秋和酷爱戏剧的洋行职员张石川,为了开拓我国电影大业,敢冒失败的风险,向亚细亚公司承包,自组公司,自编自导,找来文明戏演员,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拍摄成抨击封建婚姻的《难夫难妻》,于9月24日在南京路新新舞台,与记录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的《上海战争》同时公映。这就是我国第一部故事片。  郑正秋在编导了《难夫难妻》后,转而去从事他“改革社会、教化民众”的新剧运动。张石川拍摄了《难夫难妻》之后,继续在亚细亚影戏公司导演了不少无聊的滑稽短片。直到亚细亚公司关门,张石川在从商之余仍不忘电影,于是在1916年,他与管海峰合作组成幻仙影片公司,拍摄当年郑正秋想导演而未成的舞台剧《黑籍冤魂》。每一幕拍一本。演员有查天影、洪警铃和他自己。这部揭露帝国主义在中国贩卖鸦片毒害人民的影片,放映后自然引起轰动,甚至七年之后还重映四天,成为我国电影诞生十周年之际主题鲜明、反映现实的成功之作。  1920年,上海发生洋行买办阎瑞生图财害命、勒毙妓女王莲英的新闻,喧噪一时。新舞台将此改编为文明戏,场场客满。洋行船员陈寿芝便与同行邵鹏、徐欣夫等一起集资,以中国影戏研究所名义委托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拍摄,由杨小仲编剧,任彭年导演。陈寿芝担任主角,起用妓女出身的王采云演王莲英。1921年7月1日在夏令配克影戏院首映,片长十集,为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  ……


编辑推荐

  20世纪初,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目睹外国电影输入中国,这新奇而神秘的活动照相赢得同胞的兴奋和好奇,就产生摄制中国影片的念头。他从德国洋行购买一架木壳手摇摄影机和十来卷胶片,拍摄中国第一部最早的戏曲片《定军山》。八年以后,从神圣而无涯的天宫飞坠下两颗巨星,一颗落在香港,一颗落在上海。在这两颗巨星的璀璨光辉照耀下,渐渐升起中国电影史庄严而沉重的序幕。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著名电影老前辈沈寂先生有感而发,以自己掌握的许多关于中国电影历史的亲历资料和记忆里留存的关于中国电影历史的鲜活影像,撰写了一部早期中国电影史的活字典——《话说电影》。翻开本书,带您走进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长卷,让您感受早期的电影制作发展片段,和阮玲玉、周旋、蝴蝶等一些著名的电影人幕后的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话说电影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