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刘胜华 编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作者:
刘胜华 编
页数:
177
内容概要
从“鬲”带来的饮食习惯到衡器的产生;从留声机、录音机的诞生到咖啡的诱惑,从邮票的发明到中国星座的故事,不论是过往的岁月,还是日新月异的今朝,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的魅力无处不在。
书籍目录
1.笛箫相悦
2.琴瑟合鸣
3.此豆非彼豆
4.“鬲”带来的饮食习惯
5.古车留痕
6.“权衡”说衡器的由来
7.走人家庭的微波炉
8.冰箱的故事
9.火柴与火花
10.录音机与磁带
11.留声机与唱片
12.竞技场的自行车
13.自行车的发明
14.电子与音乐
15.浓情巧克力
16.咖啡的诱惑
17.电流大战
18.邮票
19.电话的发明
20.蹦极
21.中国星座的划分
22.中国星座——紫薇垣
23.中国星座——巡游星际四方
我真喜欢《天工开物》
回想《天工开物》
一份值得珍藏的记忆(代跋)
章节摘录
中国古代的“轿车”指用骡马拉的轿子,现在人们对轿车的称呼可能就是由此演化而来的。古车的制造技术和车型不断地改进、完善,但因为在驱动方式上没有根本改变,所以古代车辆的制造在达到鼎盛期后,一度停滞不前。 戴吾三:“古代车没有发动机,主要靠马来牵引,这种车的特点就是轮转轴不转。而现在的车靠发动机带动轴,轴又驱动轮转,古车是外在的动力,当然就是轮转轴不转了。” 既然在驱动方式上一时没什么再发展的余地,装饰古车的外表就成了造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车窗上开始出现细小的花纹,车上某些部位用金属做装饰,车辆变得结实又美观。过去造车的工匠都会做金属加工活,这样制作出的性能良好的古车,也相当于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车轮滚滚,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在轮子的转动中不断地出现更新的事物,也形成了我国独有的“车”文化。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这本书简直就是本介绍一些科技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