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唐代景教文献词语研究

聂志军 湖南人民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湖南人民  

作者:

聂志军  

页数:

371  

Tag标签:

无  

前言

  好友让我在这本书前写几句话,我不敢应承。我看先贤为人作序,他自己必是这个领域里的行家。评论之余,兼发表自己关于这个领域的意见,而这意见往往精辟,令人叹赏。我对于景教文献完全陌生,怎敢凭年龄之大而信口开河?由于友人的坚持,便找台阶下。说,让我读读,有写则写,无写则作罢,如何?  这样说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秉持前人活到老学到老的遗训,趁机会学点东西,不愈于日无寸进,虚度时日?待到读起来,不禁感从中生。老而无用如我,实难有所创新,重整山河端的只能靠后生了。  现在书印得多,正如我们的经济,在跨越式向前。多得目不暇接,多得难以数计。这日新又日新的印刷物,我把它分成两类。一类是把显白易懂的东西弄得繁复缭绕,使人昏昏。一类是把似乎不可懂的东西解说得明白如话,使人昭昭。不用说,我不喜欢昏昏,而赞赏昭昭。《唐代景教文献词语研究》属于使人昭昭一类,我很高兴读它。读后有所感,也就不能无言了。  “大秦国有上德,日阿罗本,占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驰艰险,贞观九祀,至于长安。”(《景教碑》)

内容概要

  《唐代景教文献词语研究》结合景教文献本身的特点,提出研究的几种主要方法:审形辨音、文内互证、背景考察。从语料时代的可靠性、语料内容的真实性等方面论证了景教文献作为语料,具有同时代其他文献不可比拟的研究价值。从祛除疑惑、匡正谬误等方面对景教文献进行了释词。对长期以来困扰专家学者的俗字、讹字,利用敦煌文献俗字研究的成果,进行了详细的考证。着重考察景教文献的词语来源,按照来源的不同,分为道教词语、儒教词语、佛教词语、景教词语、仿词五个大类,并且对所有景教文献进行详细切分,剔除当时的习语之外,得出这些宗教词语在景教文献中的确切比例,以期更直观地感受到景教文献的词语特色。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绪论一、景教概述二、唐代景教文献简介及其研究概况第二章 唐代景教文献词语研究的价值一、语料时代的可靠性二、语料内容的真实性三、词语研究对辞书编纂的补充性第三章 唐代景教文献词语研究的方法一、审形辨音二、文内互证三、背景考察第四章 唐代景教文献释字一、俗字二、讹字第五章 唐代景教文献释词一、祛除疑惑二、匡正谬误第六章 唐代景教文献的词语来源一、来源于道教的语汇二、来源于儒教的语汇三、来源于佛教的语汇四、来源于景教的语汇五、仿词结语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后记

章节摘录

  【恩情仅仅】  或指物以托宗,或空有以沦二,或祷祀以邀福,或伐善以矫人。智虑营营,恩情侵侵。(《景教碑》)  按:江本录作“智虑营营,思情侵侵”,释为“思虑重重,情绪不宁”。①逐字对应的话,“恩情”录为“思情”,意为%情绪”。翁本也录作“思情役役”。②汪维藩注释为“思情:心思情绪”。③今据碑文拓印本校正为“恩情侵侵”。④  但是“恩情侵侵”于意不通,翁本作“思情侵侵”理解,甚确。从字形看,“恩”与“思”字形相近,极易相混。有误“恩”为“思”的,例如《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然后示其正法常王,遂训人陈以直言,无施邪教命,天子金枝永茂,玉叶长荣,子子孙孙,相承相伐(代),出将入相,燮理阴阳,滑物接人,行思(恩)布惠。”《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忽然思(恩)宠尽,被配守陵园。”潘重规径直校“思”为“恩”。也有误“思”为“恩”的,例如《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螺髻从座问声闻,勿是恩(思)唯佛土秽,”潘重规同样校“恩”为“思”,可为明证。  从句意来看,是说众生思虑过多,劳而不知休息,奔走钻营。“智虑”与“恩情”义近,“营营”与“侵侵”对举。“侵仅”为“奔走钻营貌”,因此“恩情”与“役役”也不能搭配。  ……


编辑推荐

  基督教传入中国后被称为景教。作为一种宗教,他总有借以传播的文献,而景教文献的词语,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无论形体还是意义,都与当时使用的汉语不一样。准确地解读景教文献中的词语,这是正确理解景教文献的前提。《唐代景教文献词语研究》运用考据学原理,旁征博引,理据照应,令人信服地考证了景教文献词语,为理解景教文献扫清了语言障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唐代景教文献词语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