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旧忆新说

钱娟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

钱娟  

页数:

211  

前言

  世博会自1851年拉开历史帷幕至今,凝聚着全世界的智慧与梦想,留下了人类进步的足迹。世博会始终是新科学、新技术、新产品的摇篮,也是新思想、新概念的孵化器。从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的缝纫机、电梯、留声机、电话、电视、电影、空调、汽车、飞机到推动时代前行的蒸汽机、发电机、原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机器人、航天飞行器,乃至于当下最流行的生物技术和环保科技,它们或是因参加世博会的展示而闻名天下,或是在世博会上应用而得以示范推广。从最平易近人的T恤衫、蛋筒冰淇淋、花生酱、热狗、华夫饼干、可口可乐、麦当劳到令人瞩目的印象派、立体派、新艺术、装饰主义,世博会包罗万象。百货商店、现代旅游、主题公园、游乐场、度假村的缘起均与世博会紧密联系,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奥赛博物馆、金门大桥、原子塔这样的经典建筑,不会忘记“思想者”、“格尔尼卡”、“蓝色的多瑙河”等伟大的艺术品,它们皆因世博而诞生,凝聚着人类伟大的才智。  世博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长足进步,不仅仅是芝加哥、大阪等城市的活力凝聚,它还让伦敦、巴黎、纽约这样的城市获得了新的拓展空间。人们常将世博会比作经济、科学和技术的奥运会,就影响力而言,它的作用可能比奥运会更大,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乃至千千万万个体的命运常常因之而改变。  20世纪60年代起,世博会更多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多届世博会以生态与环境为主题,反思人类行为产生的影响,探讨发展与进步的真正意义。世博会愈加注重以人为本,以国家的和平、民族的平等、人与自然的和谐为诉求,在政治、经济、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不忘人文因素,在交流碰撞中观照人文情怀。

内容概要

  一个地名就是一个故事,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上海世博会园区内各类地名历史跨度大,有着十分丰富的地名文化内涵。其中既有数百年前自然形成的地理实体类地名,也有上海早期老城厢遗留下来的地名,还有开埠后近代上海不同于租界以及作为华界工业文明发祥地的独特地名,更有改革开放以来大开发乃至世博园区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新地名。《旧忆新说:上海世博园区地名备忘录》从地名的视角,阐述上海世博园区地名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从一个侧面反映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海派文化的隽永悠长。“小地名,大文化”,从一个个地名的故事留下对上海世博园区乃至上海文化的记忆。

作者简介

  钱娟,195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馆员。原任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局党总支副书记,浦东新区档案局局长。浦东新区档案馆馆长,浦东新区城建档案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曾荣获国家档案局科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9项。获上海市政府、科委、档案局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13项,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权。出版过多本专业著作和撰写过十几篇学术论文,并发表在国家级、市级杂志上。  曾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书籍目录

引言/1第一章 上海世博园区地名概述第一节 世博园区地名渊源及总体特征/2第二节 世博园区新旧地图对比/6第三节 历史积淀与世博主题的交融/21第二章 世博园区老地名记忆第一节 点状地名串起久远记忆/42南浦大桥与上海人的百年大桥梦/42卢浦大桥——新世纪彩虹/46上海翻译馆追忆/49上海建设机器厂的故事/52广方言馆——上海最早的外国语学堂/54江南制造局开启历史新篇章/57上钢三厂中的章华毛纺厂/69三山会馆与上海会所文化/72第二节 线状地名构成地名文脉/77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77打浦路与首条浦江隧道/81花园港路与上海国人自办的发电厂/83南车站路与南市华商电车公司/86望达路与南市水厂/88机厂路与求新造船厂/91制造局路与桂墅里女学堂/93龙华东路上的南园/97耀华路与耀华玻璃厂/100车站前路与昔日的南火车站/102上南路与上南铁路小火车/104铁道路与早期的沪杭铁路/108沪军营路与辛亥革命光复上海/111高雄路与昔日的高昌庙/113龙华东路与龙华古刹的因缘/116半淞园路与昔日上海最大的临江花园/119国货路与中华国货展览会/124外马路——安徽医科大学的“摇篮”/127第三节 片状地名承载深厚乡情/129上海港与上海的沙船/129上海历史上的三个“外滩”/133江边码头与“水上大平板车”/136白莲泾码头与上港四区/140周家渡的橹桨声/143浦东南码头与浦西南码头/146浦东“龙华嘴”的由来/148上钢新村与上钢三厂/149“东书房”的移植/154第三章 世博园区新地名探义第一节 奏响世博乐曲的“音符”/158“光”耀中华的世博轴/158寄托中国心的世博中国国家馆/161讲述城市故事的世博主题馆/164凝聚智慧的世博中心/166流光溢彩的世博文化中心/169第二节 小小地名珍藏世博记忆/172畅想未来的博成路/172展示世界各国民俗风情的国展路/178中华民族腾飞的“跑道”——世博大道/180西三里桥成了宾客盈门的世博村/182展示各国风貌的世博馆路/184“幕后英雄”——世博地下街/186第三节 地名移植沉淀地域文化/188上钢路领略各国新科技/188塘子泾路孕育各国风土人情/190老厂房遗址点亮创新与梦想的企业馆/192第四节 营造绿色城市的绿地公园/198世博公园/198后滩公园/201白莲泾公园,206后记/208参考文献/210

章节摘录

  第三节  历史积淀与世博主题的交融  上海世博会园区内地名文化十分丰富,源远流长。该区域各类地名历史跨度十分大,不仅有反映了数百年前自然泥沙冲击形成的自然地理实体类地名,也有反映了上海早期老城厢遗留下来的地名,更有反映了开埠后近代上海不同于租界的独特地名,还有改革开放以来大开发大建设所产生的新地名。在世博园区建设过程中,许多老地名因为地理实体的湮没而消失,但也有一些老地名因为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或寄托了当地百姓的乡土情结而重新被启用或借用;同时,又产生了许多新地名,与老地名一起共同承载着悠悠的地名文化。因此,在世博园区新地名的命名时,特别注重历史文化积淀与体现世博主题相交融的原则,形成了这一区域独特的地名文化特征。  根据规划,世博园区需要新建或扩建市政道路30条,总长度35.55千米。其中浦东18条,总长度26.13千米;浦西12条,总长度9.42千米。这批新建、扩建的道路建成后,将成为世博园区主要的标志性永久道路。这些道路为场馆建设提供骨架性的施_T通道,充分满足世博会展期的交通服务需求,也将完善区域路网,增加地区交通容量。为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提供可靠保证。  就地名的命名来说,道路名称是一种比较基础、比较稳定的地名。因为门弄牌号、人的身份证上的地址信息、企事业单位登记注册等等都离不开路名,因而路名也就同时成为社会影响广泛的一类地名了。唯其基础性、稳定性和影响深广,道路的命名是一项十分值得深思的工作。为此,世博园区新建道路的命名工作也进行了较长一段时间。经过多方听取意见,确定了以“传承与协调”为主导的道路命名思路,不受原以山东地名如西营路、雪野路等命名规律的束缚。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旧忆新说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