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宗教与科学

蔡仲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作者:

蔡仲  

页数:

254  

Tag标签:

无  

前言

“985工程”是国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大举措,其二期工程在全国若干所重点大学创建了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创新基地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某些重大课题进行一些开创性的研究。这次在南京大学建立的“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是以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为依托,整合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和社会学系等相关院、系的有关研究力量组建起来的财政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基地提倡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把历史上特别是现当代各种宗教与文化的普遍联系与深刻互动、各种宗教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及其在现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宗教文化大系”是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创新基地的系列研究成果集成。这些研究成果,既有试图从理论层面较深入揭示宗教与其它意识形态内在关系的“宗教文化专论”一辑五册:《宗教与哲学》、《宗教与科学》……

内容概要

如何协调人类文明中两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显然,以实证主义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主义的观点是行不通的(这构成了本书的第二章的内容),而欧洲大陆的后现代文化相对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也行不通(这构成了本书的第三章的主要内容),而科学哲学的后实证分析虽然提供了一条融合的途径,但却提出了一个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僵硬的机械等级模式,不能够在上述两种极端的绝对主义立场与相对主义的立场之间寻求出一种正确的出路(这构成了本书的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根源在于,所有这些观点都脱离了科学实践与宗教实践之间的关系,一句话,人类的生活实践去谈论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中的认识论与社会文化研究强行分离开来,或只谈认识论分析(现代主义的做法),或只谈社会与文化的分析(后现代主义的做法),从而无法正确与全面地把握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人类的经验,是指在历史的、政治的、地理的、心理的与其他语境之中的人类生活的展现。因此,如果我们试图把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放在人类的生活经验、人类的历史与文化的演化、人类生活的辩证法中去思索与考察,赋予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以一种动态的、历史的、自然与社会、认识与文化相统一的辩证形态,那么,在这方面,怀特海的辩证的过程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机自然观与佛教能够提供很好的分析视角的(这构成了本书的第五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简介

蔡仲,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UIUC)高级访问学者,曾多次出席在美国、德国、奥地利等地召开的以“科学与宗教”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出版相关领域专著、译著多部,发表文章数十篇。

书籍目录

“宗教文化大系”总序导言第一章 20世纪末的智慧设计理论与进化论之争 第一节 “猴子审判”与“平等对待”法案 第二节 智慧设计理论与进化论之争 一、科学家反对智慧设计理论 二、智慧设计理论 三、智慧设计理论的楔入策略 四、CRSC的楔入策略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1.楔入策略的历史 2.楔入活动的科学研究 3.楔入活动的文化挑战与复兴 五、金兹米勒等人状告多佛地区教育委员会等团体的案件第二章 现代主义意义上的自然主义与超自然主义之争。 第一节 科学的自然主义解释 第二节 方法论的自然主义 第三节 科学的理解与宗教的理解 第四节 方法论自然主义之争 第五节 科学哲学家有关分界问题之争第三章 后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权力之争 第一节 后现代修辞学的转向中进化论与创世论之争 一、后现代结构主义 二、后现代结构主义视野中的进化论与创世论之争 三、现代性的祛魅与创世科学的修辞 第二节 科学的社会建构主义视角的分析 一、科学的社会建构 二、作为文化资源的科学 三、话语分析与科学和非科学的分界问题 第三节 对创世科学的文本的话语分析 一、修辞分界与创世科学 二、创世论对科学模式的利用 三、对创世科学的话语策略的分析 四、利用科学“模式”来攻击进化论 第四节 创世科学——理性化话语的结果第四章 对科学的后殖民主义的“控诉” 第一节 后殖民科学观——种族科学 第二节 行动中的后殖民科学 第三节 后殖民科学观与后现代主义第五章 科学与宗教:西方学术界关于“融合”问题的探讨 第一节 一元的冲突模式 第二节 无关的二元论模式 第三节 科学与宗教:对话中的融合 一、批判实在论 二、批判实在论的逻辑经验主义取向 三、科学哲学的后实证视野中的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第四节 人类生活经验中的融合 一、怀特海过程哲学视野下的科学与宗教 (一)“自然的二分岔”与科学危机 (二)过程哲学视野下的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二、佛教与科学 结语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又有着力于对世界五大宗教与五大文明系统之间相互影响进行相对宏观探讨的“宗教文化概论”一辑五册:《佛教与中国文化》、《基督教与西方文化》、《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文化》、《印度教与印度文化》、《犹太教与犹太文化》。宗教与哲学的相互关系是创新基地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宗教文化大系”所推出的“东方宗教与哲学”的五部专著,对中国、印度和日本的古代宗教与哲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专题研究。它们分别是:《儒释道三教关系》、《东亚道家与道教》、《印度宗教哲学》、《批判佛教的批判》。利用南京大学宗教研究力量的资源优势,研究中心组织了早已把研究触角伸及宗教领域的八位南京大学教授,就他们各自学科、专业中的宗教问题,进行发掘性的专题性研究,作为成果,则是八部颇具特色和深度的研究专著:《宗教生命文化的哲学内蕴》、《佛教本土化研究》、《基督教哲学的源与流》、《圣经与西方审美文化研究》、《犹太教教义研究》、《什么是理性的宗教》、《宗教与逻辑》、《逻辑与宗教社会学》、《佛教逻辑发展史》。对于无神论和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南京大学哲学系有几十年的研究传统,在海内外具有相当的影响。这次研究中心借助于创新基地这一平台,组织了一批专门致力于这一研究领域的学者,推出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人学向度》、《中国无神论史与论》、《中国无神论与政治》、《中国无神论与自然科学》、《中国无神论与西方无神论比较研究》、《中国无神论与儒家》、《中国无神论与道家》、《中国无神论与佛学》等七部专著,把该领域的研究再次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佛学研究是南京大学哲学系学术队伍最整齐、研究力量最雄厚和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方向之一,十几年来该学科招收并培养了近百名以佛学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推出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佛学专著。


编辑推荐

《宗教与科学》是“985工程”(二期)“宗教与文化”创新基地研究成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宗教与科学 PDF格式下载



挺好的,值得一读!


很专业,很前沿,有见地,行文再活泼一些就更好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