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思维模式研究

李红革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李红革  

页数:

240  

字数:

290000  

内容概要

全书不单纯把旨趣投注于三种思维模式的分层解构,而是把探究的钻力定位于思维模式的效用及其性价上。更明白地讲,就是要向读者传达一种崭新的观念信息:要想实现创新能力的跨越,首先要实现三种思维模式的内在跨越。从情感思维模式到理性思维模式直至创新思维模式,犹如从跨越江河到跨越海洋直到跨越宇宙一般,那将是更广阔、更深邃、更奥妙的跨度。这大致也是作者在本书中意欲迭至的学术峰值和价值标杆。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情感思维 第一章 情感思维概述 一、动植物情感患维的萌芽与演化 二、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情感的推动 三、什么是情感思维 第二章 动作思维 一、动作思维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二、动作思维的历史演变及其主要手段 三、动作思维内容的分类 四、研究动作思维的重大科学理论价值 第三章 意象思维 一、意象思维概述 二、意象思维的特征 三、意象思维的种类 第四章 形象思维 一、形象思维概述 二、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 三、形象思维的基本内容第二篇 理性思维 第五章 抽象思维 一、抽象思维的发生与发展 二、抽象思维的形式和规律 三、抽象思维的方法 四、抽象思维的任务 五、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 第六章 辩证思维 一、辩证思维的发生与发展 二、辩证思维的形式 三、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 四、辩证思维的方法 五、辩证逻辑、辩证法、认识论的辩证法及辩证逻辑的认识作用 第七章 立体思维 一、立体思维是人类思维现代发展的必然 二、立体思维的界说与历史回顾 三、立体思维的根据 四、立体思维的基本内容 五、立体思维的应用前景展望第三篇 创新思维 第八章 创新思维的概说 一、什么是创新思维 二、创新思维的年龄段特征 三、创新思维与智商的关系 四、创新思维与知识背景 五、创新思维与实践经验 六、创新思维的基本模式 第九章 创新思维的基本形式 一、直觉思维 二、灵感思维 第十章 创新思维的辩证特征 一、确定性思维与非确定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对立统一 三、相似性思维与相异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四、单元性思维与多元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五、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对立统一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情感思维概述一、动植物情感思维的萌芽与演化情感通常被人们视为人类用来传递某种特定信息的工具,是属于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但事实上,不同的动物之间,也有它们表达种群间“情感”的方式,甚至在植物种群之间,也有类似的反映,只不过各自表达的方式存在着质的差异。植物中的情感思维本质上是植物的反应性的表现。古人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古人看来,植物是没有情感可言的,感情仅是人所具有的特性。但从生物反应性的发展演化过程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在某些植物中也有类似的处于低级的、萌芽状态上的情感的表现。含羞草是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植物,如果外界或有人去触碰了它,它就会把舒展开来的叶子缓慢的闭合起来,表现出对外来刺激的一种拒斥和自我保护的行为,这可以被理解为表现在受到外来干扰时所呈现出来的“自我保护的情感”的反应。植物尚且如此,动物则有了更进一步的惊人的表现,特别是在高等动物即哺乳动物的身上,悲欢离合、友爱互助就更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生动感人的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狗的爱憎,狼的报恩,乌龟放生以后每年潜回到主人身边友好相聚等等。下面举几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来说明这一点。动物情感思维有了类的或群体意识的萌芽。在蚁群中,如果有一只肚子饿或口渴了,它就会向吃饱的蚂蚁讨吃食物。被要求的蚂蚁,一般都会“慷慨解囊”,吐出一滴透明的液汁,给饿蚁舐吃。如果吃饱的蚂蚁自私自利,拒绝饲喂饿蚁,那么,它就要被它的同伴们当作敌人一样看待,并将受到严厉惩罚。蚁群之间发生战争时,它们都会奋勇上阵,英勇作战。如果有只蚂蚁逃避战斗,它的同伴们就会回过头来,狠狠打击这个“怕死鬼”。能学人语的鹦鹉,是合群生活的鸟类。每天早晨,它们一起飞往四野吃食果实。鹦鹉的警惕性很高,采食时设有“哨兵”,一发现什么危险,“哨兵”立即发出警告,于是它们就快速飞开。如果有一只鹦鹉被猎者打死了,其余的鹦鹉就会在它的尸体周围盘旋飞翔,悲鸣不已;当一对鹦鹉中有一只忽然死亡,另一只也会悲伤而死。在不同种的动物之间,有时也充满了友爱。美国加利福尼亚萨克拉门动物园中,有只大象同它的邻居骆驼感情甚笃,每当骆驼向大象摇头或轻轻叫唤时,大象立刻会意,马上跑到水池旁边,饱吸一鼻子水后,再回到骆驼身边,隔着栅栏把鼻子里的水供给骆驼饮用。类似这样相互同情、互相关爱的例子在猩猩、猕猴等动物中也普通存在。诚然,这些举动不能说是理性的结果,而是多半出于本能、生存、繁衍、自卫的需要。事实证明,情感的自身也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从植物的反应性到动物的快感、到人类的美感是一个不断深化、复杂化和理性化的过程。与动物以生存繁衍为目的的情感相比,人类的情感有其复杂的本质特点。这点将在下文深入地论述。  二、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情感的推动达尔文曾经特别强调情感能使人具有适应性。这是有道理的。例如兴趣,可以引起人的新奇性,激发探索世界的热情和力量;惊讶,能促使人迅速调整行为,增强对未来的反映;愤怒,能动员人的能量;轻蔑,可以产生优越感,增强自信心;害羞,则涉及人对自己的评价,引导人反思,产生自知之明,培养强烈的自我意识。中国人普遍认为人有七情。《礼记?礼运篇》中说:“何谓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意指七情与生俱来,不学即会。人的一生的情感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情感伴随人类进化而来的缩影。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情感较为单纯、外露、短暂、稚嫩、脆弱,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逐步增强;青年人的情感有了强烈而瞬息多变的色彩;中老年人的情感则有了深沉、成熟的色彩。人类的情感向着健全、和谐、平衡发展,使人类世界显得更加神奇、美妙和充满活力。情感是人脑的机能。从生理角度考察,情感是由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的兴奋引起的:它一方面受到大脑皮层的指导和调节,一方面又直接影响到内在器官的活动和腺体的内分泌功能。所以情感总会伴随内部生理因素的某些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是可以测量出来的,甚至是肉眼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如,人在发怒时,呼吸快而短促,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血糖增加,血液含氧量增加;震惊时,会出现暂时的呼吸中断;焦虑、忧郁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受到抑制;紧张、激动、兴奋时,手脚出汗,脉博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处于应激态。在中医名著《医宗金鉴》中,就有着“喜过伤心,怒过伤肝,思过伤脾,悲过伤肺,恐过伤肾,忧久则气结,卒惊则气缩,凡此七情为病,亦属内因”的记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有几十种疾病与情感有关。这是因为人在不同的情感状态下,会通过下丘脑、脑下垂体、植物性神经系统,引起身体器官的功能变化。医学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感是维持人的生理机能正常进行的前提,有51%的病人可以通过身体机能调节而获得痊愈。所以,人应经常保持乐观开朗的良好情感状态。除了内部生理变化,情感还表现为相应的表情和形体动作。人类面部具有高度发达的表情肌,不同的表情肌是与特有的情感反应有关的。例如,“注意”表情与额肌,“悲忧”表情与三角肌,“喜悦”表情与颧肌等是有特殊关联的。最初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某些动作与某种情绪体验有关,以后这种动作就成为表现某种情绪的表情动作。同时,实验证明,丘脑下部有不少不相同的神经元群,按照一定的模式可激活躯体运动性、植物性和内分泌性反应。例如,害羞时面红耳赤,手足无措;恐惧时面如土色,全身颤抖;高兴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这类现象屡见不鲜。人类情感的发展与人类实践活动的进程有着深刻的联系。人类的情感方式,是由情感主体、情感需要、情感对象、情感手段四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不同情感状况和模式。情感的动力“发条”是需要。情感是人在吃、穿、住、性生活和睡眠等方面的需要能否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人的情感是受理智控制的。正常人不会贪婪地吃喝和纵欲,他们在满足吃、穿、住、性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时总是要考虑到方式、方法和现实的可能。这是人同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主体自觉确定了目的,必须在情感的推动下,才能努力地去实践这一目韵。一般说来,实践的目的与情感所维持的目的在本质上是直接同一的。情感作为主体观念性的东西,必须转化为实践的目的才有意义,实践的目的必须转化为主体的情感才会使目的的实现具有高度的自觉,并转化为百折不挠的意志,从而才会使主体具有强大的内在动力,目的才能成为现实。人们的实践活动证明了由先进的、革命的目的性而产生的符合人类进步趋势的蓬勃向上的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长久地起到推动作用;反之,则是消极的情感。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走向自由的历程,而与之相伴随的人类情感也有一个逐步解放和提高的过程。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自由度的增大,人类情感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步从残缺、扭曲向完整、健全转变;从片面、单一、贫乏向全面、多样、丰富转变;从自发的、生理的、人兽不分的情绪向人的自觉的、理智的方向转变。正是情感发展的这种内在要求,促使它逐步摆脱理性与技术的隶属物和物质需要的伴随物的地位和状况,而成为一种自为的独立的精神需要。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使人焕发出惊人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大大妨碍工作的完成,有时甚至会走向自我毁灭一过伤脾,悲过伤肺,恐过伤肾,忧久则气结,卒惊则气缩,凡此七情为病,亦属内因”的记载。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思维模式研究 PDF格式下载



质量不错,爸爸很满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