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古都寻访-沧桑河山-历史人文地理

赵永复 著 长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作者:

赵永复 著  

页数:

250  

字数:

169000  

前言

《沧桑河山》丛书于2007年出版后,颇受读者欢迎,现在经过作者的修订,即将再版了。作为主编,我自然感到欣慰,因为这说明了作者们的努力得到了读者的肯定,产生了预期的社会影响。这当然是全体作者和编者辛劳的结果,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这套书所要告诉读者的内容是大家所需要的,又是很容易接受的。 不久前,有网友在微博上问我,为什么古代一些关会起那么大的作用呢?难道真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吗?这样的问题,我不止一次被问过,特别是在现场。我到过中国大部分名关,还到过今天已在境外而在中国史上曾经赫赫有名的关隘,每次都会被同行者问到类似的问题。因为多数人到了现场都有些失望,甚至是大失所望——与他们读过的史书中的描述,与他们吟诵过的名句名篇,与他们想象中的雄关险隘差距太大了。记得2007年深秋,我们“重走玄奘路”的车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南行,在进入阿富汗的前一天途经铁门关。当我们停车摄影时,我甚至找不到一个稍显险要的地点,但见公路通过一个并不狭窄的山口,两边虽有逶迤的山岭,但并不陡峭,更谈不上巍峨。在公路两旁转了一圈,我甚至想象不出当初的关隘和城墙是建在哪里的。 如果我们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加以观察和分析,这样的疑惑大多能迎刃而解。 在历史自然地理方面,由于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土壤、气候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观早已今非昔比。例如,由于河流改道或水源枯竭,原来的河道已起不到阻碍或防卫作用;因水土流失,沟壑发育,险峻的土峡深沟已成宽谷;原始植被消失后,山川一览无遗,已无藏身之地。 而历史人文地理方面的变迁更大,由于今天的人类所具备的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前人的想象,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复原出当初的人文景观,站在当时人的立场,肯定是无法理解的。例如,用工业化后和热兵器时代的尺度去衡量古代的关隘等军事设施,似乎都不堪一击;当公路甚至高等级公路取代以往迂回曲折的道路,千年雄关早已被从顶越了。有的关城虽然不高,但要在一片戈壁荒漠上找到或制造一架梯子绝无可能,而如果要从数百里外运来,又谈何容易。长途用兵最难的还是粮食保障,一座关隘只要能阻滞敌军,即使他们毫发无伤,也会因为粮食耗尽而束手待毙,最终只能铩羽而归。 其实,我们今天能考察、观赏到的其他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存,无论是巍巍五岳、浩浩四渎、淼淼五湖、茫茫大漠,还是通都大邑、宫阙楼台、金城雄关、巨津广梁、邮路驿站、古刹名寺、洞天福地,了解它们的历史地理背景,不仅能了解历史,理解文化,掌握知识,也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这就是我们希望提供给各位的,也是本套丛书再版的目的。

内容概要

本书选取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都城,分别记载了这些都城的地理条件、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穿插有关的历史事件、民族变迁、典故和传说,介绍现存的名胜古迹,探究其沧桑历史和文化渊源。

书籍目录

序言
引子
第1章 西安
第2章 洛阳
第3章 开封
第4章 北京
第5章 安阳
第6章 南京
第7章 杭州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十二城门。一门三道 长安城不是一下子建设起来的,而是先修宫殿,后筑城墙,加上地形上的限制,为了迁就原有的基础和形势,城墙不是平直的,尤其是南墙和北墙曲折凹凸,呈不规则形状,好像七斗星,俗称斗城。据文献记载,西安城周围65里,实测为25 100米。在汉朝合60里多,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差不多是现在西安城内面积的几倍。城每面3门,共12门。东面自北向南为宣平门,俗称东都门;清明门,又名籍田门、凯门;霸城f—i,又名青城门、青门、青绮门。汉朝初年,青门外生产的瓜。味道特别好,种瓜人邵平在秦朝曾封东陵侯,秦亡后落泊种瓜,所以称为东陵瓜。三国时阮籍《咏怀》诗云: “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就是指这里。南面自东向西为覆盎门,又名杜门、端门,北面正对长乐官;安门,又名鼎路门;西安门,又称平门、便门,北面正对未央宫。西面自南向北为章城门,又称章门、便门;直城门,又称龙楼门;西城门,又名雍门,俗称函里门。北面自西向东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又名高门,一称鹳雀台门。各城门设侯官,负责管理。东汉张衡《西京赋》描述:城郭的规格,每一面开三个门,三条大路平坦延伸,十二辆车能够齐头并进。据考古调查,汉长安城每个城门有三个门道,每个门道各宽8米,减去两侧立柱2米,实际宽度是6米,在城门内发现的车轨痕迹,宽度为1.5米,每个门道刚好能容纳四辆车,3个门道可以同时并行12辆车,规模相当宏伟,与张衡记载十分符合。 八街、九陌、九市 长安城大街的宽度为45米左右,中间有两条排水沟,将全街分隔成三股,中间宽约20米,两侧每股各宽约12米。当时南北向的称街,东西向的称陌,全城为八街九陌,留下名称的有香室街、夕阴街、尚冠前街、华阳街、章台街、稿街、太常街、城门街等。南北的中央大街长达5.5公里。各街道互相交会,四处可以相通。全城基本上构成方格形的道路系统。 城内外分成160个闾里,阊里四周筑有围墙,每面开门。以便于出入和管理。这些闾里,见记载的有宣明、建阳、昌阴、尚冠、修城、黄棘、北焕、南平、大昌、宣里、梁陵、发利等。城中街道宽阔,种植槐、榆、松、柏等行道树,绿叶成荫;居民区间巷深直,住宅鳞次栉比,屋脊檐宇,高低整齐。 当时城里已经有了规模很大的商业区,规定的商业活动中心称为市。全区分为东西两部分,四里设一市,一市约一里见方,共有九市。六市在城西,称为西市,三市在城东,称为东市。名称可考的有柳市、交门市,孝里市、交道亭市、高市等。市中有旗亭,旗亭是负责市场管理的官署,它高出市场之上,为一座多层建筑,其形如亭,中悬大鼓,顶扬旗帜,故而得名。鼓、旗大概用于开市、闭市时发信号。


编辑推荐

《沧桑河山:古都寻访》由长春出版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古都寻访-沧桑河山-历史人文地理 PDF格式下载



太喜欢了!《沧桑河山》系列之古都寻访。把厚重的历史与西安、北京、洛阳、安阳、南京...等等,都联系在了一起,自古不论是那个朝代的首都都是最重要的,不仅是皇帝和大巨、百姓居住,而且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中心,其地位不能言表,我现在想像的是,了解一部首都,就是了解一部王朝,了解一段历史,真正感觉到了苍桑历史在我们面前,那雄浑的质感无与伦比,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才是历史,也给予我们太多的启示和教育。好书!强烈推荐!


人文地理的角度解读历史上的都城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