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银行体系压力测试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袁芳英 立信会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2  

出版社:

立信会计出版社  

作者:

袁芳英  

页数:

211  

字数:

195000  

内容概要

袁芳英所著的《银行体系压力测试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从压力测试方法创新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的应用两个层面展开。构建了资产价格冲击下的考虑这三者关系的宏观压力测试框架,解答了压力测试中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一系列有关于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的背景信息,所以如何选取变量指标,如何获得数据关系到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和可用度。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基本概念界定
2.1 银行体系
2.2 压力测试
2.3 宏观压力测试
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3.1 研究思路
3.2 主要内容
4 创新与不足
4.1 创新
4.2 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1 宏观经济因素对银行体系风险影响的研究综述
1.1 理论研究综述
1.2 实证研究综述
1.3 评述
2 关于宏观压力测试的研究综述
2.1 国外文献回顾
2.2 国内文献回顾
2.3 评述
第3章 宏观压力测试概述
1 宏观压力测试的方法比较
1.1 敏感性分析与情景分析
1.2 综合法和分段法
1.3 由下向上法和由上向下法
1.4 微观数据法和总量数据法
2 宏观压力测试的程序
2.1 识别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2.2 设计和校准压力情景
2.3 评估特定风险因子的脆弱性
2.4 综合分析各种风险因子的脆弱性
2.5 回馈效应检测
2.6 解释和公布结果
3 宏观压力测试与其他银行体系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关系
3.1 宏观压力测试与银行稳健性指标的关系
3.2 宏观压力测试与银行预警系统的关系
3.3 宏观压力测试与风险价值分析的关系
第4章 银行体系压力测试方法的创新
1 动态压力测试的理论框架
1.1 构建动态压力测试需考虑的问题
1.2 静态压力测试框架的扩展
1.3 多期间模型的构建
1.4 市场参与者的多样性的考虑
1.5 实现动态压力测试所必需的数据
1.6 如何利用压力测试的结果
2 混成参数模型在压力测试中的应用
2.1 混成参数模型的介绍
2.2 利用混成模型来计算风险值的压力测试值
3 Kupiec条件概率压力测试法
3.1 KLtpiec:条件概率压力测试法的理论框架
3.2 Kupiec条件概率压力测试法的实证分析
第5章 宏观压力测试的案例:评估对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1 宏观压力测试中的敏感性分析
1.1 宏观压力测试中利率风险的敏感性分析
1.2 宏观压力测试中信用风险的敏感性分析
1.3 宏观压力测试中汇率风险的敏感性分析
2 宏观压力测试中的情景分析
3 宏观压力测试中的银行间传染性风险分析
第6章 银行体系压力测试典型实践之一:FSAP
1 FSAP压力测试系统框架
1.1 监管部门视角
1.2 商业银行视角
2 基于FSA_P压力测试框架的风险评估实践情况
2.1 基于FSAP压力测试方法的信用风险评估
2.2 基于FSA.P压力测试方法的市场风险评估
2.3 基于FSAP压力测试方法的流动性风险评估
2.4 基于FSAP压力测试方法的传染性风险评估
3 FSAP压力测试实践的最新进展
4 中国加入FSAP和执行宏观压力测试的思考
4.1 我国执行宏观压力测试的实践情况
4.2 经验借鉴和政策建议
第7章 银行体系压力测试典型实践之二:SRM系统
1 SRM系统简介
1.1 SRM系统模型
1.2 SRM系统中的风险因子映射
1.3 SRM系统中的压力测试
1.4 SRM系统中的数据来源
1.5 SRM系统的应用
2 SRM系统中的市场风险模型
3 SRM系统中的信用市场风险模型
3.1 行业部门违约概率估计
3.2 损失分布估计
4 SRM系统中的网络模型
4.1 网络模型的银行系统描述
4.2 网络模型的清算机制
4.3 分析结算支付载体
5 SRM压力测试体系的优点
5.1 良好的风险传导机制
5.2 全面的情景设计
5.3 基于在历史数据情况下的宏观经济模型
5.4 各种先进的计量模型和方法的应用
6 SRM压力测试系统对完善我国压力测试的启示
6.1 压力测试环境需要更加完善
6.2 SRM系统优点对我国压力测试体系的改进意见
第8章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潜在风险
1 次贷危机后的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1.1 信贷规模超常增长
1.2 信贷集中度增加
1.3 资本充足率下降
1.4 不良资产率下降
1.5 盈利增速放缓
1.6 综合经营趋势增强
2 逆周期高增长下的中国银行业潜在风险分析
2.1 信用风险尤为突出:贷款集中度过高
2.2 市场风险不可轻视:资产价格波动
2.3 流动性风险需长期监管
3 本章小结
第9章 中国银行体系信用风险的宏观压力测试
1 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的传统方法
2 构建新的宏观经济信用风险模型
3 实证分析
3.1 选取宏观经济变量
3.2 数据说明
3.3 估计模型
3.4 执行蒙特卡罗模拟法压力测试
4 本章小结
第10章 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的宏观压力测试——考虑资产价格冲击下市场、信用和流动性风险互动关系
1 构建流动性风险宏观压力测试框架
1.1 用蒙特卡罗法模拟资产价格的冲击路径
1.2 市场、信用和流动性风险方程组
1.3 流动性风险指标
2 数据说明
3 压力情景设计
4 模拟结果
5 本章小结
附录A 银行违约风险和零售存款外流率关系的计量模型
附录B 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的技术细节、要求和结果介绍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三类是庞氏企业(Ponzi firm)。这类企业不但近期的资产现金流量小于现金支出量,而且获得的净收入部分也小于支付的利息部分。即从第1期到倒数第2期(n-l期),它每一时期的预期收入不仅小于到期债务本金,甚至还小于到期债务利息。直到最后1期(第n期),该企业的预期收入(常常是由于资产大幅度升值后变卖资产所得)才足以偿还前n-1期及第,2期的到期债务本息。庞氏企业是高风险的借款企业,他们借款用于投资回收期很长的项目,他们在短期内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支付应付的利息,而长期收益也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为了支付到期的利息,他们必须采用滚动融资的方式,并且不断地增加借款金额。因此,其资产现值对利率变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当短期利率上升时,除了某些终点时期外,其他时期该类企业的现金支出水平都超过预期的现金收入水平。  正是由于经济生活中存在这三种企业的筹资行为和债权债务结构,才导致银行体系的不稳定。在经济稳定增长时期,多数企业都采取抵补性的筹资方式。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市场便会产生过分的乐观情绪,投资者的预期利润也随之提高,这种乐观的估计引起了人们过度的投资举动。同时,在经济出现繁荣形势的诱导和追求更高利润的驱动下,金融机构也逐渐放松了贷款条件,借款企业受宽松的信贷环境的鼓励,更倾向于采取较高的负债比率。借款企业中后两类风险较大的企业比重越来越大,而抵补性借款企业的比例则越来越小。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金融机构支持借款企业从事那些规模更大、不确定性更高、回报期限更长的项目。于是,生产企业和个人的债务相对其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股票和不动产的价格也随着无限制的上涨。结果是随着信贷需求的增加,短期利率开始上升,进而是长期利率上升,这时市场主体对利率变动敏感程度逐渐增加。利率的上升将导致那些冒险筹资者的财务状况恶化,其表现之一就是部分投资者的短期现金流量赤字转为长期现金流量赤字。由于金融资产的现值与长期利率成反比关系,故随着长期利率的上涨,资产现值开始下降,投资变得无利可图。随着上述市场投资主体行为的变化,一方面是投资者对自身财务状况恶化的忧虑;另一方面是政府当局对泡沫成分会引起通货膨胀的顾虑。当几个市场主体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时,市场开始时的忧虑会变成全面的恐慌。经济形势开始走向反面,此时,任何打断信贷资金流人生产企业的事件都会引起连锁的违约和破产风潮。于是,金融机构就不可避免地遭受到经济周期危机和破产风潮的冲击。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银行体系压力测试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