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上海电影研究

曲春景 曲春景 上海三联书店 (2013-01出版)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曲春景 上海三联书店 (2013-01出版)  

作者:

曲春景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上海电影无论是上世纪初还是改革开放之后、抑或以“老上海”为时尚的昨天,都已经“物化”在这个城市景观、生活方式和全球化发展中;并且,在城市文化和消费语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将“海派电影研究研会”及“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电影与亚洲电影国际研讨会”的成果集

作者简介

曲春景,现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兼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完成过多项重大理论课题,其著作和论文被多家刊物介绍转载和复印。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编 历史的回晌:携着体温的生存经验对世界的言说和表达 论夏衍对中国电影的历史性贡献 浅谈郑正秋的电影创作与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关系 电影史上的费穆 费穆新论 在开启真实的尽处:中国电影与蔡楚生 论谢晋的“政治/伦理情节剧”模式兼论谢晋九十年代以来的电影 谢晋电影中的性问题第二编 海派电影探询:被营造的都市幻影还是对旧梦的自我寻觅? 流变影像中的岁月倒影——“上海电影”的文化释义 海派文化视野中的上海电影 论海派影视的审美特征及其与当下“后语境”的碰撞 海派电影文化论 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海派”与“韩流” 前海派还是后海派:革命的或者妥协的 “海派”精神的失落与重建第三编 镜象中的上海:谁是都市文化身份的潜在支配者? 怀旧电影与上海文化身份的重构 “20世纪上海电影和上海人身份认同”研究试论 20世纪前期的上海电影剧作美学发展轨迹 民族认同焦虑与上海早期电影的兴起 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文本演进中的“上海”因素第四篇 视觉模式与观代性:感官反应是否触动了这座 城市的神经中枢? “早期上海电影”研究中的感官文化学派 堕落女性,冉升明星,新的视野:试论作为白话现代主义的 上海无声电影 上海电影的都会语境 阅读早期电影理论:集体感官机制与白话现代主义 激进在文本与批评上的差异:重新建构中国 三十年代左翼电影 《银幕艳史》——女明星作为中国早期电影文化的白话经验的体现 性别操作的女体“趋重”:电影片名与期刊图片 叙述的政治:左翼电影与好莱坞的上海想象第五编 上海电影产业:是谁主宰了她在百年历史中的升降沉浮? 战后上海国产电影业的启示 海派影业重铸辉煌 天一公司海派经营特点初探 上海电影的黄金时代——徐桑楚访谈录 战前上海电影企业经营模式及策略附:近十年海派电影研究资料的分类与述评


编辑推荐

曲春景主编的《上海电影研究(21世纪之交范式转型期的思想景观)》内容介绍:范式转型期的上海电影研究,总体特点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对成就上海电影丰碑的一批优秀导演的研究;第二,以京沪学者为主的一批论文,话题集中在“海派电影”的探寻上;第三,与文化研究热相关的上海电影文化身份的认同研究;第四,以美国学者为主并且强调视听模式和感官反应的“感官文化”研究;第五,对影响上海电影产业的各种主宰因素的研究。本书以这五个方面为编辑思路,组织和整理电影研究界各位专家的研究成果,且据此分为相应的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历史的回响:海派影人如何将生命融进影片的言说与表达?第二单元,海派电影探询:被营造的都市幻影或是对旧梦的自我寻觅?第三单元,镜象中的上海:谁是都市文化身份的潜在支配者?第四单元,视觉模式与现代性:感官反应是否触动了这座城市的神经中枢?第五单元,上海电影产业:是谁主宰了她在百年历史中的升降沉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上海电影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