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面对死亡

徐宗良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

徐宗良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面对死亡(死亡伦理)》,是“生命的困惑”丛书中的一册,由复旦大学徐宗良教授编著。书中讨论了心死亡、脑死亡等死亡标准,以及安乐死、临终关怀、生命维持技术、人为什么怕死等大众好奇和关心的问题,不仅从科学角度给出答案,更从伦理角度提出对待死亡的态度和方式,回顾历史、解剖现状,权威性地给予答疑解惑。

作者简介

徐宗良,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研究部副主任:全国医学伦理学学会理事。著有《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当代生命伦理的困惑》、《安乐死——中国的现状及趋势》、《中西文化中的生死观》等著作。

书籍目录

丛书序
1 引论:一个沉重的话题
2 怎样才算死亡
3 为什么要讨论死亡标准
4 无痛苦死亡还是安乐死
5 安乐死的问题所在
6 对自杀现象的分析
7 人终有一死
8 死亡的本质与意义
附录 日本《器官移植法》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但是有人会反驳:“生”无可选择,是因为一个人确确实实无法自主选择自己“出生”或“不出生”,什么时候出生,或在何处出生,因为你不可能在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去做这样的选择。但一个人难道不能自主选择自己死亡,或选择在一定的时间、以一定的方式趋死?这种可能性显然是具备的,因为你已经是一个有主见的独立存在的人,现在之所以说不能随意选择死亡,只是由于法律、社会、习俗与形形色色的观念不赞成或不允许罢了。这样的说法至少有两个逻辑上的矛盾。第一,主张安乐死者认为人有选择死亡的权利是从人有生的权利这个前提推导而出的,如果他们承认人实际上没有选择生的权利,那又何来选择死的权利?第二,这里的概念实际上被偷换了,将“死亡”改换成了“死亡的方式、时间”等。我们否认人有“出生”与“人死”的选择权利,不等于说人没有选择如何生存、生活、发展的权利,也不等于否认人有选择死亡方式的权利。但死亡方式毕竟不是死亡,严格地说,选择死亡方式其实质是选择生命进程的特殊形态。同样是选择死亡方式,各人的选择可能是不同的,有人希望速死,有人认为好死不如赖活,有人只要有一丝希望,决不放弃生命,等等,正像西方学者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所说:“人侗死亡的方式不同,就像他们出生的方式各不相同一样。有些人在快速死中得到解脱:有些人追求缓慢地死;嗜睡成癖的人和那些被蝮蛇咬伤的人一样,会在酣睡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死去。”因此,不能把选择死亡方式狭隘地归结为主动缩短自己的生命这样一种唯一的方式。


编辑推荐

《面对死亡:死亡伦理》是生命的困惑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面对死亡 PDF格式下载



深刻而沉重,怀着一颗凝重的心读之品之。


薄薄一本小书,内容却很厚重,文字流畅,意蕴丰厚


给老妈买的。她说看着还是有点费劲~


对于医学、伦理学的学子来说很适合


普及本?


内容不深不浅,不过比较适合成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