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古寻幽
2010-11
译林出版社
曹兵武
177
无
他是一个考古人,也是一个媒体人;他是一个博物馆人,也是文化遗产领域的一员。 当他在迫寻人类遗失的过去时,当他的足迹踏及东西文明、跨越古今时空之际,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自然会有一丝兼具职业与人文关怀的别样感受。
曹兵武
男,1966年生。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学专业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学部毕业,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工作,从事过水下考古、田野考古、环境考古、文博管理、编辑等不同的职业。是我国首位环境考古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参加过多处考古发掘及环境考古田野调查工作;主持翻译引进新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王持多项国家级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课题研究。译、著、主编多部学术文集,如《当代国外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与文化》、《考古学:追寻人类遗失的过去》、《考古文明•思想:大考古》、《记忆现场与文化殿堂:我们时代的博物馆》、《博物馆观察》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写在前边的话文明寻幽 酝酿已久的心情:准备出发 1.向东还是向西:文明十字路口的伊斯坦布尔 2.初见金字塔 3.伟大而喧嚣的开罗 4.古今埃及的结穴要地:阿斯旺及其附近 5.遗产奇观:大小阿布一辛拜勒神殿 6.王国之都底比斯 7.踏上辩证法的故乡 8.周游伯罗奔尼撒 9.爱琴海上的三个小岛 10.德尔菲:在古希腊的世界中心认识自己 11.辉煌的雅典娜 跋:文明的朗姆酒访古杂谭 青岛行 天津行 淮上行 关山际会处:山海关 穿过蒲家庄 走进聊斋园:蒲松龄故居纪游 山西的文化精神 怅然若失说北京 永远的故宫 城市的面孔:素描阿姆斯特丹和博洛尼亚 天国遗珠:印加城市马丘比丘 深入黄土地 远看近观大地家园 黄河岸边的日子:爱上考古学 中国历史上的两河 墙的文化 人之痕与地之理:古代遗存的另一种读法 凝炼穿越时空的文化透镜
插图:但是,无法否认,这种认同中蕴含更多的是文明的好奇和攀亲心理。方尖碑可以被矗立在罗马广场、协和广场乃至新大陆美利坚的华盛顿广场,却没有一个文明或者民族能够从文明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中对古埃及文明产生真正的理解和认同。这是一朵已经凋谢了的文明奇葩,正如汤因比揭示的具有生命的文明这个体系,既承载过一些民族的生活与历史,也启发和禁锢了人类相互之间的理解与超越。美国学者亨廷顿甚至预言,未来人类社会的最大冲突将最有可能爆发在人类几大古老文明的交界线上,这一预言已经深深影响到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以及人们的思考与行为方式。古希腊让我们见证了健康活力的文明机制的生命力。希腊并不是原生文明的故乡,在大约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时候,西亚的农民们已经跨越欧亚之间的海峡,溯多瑙河谷而上,源源不断地向欧洲大陆深厚、肥沃的河谷与平原探索着,农人的村庄变得星罗棋布,但是距今5000年左右全球性的暖期收缩、气候波动让他们再次南迁,回归到这个曾经是出发和中转之地的十字路口,形成了席卷几大洲的印欧语系的雅利安风暴。从此,东西与南北、陆地与海洋,各种文化要素的碰撞与交汇,还有人口、技术等其他一些因素,终于使得文明的创造力被剧烈地激活了。而今的希腊疆域中最早的克里特文明是地中海中的岛屿文明,源头就在西亚,而后的迈锡尼等则是雅利安风暴一波又一波南下的产物,之后一个又一个文明层层覆盖在这块狭小、破碎的海陆交汇的土地上,一场一场的文明竞逐、融汇的大剧一次一次上演。希腊文明向人类证明,就文化与文明的样态来说,规模小并不是一种劣势,多样性和理性才是保持健康的内在素质。尽管古希腊的各城邦最终仍然败给了庞大的罗马(在我看来,在此之前它们其实就已经败给了自身——没有永远兴盛的文明),不过,希腊文明的精神与传统一直在诸如意大利各沿海商贸城邦中延续并发展着,并在文艺复兴后再度勃兴。希腊文明引以骄傲的理性与民主的基因充分地释放了人的能量,但是也引发了无穷无尽的竞争与内耗。
无