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心雕龙讲疏

王元化 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作者:

王元化  

页数:

392  

Tag标签:

无  

前言

  新版前言?  这本《文心雕龙讲疏》,最初以《文心雕龙创作论》为书名,于一九七九年初版问世,印行了两版后,一九九二年更名为《文心雕龙讲疏》,又印行了三版。现经我再加校定,并补充了一些材料,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要算是这本书的定本了。?  本书的著述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我青年时代问学于汪公巖先生开始接触本书起,大致的经历如下: 抗战胜利后,一九四六年我在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任教,曾选出《文心雕龙》若干篇为教材。授课时的体会,成为我写作本书的最初酝酿。六十年代初因卷入胡风案件,栖身在上海作协文研所那时,除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和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外,实在也没有其他较有意义的事可以做,能够做。正好由于需要,我开始了《文心雕龙柬释》的写作。前后延续了三四年,初稿全部完成。可是紧接着“文革”开始。稿件被抄走。直到七十年代“文革”结束,原稿才发还。我以近一年的时间进行修改和补充,于一九七八年完稿。书名定为《文心雕龙创作论》,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出书的日期是在一九七九年末,可是当我拿到书的时候,已是八十年代开始了。所以本书的酝酿是在四十年代,写作是在六十年代,出版则是七十年代,至于我再重新加以校订,作为今天这样的本子出版则是二十一世纪的第四个年头了。  我把现在出版的这本书称为定本,只是将它和以前所出的各种本子比较而言。在已出的各本子中,它算是比较完满的一个本子。但我同时也必须说明一下,这本书基本完成于四十年前,倘用我目前的文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去衡量,是存在较大的差距的。但要将我今天的看法去校改原来的旧作,那是不可能的,除非另起炉灶,再写一本新书,由于这个缘故,我对现在这个定本的出版,怀有一种喜忧参半的心情。?  喜的是我不想妄自菲薄,我曾以多年的心血写成的这本著作,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消亡。无论在材料上,方法上,观点上,我在当时是用尽力气去做的,我的劳力并未白费,它们对今后的读者可能还有些参考价值。但我也有感到不足的方面,我没有将我近十多年来所形成的对中国文论的新看法表述在本书中。年龄不饶人,我已八十有四,体弱多病,力不从心了。我只有盼望,新一代学人,超迈我辈,为《文心雕龙》研究作出新的贡献。??  王元化?  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  刘勰的生平事迹史书很少记载,现在留下的《梁书》和《南史》的《刘勰传》几乎是仅存的文献资料。这两篇传记过于疏略,甚至未详其生卒年月。清刘毓崧《通谊堂集o书文心雕龙后》,根据《时序篇》“暨皇齐驭宝,运集休明,太祖以圣武膺*,高祖以睿文纂业,文帝以贰离含章,中宗以上哲兴运,并文明自天,缉遐(熙)景祚。今圣历方兴,文思光被”一段文字,考定《文心雕龙》成书不在梁时而在齐末。所据理由有三: 一、《时序篇》所述,自唐虞至刘宋,皆但举其代名,而特于齐上加一皇字。二、魏晋之主,称谥号而不称庙号;至齐之四主,唯文帝以身后追尊,止称为帝,余并称祖称宗。三、 历朝君臣之文,有褒有贬,独于齐则竭力赞美,绝无规过之词。《书后》又说:“东昏上高宗庙号,系永泰元年八月事,据高宗兴运之语,则成书必在是月之后。梁武帝受和帝之禅位,系中兴二年四月事,据皇齐驭宝之语,则成书必在是月之前。其间首尾相距,将及四载。”这一考证经过近人的研究,已渐成定谳。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根据此说进一步考定刘勰于齐明帝建武三、四年间撰《文心雕龙》,时三十三四岁,正与《序志篇》“齿在逾立”之文相契。从而推出刘勰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约当宋泰始初年(公元四六五年)生,至梁普通元、二年间(公元五二?*或五二一年)卒,得年五十六七岁。至此,刘勰的生平才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轮廓(关于刘勰的卒年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就在这个基础上,参照《宋书》、《南齐书》、《梁书》、《南史》并《梁僧传》中有关资料,加以对勘,写成《梁书刘勰传笺注》。这篇笺注虽不越《梁书》本传范围,但对刘勰的家世及其在梁代齐以后入仕的经历,都有相当丰富的增补。上述研究成果提供了不少线索,但仍留了一些问题尚待解决。这里首先想要提出刘勰的身世问题。?  《梁书》本传说到刘勰的家世只有寥寥几句话:“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灵真、刘尚二人,史书无传,事迹已不可考。但是我们从这里知道灵真为宋司空秀之之弟,而秀之又是辅佐刘裕的谋臣刘穆之的从兄子。根据这条线索,就可以从刘穆之、刘秀之两传来推考刘勰的家世了。杨明照《本传笺注》曾参考有关资料,制出刘勰的世系表?①。《本传笺注》分析刘勰的世系表说:“南朝之际,莒人多才,而刘氏尤众,其本支与舍人同者,都二十余人,虽臧氏之盛,亦莫之与京。是舍人家世渊源有自,其于学术,必有启厉者。”这里所说的臧氏,亦为东莞莒人,是一个侨姓大族,其中如臧焘、臧质、臧荣绪、臧严、臧盾、臧厥等,史书并为之立传。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称:“自江左以来,其文学之士,大抵出于世族。”?②其中所举能文擅名的士族,舍琅邪王氏、陈郡谢氏、吴郡张氏、南兰陵萧氏、陈郡袁氏、东海王氏、彭城到氏、吴郡陆氏、彭城刘氏、会稽孔氏、庐江何氏、汝南周氏、新野庾氏、东海徐氏、济阳江氏外,就有东莞臧氏在内。《本传笺注》虽然没有明言刘勰出身士族,但以之比配东莞臧氏,似乎认为刘勰也是出身于一个士族家庭。这种看法在王利器《文心雕龙新书序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序录》作者直截了当地把刘勰归入士族。近来探讨刘勰出身的文章也多持此说。  刘勰究竟属于士族还是庶族,这是研究刘勰身世的关键问题。自然,在南朝社会结构中,无论士族或庶族,都属于社会上层(当时的下层民众是小农、佃客、奴隶、兵户、门生义故、手工业劳动者等)。但是由于南朝不仅承袭了魏文帝定立的九品中正门选制,而且逐渐形成了一种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因而使士族享有更大的特权。士、庶区别是南朝社会等级编制的一个特点。这一点我们可以举《南史o王球传》来说明:“徐爰有宠于上,上尝命球及殷景仁与之相知。球辞曰:'士庶区别,国之章也。臣不敢奉诏。'上改容谢焉。”这里清楚地说明了士、庶区别是国家的典章。当时士族多是占有大块土地和庄园的大地主,有的甚或领有部曲,拥兵自保。晋代魏改屯田制为占田制后,士族可以按照门阀高低,荫其亲属。这也就是说,通过租税和徭役对被荫庇的族人和佃客进行剥削。他们的进身已无须中正的品评,问题全在区分血统,辨别姓望。在这种情况下,官有世胄,谱有世官,于是贾氏、王氏的“谱学”成了专门名家的学问,用以确定士族的世系,以防冒滥。士族拥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实际上成了当时改朝换代的幕后操纵者。至于庶族则多属中小地主阶层,但是在豪族右姓大量进行搜刮、土地急剧集中的时代,他们占有的土地时有被兼并的危险。在进身方面,他们由于门第低卑,更是受到了压抑,绝不能像士族那样平流进取坐至公卿。《晋书》载刘毅陈九品有八损疏,第一条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意思说庶族总是沦于卑位。左思在《咏史诗》中也发出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感叹。到了宋、齐两朝,庶族进身的条件受到了更大的限制,《梁书o武帝纪》载齐时有“甲族以二十登仕,后门以过立试吏”的规定?③。当时,虽然也有一些庶族被服儒雅,侥幸升迁高位,但都遭到歧视和打击。《晋书》记张华庶族儒雅,声誉日隆,有台辅之望,而荀勖自以大族,恃帝深恩,憎疾之,每伺闲隙,欲出华外镇。《宋书》记蔡兴宗居高位,握重权,而王义恭诋其“起自庶族”。兴宗亦言:“吾素门平进,与主上甚疏,未容有患。”《南齐书》称陈显达自以人微位重,每迁官,常有畏惧之色。尝谓其子曰:“麈尾扇是王谢家物,汝不须捉此自随。”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士、庶区别甚至并不因位之贵贱而有所改变。所谓“服冕之家,流品之人,视寒素之子,轻若仆隶,易如草芥,曾不以为之伍”(《文苑英华》引《寒素论》)。  所以,无论从政治上或经济上来说,庶族都时常处于升降浮沉、动荡不定的地位。?  根据笔者对刘勰家世的考定,并参照他在著作中所表现的思想观点来加以印证,刘勰并不是出身于士族,而是出身于家道中落的贫寒庶族。理由有下面几点:?

内容概要

  王元化先生倡导“有学术的思想,有思想的学术”。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文心雕龙创作论》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在六十年代特殊的氛围里,在长期忽视对艺术性的探索的现实环境下,该书尝试以古代文论揭示文学的一般规律,“以多年的心血……无论在材料上,方法上,观点上,用尽力气去做”,成为该研究领域功底深厚又具开创性的权威著作。
  1979年首次出版的简体字横排本很快售罄。而后,作者在1984年出版繁体字直排本、1992年再版简体字版时都进行了大幅的修订和增补。本书经过作者重新校订和补充,被作者称为“定本”。

作者简介

  王元化(1920—2008),祖籍湖北江陵。从青年时代开始,先后从事文学理论与思想史的研究工作。晚年定居上海,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名誉会长。
著作除《文心雕龙讲疏》外,还有《文学沉思录》、《思辨随笔》、《清园夜读》、《清园近思录》、《读黑格尔》、《九十年代反思录》、《九十年代日记》等。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
新版前言

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
《灭惑论》与刘勰的前后期思想变化
刘勰的文学起源论与文学创作论
《文心雕龙》创作论八说释义小引
释《物色篇》心物交融说——关于创作活动中的主客关系
〔附释一〕 心物交融说“物”字解
〔附释二〕 王国维的境界说与龚自珍的出入说
〔附释三〕 审美主客关系札记
释《神思篇》杼轴献功说——关于艺术想象
〔附释一〕 “志气”和“辞令”在想象中的作用
〔附释二〕 玄学言意之辨撮要
〔附释三〕 刘勰的虚静说
释《体性篇》才性说——关于风格: 作家的创作个性
〔附释一〕 刘勰风格论补述
〔附释二〕 风格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关于意象:表象与概念的综合
〔附释一〕 “离方遁圆”补释
〔附释二〕 刘勰的譬喻说与歌德的意蕴说
〔附释三〕 关于“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一点说明
〔附释四〕 再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
释《情采篇》情志说——关于情志: 思想与感情的互相渗透
〔附释一〕 《辨骚篇》应归入《文心雕龙》总论
〔附释二〕 文学创作中的思想和感情
释《镕裁篇》三准说——关于创作过程的三个步骤
〔附释一〕 思意言关系兼释《文心雕龙》体例
〔附释二〕 文学创作过程问题
释《附会篇》杂而不越说——关于艺术结构的整体和部分
〔附释一〕 文学创作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附释二〕 整体与部分和部分与部分
释《养气篇》率志委和说——关于创作的直接性
〔附释一〕 陆机的应感说
〔附释二〕 创作行为的自觉性与不自觉性
《日本研究文心雕龙论文集》序
一九八三年在日本九州大学的演讲
一九八四年在上海中日学者《文心雕龙》讨论会上的讲话
一九八七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演讲
一九八八年广州《文心雕龙》国际研讨会闭幕词
《敦煌遗书文心雕龙残卷集校》序
《文心雕龙创作论》初版后记
《文心雕龙创作论》第二版跋
文心雕龙讲疏》日译本序
备考(对本书的品评)
一、 郭绍虞
二、 曾祖荫
三、 钱仲联
四、 徐复观
五、 季羡林
六、 程千帆
七、 兴膳宏
八、 朱寨
九、 牟世金
十、 胡厚宣
十一、 罗宗强
十二、 钱伯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心雕龙讲疏 PDF格式下载



半世纪前,元化先生因受“胡风反革命集团”案牵连被隔离审查,伴随着精神崩溃和急性失明而发生的,是他的第一次启蒙——每一个人获得勇气独立运用他自己的理性能力,康德谓之“启蒙”。 在他留给我的静默中,我才渐渐明白,孤独是可以产生勇气的。哪怕是被迫地孤独着,也足使一个人获得启蒙的勇气。众声喧哗,只有孤独的人能倾听静默。当我能倾听静默时,我学会了思考。 1962年,元化先生执韦卓民介绍信拜访熊十力,求学,求沉潜往复之学,求生命真谛之学。此前一年,他开始写作《文心雕龙柬释》——这是他终生写作而不辍的一部学术专著,自1946年始,多次重写,多次扩展,多次更名,发行总量已超过五万册,于2004年出版最终本,题目定为《文心雕龙讲疏》。据他回忆,先师汪公严曾为他讲授《文心雕龙》,使他受益终身,文史百科,博采众长,料自当日始。公严先生,字巩庵,善画,由旧学而新学,27岁入张之洞幕僚并与周彦昇共同编辑《劝学篇》,1918年入清华学堂讲授国文并撰写清华校歌,始与元化先生的父亲王芳荃交往。王芳荃先生,字维周,1906年留学日本,1911年入清华留美学堂讲授英文,后赴美,获芝加哥大学教育学硕士,再返清华任教。1928年,罗家伦任清华校长,汪公严与王芳荃同时离去。1934年,汪公严赴长春担任溥仪的自然科学老师,至1941年返回北平。1946年,元化先生任教于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由父亲引荐从学于汪公严。 1955年5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胡风反党集团的第二批材料”,其中有胡风1953年8月17日写给满涛和王元化的信。在隔离审查期间,他被诊断为发生了“心因性精神症状”(即精神分裂症),……自那时起,一年内,王元化两次精读黑格尔《小逻辑》中译本第一版,书页满布圈点,在香烟盒等纸片上留下数万字读书笔记。或许比理性生活更加重要,元化先生的情感生活几乎完全维系于他的夫人张可(满涛的妹妹)、他的笃信上帝的母亲和姐姐、以及莎士比亚作品。1957年,审查结束,他和张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开始编译文集《莎剧解读》。 元化先生与张可的文学生活肯定诱发了远比文学和生活更深刻的思想体验,也或多或少为他们承受即将爆发的广泛得多的文化灾难提供了准备。那是他的第二次思想启蒙,他不再相信黑格尔试图概括的那些普遍适用和亘古不变的规律,他更关注具体的和特殊的体验。熊十力对他说过,读书,应以全部生命相冲击,方能有所感受。换句话说,那些被书写过的普遍规律,仅当我以我生命的全部体验与它们相冲击时,才呈现出它们的真理性,才不再是教条,此即元化先生所谓“融入生命的学问”。其实,1979年元化先生在《学术月刊》发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已经意味着重新解读马克思和黑格尔,导致了元化先生1990年代的“第三次反思”。也因此,贺麟的黑格尔《小逻辑》中译本第一版提出的“总念”翻译思路,远比其后数版沿用的基于列宁《哲学笔记》的“概念”翻译思路更深刻,更强烈地显示着对抽象的一般规律性的基于特殊的个体生命体验的否定。 在他坎坷的生命历程中,始终以无限的爱与他相伴度过漫漫长夜的,先是母亲桂月华,后是张可。如人类历史记载过的许多伟大女性一样,这两位伟大的女性,是她们养育了他的生命——身体的、情感的和心智的。纵观一生,他受母系血脉的影响最深。母亲的家族,桂姓,早得“新学”风气之先,由文学、英文、欧洲、基督教堂,而至北京的清华学堂和上海的圣约翰大学,……三代书香,耳濡目染,可谓“家学渊源”。1979年,桂月华93岁,写信给周扬,申诉自己的看法,要求他为元化先生平反。据云,此信促使周扬改变态度,同意平反王元化。1986年,桂月华辞世。元化先生在上海衡山路国际礼拜堂送别了母亲。关于妻子,王元化说她,“心里似乎从来不懂得恨。虽然她在关键时刻显示了女性少有的坚强。……从反胡风到她得病前的二十三年漫长岁月里,我的坎坷命运给她带来了无穷的伤害,她都默默地忍受了。”2006年,张可病故,8月12日,又是在上海衡山路国际礼拜堂,元化先生送别了张可。 于是这世界变得不再令人着迷,上帝死了,因为爱的离去,人也死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有更多的时间,回忆与省思。这是接续着他的三次反思的思考,我推测,它的主题是“爱”——不是抽象而浅薄的概念式的“爱”,而是生命即将终结时,具体而丰富的,足以构成对全部二十世纪激进主义思潮的批判性思考之基础的爱的主题。


看过汪丁丁写的《王元化:思想不为它自己送行》,再看王元化先生的《文心雕龙讲疏》,才知道何谓先生之风!拜读!“孤独,确实是思想者的命运。他在世时,绝不迎合众说。他因追求精神之独立和思想之自由的境界而受世人尊重,他在“学术凸显和思想淡出”的时代倡导“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他在病危期间口述一信致友人林同奇,说他觉得他的生命只是因了他的思想而延续着。似乎命运之神也听到了他口述的信,象征性地,她让一名临时护工向世人传达了他辞世的消息。思想者走的时候身边无亲友,思想不为它自己送行。”


王元化是文心雕龙研究的大家,本书主要是他关于《文心雕龙》及其作者刘勰的研究论文集,对想深入了解一下《文心雕龙》的读者有较大帮助,可以配合《文心雕龙》原著阅读,效果更好。书籍印刷装帧都很好,可以说是字大行稀,说实在的,文论类的研究著作,字大行稀读起来不心烦,而且可以随时记录一些个人心得体会。在这里还要对当当的工作人员提出表扬,因为本来这本书是想买来送人的,而当当一开始送的那一本压损的稍微有点严重(要是本人阅读,就勉强收下不换了),在我申请换货后当当很快就处理了这个问题,换了一本很好的过来,真的服务周到,以后一定会常来光顾


王元化是当代非常著名的学者,研究黑格尔、文心雕龙,学贯古今东西,文心雕龙讲疏是研究文心雕龙的心血之作,这次打折购入,值得慢慢研读。


王元化先生的心血之作,读文心雕龙最好的参考。只是,出版社为了增加书的厚度这是费了多少心血呀,有点令人无语。。。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看王先生的讲疏,对文心雕龙这部文学理论箸作的理解会有很大帮助.推荐


文心雕龙是名著,但不是任何人都有解读名著的资格。王元化先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学问很严谨,老先生的解读当然更有权威性。选书一定要选好的版本,只有这样的书才值得收藏,才对学习更有裨益。


王元化是和钱钟书齐名的学术大师,其著作对当今学界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价值.;可以了解我国从先秦到南朝齐代的文学发展史,文学理论的原则与脉络,文学体裁的分类与流变,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的标准和风范,它可以说是当时的一部文学百科全书。


文心雕龙自然很重要。主要是这本书王元化写的,大家嘛,就不怀疑了


王元化老先生的代表作,可以和黄侃的《文心雕龙注疏》相媲美。


大学时就看过范文澜的注译本,早想拥有这本王元化的讲疏,这下要好好研究研究!


看到是王元化先生的讲疏就买了,封面简单干净、颜色温暖平静,只是内容并未了解,作为本书的门外汉很是羞愧等细度再来续评


中西参证,博学通达,研究文心雕龙的方法很有创意,学术和思想上都让人受益匪浅。


文心雕龙讲疏,没有看,用来收藏,慢慢读


看错了,以为是文心雕龙注疏,到手才发现是讲疏,不过很适合文艺学美学的童鞋们读,学术性很强


这本书没有文心雕龙的原文,当然,古文不是很好的人就应该先看这本讲疏,像我自己就古文不好,这本书让我更容易了解内容的意思,看完一遍再对照原文看一遍更好,早就想看“文心雕龙”这本书了,里面介绍了好多其他的好书


王元化的国学功底是很少有人能够比肩的,当下最牛逼的学者、教授,即使被尊为某个领域的权威、巨擘,也不敢声称国学功底有多深


王元化是和钱钟书齐名的学术大师,其著作对当今学界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价值。


开始看错了标题,以为是文心雕龙,到货后次发现是讲疏,呵呵~


文心雕龙讲疏,漂亮的版本,详尽的内容,值得收藏,慢慢看,,,


王元化先生祖籍荆州,与钱钟书一起,被学术界誉为南王北钱。买到家乡出的大学者的著作,很开心!书很专业!


作者从大学时期就研究文心雕龙了,一辈子做一本书的学问,应该看看


在学校里徜徉于先生称作的清园,红色的屋瓦楼里全部是先生的全部的治学办公的地方,现在的人很少在曾记得起90年代呼吁知识分子的老人,也不曾记得老人为了读读黑格尔,从原著读起的坚持精神。这本书,并不是讲述太多的文章中的段意,但是却是显示出先生的治学态度。如果你是龙学的朋友迷,你可以选择收藏一下。


是研究《文心雕龙》的论述集,作者是下了大工夫考据、研究的,内容或许一般读者会没什么兴趣,适合专业研究者


王元化先生从未停止过他对于现代中国的反思,而他同时也是一个美学家和哲学家,这部他早年的作品至今仍然未失去其阅读的魅力!


先生一生只研究了文心雕龙,当别有会心处。


王元化先生的著作,大家可以翻翻。。。


文心雕龙是一种对为文为人的自省和反思,而作者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不同的眼光和角度。


80年代,文心雕龙热


研究一门专门的学问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作者专心研究这部名著,并写下了很多的心得和见解,让我们有耳目一新的感受,真是辅助阅读文心雕龙的好书啊。


很好的讲解文心雕龙的书,正在学习中,古典著作离我们越来越远了,需要抛开世俗烦扰才能精心阅读


为了配合文心雕龙而买的,没有想到完全是另一本书了。但是,也是大家之作,用自己的观点阐释,让人获得全新的一种角度


《文心雕龙创作论》的完善,研究角度不同于考据派,大力推荐


读文心雕龙时参考下。


这本书并不是《文心雕龙》的注疏,而是对它研究的论文集,当然也是极棒的。


这本书体现了他对文心雕龙研究的功力


王元化先生此书十分可读。


研究文心雕龙的参考资料,值得购买


以前买过好多版本的文心雕龙及研究,这本很细致。慢慢看,适合研究。


王元化,华东师大已故教授,沉下心来做学问的人。此书为王老最后审定本。值得买。


书的质量很好,书的内容还来不及看,文心雕龙极难读,所以选了这本书当做参考读物。


王元化先生的解读。。。。。。


敬佩王元化先生、


看了《文心雕龙》之后,再看这本书,效果很好


文心雕龙,很好的一部书。不错,满意。


如题如题如题,等忙完这阶段好好看看文心雕龙再说


希望学习文心雕龙,朋友就给介绍了这本。


文心雕龙,一代大师,经典之作


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文心雕龙的详情


喜欢文心雕龙许多年,大有收获。


参加活动买的,质量不错,虽然内容难懂。毕竟文心雕龙以前没看过。


最好配合《文心雕龙》原著一起研读。


喜欢古文的评价,我来看看,别人眼中的文心雕龙是哪样子的


刘勰统治的文心雕龙我有,再看看别人怎么说


把文心雕龙分析得很透彻。好书。


王元化此书,研究文心者必看。


王元化教授讲解,希望内容不要太学术


北钱南王。北钱:指的是钱钟书,南王:指的是王元化。都是当代的大家,他们的作品都值得读一读。


王元化是我很敬佩的学人。读他的文章,不仅增长知识,更是对心灵和人格的砥砺。纪念一个大师,最好的方式是虔敬的阅读他的作品。


简体 横排行文求圆求滑,颇符沪人秉性,立说迹近骑墙,甚少发明;对神思篇中的“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用“写意说”修正之前的“言尽意说”,自新可嘉,不过也透露出强古人从己意的故习,毕竟知道刘勰还有“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一句话。 纵览全书,收获实寡,反复试图仰靠辩证法的金刚不坏之身,以立于不败之地,真是“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


王元化的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经典之作,王元化老先生的书,对经典典籍的经典阐释


王元化老师的是真好


先生的文学功底和论述功底真的很好。


以促销价格买到极具学术价值的大部头著作,即便不看,也能熏陶出一层学识


一个大师级的学者,用了一辈子的时间研究一本书后写的讲疏,内容就不用说了


内容没的说,但是如果当小品文看就大错特错了,必须准备好你的文学功底。


是本人喜欢的一个传统文化领域,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人很快的就学习到了原本复杂艰涩的古文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值得一读!!


本书对刘勰的思想做了分析探讨,可以作为学习中的参考。我想每部作品应该都是作者汗水的结晶~~~


有学术的思想,有思想的学术。


装帧印刷皆好,尤其文前有数幅古本与作者手迹插图,算是该书所有版本中最上乘者。


留作学术研究


学术价值很高,非常满意!


大部头的书,十分不错的学术书,囤起来慢慢读。


三联书店是老字号了,做的书都不错的,王先生也是厉害的人。这书绝对得顶一哈


关注到这样一本书,是看完《民国的气质》以后,对作者和妻子的爱情印象深刻~书中多处提及作者的创作,觉得应该值得一看~


大学者的著作值得一看。


一个精英一生心血的的沉淀。


一本让你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文学的书。


一直很想读的一本书,有了这个讲梳,更感觉找到门径了


王先生的书已经在实体特价书店买过不少了。这次看到当当半价再打半价里有这一种就赶紧下手。看现在又没再打半价的了,幸好下手快,否则就错过机会了。很开心!!



严谨的学术态度,令人敬佩


原来很贵的,我在降价时买的,王先生是大家,受益匪浅


对于龙学研究,王老先生的研究是不可绕过的,必读。


冲着先生的名气去买的,相信他的水准。


王先生的讲稿,不错


既然读了中文,还是要多读读中国古书的


好书,细细学习下研究,


大学者的研究专著,值得拜读。


讲的很好 非常详细


听说讲的很好,还没看,等有时间再看


讲得到位,推荐。


作者、出版社都是一流的,作品更不用说。


冲着作者买的,这位历经磨难依旧热爱生活的老人,让人致敬!


内容要静下心来慢慢读


龙学研究名作,推荐。


次书为研究龙学的必备书么,好好读读。


经典吧,做活动买的,很划算了。


做活动买来看一下,感觉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