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非常坛经

海云继梦法师 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作者:

海云继梦法师  

页数:

586  

Tag标签:

无  

前言

  佛法在这文明昌盛、知识发达的时代,掉进了一个矛盾、诡谲的陷阱里。知识制造了人性的盲点,文明使得生命空洞化。知识所造就的文明昌盛,是人类有目共睹的事实,可是生命的幸福指数并未因此提升,反而产生了更多的恐惧、更大的无奈!  佛法在世间是人类的宝筏,这是公认的事实,长久以来,人类也一直借由它来处理生命中的一切难题,并且都能迎刃而解。然而,自文艺复兴以来,个人意识、自我意识、自由意识,引发了知识的发达,附带的文物“竞胜”,促进了人类生活的改变,此即是“模仿效应”及“完全竞争”。这造成了人类愈来愈不会“用生命”生活,而只会用大脑的推理度日。  用大脑推理,即是“虚幻”。譬如,迩来流行“生涯规划”,这是社会名嘴所创造的流行术语。生涯是需要规划的,但几乎所有致力规划的人都获得相同的答案,即无法兑现。这便是用“大脑的推理”去规划,它受到了“福报”的限制,所以是虚幻的。若是一个人的规划是这样的:认真地完成眼前的生活、工作及学习(学习是为扩大作基础),那么随着因缘的转化,它会自然地兑现,此一兑现的结果并非事前的目的性结论,它就随因缘自然成就。这就是生命取向的思维模式。  生命取向的思维模式,古人谓之“用心”;大脑取向的思维模式,古人谓之“用识”。两者的厘清是没有办法用“大脑”中的哲学来定义的。

内容概要

本书展开修行的实践,透悟生命的真相,以华严精义阐释禅门三经。海云继梦倾全力弘扬华严一佛乘的教法。“海云”是号,“继梦”也是号,你可以“海云继梦”连称,少了“法师”二字也不算失了恭敬。因为,这些都只是符号!你问:“海云继梦是谁?”他是……请你接触他的法,直接认识他!  人的一生都在往外求,得之喜不自胜,失之惶惶郁郁,心有所求,烦躁即生,终而求神,求佛,求菩萨。  佛,菩萨在哪里?在你心里,就是你自己!你从不知道自己内在早有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觉悟的大智慧无量无边地开展,此即如来出现。

书籍目录

总序 解空丛书是“实践学”的代表作第一部分 第一章 禅门源流 第二章 什么是般若? 第三章 这个南方蛮子!想做什么? 第四章 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 第五章 思量即不中用 第六章 警觉、等待、澄净 第七章 诸法实相第二部分 第一章 哪个是你本来面目? 第二章 还有秘密吗? 第三章 净心,除疑,莫空心静坐! 第四章 本体、现象、作用 第五章 “我”就是最大的魔 第六章 根尘接触,还是识尘相荡? 第七章 福德?功德?极乐世界?第三部分 第一章 谈境界?还是谈修行次第? 第二章 什么是坐禅?什么是禅定? 第三章 自性五分法身香与无相忏悔 第四章 自心归依 第五章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第六章 用愿力去衔接 第七章 一种断层、超越、跳跃之感 第八章 圣谛亦不为第四部分 第一章 人生,总在两个虚幻间摆荡 第二章 地缘功德 第三章 用高度的警觉性去感受那个缘境 第四章 佛性无常? 第五章 就只是“存在”而已 第六章 以生命能量是否增长为判准 第七章 入涅槃 第八章 成佛的关键附录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禅门源流  修行这部分,释迦牟尼佛首先向我们开示,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即我们自己本身具有的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相对于外面的尘境一一眼睛相对于“色”,即形状、颜色、明暗等等,灯关掉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看到,而是看到“没有颜色”;耳朵所听到的种种声音,记得!无声,也是一种声音——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相对于的色、声、香、味、触、法,这个作用会同时发生。  各位现在眼睛看着我,耳朵听我讲,那就同时发生作用了。各位坐在这屋子里,感觉空气很好、很舒服,或许一面听我讲经,还一面打妄想,“糟糕!瓦斯不知道关了没?”“刚才挤公车,那个人真可恶,竟然把我挤下车,自己先上去!”你的意业一直在作用。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其实六根同时都在运作。  禅法即是告诉我们,六根接触六尘运作时,必须有一个第七根,将这六个活动看得清清楚楚。至于第七根是什么?会不会用?这是否让你感到茫然无措呢?  以眼根为例,眼睛在看时,必须“清楚知道”所见为何,或用耳朵听时,“清楚知道”所听为何,而这个“知道我在看”或“知道我在听”的意念,就是观自在菩萨所说的“照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要能“照见”,不但要照得清清楚楚,而且要照到五蕴皆空,这样便能度一切苦厄了,但谈何容易啊!  上根上器者,若能从这儿直接修行,当然很容易成就。对于下根下器者,以及那些自甘堕落、自比为下下根器者,那就没办法了。所以怎么办呢?释迦牟尼佛于是教导我们另外一个方便法,这就涉及第二个部分了。譬如透过“数息观”,他告诉我们,吸气吐气时,将注意力放在鼻头和鼻孔之间,不是鼻尖喔;不能守住一个地方,否则就会产生执著,造成什么现象?像一般学气功的人,往下看会低血压,往上看会高血压。但将注意力放在鼻头和鼻孔之间就不会了,因为吐纳之间,意念要清清楚楚,若掌握住这一点,就好修行了。  如果能掌握住这个修法,按照此关键一步一步修下来,就会产生初住、细住,进入欲界定到未到定,然后人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初空定、二空定、三空定、四空定,然后灭受想定……你会一再地超越。这一路走来的修法,称作“如来禅修法”。我们可以借由禅定,从世间法转到出世间法,这是释迦牟尼佛教下来的一贯修行方式,如果想要避免着魔的话,这个修法很恰当。  但是中国人觉得这条路太麻烦了,想要一超顿入直接进去,于是人对禅的解释就开始分歧——何谓禅呢?禅就是“如来的妙明真心”或“妙明真心的涅檠性”,有人直接讲这个部分,而不谈一步一步地修,易言之,就是这么一坐,即能直达妙明真心的地步。这样的方法是很快,但很多人一坐就“神了”,发神经了啦,不是神通!其实古代禅寺里经常有很多病僧、疯僧,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奉劝各位,修行过程中不能贪、不能急,毛毛躁躁地想赶快成就,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有那种成就的人,譬如裴休,他在唐朝时身为宰相,也度了自己的儿子出家。他儿子是翰林学士,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当时没有自来水,裴休的儿子出家后,有一回下山到河边挑水,一边挑却一边生气说:“翰林挑水,和尚吃水,怎消得了!”他师父很厉害,他一回到寺里把水放下,就问他刚刚说了什么。  “没有啊!”他答道。  “没有?老僧一坐,千斤担照消不误!”  这可把他吓坏了!他师父可是有功夫的,不容他恣意撒野,纵使爸爸当宰相,照样把你降伏,这就是功夫到啦!我们刚开始学,丁点成就都还没有,谁敢说自己这么一坐,千斤担消得了?一地震,保证你第一个逃出去!  虽然这种直达妙明真心的修法能直接成就,修的人也很多,但真正成就者少也。这个修法实有诸多限制,然一旦有成,都是大成就。这个禅法是中国人特有的,称“祖师禅”,乃从达摩一脉相传下来。  达摩是中国祖师禅的第一代祖师,并非禅宗的第一代祖师,这点要先弄清楚。达摩来到中国前,安世高传下来的禅法便已相当盛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宝志禅师,即梁武帝的国师。他在禅宗的境界,不比祖师禅的祖师们差,甚至犹有过之。傅大士大家应有所认识,听说他是弥勒菩萨转世,他所写的《心王铭》相当有名,其成就也不亚于祖师禅的大德们,况且他是在家人。所以不要担心,在家学佛照样可以有大成就。出家当然殊胜,但比在家来得辛苦,而在家修则是障碍多。以出家人这一身相出去,大概不会去看电影吧?否则别人会感到奇怪:“这野和尚怎么跑来看电影!”当然,应该也不会去弹子房打弹子,所以很自然地在许多地方会有所限制。在家人虽比出家人有诸多方便之处,但相对的修行的障碍也较多。  有一天,梁武帝听说《金刚经》很好,便请傅大士前往讲经。傅大士一升座,拿起香板,啪!啪!啪!打了三下就下来了,梁武帝问道:“你讲完了?”  ’  “有讲就不对了!”傅大士如此回答。  因为《金刚经》讲空嘛!怎么讲?结果梁武帝听得一愣一愣的。这梁武帝实在也很糟糕,人家讲经他听不懂,后来达摩祖师来找他时,还吹牛说:“我啊!出家三次,盖庙很多,度人也不少,印经更多,你看功德多吗?”达摩祖师说:“毫无功德!”这个回答简直把梁武帝气炸了!“我做那么多善事竟然没有功德?”虽然达摩祖师说他没有功德,但并不表示没有福德。假如梁武帝问:“我福德多否?”达摩祖师一定说:“甚多!甚多!”但也仅是福德而已,并非功德。由于两人话不投机,达摩祖师在宫廷里住了一星期,梁武帝也不曾去探望。这梁武帝很小气呀!虽然是所有帝王当中最发心的,但碰到自己不相信的人,他还是不理不睬。  达摩祖师看看南方无缘,便朝北方去了,到达开封时,认识了一位名叫神光的和尚。神光和尚很厉害,原来出身儒家,出家后经也讲得很好,于是达摩就在他开讲之际坐在后面听。神光看到有位外国和尚坐在后面听经,结束后便问他:“我讲得如何?”  “你这个如数他家珍宝,说食不饱。”达摩答道。意思是说,他所讲的像是挂在餐厅的美食相片,看起来很好吃,但只能看,吃不到,不会饱。神光以为达摩会称赞他,结果竟作此答,于是很生气地一拳挥过去,把达摩的大门牙敲断了。在那瞬间,达摩祖师想到自己已证得阿罗汉,而罗汉的血不能吐到地上,否则此地会有三年灾殃,因此只好和血吞了。经历过这番遭遇,达摩想想这里也无缘,便继续往北渡过黄河到达嵩山。  那天晚上,神光在睡梦中,见到黑白无常前来抓他。  “咦!你们怎么抓我?我不是了生脱死了?”神光问。  “你哪有了生脱死!”黑白无常道。  “奇怪!不然怎样才能了生脱死?”神光又问。  “你今天打落牙齿的那位就有办法,他那一法可以了生脱死。”  神光一听,悔不当初:“那我能不能跟他学?”  “不行,你现在就要跟我们走。”黑白无常不允。  “不行哪!我尚未了生脱死,岂可跟你们走,给我一个礼拜的时间,让我跟他学。”  于是,神光便溜到达摩祖师身旁,跪着不起,因为他一起,黑白无常就会来抓他。神光当时的发心非常坚定,心中亦生悔意,他明白讲经再多,还不如修行来得重要。从此,他便亲近达摩祖师,并改名为“慧可”,如此衣钵相传,祖师禅的法脉便如此一脉传承下来。  在这之前,中国本身也有禅宗,称为“如来禅”,至今仍影响中国的禅门教学。如来禅的教学存有一套可依循的系统。各位直接学祖师禅是学不来的,因为摸不着边。想想看,这么一坐,要消千斤担啊!不要反被压扁成了驼背!因为你抓不到本心,无法悟道,然而中国人的大头病,造成人人喜欢学大的祖师禅,所以往往一听完如来禅和祖师禅的介绍后,便都标榜祖师禅的殊胜,而认为一蹴可及。事实上,一般人多半达不到那个目的,结果通通把它转成世间法了,问题便出在这里。  按照华严的境界来看,祖师禅属于“事事无碍法界”,如来禅是“理事无碍法界”。后者容易学,能够开展,因为有次序和步骤可以循序渐进。但事事无碍法界是交融的,每一处都可进去,也都可以出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切法门皆在一法门当中,一法门乃一切法门。然而一般人无此根器,所以一谈到事事无碍法界,便产生一种矛盾的心理,即俗话说的,媳妇抱怨婆婆:“苦瓜皮粗粗的,我削皮你也骂,南瓜皮滑滑的,我削皮你也骂!”苦瓜和南瓜要不要削皮啊?不懂的人乱削一通,当然挨骂啊!  同样地,若明白事事无碍法界的话,则随处皆可入;不懂的话,就会犯上述的毛病,做什么都错,因此这样被骂,那样也被骂,最后变成了事法界,也就是世间法。所以祖师禅的出世无上妙法,一被倒过来,就变成世间的气功强身了。现在路上的招牌很多,什么九五禅功、大乘禅功都有,气功强身也叫禅功,其实都与禅无关,因为这些没有达到祖师禅的神妙境界,结果都变成了强身气功。  站在世间的立场,强身治病固然很好,无需否定,但强身不是究竟的目的,它是让我们过得更自在美满,而非借着强身去造业、尽情享乐,那就弄错了。假如透过强身而体会到无常,进而修学乃至于觉悟,这便是正确管道,称为“禅法”,否则只是气功而已。打坐与禅没有绝对的关系,但今日的禅变成了强身、治病,甚至台北还有一种特别的禅,师父一坐,手一放啊!就有一道光出去。那又如何?要是能治病还好,否则毫无意义嘛!这样真的能延寿吗?即使延得再久,终不免一死,意义何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非常坛经 PDF格式下载



海云继梦应该算是大师了,虽然我从前并不了解他!但是看过他的书之后,发现他可以将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而且不断强调实践的修炼。他的书多是讲义整理成的文字,很口语话,娓娓道来,深刻的道理往往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他从不做作,不像一些所谓的大师故作高深,看似神秘,实则是个伪道人。根据他书中所提,我决定按照他所说的那样先看坛经,再看金刚经,最后读心经。我想这样读书是由浅至深的,会少走弯路。另外,当当现在的配送很满意,我今次只买了两本书,当当还用了当当专用的塑料袋将书包起,又用防水牛皮纸包装,我很满意!


海云继梦禅师的书很好,从中可看出他修行的心路历程。对我们很有参考价值。赞叹


虽然坛经是六祖在大鑑寺讲的,但六祖祖寺是曹溪的南华寺,每去一次,谒拜六祖大师,总有一股心灵的震撼。五祖在我的故乡,一个不识字却慧根深厚的普通僧人因为那个著名的偈子,以明心见性得到衣钵成为禅宗三十三代传人,在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上留下的佛祖说的之外唯一的经典。。。六祖坛经。
感谢海云法师,为我们解读这部经典。


法师提到非常多的修行用的诀窍,很实用。对于调心,特别对于忙碌而不知所措的现代人而言,可谓是一剂良方,心里的烦恼顿然消失


两个字“喜欢”。海云师的教育独特而深刻,简简单单把事情说得明白!


坛经不在讲经,在于意会,


看了一半, 很棒。另外在看解心一书,好极了。


适合对佛法有一定基础的人。解读视角很特别,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属难得的佳作。


读之受益匪浅,不愧为大师之作,信佛之人都可以读!


这本书应该很好,帮朋友买的。


不错,好好看看吧。


i qaj r nnh


非常系列,相对精彩!


熟读而后求解,当有收获~~~ 妄谈评论者,张口即错


读的使人平和,宁静,适合我这样的人。。。


建议大家看看,在浮躁的社会中能保持自我


对于一个笃信佛教的人来说,这是一本解惑的好书


买了好几次书,书都有损伤,希望下次送书挑好了,再发货!谢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