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会主义在中国

季学明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

季学明  

页数:

533  

Tag标签:

无  

前言

  恳切地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历史相比较,尽管短了一些,但其对人类社会进步的贡献却是巨大的。我们从空想社会主义——英国人莫尔在1516年发表的《乌托邦》算起,至今已是490多年了;如果从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至今也有16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十月革命算起,至今有90多年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定,也有60多年了。在此期间,社会主义世界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遭到过严重的挫折;有高歌行进的顺利发展,也有艰难曲折的探索;前进中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和巨大的生命力,也存在不少有待改革和完善的问题。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尤其是在社会主义世界遭遇到上世纪末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入思考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已成为不容回避的、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不知什么是社会主义将是愚昧的;而搁置论争则不是不辨方向。  当我们回顾社会主义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的时候,尽管出现了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剧变和社会主义苏联解体等重大曲折,但仍可以豪迈地、理直气壮地向世人宣布。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思想像社会主义思想那样深刻、广泛地影响和改交了人类的信念;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内容概要

这是本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专著。重点在于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全书共分十七章。前四章介绍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前,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情况;第七章介绍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哗变与思考;其他各章介绍的都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诞生、探索和发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世界社会主义早期思想的创立与实践 第一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伊甸园”理想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先行者的平生实践第二章 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性和局限性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辉煌开创第三章 世界历史上两次社会主义的激情尝试 第一节 第一个“食蟹者”——巴黎公社 第二节 开拓新纪元的俄国十月革命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进步的历史必然第四章 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由一国向多国发展 第二节 世界殖民地的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第五章 中国社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转换 第一节 最初选择:用资本主义救中国 第二节 “以俄为师”与中国发展道路的第一次转换 第三节 “摸着石头过河”与中国发展道路的第二次转换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探索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早期的构想与实践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的借鉴与创新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第七章 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哗变与思考 第一节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哗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苏联的蜕变 第三节 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分崩离析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须共勉的五大教训 第五节 苏联、东欧剧变对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产生的严重后果和影响第八章 中国社会主义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 第一节 解放思想,为理论创新作准备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正式提出第九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基本走向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初的行动纲领 第五节 新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 第一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 第二节 不断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节 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第五节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第十一章 中国改革:经济体制的重大突破 第一节 确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第二节 建立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体系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节 国有企业长期亏损得到改善第十二章 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的解读与业绩评判 第二节 把历史还给历史:计划经济模式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第三节 市场经济:自主、平等、竞争、开放的经济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坎坷历程第十三章 对外开放:国家外交关系的全面改善和全面发展 第一节 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 第二节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丰富和发展 第三节 对外关系全面发展,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第二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第三节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第五节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第六节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第十五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 第二节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节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第四节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第五节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第六节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第七节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第八节 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第四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意义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若干关系建设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节 “四大文明”共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三 与时并进的列宁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一个转型时期。伴随着又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电力逐渐成为主要的能源,钢铁部门取代纺织部门成为经济的龙头产业,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与这种生产力的跃进成因果,资本主义也从自由竞争时期迈人垄断阶段。帝国主义的形成,不仅进一步激化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等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也使得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逐步形成并不断加深。在这些因素的之下,一个新的时代降临了。  新的历史条件对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任务。面对如何正确地揭示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如何把握时代的内容和走向,如何根据这些过去没有的情况为无产阶级革命制定出合乎实际的战略和策略等一系列问题,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作出自己的回答。正是在这种时代变迁、历史转折的关头,列宁挺身而出,承担起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重任。他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与俄国国情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创立了列宁主义,从而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与时并进的超越。  (一)列宁的革命生涯  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辛比尔斯克城的一个贵族家庭。“列宁”是他从事革命活动后为自己所取的名字,第一次使用是在1901年12月。在俄文中,“列宁”一词的词根与俄罗斯的第二大河流、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河流——勒拿河相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会主义在中国 PDF格式下载



本书回顾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内容比较详细,但是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但是阅读之后还是很有收获的,应该说是为数不多的写社会主义的好书之一。愚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