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

王荣生 广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广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

王荣生  

页数:

313  

字数:

219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的主题是论述在新课标指引下的语文教学内容建设。改“语文教学大纲”为“语文课程标准”,预示着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时代转型。建设达成新目标的新内容,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当前最为重要也最为迫切的任务。本书的正文共四章,在缘起之后,先论述对语文课程内容的认识,再论述语文课程内容的教材呈现,最后落实到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在正文之后,有两个附录,这部分材料对认识语文教学的历史和现状,对研究和分析语文课堂教学,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适合中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员、师范院校师生阅读,可供考师继续教育培训使用。

作者简介

王荣生,男,1960年生,宁波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现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系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的第一位博士生,师从倪文锦先生。目前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问题研究,近两年已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缘起:关注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 第一节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时代转型 一 名称改变预示着范型转换 二 转型的三大前景 三 现状及当前迫切的工作 第二节 当前的主要任务 第三节 基本概念解释及本书概要 一 基本概念解释 二 本书概要第二章 前提:对语文课程内容的认识 第一节 经典与文学、文化素养 一 定篇的含义 二 文学、文化素养的确切所指 三 “定篇”的课程内容 第二节 语文知识的重构 一 语文知识的涵义 二 语感、语识及其关系 三 学校语文知识的除旧纳新 第三节 “阅读能力”与“阅读方法” 第四节 “写作能力”与“文章体式” 第五节 从听说训练到口语交际第三章 关键:语文课程内容的教材呈现 第一节 文选型教材的双重价值 第二节 课程内容呈现的确定性 第三节 定篇功能的选文 第四节 例文功能的选文 第五节 样本功能的选文 第六节 用件功能的选文第四篇 反思: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成 第一节 艰难的处境以及自救的出路 第二节 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第三节 从教学内容角度的课例研究 第四节 “感受性阅读”的考察 第五节 说“为形成新技能”而设置的语文课 第六节 防止“用件”的误用 第七节 谋求口语交际教学的改善附录一 对一位著名语言语特级教师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解题: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的学理阐释 第二节 将“管理”扩展为“教学”——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思想 第三节 魏书生对“语文”的认识 第四节 把“师之法”移交给“生之法”——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附录二 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第一节 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状况问卷 第二节 教师问卷统计及择要分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 PDF格式下载



本书的知识性很强,但是觉得对于教学来说,还是很有脾益的。对于一些刚从事教育事业的新人来说,还是很有指导性的,感觉摸索起来有了方向的感觉。


本书是王荣生先生的专著,有不少观点会令你耳目一新,可以买来一看,丰富你的知识,扩大你的视野。


《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批注

1、一方面,由于教师事实上被剥夺了课程研制参与权、教材自主重购权,语文教学内容趋于僵化、呆板。另一方面,由于语文学习的半自然性、“学校语文知识”的生产性,几乎每一个教师的每一堂语文课,对课程内容或教材内容都进行着这样或那样的个人化的阐释,从而使其发生变异。不少时候,语文教师在教的,还是小集团内流行的或个人随意生产的“知识”,它们从来没有被要求作学理的审查。在被剥夺权利的同时,语文教师往往又不自觉地滥用权利,教给学生的其实不是基于学理的的课程内容,而往往是“我以为”式的即兴“创制”。僵化、呆化和随意性过大并存,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严重问题。P10

【雁批:对于教学内容,一些学科要比语文好界定。比如数学中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内容非常明确。历史中的“鸦片战争”,教学内容挺集中。可是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一向难以界定,模糊性较大。语文老师面对一篇篇文章组成的教材茫然失措。该教什么?似乎这个也要教,那个也要教。自然不知哪些是能教,哪些是不能教的。而语文老师备课的思路一般都是思考“怎么教”,而不是“教什么”。而“教什么”,教材不能提供有效的引导,不能为老师指明方向。不少教师将教参奉为圭臬,亦步亦趋,也就可以理解了。教学的内容凭着自身知识经验随意衍生、创制,极不确定,缺少学理的审查。语文课上五花八门,怪招迭出。当然一部分优秀的老师能创制好的内容,但又不具有可拟性。因此,这是当前语文教学内容的严重问题。】

2、至少有50年,我国的阅读教学一直把学会语文教师职业性的备课样式和方法的“阅读”,作为事实上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一直企图将自己所习惯了的阅读样式和方法“移交”给学生,尽管这种样式和方法的阅读,除在为“讲课文”而进行的备课之处,在其他的场合,教师们自己从来也不用。在许多语文教师的心目中,所谓“阅读”,实际上特指自己备课时的那种样式和读法,所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实际上是希望学生达到像自己备课那样的水准。P58

【雁批:造成这种现象有几个原因:1、教师对教学内容模糊不清,不知道教什么,自然也无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或者随大流地认为这就是好的阅读能力;2、这还是着眼于教师的教,以方便于教师的教为目的。教师就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语文教学;3、考试评价也在多数情况下考这种方式的“阅读能力”,就这决定了教的方式。这种方式培养下的学生学得了一套特殊的阅读能力,即应付考试的能力,可是中毒已深,习惯了概括抽象,就缺乏对语言全身心的感受、欣赏与和亲近,也就不可能感觉到语文的趣味。难怪到了大学,大学教师就要花十二分的力气将它“通通磨掉”。我也如此,好在喜欢课外阅读,侥幸活命。】

3、潘新和说,“阅读和写作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文体思维”,那么将“文体不拘一格”“边界完全消除”的“散文”作为中小学生写作练习的主要样式,这里面有没有悖论在,不能不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据我们的推测,将“散文”(“小文人语篇”)作为中小学作文教学训练的主要体式,很可能是一个错误的选择。P79

【雁批:这个观点,我以前没有见过。学生为什么作文写的不行,“说真话进来,说假话出去”,往往归绺于缺少生活,缺少真情实感。而这节《“写作能力”与“文章体式”》认为是目前写作教学中提倡的“散文”体式误导了教师与学生。写作应适应实际需要,体式应该是丰富的,书中例举德国初中写作训练的“内容提要”、“专题性报告”。又使我想到高钢教授的《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中,讲他的孩子完成的作业《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些国外教育都没有将学生写作的思维束缚一定的框框之中,写作源于生活,必然是真实的行为。而“小文人语篇”文体之流行,你看,现在不都是满眼“读者”体吗?】

4、将选文的第四种类型命名为“用件”,是想表达这样一层意思:“定篇”“例文”“样本”,选文都是学生在语文科里的“学件”——在“定篇”,学习经典的丰厚蕴涵;在“例文”,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在“样本”,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就“文”来说,或者将其看成是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结合体,或者更多地关心其“形式”的方面。

【雁批:王荣生教授将选文的功能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从而明确了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有解释,有实例,读后能很好地领会特点。我们之所以不知道“教什么”,原因之一就在于不清楚选文的特点了,就无从下手。或者一篇选文面面俱到,当成四种类型来处理,那就面目模糊,不知所云。那所选的教材例子多来源于国外的教材,也使人开阔了眼界。国外的教材在内容建设上有很大的明确性,令人深受启发。特别是关于“定篇”的一篇俄罗斯的教材,让人感叹其内容的详实、清晰与透彻。读后令人感慨的是我们的教材,少有这样的风景。进而就想,如果王教授主编语文科教材,那是不是能达到理想的情况:“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因为“我们一直只有‘选文集锦’的语文教材,很大程度上没有过严格课程论意义上的语文课程。”】

5、语文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时,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目标体系”,缺少对宏观“目标系统”(《教学大纲》)的分析,《教学参考书》《教师用书》等非标准性的资料却以权威的姿态搞得老师们无所适从。“借鉴”来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脱离学生实际,教学受到行政干扰等因素是教学内容选择的主要困难。P294-295

【雁批:一语中的。这正是当下教师备课的严重问题。教学目标语焉不详,模糊不清,不可操作,教学重难点脱离学生实际,仅仅成为教案本上的门面。】

总评:

王荣生教授是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他致力于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工作,提出的“语文课应该关注教什么”“从教学内容入手观课评教”等。从这本书中,我主要了解到当下语文教学内容缺失的现象以及语文课程内容的四种形态,还有关于口语交际及写作方面的知识。很多时候,所教的语文仍是语文教师的语文,非语文课程的语文。这也是语文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语文教材还需要大力建设,以达到能将教学内容明确的程度。提醒自己的是,今后面对教材,要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考虑。在评课中,也要以教学内容为抓手,反思教者的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恰当,非仅仅是一般的教学方法的探讨。去年我参加的一个市级课题研究“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研究”,就是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从课程标准、教材整体解读、文本解读、教材已有内容等方面来发现可以教的内容,这的确很多,用王教授的话说就是随意性大,然后再确定删去一些自己认为不合理的。研究仅仅是开个头,唤起自己的足够的认识,还要进行思考与研究。因为困惑一直是:自己选择教学内容时,如何知道是否合理,如何进行“学理的审议”?



潘新和说,没有读过叶圣陶,夏丏尊,张志公就不要和我谈语文。我认为,如果不读王荣生,那么你就不要谈新课改。对于有志于成为以为好老师的人,这是一本很受用的书,推荐。其实他的书都不错,就是内容上有些重复了,没办法,谁让是商品经济呢?……


王荣生是倪文锦的得意门生,他是语文教育界的一标杆。这本书还不错,比《语文科*》好理解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