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傅德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作者:

傅德岷  

页数:

599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清初以来,《古文观止》是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巨大的一部古代散文选本,编者是清康熙年间的学者吴楚材、吴调侯。此书自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刊行以来,曾风行一时,成为初学文言文的必读课本;辛亥革命后,仍有很多学校将它作为国文教材;也是我国散文文学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据编者吴楚材之父、吴调侯之祖父吴兴祚介绍,清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他“奉天子命抚八闽(今福建省)”之时,曾请会稽(今浙江绍兴)章子、习子以古文教其子、孙于“三山(福州市的别称)之凌云处”,其时吴楚材与吴调侯均在左右,同堂学习。他说,“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从孙调侯,日以古学相砥砺。调侯奇伟倜傥,敦尚气谊,本其家学,每思继序前人而光大之”。二人才气过人,下笔洋洋洒洒数千言“无懈漫,盖其得力于古者深矣”。对于当时的启蒙读物“古人书传”,认为“若乃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此衷盖缺如也”。即是说,那些“读物”探义理不精不深,辨析字句不准不晰,深以为憾。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春,吴兴祚“统师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寄身绝塞,不胜今昔聚散之感”之时,收到其子(吴楚材)、孙(吴调侯)合编的《古文观止》书稿,经披阅数遍之后,于五月端阳日写的“序”中认为:“阅其选,简而赅,评注详而不繁,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填补了他原引以为憾的“古文”选本之“缺如”者,是“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岂浅鲜哉”的好读物。这一评价是中肯精当的。《古文观止》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共选文二百二十二篇,分为十二卷。此书相较于一般的古文选本,有几大特点。其一,此书按时代先后顺序编排,选文多具代表性,以散文为主,间收骈文。其二,此书不仅对字、词、句加以评注,评注详而不繁,同时还对某些字加以注音,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当确切。其三,此书在每篇选文之后,都用一段文字加以点评,虽着墨不多,却准确巧妙,一篇之主旨及写作之妙处尽在其中,颇给人以启发。其四,此书选材广泛,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其具体选材内容如下:本书前三卷皆为周文,共五十六篇文章。卷一、卷二之文选自《左传》,其中有不少名篇,如《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子产论尹何为邑》等。卷三之文选自《国语》《公羊传》《谷梁传》《礼记》,共二十二篇文章,其中名篇有《召公谏厉王止谤》《敬姜论劳逸》等。卷四之文乃秦文,主要选自《战国策》,另有李斯的《谏逐客书》《楚辞》的《卜居》及《宋玉对楚王问》,共十七篇文章,名篇有《苏秦以连横说秦》《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卷五、卷六乃汉文,共三十一篇文章,其中包括《史记》的十四篇文章及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另有西汉文、东汉文、后汉文十六篇,名篇有《史记》的《屈原列传》、贾谊的《过秦论(上)》、诸葛亮的《前出师表》等。卷七乃六朝文和唐文,包括李密、王羲之、陶渊明、孔稚珪、魏征、骆宾王、王勃、李白、李华、刘禹锡、杜牧、韩愈等之十九篇文章,名篇有《陈情表》《归去来辞》《滕王阁序》《陋室铭》《杂说四》等。卷八乃唐文,全为韩愈之文十九篇,为人熟知的有《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卷九为唐宋文,包括柳宗元、王禹偶、李格非、范仲淹、司马光、钱公辅、李觏、欧阳修之文二十二篇,名篇有《捕蛇者说》《黄冈竹楼记》《岳阳楼记》等。卷十、卷十一为宋文,为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文四十篇,名篇有《醉翁亭记》《前赤壁赋》《黄州快哉亭记》《游褒禅山记》等。卷十二为明文,包括宋濂、刘基、方孝孺、王鏊、王守仁、厝顺之、宗臣、归有光、茅坤、王世贞、袁宏道、张溥等之文十八篇,名篇有《卖柑者言》《报刘一丈书》《沧浪亭记》《五人墓碑记》等。由于历史的局限,《古文观止》中也有一些带有封建时代烙印的文章,但绝大多数是人们熟知、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选本。今天,历史的车轮已经跨入崭新的21世纪,随着我国的和平崛起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正逐步迈入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急需的是具有现代观念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历史是不能割断的,“高素质”中自然包含了古代传统文化的素养。面对当前古代文学教育的衰落,许多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培养具有'民族文化之根'的现代文化人”。这是因为: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是有根基的,而中国文化的底蕴始于古代文学,古文能使人宏观地触摸到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气质。据《东方早报》2004年4月初报道,浙江大学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是:“你觉得大学中文课程中最有用的是哪一门?”结果高居第一的答案是:古代文学!他们认为:古代文学能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情操和气质,甚至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工作。一个有较深厚的古代文学修养的人,会显得充实,不浮躁,有涵养,在实际工作中有得体的表达和行动,更易接近事业的成功。诚哉斯言!而《古文观止》又是古代文学中最为普及的、简明扼要的选本,从中不仅可以窥见上自周代以来的历史变迁与先民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观念,更可了解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其中的一些名言警句,诸如:“多行不义,必自毙”(《郑伯克段于鄢》)、“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臧哀伯谏纳郜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召公谏厉王止谤》)、“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的口头语和座右铭,故《古文观止》即使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与现行的版本比较,不仅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书末还附录了“名句摘引”,以便让读者明白这些名句的出处,有利于写作时的引用和参考。《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蘅塘士孙洙在《序言》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借用此语,我们不妨也说:古文二百二十篇。熟读咀嚼任情看。字词句义应知晓,观止可过古文关。忠孝仁爱德信在,凛然正气注胸间。根深蒂固文深厚。现代新人永向前!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共同遨游于《古文观止》的文化海洋中,吸吮其精华,陶冶我情操,扬我民族文化之威,建我现代化的祖国吧!傅德岷赖云琪

内容概要

  《古文观止鉴赏辞典》自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刊行以来,曾风行一时,成为初学文言文的必读课本;辛亥革命后,仍有很多学校将它作为国文教材;也是我国散文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自清初以来,《古文观止》是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巨大的一部古代散文选文,编者是清康熙年间的学者吴楚材、吴调侯。

作者简介

傅德岷,四川崇州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渝州大学中文系教授。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魂荡华蓥——“双枪老太婆”前传》,长篇叙事诗《月琴新歌》(合作),专著《散文艺术论》、《中外散文纵横论》、《新时期散文思潮概观》、《新时期散文景观》、《散文创作与审美》、《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外国作家论散文》、《外国散文欣赏》,散文集《旅韩随笔》等。专著《散文艺术论》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主编)获全国第四届图书金钥匙奖二等奖,《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直辖后)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9),《学术论文写作导论》(主编)获1991年四川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书籍目录

卷一 周文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周郑交质(《左传》)石碚谏宠州吁(《左传》)臧僖伯谏观鱼(《左传》)郑庄公戒饬守臣(《左传》)臧哀伯谏纳郜鼎(《左传》)季梁谏追楚师(《左传》)曹刿论战(《左传》)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左传》)齐桓公下拜受胙(《左传》)阴饴甥对秦伯(《左传》)子鱼论战(《左传》)寺人披见文公(《左传》)介之推不言禄(《左传》)展喜犒师(《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蹇叔哭师(《左传》)卷二 周文郑子家告赵宣子(《左传》)王孙满对楚子(《左传》)齐国佐不辱命(《左传》)楚归晋知鍪(《左传》)吕相绝秦(《左传》)驹支不屈于晋(《左传》)祁奚请免叔向(《左传》)子产告范宣子轻币(《左传》)晏子不死君难(《左传》)季札观周乐(《左传》)子产坏晋馆垣(《左传》)子产论尹何为邑(《左传》)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左传》)子革对灵王(《左传》)子产论政宽猛(《左传》)吴许越成(《左传》)卷三 周文祭公谏征犬戎(《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襄王不许请隧(《国语》)单子知陈必亡(《国语》)展禽论祀爰居(《国语》)里革断罟匡君(《国语》)敬姜论劳逸(《国语》)叔向贺贫(《国语》)王孙圉论楚宝(《国语》)诸稽郢行成于吴(《国语》)申胥谏许越成(《国语》)春王正月(《公羊传》)宋人及楚人平(《公羊传》)吴子使札来聘(《公羊传》)郑伯克段于鄢(《谷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谷梁传》)晋献公杀世子申生(《礼记》)曾子易箦(《礼记》)有子之言似夫子(《礼记》)公子重耳对秦客(《礼记》)杜蒉扬觯(《礼记》)晋献文子成室(《礼记》)卷四 秦文卷五 汉文卷六 汉文卷七 六朝唐文卷八 唐文卷九 唐宋文卷十 宋文卷十一 宋文卷十二 明文附录名句摘引

章节摘录

左传 《左传》的作者,历来说法各异,较早的看法认为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盲君子左丘明,持这种观点的包括司马迁和班固。《论语·公冶长》中曾论及左丘明其人,如某些文献所说,左丘明是鲁国一个颇有声望的史官,孔子尊重此人,故引其言以自重。而《左传》也屡称“仲尼”,可见《左传》作者也十分敬重孔子的学问为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而《左传》多言之,也可推断在学术上他们不为一派。后来.关于《左传》的作者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有人认为是战国卫军事家吴起,有人认为是汉代学者刘歆,还有人认为是战国初期一位佚名之士。现在一般的观点还是倾向于接受司马迁的意见,认为


编辑推荐

《古文观止鉴赏辞典》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