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伦敦风景

(英) 伍尔夫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作者:

(英) 伍尔夫  

页数:

75  

译者:

宋德利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达洛维夫人》开宗明义地描述了女主人公走出家门,开始一天的日常生活的故事。她去为晚会买花。她穿过维多利亚街,把眼前的景象以及萦绕在她身边的声音牢记在心:“在人们的眼中,在音乐的韵律中,在脚步声中,在长途跋涉中,在怒吼与咆哮中,四轮马车、摩托车、汽车、货车、身前身后挂着广告牌的人推推挤挤,摇摇晃晃。在铜管乐队、手摇风琴奏出的乐曲声中,在人们的狂欢声中,在铃儿的叮咚声中在飞机于高高的头顶上方发出的奇怪歌声中,有她所喜爱的东西:生活,伦敦,6月的此时此刻。”  在柯拉丽莎·达洛维所喜欢的应答祈祷中,伦敦,就在6月的某一片刻之前,它将被人们注意,它在径直地追随生命。  伦敦是伍尔夫的出生地,也是她生活最开心的地方,还是她在不得不离开之后最渴望,甚至是渴望至极的地方。而对于所有这一切,她的感受都是相同的。“伦敦,”她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永远吸引着我,刺激着我,给我提供一出戏,或者一段故事,或者一首诗,除了我必须迈开双腿在大街上穿行之外,没有任何麻烦——在伦敦独自穿行是最棒的休息。”  就像英国版《好管家》杂志于1931年春所做的那样,我曾请她每月写一篇关于伦敦的系列性文章,我觉得这一定是件很自然的事情。虽然她也为修改这些文章所吃的苦头发些牢骚,但是仔细读过她这些文章之后,你就会感到她非常乐于接受邀请。她会用一种写小说时最忌讳的随笔手法,也就是必要时要马不停蹄地一直叙述下去的手法,直地去反映自己身边的城市风貌。

作者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和代表作家。她对英语语言革新良多,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人们心底的潜意识,从而拓宽了文学的疆域。她在创作和文学评论两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主要作品有《墙上的斑点》、《海浪》、《到灯塔去》、《雅各布的房间》、《黛洛维夫人》、《普通读者》等。

书籍目录

内容介绍伦敦码头牛津街之潮伟人故居西敏寺和圣保罗大教堂这是国会下议院一个伦敦人的肖像

章节摘录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无论它们显得何等浪漫风流,何等放浪无羁,何等飘忽不定,然而在浩瀚的大海之上,鲜有一舟一船不是及时来伦敦码头抛锚泊定。从一次中流下水起航,人们就可见到它们沿河溯流而上的壮举,此时此刻,一切航海印迹在它们身上依然历历在目。班船来了,高高的甲板上,嘹望台、天棚,无一不有。乘客抓着行囊,趴在栏杆上俯视。印度水手在下面步履匆匆,时而踉跄跌跤的情景尽收眼底——他们回家了。经年累月,每周都有上千条这样的大船在伦敦码头抛锚泊位。它们从密密麻麻的货船中吃力地挤着为自己开路,不仅煤船和驳船上都堆满了煤,就连那些摇曳不定的红帆船,尽管看上去颇具业余色彩,也从哈维土运来砖块,从克尔杰斯特运来水泥——因为一切都为做生意,在这条河上没有游乐船。为一些无法抗拒的激流所吸引,它们取道大海,寂静而孤独地来到被分派的锚地,一路赶来,既经历过狂风暴雨的袭击,也享受过风平浪静的惬意。机停帆卷之后,硕大的烟囱和高高的桅杆突然之间登场亮相,不过在一排工房和巨大库房黑墙的衬托之下,显得非常不协调。一场莫名其妙的变化发生了,转眼之间,它们背后的海天美景已经不复存在,舒展四肢的空间也已化为乌有。它们既像俘虏那样躺在那里,又像吼叫不止的带翼怪兽,先是被人抓住脚,继而再被捆绑着搁浅在旱地上。  盐味十足的海风扑鼻而来,最刺激的事情莫过于观看船只沿着泰晤士河。溯流而上——大船小舟,黯然失色的,光彩照人的,来自印度的,来自俄国的,来自南美的,来自澳洲的,在经历过寂寞、危险、孤独的煎熬之后,竞相从我们眼前鱼贯而行,前往港湾安家落户。然而,一旦它们抛下锚,一旦吊车开始翻挖摇摆,一切浪漫似乎都已成为过去。如果我们从这些抛锚的船只旁边转身朝伦敦走去,一定会看到世界上最郁闷的景象。岸边到处充斥着附属于大船的供应小船以及老态龙钟的库房。它们在早已是烂泥一片的平地上挤作一团。同样是那种老朽的空气,同样是那种几乎耗尽的空气都给它们打上了临时的烙印。如果一扇窗户被打碎了,那就碎下去。最近的一场大火把其中的一扇窗户熏得黑乎乎的,漆皮被烧起了泡,但是它在这里留下的凄凉和郁闷,与前方邻近的情形相比,却是座建筑物灰尘覆盖的尖顶上,想把整个墙体或墙皮敲掉。他敲得那么轻,似乎墙壁就是由纸板或糕点的酥皮做成的。“在伍尔夫于第一篇文章里所描述的那些杂乱的码头区、豪华的楼宇和漂亮的写字楼如今早已经取代了在。烂泥一片的平地上挤作一团”的那些“供应小船以及老态龙钟的库房”。那位无休无止地渴望“乡村闲话的一种精彩翻版”的”真正的老伦敦”克罗夫人,毫无疑问,现在已经被各种不同的主妇所代替,而她们在社交方面的胃口也许需要被一种不同种类的市井闲话所取代。


编辑推荐

  1931年,伍尔夫受《好管家》杂志的约请,创作了有关伦敦街景和生活的六篇散文。这些散文成就于她人生的中后期。她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已经趋于成熟,创作风格及手法也渐臻完善。《伦敦风景》描绘了伦敦社会的现实生活图景,能够全面地提现伍尔夫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其中的第六篇一直被认为已经遗失,直到2004年8月,《一个伦敦人的肖像》才重新被发现。  六篇散文中,作者以其独特的才情和文学视角细腻地描述了她观察伦敦街道时的所思所感,以及她对街道里居民怀有的复杂情感。  伦敦是伍尔夫出生和生长的地方,她的许多作品都是以伦敦为背景进行创作的,正如乔伊斯笔下的都柏林、巴尔扎克笔下的巴黎、帕慕克笔下的伊斯坦布尔,现代主义大师伍尔夫让旧日的伦敦景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伦敦风景》既是一本值得赏读的随笔集,也可以被当作一本导游手册,帮助人们去游历弗吉尼亚·伍尔夫所钟爱的这座城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伦敦风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