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

周桂钿 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

周桂钿  

页数:

366  

字数:

332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20世纪20年代初,梁任公为南开大学文化史讲演,著为《中国历史研究法》。任公说:“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吾治史所持之器,大略在是。”(《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我在中学时期读过《中国历史研究法》,颇受启迪,在治学方法上获益不少。  20世纪70年代末,张岱年先生为北大哲学系研究生讲授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著为《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198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张先生提出:“第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派别’的论断也适用于中国。第二,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我们必须掌握全面的丰富的史料,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三,要明确肯定中国周秦以来有一个唯物主义的传统,必须理解中国古代唯物论的理论内容,充分认识其历史的价值。”(《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序》)张先生认为这是研究中国哲学史必须坚持的三项基本原则。  周桂钿同志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有年。先后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多人,曾多次讲授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现在加以整理修改,汇编结集为《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一书。这是一部跨世纪的著作。这本书从文字语言、校勘考证入手,这是阅读古籍、治中国哲学史的基本功。进一步则是了解历史,研究现实,锻炼理论思维。然后是发现问题,加以论证、阐述和解决。过去胡适曾说:“发现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王利器先生经常引用胡氏这句话,他说这是研究学问很内行的话。发现问题就是古人说的“读书得问”。只有好学深思、目光锐敏的人才能做到。问题所在都看不出来,根本就谈不上解决问题。所以说:“发现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历代精神的结晶。本书特别强调要认识中国哲学固有的特殊性,并列为专章加以论述。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从1990年到2000年给研究生讲“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这门课的讲义。每一次讲课,都重新修改一遍,作一些补充和订正。2000年以后开始系统整理成书稿。2002年到日本京都大学任客座教授,在与日本教授接触中,受到启发,回国后继续修改成书。此书特点,关于研究方法论,过去有梁启超、蔡尚思、张岱年等的著作,而此书没有照抄,全部是作者自己研究的体会和讲授的内容,或者看到别人的失误,也选一些比较典型的,作为例子写进去。因此,此书有两大缺点:一是不全面,二是得罪人。有一大优点:有个性。与别人的著作有相似之处,绝不会相同。读者读起来,可能会有亲切,生动,具体,可靠的感觉,还可以从中体会到扎实研究的意味。

作者简介

周桂钿,1943年1月生于福建省长乐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历史学与哲学两个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曾任哲学系系主任(1994—2000),已培养博士生十几名。兼职有: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等。主要

书籍目录

序导论第一编 中国哲学研究的基础 第一章 汉字 一、汉字的三要素 二、古文假借字 三、避讳须知 四、训诂 五、查字四法 第二章 词句 一、实词与虚词 二、单字词与复合词 三、一词多义与一义多词 四、名词、概念、观念、范畴、命题 五、词与哲学体系的关系 六、句读 第三章 校勘 一、古书校勘的必要性 二、校勘方法 三、校勘与治学 第四章 传注 一、传注的产生 二、传注的形式 三、利用传注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传注的难易 第五章 考证 一、考证范围 二、考证方法 三、注意事项第二编 中国哲学研究的前提 第六章 了解历史 一、历史是哲学产生的背景 二、哲学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七章 研究现实 一、现实是历史的特殊阶段 二、研究现实是打开历史的钥匙 三、活的哲学在现实生活中 四、中国哲学研究者的差别 五、研究方法举例 第八章 理论思维 一、理论思维需要锻炼 二、理论思维的关键——辩证思维 三、理论思维与其他技能的关系 第九章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一、关注社会政治 二、人际对应关系 三、修身为本 四、模糊性 五、整体性 六、历史性 七、辩证法 八、现代化第三编 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 第十章 研究人手 一、发现问题 二、抓住难题 三、研究总是从具体问题开始 第十一章 学术评价 一、理论价值的分析 二、现实意义的分析 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异同 四、天命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十二章 研究方法与叙述方式第四编 中国哲学论文写作 第十三章 选题 一、选题四难 二、选题四要 第十四章 论证 第十五章 结论 第十六章 学术论文的规范 一、引文 二、注释 三、参考书目和索引 附录 一、自编 六十岁学术年表 二、六十述学后记

章节摘录

  从世界各国历史来看,有许多相似性,说明人类历史是有规律性的。决定或影响历史进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的作用大小不同,使各国历史具有多样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过去,一些学者从某一种因素人手,研究世界历史进程,取得一些成果,也遇到一些难题。各种说法都有一定合理性,但也有某些不足之处。从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来看,法家的理论和秦始皇的个人素质起了决定作用。如果由秦二世胡亥掌权,不能统御臣下,不会任用贤才,怎能战胜六国?个人是历史的产物,历史又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力又是按人的欲望需要而产生并发展的。穷根究底,似乎人的欲望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和最后动力。人女n果不需要吃饭穿衣,何必种谷纺纱?人无欲望,就不需要生产,哪有生产力?荀子及其学生韩非就是从人欲来研究社会历史的。荀子认为,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耳目之欲”(《荀子·性恶》),圣人据此制订礼义、法度,来治理社会。韩非认为人生要吃东西,古代自然界产生的可食用的东西多,人少,自然界足以供人享用,所以比较平定。后来,人口迅速增加,自然食品供不应求,这就产生了争夺,同时也有了生产。由于争夺,产生混乱,危及人类生存,所以圣人面向实际,制订法度。“事因于世,备适于事”(《韩非子·五蠢》)。  总之,社会是极其复杂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使社会出现纷繁的现象。一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复合结果,一个事件又可以产生直接和间接的无数种结果。特别是一种思想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对后代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任何人都无法估量的;复杂的、交错的社会联系,产生出许多社会现象,形成人生的吉凶祸福。古人不知原因,以为其中有命,以为冥冥中有神灵主宰着。王充虽然不承认有神灵主宰着,又无法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企图以天气、星精、偶然、必然来解释,现在看来似乎天真幼稚,当时却是十分新鲜的想法。我们现在以为千真万确、天经地义的科学,若干年后也许会被后人视为天真幼稚乃至极其可笑的想法。


编辑推荐

  20世纪70年代末,张岱年先生为北大哲学系研究生讲授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著为《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198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张先生提出:“第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派别’的论断也适用于中国。第二,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我们必须掌握全面的丰富的史料,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三,要明确肯定中国周秦以来有一个唯物主义的传统,必须理解中国古代唯物论的理论内容,充分认识其历史的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 PDF格式下载



周老的书,不错。很好。老师推荐买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