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街头百业

李凡 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作者:

李凡  

页数:

11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营者有的单做某一行,有的又互相交叉,有的只是旺季来了临时倒腾几次。根本无法给他定位。当然,统称小贩是不为错的,但其中的差异还是太大。  无奈。只好立足于武汉,选出部分作品,加上少量在外地拍摄的街头从业者,做一本《街头百业》。  这本集子取名《街头百业》,但并没有介绍街头从业者所从事行业的来龙去脉,也不介绍街头从业者是如何干那一行的。因此不可能让读者了解某一行当的历史,或者从中学会某一行技能。集子里写的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其中很多东西是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有自己生活的影子。同时。也是为现在还生机勃勃地存在于世的众多行当留下一点影像资料。  严格地讲,《街头百业》里的人物并不都是某一行业的从业者。如大学生勤工俭学,老太太老爷子临时摆个打气筒补贴一下家用或者纯粹是找点事打发时光,如一段时期交通协管员本身只是违反了交通规则而不得不拿把小旗上街协助警察维持交通秩序的司机。我还碰到一位男子代替违章的司机儿子,在烈日下摇着小旗临时充当交通协管员,提醒路人不要横穿马路。但这些人所做的事情是可以算作某一行当的。

书籍目录

扁担搬家三轮车夫板车夫擦皮鞋拾荒回收电器吹糖人捏面人磨刀篾匠锁匠剃头匠铁匠洋铁匠修鞋修车修棕床打棉絮画像照相爆米泡缝补卖杆秤炒货郎中按摩公用电话职守鼓乐队换房兑换货币卖报送报送水送煤气外卖家教卖彩票卖瓷器卖刀片卖碟片卖草席卖扇子卖风筝卖气球卖花卖旧书刊卖乐器卖煤鱼贩……后记

章节摘录

  扁担  把挑夫称为扁担,是武汉人独有的叫法,这种叫法始于何时,似乎无人考证。就我来看,这种叫法实在是有些聪明。其一,它区分了从事这门行当的职业特点。很久以前,挑夫主要集中在码头,是有帮派、有组织、有地域限制,不是你随便能够插足的。不像现在,不管什么人,只要你有力气,扛一根扁担、挂一根麻绳,就可以上街找活出力挣口饭吃。今天你走,明天他来,人是流动的,惟有其工具——扁担的功能不变。所以。干脆把挑夫叫做“扁担”。这种叫法,武汉人绝对没有贬损的意思。其二,突出了地域特点。20世纪90年代有一部描写重庆挑夫的电视剧《山城棒棒军》,让从事这门行当的变得家喻户晓。但武汉的扁担,对那一根棒棒是不屑一顾的。一根竹棒绑上重物挑在肩上硬邦邦的,不像扁担,有韧性,重物挑在肩上有弹性,走起路来晃晃悠悠有韵味。不要小看了这晃晃悠悠,正是扁担使重物随着行走的脚步上下起伏,这可比棒棒省了不少力。尤其是换肩时,在扁担上下起伏之间,两手一左一右握住扁担顺势一挪,担子就到了另一肩上。这种省力换肩的妙处,只有扁担才能做到。扁担的种种优点,让它与竹棒甚至木棍划清了界限。当然,重庆坡多、上下阶梯多,棒棒是否更加实用,那只有棒棒自己知道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街头百业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