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比较·鉴别·应用

刘英凯,李静滢 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

刘英凯,李静滢 主编  

页数:

472  

字数:

497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们受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委托,主编“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系列文集,共八个分册:  一、潘文国、杨自俭主编:《共性·个性·视角——英汉对比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二、邵志洪主编:《结构·语义·关系——英汉微观对比研究》  三、牛保义主编:《认知·语用·功能——英汉宏观对比研究》  四、刘英凯、李静滢主编:《比较·鉴别·应用——英汉对比应用研究》  五、左飚主编:《冲突·互补·共存——中西文化对比研究》  六、罗选民主编:《结构·解构·建构——翻译理论研究》  七、杨晓荣主编:《二元·多元·综合——翻译本质与标准研究》  八、陈宏薇主编:《方法·技巧·批评——翻译教学与实践研究》。  选编这套系列文集的目的是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1977一-2007年间国内英汉对比语言学、对比文化学和翻译学三个学科的研究成绩与发展状况,寻找研究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和建设的构想,努力推动三个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因为这三个学科关系密切,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同时也是提高学会的学术水平和促进学会与出版社进一步合作的需求。因此,我们在选编方案中提出了以下几项要求:(1)各册选文均应为本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高水平论文,和三个学科领域密切相关的名家经典可不受所定时空限制。

内容概要

本书为系列文集之四,共选收了37篇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论文,分别讨论了对比研究在教学、双语词典编纂以及翻译三个方面的应用。其中既有已逝的前辈专家和健在的学界耆宿自出机杼的扛鼎之作,也有中年学者戛戛独造的瑰玮名篇,更有后起之秀卓荦冠群、不同凡响的杰作。其特点是,虽然重在“形而下”的应用,然而真知灼见、覃思妙论处处可见;思想新锐,拓殖新荒,深耕细作;多元理论指导,语言的多层面探讨令人目不暇接。本文集对如何把语言学理论与应用实践结合起来具有标杆和样板作用,是对比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专业厂。大师生的必读参考书。

书籍目录

英汉对比应用研究综述一、对比研究在教学中的应用 1.赵元任 语言成分里意义有无的程度问题 2.林语堂 英文学习法 3.许国璋 文化负载词语与英语语言教学 4.王桂珍 汉英音幅与基频模式的特点及其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启示 5.龚卡佳 英汉语调对比教学 6.蔡金亭 汉语主题突出特征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的影响 7.何善芬 英汉轻重音对比研究 8.周健 试论英汉对比在基础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9.周流溪 谈谈英汉语音对比 10.王文斌 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反身代词的习得 11.濮建忠 中国学生英语动词语法和词汇型式使用特点初探 12.严辰松 语义融合:英汉动词意义的比较 13.陈春华 英汉时间状语从句位置分布差异对EsL写作的影响及其启示 14.陈晨 英语国家学生中高级汉语篇章衔接考察二、对比研究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 15.王宗炎 赵元任论汉英、英汉辞典编纂法 16.马秉义 英汉词典如何偏重表达?三、对比研究在翻译中的应用 17.林同济 从汉语词序看长句翻译 18.吕叔湘 由“rose”和“玫瑰”引起的感想 19.王宗炎 辨义为翻译之本 20.袁昌明 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 21.王菊泉 节奏在汉语词语结构中的作用所引起的汉英语法差异 22.吕俊 也谈翻译中的语言对比问题 23.杨自俭 小议汉语几类句子的英译 24.葛校琴 我对英汉句群的一些见解 25.王东风 章于炎英汉语序的比较与翻译 26.潘文国 单数乎?复数乎?——唐诗英译二十四品之一 27.袁锦翔 略谈篇章翻译与英汉篇章结构对比 28.刘英凯 英语形合传统观照下的汉语意合传统 29.彭开明 英汉名词短语对比与翻译 30.宋志平 英汉信息结构对比与翻译 31.王寅中 西语义理论的对比与翻译理论的建设 32.许曦明 汉译文本的母语意识 33.马萧 刘红 英汉语篇差异与翻译 34.王克非 近代翻译对汉语的影响 35.朱纯深 吴旭东 英语是非问句汉译个案研究 36.徐剑 英语结构被动句汉译的流程与参数研究 37.邵志洪 英汉运动事件框架表达对比与应用附录:重要论著索引编后记

章节摘录

  我们的实验结果与以上提及的各实验结果很接近,加之如在前文所述,汉语中的反身代词与日语和朝鲜语中的反身代词具有相似的约束型式,因此可以相信,我们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在此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解释限定性双子句与非限定性双子句在约束型式方面的不对称性。Finer&Broselow(1986)认为,英语学习者既没有采用母语参数,也没有采用第二语言参数,而是使用了介于朝鲜语和英语之间的管辖语类参数(Gover-ning Category Parameter)的中间值(intermediate value),因为被试看来能区分限定性与非限定性之间的差异,他们由此在限定性双子句中,接受近距离主语对反身代词的约束,而在非限定性双子句中有时候不接受近距离主语。我们的疑问是,尽管中间值被界定为管辖语类参数里的一个参数值,可在语言其他方面的第二语言习得,是否也会出现类似现象?譬如在临接原则(Subjacency Principle)和主语省略参数(pro-drop parameter)等方面的第二语言习得中是否也会有中间值的出现?至少迄今为止,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中尚未发现可以佐证的事实。Hirakawa认为,被试可能使用了最为宽泛的管辖语类参数值,即他们母语里所需要的参数值。她声言,假如被试采用了像Finer&Broselow(1986)所声称的参数的中间值,那么他们就不应该犯约束错误,譬如说,在限定性双子句里,他们错误地接受了远距离主语对反身代词的约束。  我们认为,本实验中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已达到了中介语(interlan—guage)发展的高级阶段,他们应已基本上掌握了英语反身代词的句法特性。在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双子句里,他们对英语反身代词约束行为的准确反应所取得的平均高分,可以说明这一情况(见表1)。然而,在理解英语反身代词的过程中,他们偶尔仍会受到母语知识的影响。英语反身代词在形态上属复合结构Xmax。根据相对化大主语的观点,大主语(即[NPIP],[NP NP],AGR)的概念依从反身代词的x.bar的状态而得到相对化。这样,给具有复合结构的反身代词选择大主语,只能限于具有人称和数特征的x一标志语。因此,由于句中作为大主语的第一个标志语能界定约束域,具有复合结构的反身代词不可能接受远距离约束。在限定性双子句中,中国的高级英语学习者能接受大主语(在此即指作为子句主语的[NP IP])对英语反身代词的约束。然而,在英语的非限定性双子句中,正是由于处于下层的子句为非限定性,其.AGR的形态呈隐性,从表面上看来这类似于汉语的限定性句子,他们将汉语母语中的AGR特性迁移到。


编辑推荐

  “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系列文集是近30年来我国英汉对比和翻译研究的历史检阅,共八个分册,涵盖英汉对比语言学,对比文化学和翻译学三个学科。每册都包含总序、综序、编者札记、选文、重要论著索引和编 后记六部分。选文均为高水平论文,其中多篇 为我家名篇。编者札记是分册主编为每篇选文写的一龙点睛的评论,综述总结了本分册研究领域的成绩。预示了发展趋势序堪称三个学科研究与发展的总结和指南,论著索引有重要参考价值。本套文集实为上述三个学科及相关研究领域的搬弄是非要文献库,是这些学科或有关专业本、硕、博士师生学习、教学、研究的必读参考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比较·鉴别·应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