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禅与企业管理

王绍璠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

王绍璠  

页数:

220  

Tag标签:

无  

前言

  问:请您谈谈中国文化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答:主要问题是,内部受到五四的负面影响,外面又受到“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两相夹攻,造成现在对中国文化的曲解和误解,乃至造成现在中国文化的一个空白。再远一点,要上溯到清朝中叶,因为清朝的腐败、衰落和骄傲自大,那时的文化其实是中国文化的渣滓,但是现在大家本末倒置,把它当成真正的中国文化来批判,认为中国文化是造成中国腐败、衰落的原因,抬错了棺材哭错了祖宗,这种偏见一直延续到现在。  现在很少有人肯回顾和总结:为什么一直到清朝中叶,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以西方式的观念来比较中国文化,用西方历史观、方法论,用西方思维方式来评判中国历史。以这种思维方式得出结论,认为西方那么先进,中国那么落后,这就整个不匹配了。还有,我们在观察自身历史文化的时候,又很少结合每个朝代的精神和精华,只是片面地去看,人云亦云,没有精神,没有自己的理念,没有自尊自信,对历史文化的根本,欠缺深入的探究,欠缺实证,只是在肤浅的层面做文章。  这里可以证明,为什么日本可以走到欧洲。日本为什么能走进欧洲?日本是百分之百的中国文化,我们为什么不审视:日本人到底拿了中国什么东西?日本为什么那么强,拿的是中国什么东西?学者们几乎都没有看到这一点。

内容概要

  禅不是宗教,禅的世界没有教世主;  禅不是哲学,不是线性思维或者逻辑思考;  禅不是神秘主义,不是不可言说、不可实证的神奇“境界”;  禅是一个指向真理的“方法”,教会人们如何完成具足大“心”、如何成就大成之“事”,如何造就大写之“人”;  禅是一组诠释生命真谛的智慧,以精湛圆妙的体系,融会贯通了古老中国的思想精华;  禅是智慧,是思考,是运筹帷幄;  禅是道义,是承当,是经世济民。  听王绍瑶老师,讲解禅意人生。

作者简介

王绍璠,蒙古族。旅美台湾学者、现代禅文化倡导者、零项修炼创始人、清华大学中国企业家深造项目创始人、北京百丈文化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南怀瑾先生别传弟子。王先生师从南怀瑾先生四十余年。自2001年起,在北大、清华等高校主讲“中国企业家内圣外王之道”、“中国企业心的管理”、“打造中国未来企业家”、“没有管理的管理”、“走进中国文化心灵深处”、“禅解中国文化”、“禅与企业经营”等系列讲座。王先生在传承千百年中国禅文化的基础上发扬创新,独辟蹊径,开创了天下第一修炼课程——零项修炼,积极倡导善待大脑、善用大脑,引爆激情、顿开智慧,将中国优秀的传统人文精神运用到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造就具足内圣外王素质的中国未来企业家。代表著作有《禅门狮子心》、《只为辜恩始报恩》、《从野兽到成佛》、《呼唤企业家心的回归》、《零项修炼——禅的激情与顿悟》、《心的解放——中国人内圣外王之道》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间禅道是沧桑 01 “禅”之本义——心灵自由之旅 02 “禅”之渊源——古老的中国智慧 03 “禅”之境界——何处惹尘埃 04 禅心——现代管理密匙 05 禅道——内圣外王之道 06 禅思——企业文化内核第二章 禅道中的经世济民 01 禅解古代中国及日本文化 02 毛泽东与禅 03 禅解百丈禅师 04 禅学的文化盛宴 05 禅宗的丛林制度——以德为先 06 企业管理的精髓——以德服人第三章 禅的教育与修炼 01 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 02 以智慧为依归 03 禅学教化与企业精神第四章 智慧、顿悟与脑能开发 01 天水之国——宋文化的精神内蕴 02 禅要真参——引爆大脑激情 03 悟要实悟——洞开的智慧 04 涅槃妙心——当下的力量第五章 禅学的新生 01 5s管理中的禅道精神 02 思古与复古——现代制度的古老内蕴 03 日本企业文化与中国禅文明 04 企业生存的根本——不破不立之道第六章 禅心如月我如镜——企业家的修养 01 禅的生死之悟 02 真修实证,不立文字 03 独立思考的能力 04 回报社会的行动 05 与天和道 06 和谐之学 07 大仁之学附录 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 中国禅的实证方法——参话头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人间禅道是沧桑  01 “禅”之本义——心灵自由之旅  一、禅是一段心路  我出生在内蒙,成长在台湾,然后去美国学习。最后,我回到了祖国。而我个人的经历就是我个人对禅、对禅的思想的一种学习和实证。  禅,究竟是什么呢?  祥本身不是虚无缥缈的一种意境。实际上,禅是在现实人生以及在社会中发挥每一个人自有的信念、自有的理念和自有的智慧。从严格意义来讲,禅不等同于西方所谓的宗教。它所强调的是自心的提升,也就是自己内在智慧的一种重现,它对个体的生命和心灵是极其关注的,它引导出我们内在的智慧。  禅的精神在于突破性的表达,禅的特性在于超越时空的限制。这种突破和超越,并不是简单地接受,也不是拒绝,而是打破这两个极端,讲究自性的发掘。但禅从来又是活泼自然、毫不勉强的,可以说它是一个发掘真相的过程,即“开悟”的过程。  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打个比方说,黎明前的黑暗,大地在沉寂之中——  渐渐地,东方透露出一点光亮,由微弱到明朗,由小及大;蓦然间,像人的心念电光石火般突破迷茫,于是整个漆黑的夜空都为光亮所布,那喷薄的朝霞放射出耀眼的万丈光芒。  蓝天袒露,缀着白色的云丝。  黑夜逝去,东方的时空迸泻出旭日的光芒。这就是开悟。  禅是对真实的追求,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心灵,使人洒脱、自信和开悟;在动与静的瞬间品味出人生的三昧。  二、禅是智慧的历史  在历史上,禅的意义,也就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一个过程。  当我们谈到禅的时候,我们首先就像喝茶一样,必须品尝,而且必须亲口品尝。所以在这个意义之下,禅不是哲学,而是超越了一般哲学的定式。  可以说,禅本身是一种打破常规而不轻易下定义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教会我们如何用心;也就是开展我们大脑本具自足的功能;也就是人类异于禽兽的特征,因为我们有大脑。人类,只有人类,我们这个地球上,我们这个世界上,才有所谓的文明,所谓的文化。  这种文明、这种文化恰恰是由人类的大脑所创造的,禅的契机,就是如何开发内在大脑的智慧。而禅的完成,正是所谓人存在、人生活、人生命的积极意义。  禅宗,尤其是中国的禅宗,强调一个宗旨:禅的事业是要使大地变黄金,搅长河为酥酪。简单的意思,也就等于现在的诺贝尔奖金所设立的含义:使这个地球,使人类、使地球村走上幸福和谐之路。  禅是一种经得起颠扑的实验方法,它不是纯粹的玄学,也不是纯粹的哲学。  禅的意义最早形成于大约有上万年前的印度婆罗门的时候。那个时候,已经产生了所谓先期的禅,那个时候禅的古老意义是超越印度《奥义书》的。当时禅的意义是禅定,也是经过身口意相应与大梵天相合。这也是印度最早期民族的天人合一,和西方的一种祈祷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意义。这是最原始的禅的定义,是思维修。  原始禅源于古代印度,早在远古时的《奥义书》中便有关于禅的记载,后来释迦采用了其中精义,作为特定修持的法门。禅的梵文是Dhy—ana,中译为“禅那”,简称为“禅”。鸠摩罗什意译为“思维修”,玄奘法师意译为“静虑”。  “禅那”是诸种三昧(Samadhi)中的一种法门,它在“心一境性”的前提下,根据身心思维的境行,又分为四个层次,简称为“四禅”。《大智度论》卷28中记载:“四禅亦名禅,亦名定,亦名三昧。除四禅外,诸种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为禅。”  可知原始禅的意义是和禅定、三昧分不开的。后世禅宗但以禅命宗,在禅定的基础上赋予禅更灵活的生命力和更深广的包容性。  一般人,当然也包括很多学者对禅有很多种定义,而今天,我在这里,只取最简单、最通俗、最普及的意义,就叫做“静虑”与“思维修”。  静虑与思维修,与现代的脑生理学是相关的。可以说,只有禅这个字义的时候,就已经与我们大脑的思维活动相关,禅可以说是一种真实,一种事实。而不是理性思维或者逻辑推演,所以,它不是哲学。  依原始佛教之说,禅不止可以治疗身心之病,促进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能改善思维能力,获取智慧,提升生命素质,进而回归到“心”之本体,证得无漏智慧。因此,禅是指生命得以升华、素质得以转化、理想得以落实的实践方法,是一种生命上或行为上的践履,通过这种践履,智慧才能增生,生命才能成熟。  禅,其实并非只是精神上的“静”与“定”,更重要的是如法思维(如理作意),这样才能与真实相应,从而得到开悟。禅是思维修,换言之,人要有正确、如理的思维才能与真实相应,才能开发智慧。  这种思维修对现代人来说极为重要。现代人不善思维,即使如当代西方学人之思考方法、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那样,在概念上辨析得十分精细,但仍陷于逻辑关系与语言层次中,在“戏论”阶段徘徊不已,因而无法超越并提升到智慧思想层面。禅所开放的,并非知识、逻辑领域,而是破开内在无明而证见的真实;非经由禅的实践不能证得此观照真实之心,证得此观照真实之心,人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具足大“心”的人。  三、释迦牟尼与禅的故事  禅在印度,婆罗门作为禅定,到了所谓的佛教时期,也就是释迦牟尼老人家所创造的智慧体系。早在2500年前,在靠近当今尼泊尔的北印度边毗罗城,诞生了属于释迦族的一个城主的儿子,名叫悉达多,后人称为释迦牟尼的人。在他29岁时,依循婆罗门法典,刹帝利再生族出家的规定,穿着鹿皮衣,离开家庭到山林里去修行。  经过在雪山六年多的刻苦力行,他遍访了当时流行的沙门教和婆罗门的教法与印度古老的各家传承,总结了这些教派法门的不足之处:心外求法,苦行非道。  于是,他离开雪山,来到四季皆夏的尼连河畔,在一棵非常柔美的菩提树下,洗足已,敷座而坐,以得自多年实证的甚深智慧禅定,开始寻伺人生和法界的根本问题:实相即真理。经过七天夜以继日的冥思,终于他证悟到实相即真理。  我们可以从爱因斯坦在发现木星近日点的运动时所说的一段感想,至少领会到一点当年释迦的心情。  “在黑暗中追寻自己可以感觉到却无法表达出来的真理,那种浓烈的欲望以及在信心与不安之间的摆荡,直到造成突破而获至清明及理解的经验,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  所不同的是爱因斯坦只说出了他运用冥想去探讨“悖论”追求真理时所得到的喜悦;释迦牟尼远远超过了这些,他向世人宣示发现了人生和法界(无尽的宇宙)共同的普遍真理:“缘起性空”——世间法的实相——和“性空缘起”——出世间法的(法界)实相——的不二原理。  并进一步告诉人们:“异哉!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攀缘不能证得。”  这个真理就是我们今天还在学习和遵循的智慧。以现代禅文化的视点透解智慧的佛陀,拭去人们内心的神话迷雾,使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充满人性温暖目光的亲切真实的佛陀!同时,我们也会对佛陀伟大的思想智慧有所体悟!  释迦牟尼这个伟大的智慧,是在印度原始的沙门教和婆罗门教等的基础上,超越了其中宗教迷信的终极,化腐朽为神奇,以智慧实证到本体实相;只要如实修证,每个众生都能证果。虽然他在世的80多年中,没有给后世留下片言只语,但是他的体系和思想都经过几代人的学习和整理,成为后世伟大的思想体系之一,深远地、深入地影响了中国和东南亚地区。  所以,禅的意义不再是印度早期的一种与天、与大梵天相合的方法,而是直接走下神坛,直指人心,就是建筑在我们当今、当世,也就是释迦牟尼所强调的安乐现世、利益有情。  四、禅就在人间  《国际歌》中唱道,没有神仙,没有救世主。禅在这个时候的意义,即是以智慧来承当人类伟大的事业,也就是像我们宋代的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中国,这个禅的意义是非常平实的,它是一种理所当然、义所当为的。所以,当释迦牟尼老人家把婆罗门教的禅和智慧结合之后,禅走入了人心、走到了人间。  禅是一个指向真理的“方法”,一个使得人们如何完成具足大“心”、如何造就大写的“人”的实践“方法”。


编辑推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用西方思维方式来评判中国历史文化,以这种思维方式……每个朝代的精神和精蕴,以至于以偏概全、以点带面,造成了中国人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谬解和无识,乃至产生了中国文化的虚无主义,也就造成当代中国文化的虚无和颓败主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禅与企业管理 PDF格式下载



一本彰显中华禅文化内蕴智慧的奇书!一本让中国企业内蕴超越日本企业的奇书!一本超越《禅海蠡测》的奇书!一本超越铃木大作的奇书!


中国文化的根就是禅!直指人心,明心见性。


企业管理要摆脱单纯的术的层面,否则也不可能持续长久。但是要有道,就要看是什么道,以前讲儒商,儒道,好像还不是很根本,进入不了人心的层面。禅悟管理好像比较接近于打通人心的大道。也许真是未来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


非常经典的大师著作,把中国禅宗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值得反复研究。


绝对有益


刚收到,但是我感觉应该不错,给自己充充电心灵升华一下!


若想悟出"禅"的真谛,请先以一个初学者的心态来了解它,体会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认真的实践一番,如是方知中国智慧文明的伟大与奇妙!


领导推荐的书,看看禅总是不错的


讲的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方法,内容较深


将禅理与管理融合,充满哲学的味道,内容亦有深度,值得细细品味其中奥秘


感觉作者并没有坐在CEO的位置上以禅的思想进行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书中关于如何把禅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日常事务中的操作性没有说得很清楚。读前两章的时候感觉如醍醐灌顶,热血澎湃,作者对禅本身的理解还是非常深刻的,但是后面的章节感觉就很一般了。感觉这本书是把作者的演讲稿汇编而成的,所以有许多地方重复地说同样的话,这样读起来有点痛苦。另外,关于以禅的思想管理企业的实践方法没有说明白,只是提到了禅宗丛林制度和日本企业管理的思想,整本书似乎和企业管理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作者有空写本书的第二版,我建议作者认真地组织一下章节结构,不要让人读起来有罗嗦的感觉;再就是把禅与企业管理的具体操作写得清楚些,这样才能和书的名字契合。


看书名还以为是本好东东,结果发现文不对题,逻辑混乱,前言不答后语。晕,这是有史以来最差的一本书。书友们千万别再上当受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