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Moodle课程设计

黎加厚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9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

黎加厚  

页数:

266  

Tag标签:

无  

前言

  读者看到这套丛书,首先便会提出疑问:为何称之为e-Education丛书?  这缘于一个激情燃烧的故事。  还在上个世纪末,人们通过对人类文明盛衰和民族复兴的深刻反思,渐渐将视线聚焦在对未来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期待上。众所周知,20世纪是人类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英雄时代。到了20世纪末,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1997年2月,美国克林顿政府发表国情咨文,宣布要在1998年投入510亿美元,实施一项“美国教育行动”计划。该计划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一名8岁的孩子学会阅读,每一名12岁的孩子必须能够上因特网,每一名18岁的公民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每一名成年的美国人都能够进行终身学习。为了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克林顿提出了10条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在2000年之前,要把每间教室和每所图书馆都联到因特网上。这件事情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个跨世纪的教育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  身处时代大潮的风口浪尖,我心潮澎湃,同时又焦虑万分。高兴的是,由于教育部的远见卓识,我国教育信息化与西方国家几乎同时起步,并且发展势头迅猛。焦虑的是,我国教育领域的许多方面长期处在以考试为中心的传统思维定式之中,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的差距日益扩大。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原来的电化教育在网络时代必须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内容概要

  Moodle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它是一个课程管理系统(CMS),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开发理念,适合于完全在线的课程,也可以作为传统课程的补充和辅助。《MOODLE课程设计》是中小学教师和其他从事网络课程设计的人员的培训教程,根据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信息化课程的基本步骤,帮助读者一步一步学习掌握基于Moodle的课程设计方法。书中包含了Moodle的常用教学功能,能够满足教师利用Moodle学习管理系统开展日常教学的需求。

书籍目录

前言模块0 初识:Moodle活动1 认识培训项目活动2 了解学习伙伴活动3 做好学习的准备活动4 了解Moodle背景活动5 体验Moodle课程回家作业模块1 开设你的课程活动1 如何在Moodle上注册活动2 如何开设一门课程活动3 如何修改个人资料活动4 结伴开设课程回家作业模块2 设计你的课程活动l 填写信息化课程设计模板活动2 设计Moodle课程框架活动3 个性化课程界面设计回家作业模块3 实现你的课程模块3.1 教学前准备活动1 标签的使用活动2 创建投票调查活动3 文本和网页的使用回家作业模块3.2 互动学习社区活动1 师生同步交流活动2 师生异步交流活动3 撰写学习叙事活动4 学生协同创作活动5 创建程序教学活动6 创建词汇表活动7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活动8 基于网络的探究学习(WebQuest)回家作业模块3.3 作业和测验活动1 创建作业活动2 编写试卷活动3 测验的导入和导出活动4 测验的成绩分析活动5 创建互动评价回家作业模块4 管理你的课程模块4.1 管理课程参与者活动1 创建班级和小组活动2 添加班级通讯录回家作业模块4.2 管理课程资源活动1 整理课程资源活动2 管理课程题库回家作业模块4.3 管理课程评价体系活动1 跟踪学生学习过程活动2 制作评价量规活动3 管理学生成绩回家作业模块4.4 实现课程的可重用性活动1 备份我的课程活动2 恢复我的课程回家作业模块5 课程设计展示活动1 准备课程包活动2 展示与交流课程案例活动3 评价培训项目附录1.信息化课程没计术语索引2.Moodle课程网络资源3.国家新课程标准网站参考4.培训反思表5.学员反馈表6.主讲教师教学评价表7.配套光盘说明8.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自身理论基础扎根于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是在当代哲学思潮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的相互融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注重研究具体的社会历史文化中人的心理。它和建构主义不同的是,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的主动性,而社会建构主义强调了认识客体的社会性。社会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来源于社会意义的建构  知识的基础是语言知识、约定和规则,而语言则是一种社会建构,将个人主观的知识转变为他人能够接受的客观知识,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过程。所以它强调学习和社会文化情境间的密切关系,认为知识的获取与社会文化情境是不可分离的。另外,学习者对知识的获取是在相互作用、协商和合作过程中完成的。学习者不是简单接受外部世界向他们的记忆里传输知识,而是以他人合作为前提创造性地利用他们已有的经验来解释世界。  学习者在社会情境下的互动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取离不开社会情境,认识主体间的互动,社会情境是学习者认识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要求学习者带着不同的先前经验进入社会文化情境进行互动,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只有通过社会情境下的互动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获得更实用的知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Moodle课程设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