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籍英译
2009-2
上海外教
汪榕培//王宏
451
无
2006年初,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公布2005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果的通知》,“翻译”专业(专业代码:0502555,作为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获得批准: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自2006年开始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这是迄今教育部批准设立本科“翻译专业”的首个文件,是我国翻译学科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翻译界和翻译教育界同仁数十年来,勇于探索、注重积累、不懈努力、积极开拓创新的重大成果。2007年、2008年教育部又先后批准了10所院校设置翻译专业;2007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了15所院校设立翻译专业硕士点(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简称MTI),从而在办学的体制上、组织形式或行政上为翻译专业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提供了保障,形成了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的教育体系。这必将为我国翻译学科健康、稳定、快速和持续发展,从而形成独立的、完整的专业学科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亦必将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的翻译人才,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增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沟通,促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积极贡献。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简称外教社)作为全国最大最权威的外语出版基地之一,自建社以来,一直将全心致力于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反映外语教学科研成果、繁荣外语学术研究、注重文化建设、促进学科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书有如下特点:观点鲜明。明确提出典籍英译总的标准应该是“传神达意”,并对此进行了详细阐释。针对性强。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结合实例深入探讨了中国古典散文、古典诗歌、古典戏剧和古典小说英译的基本原则。信息量大,涉及范围广。既有对作品的介绍,又有对作家的简介,还有对该作品英译情况的全面介绍和深入分析。方法新。采用描写方法从多角度对同一文本两种以上的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既考量译作与原作内容、风格、文本类型和原作者意图相符与否,还考量译入语文化、社会、翻译目的、读者需求。起点高。在提供大量背景知识的前提下,选用具有一定难度的不同文体的名作选段作为练习,对提高学生对典籍英译的兴趣和翻译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典籍英译概述第一部分 中国古典散文英译 第一章 中国古典散文英译概述 第一节 中国古典散文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典散文英译 第二章 中国古典散文英译评析 第一节 孔子及其《论语》英译 第二节 庄子及其《庄子》英译 第三节 墨子及其《墨子》英译 第四节 老子及其《道德经》英译 第五节 苏轼及其“石钟山记”英译第二部分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 第三章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概述 第一节 中国古典诗歌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 第四章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评析 第一节 《诗经》及其英译 第二节 陶渊明及其“归园田居”等英译 第三节 李清照及其“声声慢”等英译 第四节 柳宗元及其“江雪”英译 第五节 张继及其“枫桥夜泊”英译第三部分 中国古典戏剧英译 第五章 中国古典戏剧英译概述 第一节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典戏剧英译 第六章 中国古典戏剧英译评析 第一节 王实甫及其《西厢记》英译 第二节 汤显祖及其《牡丹亭》英译 第三节 关汉卿及其《窦娥冤》英译 第四节 《孽海记·思凡》及其英译第四部分 中国古典小说英译 第七章 中国古典小说英译概述 第一节 中国古典小说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典小说英译 第八章 中国古典小说荚译评析 第一节 曹雪芹及其《红楼梦》英译 第二节 施耐庵及其《水浒传》英译 第三节 吴承恩及其《西游记》英译 第四节 罗贯中及其《三国演义》英译英译节选翻译练习参考答案
其二,汉魏六朝倾向文学审美。主要表现在古典散文受辞赋和骈文影响,因而产生铺张美、整饬美、音韵美以及错落美。富含艺术美感的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咏物叙事赋以及六朝骈俪之文,本是古典散文变体,由于文体的自然演化,附庸遂蔚为大国。辞赋与骈文在文体归类上或与古典散文并立,成为独立文类,或为其所涵盖,成为古典散文的支派。从战国时代辞赋产生,到汉魏六朝辞赋流行,骈文大盛,辞赋和骈文成为当时流行的文学体式。辞赋和骈文对日后唐宋古典散文的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三,唐宋表现自由挥洒。唐宋散文家针对骈文之讲究对偶、声律、典故、辞藻诸形式美感,进行反思,作为古典散文创作取舍之参考。韩愈提倡于前,柳宗元与之呼应,韩柳以理论指点创作,再以创作印证理论,倡导散文写作,遂突破了骈文的形式美,回归到秦汉古典散文不拘一格、自由灵活之优良传统,中唐文风为之一变。其后,北宋六大散文家将之发扬光大,散文创作复见自由随意、挥洒裕如之风格。唐宋时期,散文和骈文相互争辉。就大势而论,散文创作较占有优势地位,唐宋八大家散文之脍炙人口,可为明证。同时,赋体的创作技巧,直接影响了散文的创作,“以赋为文”,成为唐宋散文的重要表现手法。其间,文类的交融整合成为创作时尚,杜甫“以诗为文”,韩愈、欧阳修“以文为诗”,苏轼、辛弃疾“以文为词”。 其四,明清两代转化为复古与创新的消长。明代前后七子力主模拟,所谓“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因袭多于创新,散文价值不高。公安三袁,独抒性灵;晚明小品,清新悦目,颇有生机,可惜如夕阳余晖,可爱有余,精彩不足。清代中叶,桐城派提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之“义法”说,宗法《左传》、《史记》,作为古典散文创作之典范。
本书是高等院校本科翻译专业系列教材的一种,旨在使本科翻译专业高年级学生接触典籍英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典籍英译的特点、掌握典籍英译的基本策略和标准并进行一定的翻译实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在编排体系上,本教材首先介绍中国典籍英译的历史和现状,然后分四部分分别介绍中国古典散文英译、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国古典戏剧英译和中国古典小说英译,每一部分又分两章,第一章为理论综述,着重介绍该文体的流变、写作特点、英译概况及英译基本原则;第二章为英译评析,从两种以上译本中分节对具体的英译作品进行对比研究。全书共8章,散文部分探讨《论语》、《逍遥游》、《墨子》、《道德经》、“石钟山记”等英译;诗歌部分探讨《诗经》、“归园田居”、“声声慢”、“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江雪”、“枫桥夜泊”等英译;戏剧部分探讨《西厢记》、《牡丹亭》、《窦娥冤》、《孽海记·思凡》等英译;小说部分探讨《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英译。每章节后附有深入阅读、问答题,绝大多数章节后还编有翻译练习。书末附有英译节选和翻译练习参考答案。
无
这本书不错,拿到以后才发现这么厚,里面内容很多,也很详细,基本上汉译的资料都有了,对研究典籍英译的同行来说是个不小的帮助。
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是正品,学习用
实用,很条理
看了目录和评论还以为是那些文章的翻译呢,结果只举些例子,教你怎么翻,想看这本书要下点功夫
需要慢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