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日本行.中国更行

王锦思 青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作者:

王锦思  

页数:

27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打破以往反映日本的书籍单纯分析日本的做法。从全新的视角,把日本作为参照物,关照中国的百年兴衰,寻求中国各种问题的解决之道。 书中关于中日两国的一系列对比,无论是经济发展指标,还是国民素质。乃至于在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和陶瓷领域,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在许多领域还落后于日本,这些对比无不振聋发聩,引人深思。本书纠正了人们诸多惯常的关于日本和各种史实的认知。同时也自我剖析和深入反省中国的各种问题,许多观点十分独特。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思想深度。 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今天。日本经验对于中国十分重要。勇敢地承认日本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优点。不妨碍批判日本的缺点,这才是中国励志进步的必然一步。承认当前日本行,是为了未来中国更行。中国更行是深切的期待,也更是未来的必然和可能。

作者简介

2009年4月30日,在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访问中国之际,作者在天安门城楼前的中国国旗和日本国旗下留影。
王锦思,吉林德惠人,定居北京,北京大学媒介专业研究生。曾为记者、歌手,目前从事占玩字画史料交流等工作,收藏中国各地各种史料和日本侵华罪证,也是中国唯一成规模、成系列收藏中口友好交流史料的人士。本书所有图片均来自作者收藏品。
进行中国问题、国际关系、抗日战争和中日关系的业余研究,相关文章和报道见于诸多中外媒体。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纪念抗日战争和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参与保卫钓鱼岛、抗议日本参拜靖国神社、对日索赔等“后抗日”行动。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日本是最好的参照 换个角度看日本 日本不应该被误读 中国被放在解剖台上 伟人如此赞美日本 日本的“世界第一”第二章 “东亚病夫”PK“小日本” “小日本”的真正由来 中国人最早自名“东亚病夫” “东亚病夫”无需讳疾忌医 “小日本”有多大第三章 精神总动员 墙里开花墙外香  见机行事 团结就是力量 情报至高无上 认真到极致 有效率的工作狂 富得小气  在学习中创造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第四章 竞技场上 金牌并非万能 武术和柔道 从围棋到麻将 地球围绕足球转 无限风光在险峰 盛典奥运会 中国人身体素质世界第几第五章 谁是礼仪之邦 礼当下中国 言行也美丽 将环保进行到底 平安靠公德维系 在商言德 依法治国 民主政治 素质决定脸面第六章 最后一道防线 梦回唐朝 堪称此邦不忘本 群趋东邻受国史 魅力汉字 书画艺术 画面静与动 音乐悦耳 饮食有道 霓裳羽衣 黄连厚朴 漆瓷器物 五大发明第七章 没有硝烟的较量 日本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人口变成人才 把资源点石成金 生存空间无限伸展 产品也是艺术品 “日本造”的进攻 富裕贵在平均 常任理事国之路 武士刀越不过长城第八章 中华如何能复兴 向强者挑战 中日只能相伴 科教兴国 再向日本学习 再向中国学习 多少年赶超日本


编辑推荐

《日本行,中国更行》:我们民族的励志书,中日综合实力大PK,道出中日当前差距的现实,探索中国未来复兴的方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日本行.中国更行 PDF格式下载



作者客观公正的评价了中日两国在文化、精神、公民素养等方方面面的差距,使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知耻近乎勇。只有正式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才能促进自身的进步。这方面我们真是跟日本差距很大,我认为这本书应该作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必读教材全民普及。


书很好,很详尽,而且没有那种崇洋媚外的感觉~~~作者把握的很好~~~


看这就不起劲·很小儿科·


   1
   柏杨在他的著作《丑陋的中国人》里强调道,中国人长期的自卑感形成了一种互相排斥的现象。同去外国创业的国人们,如果出现法律问题那么一定是对方检举造成的。中国人的丑陋在于心胸的狭隘,在于不敢去承认自己下风的懦弱。这种劣根性其实是被惯出来的,古代无论比武下棋赢了的一方都会周到的说一句“承让”,这种小小细节把中国人培养成了一个狂妄自大懦弱不堪的种族。
  
   能够提出这一点的柏杨先生是勇敢而正义的。但是就是这样正义的一个人,在台湾,被当局政府关了10年。我们要承认,台湾属于中国;我们要承认,偌大的中国居然容不得文学家进行国民性的揭露;我们要承认,网络上被和谐掉的字眼愈多,这个政府想要强制隐藏的事实就愈多。
  
   刘瑜在《民主的细节》里说:我们已经习惯于沉溺于私人生活,遗忘公共领域。我们习惯于说:我不关心政治。但是政治哲学家柏克当年说,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
  
  
   2
   韩寒是上海人。当人家说上海不好的时候,韩寒的语气非常的平静,“我似乎从来没生气过,我只会告诉人家,你说的那些,哪些是真的,哪些是特例,哪些是全球都一样的,顺便还给人家补充一些。”就是这样一位理智渊博的青年作家,在给整个社会造成一波又一波的影响时,“有关部门”勒令他的杂志《独唱团》停止创作和刊发。
  
   韩寒对这些倒还平静,只是背后潜藏的危机令人担忧。今天消失的是韩寒的杂志,明天消失的就可能是一大批敢于说真话的爱国志士。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如果说我们对待外人苛刻而严厉是情有可原,那么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说明我们的政府拒绝让人民大众听到真实而清晰的声音。
  
   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的同时如果最先阻挡了国内精英的讲话,那么我们就没有立场再去批判那些“哈韩”、“哈日”的所谓不爱国现象了,同时,我们更加没有资格再去说我们是广泛真实的民主国家。
  
  
   3
   鲁迅一直以来被中小学生深深不忘,他的文章总是频率极高的出现在语文课本里。有关他是“真正的勇士”这一事实,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表示钦佩。与其说我们赞叹他那种饱含深度入木三分的思考,倒不如说我们一直追逐的是他在当时状况下的勇气和执着。他是中国的脊梁,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勇敢和坚持是最好的品质。
  
   鲁迅之子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中的一段话:“1957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湖南老友罗稷南先生抽个空隙,向毛主席提一个大胆的设想疑问: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毛泽东深思了片刻,回答说: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是识大体不做声。
  
   据说这是大家认为的毛泽东最真实的答复。很难说如果鲁迅听到这种答案会作何感想,但是在当代,恐怕还会是同样的结果。
  
  
   4
   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可以容纳万物,可以汇成百川,可以洗涤人世间所有的邪恶。在日本像一块海绵一样去学习各国精髓的时候,我们该用什么告诉世界“日本行,中国更行“?如果我们没有一颗宽容的心,又要用什么去滋养抚慰13亿的人口大国?我们不敢忘那些国耻,但是我们要用一种绝对包容的态度去接近世界。国无完国,落后的还有很多。正如韩寒所说,多少年后,难道我们向外国介绍自己的时候还拿出什么青花京剧象棋算珠?
  
   我们应该去像水一样包容他人,包容自己,包容中国。勇于承认错误是勇敢和执着的必要条件。想一想建党时的澎湃,想一想现在的安逸满足,想一想日后的来日方长,想一想明天的大国崛起,想一想上善若水去爱中国。
  
   等到那个时候,我们可以集体的喊出:日本行,中国更行!说不定,还能弄个史上人数最多喊口号的吉尼斯纪录呢。
  
  
  


  中国加油!
  http://book.ifeng.com/lianzai/detail_2010_03/03/358994_0.shtml


   有句话叫“手比头高”,这话一点不错。
   这本中国行,日本更行,的确是一本国民励志书,内容贴近我们的生活,这的确让生活在“日本海”里的我们看到了中国“复兴”的希望。对——仅仅是希望而已。
   中国和日本相差的,绝对不能用年来计算,比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的,日本1.3个亿人口,中国14个亿,两国在总数额上差不了多少,一平均,大部分日本人乐呵呵的回家买清酒过年,大部分中国人转着根便宜货圆珠笔皱着眉头算帐。再比如?森林覆盖率,全中国地方不小,盖房子的盖房子了,养牛羊马的种上牧草了,大中小城市乡村变成水泥盒子了,好了,回头算算剩多少树?全中国不到五分之一的面积还剩了那么点木头,然后每年还要造纸,盖房子,做乱七八糟的东西什物......再看日本,筷子使完了造纸,木头重复利用,完事之后不到三个山东省大小的陆上还是绿油油的.......你说,中国那百分之二十也比日本全国大吧?好,如果中国能够把那数值借来用用,还用着整天大喊着环境污染严重么?
   一切的一切啊,孩子们,同志们!还不都是因为“高调做人,高调号召,高调发言”,最后“没调做事”的结果么?几十年来,如果我们能够早点动起手来,早点把基础盖起来,高楼立起来,改革开放的凯歌早唱20年,我想至少欧美东洋也不会把我们现在的中国人当成他们不屑一顾的头号靶子了!抗美援朝,文革,中国在消耗,世界在增长,大伤元气之后,谁抓住时机,谁就是胜者,中国人讲义气,帮着老朋友,老战友看家护院去了,日本人耍滑,抓紧时间“大生产”,于是,10年之后,东京办上了奥运会,北京城还在开着“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大会......
   多说无益,看完这本书之后,希望各位想了解日本,挖掘日本的人有新的认识,知道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该看到什么,也请那些口头上爱国的同学们醒悟一下,石头一样的思想和闭关锁国时代的慈禧太后有什么两样,该痛恨,该清算的东西早晚会偿还,然而,看不清前方道路的人,才是真正无法给这个时代偿还清算的人。叫的声音大,喊得声音响,不去动手做,那岂不是在空空的浪费能量么?
   励志,理智,警醒,远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十六个字是这本书送给我们的宝贵真理。


   拿到这本书,首先被题目吸引,“日本行,中国更行”。而且仔细一看,发现“中国更行”四个字用了黑体,比“日本行”更大、更醒目。猜想着这是一本讲中国怎么样比日本“伟大”的书,但是读完这本书,才发现好像并不是这样。
   中国人的爱好,或者说全世界大多数人民的爱好,都是喜欢在对比中发现差别。就像我们买东西时总是爱“货比三家”一样,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这一“比”。之前我们读到过很多写中国发展的书,也有很多写日本发展的书,但是很少能看到写中国和日本现状对比的书。这本书直观地将日本与中国的“性价比”做了一个比对,孰优孰劣,孰胜孰负,似乎一目了然。
   既然这本书是写日本是怎么“行”的,我们就先来看看作者笔下的日本是怎么“行”的吧。抛开民族情感,当我们客观看待当今日本社会的时候,自然会发现很多日本的“伟大”之处。这些优点,不仅是中国人民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更是全世界人民们都值得学习的。
   团结就是力量。日本“大和”民族的凝聚力不容小觑。正是因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才让日本在战后迅速崛起,综合国力一举跃居世界前列。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我们都很明白,但是想做到真正的团结还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
   诚信为人。日本人讲究诚信,言必信,行必果。因此,在日本社会,大家都按规则办事,不会有欺诈行骗的行为。作者在书中也提到,日本人与人之间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亲属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不是过分亲密,这样就有效避免了按人情关系办事,不遵循社会规章制度的情况。在情与法之间,日本人似乎更能站在“法”的立场上去处理事情。
   敏感的情报意识。日本人擅长信息的搜寻和整理。他们更知道“知己知彼”的重要性。因此,无论是战争中的军事间谍以及收买中国的“汉奸”,还是经济“战场”上窃取商业机密和尖端技术的商业间谍,都是为了日本人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利用身边的信息,为自己所用。书中讲到了一个故事,很让人震撼,说日本人很多年前到中国天津来访问,通过会谈时电灯的突然一闪就能判断当时的天津电力供应不足。正是这些方方面面的情报的搜集和整理,帮助日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执着。也可以说是一种“认死理”。在中国社会,这种不懂变通的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被大家耻笑。因为“走得人多的就是路”,不用在乎你自己走的是条什么样的路。但是日本人却偏偏爱钻这个“牛角尖”。“日本人是彻底的,中国人则是适可而止的。”这句话说得非常好。日本人不擅长所谓的“明哲保身”,他们只知道什么目标自己还没有达到。为了达到目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小时候总会在抗日题材的电影中看到战败的日本兵剖腹自杀的场景,觉得很难理解,但是这就是日本人的精神,他们的存在是为了一个目标的达成。但是如果目标都已经不在了,活着就没有了应有的价值。正是这种执着,这种不退缩、不让步的精神,帮助日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让日本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劳动最光荣。日本是一个重视劳动的国家。也许当年的日本的整体国民体质偏差,“小日本”的外号也不知道被叫响了多少年。但是日本人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做了最积极的努力。日本的孩子每天上学都能得到一杯免费的牛奶,锻炼身体的时间也大大超过其他国家的孩子。身体好了更不能轻视劳动,很多日本人一生都在劳碌中度过,甚至有的人近百岁高龄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当然,我们也屡屡听到“过劳死”的传闻,但是不管怎样,日本人本着一生都在劳动、都在奋斗的原则生存着,所以每个人才都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富得小气。日本社会是一个集约型社会,每一分资源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节能环保,最有效地利用资源,这就是日本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礼仪之邦。一提到这个词,首先想到的是中国。我们中国是个传统的礼仪之邦,但是不知道这个名号在什么时候被加在了日本人的身上。但是不得不说,当今的日本是个真正的礼仪之邦。得体的衣着和谈吐,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来的优雅气质,日本人身上的那种淡定的智慧的光辉,很让人着迷,也会被很多人所津津乐道。很多去过日本的朋友回来都会感慨一番。连日本的公共洗手间都会被大家赞扬一遍。畅通的交通、发达的科技、便利的生活环境,仿佛任何一个生活在日本的人,都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
   日本的文化与中国同根同源,日本的文化艺术,有太多太多都是源自中国。但是现在的日本人却将这些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在日本传扬开来。茶道、书法、绘画、瓷器……这些曾经是中国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却都只能在日本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扬。日本人钟情汉学研究,对中国古典名著如数家珍;日本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但文化内核还是地地道道的汉文化;川端康成、黑泽明、村上春树,这些耀眼的名字背后,影响了太多人……有几个孩子没看过日本的动漫?有多少人是在多啦A梦和铁臂阿童木的故事里长大的?日本料理店在世界各地林立,但是谁又知道那日本最传统的寿司其实是“中国造”呢?京都和果子和怀石料理,都鉴证了日本文化的精髓,包括对吃的讲究。
   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看来,日本真是一个美到不行的国家。是我们人人都要艳羡的地方。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差距真的好大,我们要学习的东西真的很多。也许读过这本书,大家对日本的态度,都应该是一种爱到不行的“膜拜”了。但是,我希望我们再赞扬日本的同时,问自己几个需要诚实回答的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而不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渴望向日本学习的其他国家的人,我们与日本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所谓的中日友好,还承载着很多沉重的感情。
   作者在书中提到“日本还是那个日本,只是我们看日本的视角发生了变化。”我也承认这一点。如果没有对日本的态度上的变化,相信作者也不会写这样一本介绍日本“强大”的书给中国人看了。但是我觉得这句话似乎也应该反过来再强调一遍,“就算我们看日本的视角变了,日本还是那个日本。”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冰释前嫌。有些伤疤,是会一直留在心里的。当然,作为长期研究中日关系、长期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事业的作者本人,不可能不了解这个问题。因此,他指出,中国和日本有两个“远”,一是感情,二是差距,前者情有可原,后者必须缩小。这句话说得很好,也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
   如果说“中国愤青其实与日本右翼是一伙”,那证明中国人对待日本的态度很“健康”。日本右翼毕竟是社会中的一小部分人,中国对待日本的态度很极端的所谓“愤青”们,也只是全国人口中的很少的一部分。日本的右翼份子安心地生活在自己的国家里,中国人抱怨几句日本,也是应该的。况且是日本侵略中国,而不是中国侵略日本,国耻是永远都不能忘。
   更多的中国人选择一种调侃的态度面对日本。郭德纲的相声段子“花瓶里的神仙”就曾狠狠地调侃了日本人一回。说日本人都是“一米一的大高个”“愿望是获得中国的领土”。作者在书中也指出了,现在日本人最值得称道的就是“礼仪”。但是这些温文尔雅的日本人当时在中国玩杀人游戏,把中国人的性命当儿戏的时候,却一点儿都不懂“礼貌”。我觉得我们最有必要知道的就是日本人的人性有如此巨大的差别的原因。是什么改变了现在的日本人?还是什么原因塑造了当时的那批“杀人魔”?有些事情,不是我们大度地忘掉就可以解决的。
   面对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中国人很坦然。事实永远都是事实,我们没有夸大什么,我们只是在铭记真实发生在中国人身上的历史。记得我的祖父母辈的老人们在聊起日本侵华的事情时,一方面表达了心中的愤慨,另一方面也对日本人做出了客观的评价。比如有位老人就谈到过,日本人行军打仗的时候都会戴着干净的白手套,生活习惯都不错,但是俄国大兵却邋遢得很,竟然喜欢用帽子当碗来装一个油乎乎的大肉饼。这么多年,我们一直以宽和的心态面对着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关于日本比中国优越,日本比中国发达的问题,我觉得也需要针对中国的客观国情来看。中国有着多少人口,中国的国情与日本有着多少不同?中国的人口众多,想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这么多的人已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就别说要求每个中国人都能接受最良好的教育了。想让我们国家的这么多的老百姓都能有高素质,相信需要很多时间吧。
   另外,对与中国更行的问题,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客观看待。读过这本书,通过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对比,我们只能看到中国的“不行”。当然我们也要承认,我们与日本时间的差距还有很多,日本人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但是我想我们对日本的学习应该向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学习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精神文明发展。对待日本的态度,还是顺其自然的好。不能因为中国现在在某个方面需要去学习日本而把日本曾经犯下的罪恶都一笔勾销。不道义的事情永远会被谴责,永远都不可原谅。现在中国人的态度已经足够好。
   当我们吃着好吃的寿司,用着索尼或者松下的电器,开着三菱或者丰田的汽车,读着村上春树的新书,看着日本的最新漫画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已经原谅和接受了很多。我们中国人总是“有容”。难道这还不够吗?至于那些国家间的差距,需要时间慢慢去适应,慢慢去赶超。批判式学习日本,我们才能获得更多。
   这是一本引发我们思考的好书,希望我们思考后有新收获。中国现在到底行不行?行也不行。对待日本的态度已经很“行”,但是学习日本的劲头还“不行”。
  


不实事求是,而是靠谎言编织起来的社会,那是怎么都不行的。


是,顺其自然,该学的地方自然要学,然而情感总不能忽略。。。。。。。。。。。。


有些东西是学不来的,民族的根性,文明的差异和国家社会的根源,比了,也都只是些表象的东西,真正的内在,恐怕也只有真正了解这两个国家的人才能体会到了吧......


请问有没有电子版呢 多谢


不好意思,没有电子版。(*^__^*) 嘻嘻……


和一个在索尼工作的兄弟,聊过几次...
触动很大!
有机会 去日本看看...


我给这本书五颗星,写得很全面也较为深入浅出了,可看性也很好。尽管书中有些地方还是说服力不够,还有的地方感觉上稍有片面,不过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在自己的观点下尽力地去客观评论了。总的来说,这的确是一本好书,使人警醒,使人自省,使人进步。不过,这书名取的。。。和内容还真不搭调啊


我搜到网易读书有连载,但对比了一下发现有10%的随机删节,一些事例被删掉了,不太全
地址是http://data.book.163.com/book/home/009200190005/0000JbFe.html


这本书是垃圾,不用看了,里面居然说华人与狗不能入内有道理,我不知道作者是日本人还是怎么回事,如果作者的日语还行,可以讲一进日语,翻译一些新闻,如果冒充学者,发表什么长篇大论,只能沦为笑柄


全书不断引用数据,举例子,把日本与中国作比较,看上去很有说服力。但总令我觉得作者只是把很多数据凑到一起,且某些例子的真实性不高。我不知道作者有没有在日本居住过,如果作者没有在日本居住,生活一段时间(至少1年吧),那本书的分析也就未必可信。且不知是不是我阅历尚浅,总觉得书中某些例子用的不明不白,至少得把前因后果说一下,总不至于让他人看了突兀吧。
介绍上说作者有参加“后抗日”活动,但全书读完作者给我的印象是亲日派。
关于中国行也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介绍完日本后话锋一转,便开始说中国行。我觉得这本书没有《冰眼看日本》来得好。
若有说的不当之处,还请海涵。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